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60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docx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共17页word资料

南昌梅岭实习报告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姓名:

王伟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号:

201920290124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班级:

1122901

专业:

地球物理学

学院:

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日期:

2019.9.29

一、前言………………………………………………………………………………………………………….

1.1本次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2工作区范围、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1.3计划完成的实习任务……………………………………………………………………………

二、放射性勘探……………………………………………………………………………………………….

2.1实习目的与要求…………………………………………………………………………………

2.2放射性勘探基本原理…………………………………………………………………………..

2.3野外工作方法…………………………………………………………………………………….

2.4成果图件及数据解释…………………………………………………………………………..

三、瞬变电磁法……………………………………………………………………………………………….

3.1瞬变电磁工作原理………………………………………………………………….............

3.2回线组合选择……………………………………………………………………………………

3.3测区与测网的选择…………………………………………………………………………….

3.4仪器设备…………………………………………………………………………………………

3.5野外数据采集………………………………………………………………………………….

3.6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四、EH4电磁法……………………………………………………………………………………………

4.1EH4工作原理…………………………………………………………………………………

4.2工作布置……………………………………………………………………………………….

4.3资料整理和图件编制……………………………………………………………………….

4.4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五、地震实习………………………………………………………………………………………………

5.1实习目的与任务……………………………………………………………………………..

5.2地震测线布置与定位……………………………………………………………………….

5.3方法原理与工作难点……………………………………………………………………….

5.4野外数据采集…………………………………………………………………………………

5.5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六、高密度电法勘探…………………………………………………………………………………….

6.1实习目的与任务………………………………………………………………………........

6.2基本原理和仪器介绍……………………………………………………………………….

6.3野外工作方法…………………………………………………………………………………

6.4数据处理与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七、磁法勘探………………………………………………………………………………………………

7.1仪器准备………………………………………………………………………………………

7.2成果图件及资料解释………………………………………………………………………

前言

1.1本次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本次实习是11级物探学生毕业前的一次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方面的能力并且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毕业生的一次能力提高的性质的实习。

本区投入放射性的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能谱仪RS-125及FD-3017仪器的操作熟悉放射性野外的工作方法,通过FD-3017测量土壤中的氡浓度与能谱仪的测量来寻找区域内的小型铀矿区以及矿异常。

本区通过投入瞬变电磁的主要研究工区在地下的构造的分布情况。

本区投入EH-4的目的是掌握野外仪器的工作布置及仪器操作方法,通过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查找地质岩层构造。

本区投入反射波的目的是掌握地震仪的操作及干扰波及检波器性能测试的方法查找构造。

本区通过投入高密度电法的目的是学习电剖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查找区域内构造,确定构造走向及分布情况。

本区通过投入磁法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磁法的野外工作方法,例如磁力仪噪声测试,探头一致性实验等,查找区域内构造,确定构造走向及分布情况。

1.2工作区范围、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图1-1梅岭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图

图1-2梅岭实习工作区范围图

图1-3梅岭实习地形图

梅岭实习测线安排

1.3计划完成的实习任务

1.放射性勘探

1;10000射气测量和能谱测量

2.电法勘探

(1)完成不少于3条剖面的电剖面法测量;

(2)完成不少于3条剖面的瞬变电磁法测量;

(3)完成不少于30个EH4侧深点的电磁测深法的野外工作;

(4)对电剖面法和瞬变电磁法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5)绘制电法勘探成果图件;

(6)对EH4电磁测深法数据进行处理及反演解释。

3.浅层地震勘探

完成三条测线的反射波法的数据采集(不少于50个炮点)

4.磁法勘探

(1)进行1:

5000的高精度磁测,完成不少于120个测点的此法观测;

(2)绘制磁异常等值线图及解释。

放射性勘探

2.1实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构造矿化特征,能够辨认出该区的主要岩性和找矿标志。

2.学会按不同比例尺布置测网掌握地面测量的方法。

3.掌握能谱仪RS-125及FD-3017等放射性测量仪器的标定及三性检查。

4.初步学会放射性测量工作成果报告的编写及各种图件的绘制。

2.2放射性勘探的基本原理

放射性勘探又称放射性测量或“伽玛法”。

借助于地壳内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α、β、γ射线,穿过物质时,将产生游离,荧光等特殊的物理现象,人们根据放射性射线的物理性质利用专门仪器(如辐射仪、射气仪等),通过测量放射性元素的射线强度或射气浓度来寻找放射性矿床以及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一中物探方法。

不同的放射性衰变具有特定的能谱,称为射线能谱。

各种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能量为4~10兆电子伏。

一定的放射性元素所放出的α粒子能量是一定的。

Β射线的能量可自零到某一最大值(一般低于15兆电子伏)之间变化。

γ射线有几种能量的γ光子。

某种原子核发出的各种能量的γ光子的集合,称为该核的γ能谱。

各种天然放射性元素的γ射线能量一般为几十千电子伏到几兆电子伏。

一定的放射性元素所放出的γ射线能量是一定的。

故测定放射性能谱,特别是γ射线能谱,可以区分不同的放射性元素。

例如40钾、铀系和钍系放射的γ射线仪器谱上各在1.46、1.76、2.62兆电子伏处有特征峰,故分别测定1.3—1.6、1.6—2.2和2.2—2.9兆电子伏3个能量间隔内γ射线的放射性强度,就可能区分放射性元素是属于40钾、铀系或钍系。

FD-3017测氡仪是一种新型的瞬时测样仪器,它利用静电收集氛衰变的第一代字体RaA作为测量对象,定量测定土壤、空气或水中氡浓度,其特点是没有探测器污染问题,也不存在钍射气的干扰影响,并且具有较高灵敏度,操作简便,现场课获取结果等优点。

本仪器除了应用于放射性找矿的射气测量及水化找矿的水中氡浓度测定外,还可以应用于寻找地下水源、地定予报、放化测镭、环境保护及科研教学等部门的测氡工作。

2.3野外工作方法

1.详查

1)测网布置:

详测主要采用面积测量。

首先应按选定的比例尺布置测网,要求20米一个测点。

基线应该平行于测区主要构造或地层走向,测线垂直或斜交主要构造和地层走向。

基线用经纬仪森林罗盘仪或测绳测定,测线垂直基线布置。

实习中采用罗盘81定向,用测绳和地形校正板定距离。

利用花杆和明显的地形地物作为罗盘定向的标志物。

2)详查沿布置的测线按比例尺所规定的点距测量,遇到异常点加密点距。

沿测线测量过程中,要照顾测线两侧(不超过测线距)以免漏掉异常。

3)射气测量。

打孔后将取样器放入孔中,取样四周要踩紧,以免大气加入而影响测量结果。

工作中要注意抽气系统是否漏气。

遇到有水的地方,要避免降水抽入仪器中,其它的方法与详查相同。

4)质量检查:

可采用自检,互检,专门检查等方式进行。

检查工作量一班不少于总工作量的10%。

本次实习中采用自检,详查、射气测量每组各检查本组有异常或有怀疑的一条测线,注意:

检查的测点数不能少于总工作量的10%。

2.资料整理

1)详查、射气测量当天测的数据,应该在当天登到正规实际材料图上并上墨。

2)背景值及异常值的确定。

3)按标准图件的规定,进行有关图件的绘制。

4)图件上色

原则:

地层由新到老。

放射性场由低到高,颜色由浅到深,一般偏高场为淡黄色,高场为淡蓝色,异常场为红色。

3.实际测网布置

测线距50米,测点距20米,测线方向310度。

2.4成果图件及数据解释

稳定性检查:

总道

图2-1钾道等值线图

图2-2钍道等值线图

图2-3铀道等值线图

图2-4总道等值线图

瞬变电磁法

3.1瞬变电磁法工作原理

瞬变电磁法的测深原理又可以“烟圈”效应形象地加以阐明,如图所示,地表接受的二次电磁场是地下感应涡流产生的,其涡流以等效电流环乡下并向外扩散,形成烟圈。

随着时间的推移,烟圈的传播与分布将受地下介质的影响,这样从“烟圈效应”的观点看,可得早期瞬变电磁场是地表感应电流产生的,反映浅部电性分布;晚期瞬变电磁场主要是由深部的感应电流产生的,反映深部的电性分布。

因此,观测和研究大地瞬变电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测大地电性的垂向变化,这边是瞬变电磁测深的原理。

当发射回线的稳定电流突然切断后,根据感应理论,发射回线中电流突然变化必将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该磁场称为一次磁场。

一次磁场在周围传播过程中,如遇地下良导体的地质体,将在其内部激发产生感应电流,又称涡流或二次电流。

由于二次电流随时间变化,因而在其周围又产生新的磁场,称二次磁场。

由于良导电矿体内感应电流的热损耗,二次磁场大致按指数规律随时间衰减,二次磁场只要来源于良导电矿体内的感应电流,因此它包含着与矿体有关的地质信息。

二次磁场通过接收回线来观测,并对所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来解释地下矿体及相关物理参数。

瞬变电磁法野外工作有动源回线组合;定源回线组合方式,一般来说,在给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佳的野外工作回线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目的物的特性;地质环境;电磁噪声干扰。

动源回线组合的灵敏度随位置的变动是均匀的;定源回线组合的灵敏度随离开发射圈的距离而降低。

在不知道目的物的埋深、或要求勘探测度较浅及做地质普查时采用动源回线组合,而大固定源回线组合可以提供高磁矩,为了深部找矿,因采用大固定回线组合。

磁源瞬变电磁法可以在地面、海洋、井中和空中进行。

但在本文只要介绍地面和空中的组合类型。

3.2测区与测网的选择

测区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和测区的地质或矿产地质情况决定的,并且应兼顾施工方便、资料完整、布点经济、以及尽量顾及与其他物化探方法的测区范围一致。

测网的选择主要考虑地质任务是属普查还是详查而确定,选择原则为:

1)首先选定回线的边长:

一般需要结合地质任务、地质对象的规模、埋深及电性等作为依据做数值或物理模拟工作,依据这些正演结果并结合准备使用的测网密度合理地加以选定。

一般选择原则为:

回线连长L大致与探测对象的埋深相近。

2)踏勘剖面:

这是通常的工作设计中必须附有的资料,目的在于提供投入方法有效性及工作技术设计方面的依据。

剖面一般布置于已知矿点或其他物探方法的异常点上,剖面点距一般选为回线边长L或L/2。

3)面积普查性工作的测网:

一般选线距等于L,点距为L或L/2。

4)异常详查工作的测网:

应加密点、线距等于L/2或L/4,L一旦选定一般不再缩小。

5)精测剖面:

精测剖面资料用于对异常的定量或半定量计算,一般对于已发现的有望异常点都要求布置精测剖面。

3.3仪器设备

2个蓄电池,连接导线,terra-tem瞬变电磁仪,两个线圈框

3.4野外数据采集

1.地点:

江西省南昌市梅岭前进村。

2.目的:

利用terra-tem瞬变电磁仪对该地区构造进行探测。

3.工作内容:

(1)定点:

选取基点,开始工作

(2)测线布置:

重叠回线组合和方形回线。

(3)按照说明书把仪器和电缆回线连接好,注意子母头和回线正负。

(4)把所有仪器都连接好后开始仪器操作。

3.5成果图件

EH4电磁法

4.1EH4工作原理

EH-4电磁仪是由美国EMI电磁仪公司与GEOMETRICS公司联合开发的STRATAGEM(TM)电导率成像系统,是一种便携式能测量地层电阻率的先进仪器.该系统使用天然的和人工的电磁场信号,能在各种地形上产生电导率连续剖面.系统同时测量远处的天然场源和人工场源激发的电场和磁场来计算大地电阻率.测量是在和地下研究深度相对应的频带上进行.频率较高的数据反应浅部的特征,频率较低的数据反应较深的底层的信息。

EH-4的设计原理是应用大地电磁探深法.大地电磁探深法简称MT,是利用交变电磁场研究地球电性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理论为: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大地电磁场有以下特性:

1.Ex只与Hy有关(或Ey只与Hx有关),Ez和Hz都为零,E和H互相垂直并分别与传播方向正交;

2.电场分量和电场分量的振幅和相位不仅与介质的电阻率及电磁场的频率有关,而且与入射大地电磁场的性质有关:

Z(w,z)=Ex(z)/Hy(z)=

(1)

由式

(1)求得电阻率为

p

(2)

式中µ为真空磁导率,ρ是电阻率,单位是Ω.m,E的单位是mV/Km,H的单位是nT,f为电磁波频率.

1.对于水平分层的大地,上述表达式仍然适用.但用它计算得到的电阻率为视电阻率,而且随频率的改变而变化,因为电磁波的大地穿透深度或趋肤深度与频率有关。

(3)

式中

的单位是m

虽然趋肤深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的深度有关,但它并不代表实际的有效探测深度.有效探测深度是指某种测深方法的体积平均探测深度.对其有如下的经验公式:

D=

(4)

由(4)式说明,穿透深度仅仅取决于大地电阻率和使用的信号频率.随着电阻率的减小或频率增高,穿透深度变浅反之,随着电阻率增大或频率降低,穿透深度加大.如大地电阻率结构一定时,改变信号频率便可以得到连续的垂直测深,这就是大地电磁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根据上式,结合EH4的工作频率10Hz-100KH4的有效勘探深度为10m-800m即通常所说的有效勘探深度为几十米到一千米左右.其具体情况与当地的不同地质情况有关.

4.2工作布置

EH-4电磁仪可以用于单点测量,也可以用于剖面测量.单点测量适用于测点之间电阻率变化不剧烈的情况.它给出接收点下垂向电阻率分布的估计.剖面测量适用于预测电阻率延测向有变化的区域.它能提供垂向和侧向电阻率分布,沿特定的方向在相邻测站采集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一起处理.剖面可以沿任意方向布设,不必沿严格的直线.在实际施工中,一般使用剖面测量工作方式,,因为此方式能充分发挥系统信号处理软件的能力.

4.2.1EH4野外数据采集

1.参数选择

根据以往工作区实验点的测试效果,选择MN极距为20m;采用一通道采集低频信号,采用四通道采集中频信号,采用七通道采集高频信号;每个测点增益以满足放大信号而不过饱和的原则调整,范围1~80倍;叠加次数4~8次。

本次采用上述参数进行观测能得到最佳效果。

2.测量装置的选择

观测装置选用十字型装置:

水平方向的两对电极和两磁传感器(一下简称磁棒)分别互相垂直敷设,其方位偏差不大于1度,水平磁棒顶端距中心店8m-10m。

如两对电极和水平磁棒按正北(x)正东(Y)向布置,垂直磁棒(z一向下)则应安放在方位角225度,距测点中心不超过10m的位置。

装置摆设见下图示:

3.野外工作

1)所选测点应远离电磁干扰源,以有效方法客服干扰

①根据测量位置合理选择磁棒埋设位置。

垂直高压线方向的磁棒距高压线投影必须大于50m。

②合理调整测点位置(控制在测点附近50米范围)。

(说明:

主要考虑在某些地段进行EH4测量时,电磁波发射塔的影响、高压线的影响、公路车辆的影响等因素)

2)野外施工采用张量观测方式,在每个观测点上,Ex、Hy方向与测线延伸方向一致,Ey、Hx方向与测线延伸方向垂直。

布极方位误差不超过1°,布极采用全仪器法,保证正交误差不超过10′,极距误差小于1%,同一测线保证Ex方向一致。

3)测点布置完全按设计点位布设。

在个别测点上当遇不利地形时,实际测点点位沿测线方向10m、垂直测线方向30m的范围内移动。

4)电极埋设好坏对Ex、Ey的影响最大,所以,各测点都使电极与大地紧密接触,连通性好。

5)水平磁棒方位全部采用森林罗盘实测,方位误差小于1°,水平磁棒埋入地下,埋设前用水平仪量水平,保持水平倾斜小于1.5°。

6)对每个测点周围的主要地形、地物、干扰情况进行描述,及时填入布极班报及操作员记录。

严格班报检查制度。

7)所使用的电极都浸泡湿润,对所有电极进行编号,布极前进行电极配对实验,使其两两配对,配对电极极差小于1mV。

8)不论何种地形,都做到使接地电阻小于2KΩ。

9)为增强信号强度并减小静态效应,尽可能使用较大的电极距,地形不利时适当缩短。

10)统一方向的两电极相对高差尽可能控制在极距长度的10%以内。

11)野外采集记录时间保证0.1Hz的信号质量,干扰区及信号相对较弱时增加有效叠加次数延长观测时间。

12)全区所有测点使用相同的频率范围,有效观测记录频带为10000Hz~0.1Hz。

13)面积测量时,测区范围内发现有意义的异常应及时加密测线,至少应有3个测点(不同测线)在异常部位。

如因大地电磁测深曲线异常或失去连续性,必须加密测点。

14)测点不能选在山顶或狭窄的深沟底,应选周围开阔,至少是两对电极范围内地面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与极距之比小于10%的地方布点。

选点应考虑布极范围内地表土质均匀,点位不能设置在明显的局部非均匀体旁。

15)作完的测点,应埋设木桩,桩上标明测点编号,观测日期和施工单位。

16)当视电阻率、相位曲线极值点在频率轴上出现位移或曲线类型发生变化时,应重复观测;统一测点的重复观测或检查观测的视电阻率、相位曲线形态和对应幅值应一致。

4.3资料整理和图件编制

EH4的数据处理用自带的imagem进行反演成图。

4.3.1数据处理流程:

4.4成果图件及数据解释

2.4.1实测测网及绘图说明

1.测网布置:

测线方向:

NW45;测点距:

10米。

2.图件着色原则:

由红-绿是电阻率值逐渐升高。

3.坐标解释:

横坐标:

视电阻率;纵坐标:

频率

2.4.2成果图:

图4-1bostick一维反演结果图

图4-2bostick一维反演结果图

图4-3Te模式总的结果图

地震实习

5.1实习目的与任务

生产实习时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及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此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是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为毕业后的胜任工作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探测工程场地是否存在断裂,以及展布及其属性,具体包括

(1)使用SWS地震仪,通过野外现场试验,正确选取生产中使用的各项参数,完成浅层地震勘探剖面2条;

(2)查明工程场地近地表是否存在断裂,以及断层的走向、产状、上断点埋深及其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位置及其空间展布特征。

5.2地震测线布置与定位

1.地震测线布置

测线布置是根据探测任务、测区断裂构造走向,以及测区、地形地貌和人文环境等综合因素确定。

测线布置的原则是:

长短线结合、尽量增加控制测线、控制测区东西向和南北向主体构造,地震测线便于施工,以及后期处理和解释。

2.测线及测点定位

野外测地工作以该项目规划地形图为基础,采用罗盘与测绳相结合的方法完成。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用罗盘打出方向,测绳量距,定点检查,每4米标出距离桩号,炮点离第一个检波点的距离为两个桩号。

5.3方法原理及工作难点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原理:

地震反射波法通常采用共反射点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如图所示,分别在测线上不同位置的01、02、03……等处进行激发,在相应的接收点S1、S2、S3……等处接收来自地下反射界面R上同一个点A的反射波,A点称为共反射点或共深度点,M称为共中心点,S1、S2、S3……叫做共反射点叠加道,相应的旅行时为t1、t2、t3……共深度点叠加道的集合叫做共深度点道集。

5.4野外数据采集

5.4.1仪器设备

地震仪:

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该具有高保真度、高采样率、宽频带、大动态范围等性能,另外,为了适应地震勘探的工作环境,所采用的地震仪器还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和能实时对环境干扰进行监控。

根据本项目断层探测的目标和测区环境特点,本次浅层地震勘探工作中,采用SWS型地震仪进行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地震波激发:

采用大锤敲击铁饼来激发地震波。

地震检波器:

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希望获得宽频带、高主频的地震信号,在数据采集时应采用即可压制低频干扰,又可拓宽记录高频上限的地震检波器。

然而,固有频率高的检波器及灵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