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10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5页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docx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选成语》

不可不知的50句精選成語

-----劉文忠------

前言

希臘、印度、埃及和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源頭。

然而,在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其文化和文明能夠傳承至今,而且從未有過斷代的,也就只有中國了。

而承載著中華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就是中國的文字——漢字。

幾千年來,漢字在傳承中華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而且不管朝代如何更替,也不管中華的歷史如何發展,古老的漢字始終恪盡職守,傳遞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所以,直到今天,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依然可以用同樣的文字交流,用同樣的語言對話,甚至可以通過閱讀那些鐫刻在古老的獸骨和竹片上的文字,和我們的祖先進行交流。

而在漢語中,最為獨特和迷人的部分,莫過於成語了。

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個字(大部分是四個字),卻擁有著豐富的內涵,或隱藏著一個雋永的故事。

漢語發展到現在,許多古老的辭彙和字眼,早已被新的詞語所替代了,只有那些言簡意賅的成語,依然在古老的漢語中熠熠生輝、魅力四射。

在本書中,我們從那些浩如煙海的成語群裏,精選出最具代表和使用頻率最高的五十句成語。

這些成語中,有的來自經典的文學作品,有的來自歷史典籍,有的來自神話故事,有的來自民間俗語,而且每一個成語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今天,我們再次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隧道,將那些深藏在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和讀者朋友一起分享這份文化精髓,並通過澄清誤解,感受歷史,品味經典,走進那個比愛麗絲的夢幻境界更加綺麗有趣的成語大世界。

同時,通過學習和使用這些成語,不但可以讓我們受到中華古老文化的薰陶,而且還可以不斷提高我們的語言能力和和寫作水準。

的確,通過閱讀這本書,相信你一定能夠感受到:

閱讀即是一種悅讀,習得便是一種喜得。

當然,由於筆者水準所限,加之時間倉促,在編寫的過程中,難免有挂一漏萬之處,如蒙讀者朋友不吝賜教,則是筆者之幸矣。

 

目錄

 

第一章殺雞取卵

正確成語

殺雞取卵

成語出處

《伊索寓言》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養了一隻鵝。

這只鵝並不是一隻普通的鵝,而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鵝,它每天都會下一個金蛋。

這個人非常喜歡這只鵝,把它看成自己的寶貝,因為鵝帶給了他富貴。

後來,這個人變得越來越貪心,已經不能滿足于一天一個金蛋,於是他決定把鵝殺了,一次性取出所有的蛋。

這種愚蠢做法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

當這個人刨開鵝的肚子時,他只找到了一堆鵝屎,連金蛋的影子都沒有。

這個人頓時傻了眼,懊悔不已。

從此以後,他連每天的那一隻金蛋也沒有了,因為他的鵝已經被他殺死了,再也不會為他生出金蛋來了。

成語正解

為了要得到雞蛋,不惜把雞殺了。

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

實用例句

事實證明,那種只顧眼前利益而濫伐山林的行為不過是殺雞取卵而已。

引申成語

竭澤而漁:

“竭澤而漁”與“殺雞取卵”是近義詞。

澤:

池、湖。

掏幹了水塘捉魚。

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這個成語出自《呂氏春秋》。

春秋時期,晉、楚兩國為爭奪霸權而在城濮地區進行了一場戰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戰。

西元前632年,實力上處於優勢的楚國派重兵直逼晉軍駐地,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問計于大夫狐偃:

“楚強我若,你看,這一仗應該怎麼打?

”狐偃回答說:

“楚國兵多,我們兵少,要想取勝,只有採取欺詐的手段,迷惑敵人,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的虛實,我聽說善於打仗的人,都是善於欺詐的,你就用欺詐的手段吧。

”晉文公把狐偃的話告訴了另一個大夫雍季,雍季不贊成狐偃的說法,他說:

“抽幹水塘的水來捉魚,肯定能捉得到,但是,明年也就無魚可捉了;燒光樹林打獵,肯等能打得到獵物,可是明年也就無野獸可打了。

欺詐的戰術雖然可以偶爾用一下,但這不是長遠之計啊。

”後來,晉文公採用了狐偃的計謀,以退為進,把軍隊後撤了九十裏,為自己選擇了有利的時機和地形,把楚軍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論功行賞的時候,首先受賞的卻是雍季,其次才是狐偃。

大臣們都疑惑不解,詢問文公。

文公說:

“雍季的策略是一個國家的百世之利,狐偃的策略只是臨時性的變通的方法。

哪能忘了百世之利,而把臨時性的變通的辦法放在第一位呢?

飲鴆止渴:

這個成語與“殺雞取卵”是近義詞。

出自《後漢書·霍諝傳》。

霍諝是東漢順帝時人。

在他十五歲那年,有人在大將軍梁商面前誣告他的舅父宋光私自刊載皇帝詔書,宋光因此被捕下獄,備受嚴刑拷打。

霍諝上書給梁商,為舅父宋光伸冤,說他的舅父是宦官的子孫,素來奉公守法,決不會妄刊皇帝詔書。

霍諝打了個比方說:

“好像餓了吃附子(一種有毒的植物)來充饑,渴了喝鴆酒(毒酒)來解渴,當它還沒有進入到腸胃時,人就已經斷氣了。

他決不會不顧後患,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原文是‘譬猶療饑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

’)。

”梁商看了以後,覺得很有道理,就把情況向皇上稟明。

不久,宋光就無罪獲釋了。

剜肉補瘡:

這個成語也可以說成“挖肉補瘡”,與“殺雞取卵”是近義詞。

出自唐代詩人聶夷中的《詠田家》

聶夷中出身貧寒,讀書非常刻苦,中了進士以後,曾做過一任小官,由於仕途不得意,於是專攻文學。

他比較接近下層民眾,寫過不少反映農民疾苦的詩。

他在《詠田家》中這樣寫道: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意思是:

二月裏,蠶還沒有結繭,就預先賣出新絲;五月裏,禾苗還在田裏,就預先賣出新穀。

雖然救了眼前的饑荒,卻像用刀挖肉去補瘡一樣,後果更壞。

後來,人們引用“剜肉補瘡”或“挖肉補瘡”這個成語,來比喻只顧眼前救急,不顧未來的痛苦。

也比喻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從長計議:

這個成語與“殺雞取卵”是反義詞。

意思是用較長的時間慎重考慮,不急於做出決定,慢慢地想辦法解決問題。

出自《左傳·僖公四年》。

春秋初期,晉獻公打敗了驪戎部族,驪戎部族求和,向晉獻公進獻了美女驪姬。

驪姬長得非常漂亮,晉獻公非常寵愛她,想把她立為夫人。

在此之前,他想先占卜一下。

於是他叫蔔官用龜甲占卜,蔔官占卜以後說:

“從占卜的結果來看,不吉利。

”晉獻公又叫筮官用蓍草占卜,筮官占卜以後說:

“根據占卜的結果來看,吉利。

”晉獻公很想立驪姬,就下令說:

“按照筮官的結果來做。

”蔔官本來就反對立驪姬為夫人,便說:

“筮短而龜長,不如按照長的(原文是“筮短龜長,不如從長”)。

大王寵愛她,就好比把香草和臭草放到一起,香氣必然被臭氣掩蓋。

不能立驪姬為夫人。

”晉獻公不聽,仍然立驪姬為夫人。

後來狡詐的驪姬為了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逼死了太子申生,還想殺死比奚齊年長的公子重耳和夷吾。

重耳和夷吳只得逃到外國去避難。

後來,人們就用“從長計議”這個成語來表示不急於做出決定,或慢慢地設法解決。

例如,元朝李行道的雜劇《灰闌記》裏面就有這樣一句話:

“且待女孩兒到來,慢慢的與他從長計議,有何不可?

易錯處

這個故事來自于《伊索寓言》,但是《伊索寓言》裏面所講的故事殺的卻不是雞而是鵝,西方人現在說這個成語也是殺“鵝”而不是殺雞。

但是,這個故事傳到中國以後,不知道為什麼,卻把“鵝”改成了“雞”,大概是因為對於中國人而言,“雞”是一種更常見、更普通的動物吧。

成語小測試:

1.請用“殺雞取卵”造一個句

2.請說出一到兩個“殺雞取卵”的近義詞、

(參考答案:

飲鴆止渴、竭澤而漁等)

第二章退避三舍

正確成語

退避三舍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別人的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去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聞訊後,逃出了晉國,在國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了楚國。

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定會有大作為,就以國禮相待,把他奉為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加思索後說:

“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

“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

“要是托您的福。

我最後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

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相當於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起來。

西元前六三二年,楚國令尹子玉領兵進攻宋國,並準備向晉國宣戰。

宋國向晉文公求救,晉國立即出兵援助。

當晉、楚兩軍交戰的時候,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直逼晉軍駐地,立即命令向後撤退九十裏。

部下將士認為撤退是一種恥辱,並認為楚軍已經疲憊不堪,應該立即進攻而不應該後撤。

大夫狐偃向大家解釋說:

“目前楚軍並不疲憊。

我們退避,是實現當年文公受楚王禮遇時許下的諾言。

假若沒有楚國的幫助,我們就不會有今天。

現在後退九十裏,就是為了報答楚國。

要是我們撤退,他們還繼續追上來,那就是他們理虧了。

晉軍按照文公的命令,往後退了九十裏,到衛國的城濮駐紮下來。

楚軍在驕傲輕敵的子玉的指揮下,一再向晉軍緊逼,結果被晉軍打得大敗而歸。

成語正解

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衝突。

實用例句

對於他的挑釁,我們暫且採取退避三舍的態度,不予還擊。

引申成語

委曲求全:

與“退避三舍”是近義詞,指勉強遷就,以求保全,也指為了顧全大局而讓步。

忍辱負重:

這個成語與“退避三舍”有一定的聯繫。

“退避三舍”是一種策略,避其鋒芒,以退為進;“忍辱負重”是指為了承擔重任,暫且忍受屈辱,也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

這個成語見於《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西元221年,蜀主劉備為了從孫權手中奪回戰略要地荊州為關羽報仇,不顧趙雲等人的反對,親率主力部隊進攻東吳。

戰爭開始,蜀軍連戰連捷,深入吳境達五六百里,一直打到彝陵,連營數百里,聲勢十分浩大。

孫權為了增強吳軍的防禦力量,提升年輕有為的陸遜任六郡八十一州兵馬大都督,率朱然、潘璋、徐盛、孫桓各部共五萬人馬,迎擊蜀軍。

陸遜見蜀軍士氣高漲,又佔據有利地形,便堅守陣地,不與蜀軍交鋒。

當時,東吳的一支軍隊在夷道被蜀軍包圍,要求陸遜增援。

陸遜不肯出兵,並對眾將說,夷道城池堅固,糧草充足,等我的計謀實現,那裏自然解圍。

陸遜手下的將領見主將既不攻擊蜀軍,又不援救夷道,以為他膽小怕戰,都很氣憤。

眾將領中有的是老將,有的是孫權的親戚,他們不願聽從陸遜的指揮。

有一次,陸遜召集眾將議事。

他緊握著劍對將軍們說:

“劉備是個狡猾的敵人,連曹操都忌憚他三分。

現在他已經深入吳國境內五六百里了。

諸位將軍應以大局為重,同心協力,共同消滅這個強敵。

我本是個書生,既然受命為統帥,責任就是治理軍隊。

國家之所以委屈各位將軍,讓我承擔重任,是因為我有著微薄的能力,能忍受屈辱,承擔重任的緣故(原文是‘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從今天起,請大家各負其責,不得推辭。

軍令如山,如果有不服從命令的,一律按軍法處置。

”陸遜一席話,把眾將領都鎮住了,從此再也不敢不聽從他的命令了。

陸遜採取以逸待勞的策略,打定主意堅守不戰,時間長達七八個月。

直到蜀軍疲憊不堪,他才抓住有利時機順風放火,火燒連營,取得了最後勝利。

劉備逃回白帝城後,不久就病死了。

後來,人們常用“忍辱負重”這個成語來形容能夠忍受屈辱,承擔重任,含有讚揚的意思。

易錯處

古代行軍以三十裏為一舍。

這個“舍”與房舍的意思無關。

成語小測試:

1.請用“退避三舍”造一個句

2.請說出一個“退避三舍”的近義詞

(參考答案:

委曲求全等)

第三章如火如荼

正確成語

如火如荼

成語出處

《國語·吳語》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帶領大軍來到衛國的黃池,召集天下諸侯來這裏開會,他想在這個會上做天下諸侯的盟主。

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夫差在一夜裏把軍隊分成了中、左、右三軍,各擺成一個正方形的陣勢。

中軍都穿著白色的鎧甲和白色的衣裳,打著白色的旗幟,帶著白色的弓箭。

遠遠望去,好像遍野盛開著白色的荼花(荼是一種開百花的茅草)。

左軍都穿著紅色的鎧甲和紅色的衣裳,打著紅色的旗幟,帶著紅色羽毛的弓箭。

遠遠望去,好像一片燃燒著的熊熊火焰。

右軍的旗幟、穿戴全是黑色,遠遠望去,好像滿天密佈著的烏雲。

第二天清晨,夫差親自擂鼓,三軍將士一聽見鼓聲,就一起齊呼。

那高亢雄壯的聲音響徹雲霄,震動了到會的各國諸侯。

赴會各國諸侯都害怕了,不得不承認夫差為盟主。

成語正解

原來形容軍容的嚴肅和雄壯,現在多用來形容聲勢浩大或形容活動和場面的旺盛、熱烈。

實用例句

等到八月份,奧運會就會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

引申成語

方興未艾:

這個成語與“如火如荼”是近義詞。

“方”的意思是正在,“興”的意思是興起,“艾”的意思是停止,完結,比喻事物正在興起。

出自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

“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虜人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

”例如冰心《十億人民的心願》:

“我們的友誼,源遠流長;我們的事業,方興未艾!

轟轟烈烈:

“轟轟”是一個象聲詞,形容巨大的聲響;“烈烈”的意思是火焰熾盛的樣子。

這個成語形容聲勢浩大,氣魄宏偉,也形容事業的興旺。

出自宋代文天祥《沁園春·題張許雙廟》:

“人生欻翕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易錯處

“荼”是一種植物,不要寫成了“茶”。

成語小測試:

1.請用“如火如荼”造一個句

2.請說出一到兩個“如火如荼”的近義詞、

(參考答案:

轟轟烈烈,方興未艾等)

第四章圍魏救趙

正確成語

圍魏救趙

成語出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派軍攻打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抵擋不住魏國的進攻,立即向齊國求救。

齊王派將軍田忌前去解救邯鄲,田忌領命後,便開始揮師前往邯鄲,這時軍師孫臏向他建議道:

“魏國現在全力攻打趙國,國內肯定只剩下一些年老和衰弱的士兵,我們只需直接進攻魏國的首都大樑,攻打邯鄲的魏軍必定會返回來解救大樑,這樣趙國自然就解圍了。

”田忌聽後十分贊同孫臏的建議。

孫臏接著又補充道:

“魏軍從趙國撤兵返回,由於長途行軍,必定十分疲勞,所以只要我們潛伏在要害之地,就可以以逸待勞,一舉打敗他們。

”田忌採納孫臏的建議後,果然使趙國很快就得到解救,而魏軍也在反途中被齊軍打得大敗。

成語正解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打趙國的部隊,從而使趙國得救。

現在用來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的敵人撤退的戰術。

實用例句

看來我們已經中了對方訴圍魏救趙之計,現在撤兵也為時已晚了。

引申成語

聲東擊西:

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爭奪統治中國的江山。

原本歸順劉邦的魏王看到項羽的實力太強了,就背叛劉邦,投奔項羽,劉邦於是派大將韓信出兵征討魏王。

魏王得到消息後,立刻封鎖黃河東邊的渡口晉關,以阻止韓信的軍隊渡河。

韓信將大營設在晉關對面,並命令士兵白天擂鼓呐喊,夜晚演練陣法,製造出要從晉關強行渡河的假像。

同時在暗中悄悄地選定一個渡河口,而且迅速把軍隊的主力調到那裏。

之後,韓信又派出大量士兵收集木桶和木板,把收集來的木桶排在一起,用繩子將木板綁緊倒扣在水面上,充當渡河的小筏,悄悄的從那個渡口過去。

渡河後,韓信迅速率軍繞到魏軍的後方,魏王毫無準備,被韓信的軍隊打得大敗。

調虎離山:

東漢末年,孫策領導的東吳勢力逐漸強大。

西元199年,孫策打算奪取盧江這個地方。

但是,盧江屬於劉勳的地盤,而劉勳當時已經擁有實力雄厚的軍隊。

如果孫策和劉勳正面交戰,取勝的機會肯定很小。

於是,孫策就帶著厚禮前去拜見劉勳,並對他說:

“遠方的上繚軍隊經常侵擾我們,您的軍隊天下無敵,一點能夠打敗他們,為我們剷除這一大患,所以我特意來請您出兵征服上繚。

”劉勳被孫策的甜言蜜語和送來的厚禮所迷惑,不久就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遠方攻打上繚。

孫策見劉勳離開盧江,心中大喜,對部下說道:

“老虎已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老虎窩吧!

”等劉勳聽到盧江已經被孫策佔領的消息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易錯處

現在的成語“圍魏救趙”中的“魏”和“趙”已經不是指魏國和趙國了,而且一種戰術。

成語小測試:

1.請用“圍魏救趙”造一個句

2.請說出一個“圍魏救趙”的近義詞

(參考答案:

聲東擊西等)

第五章五十步笑百步

正確成語

五十步笑百步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

成語故事

戰國中期,魏國由於變法不徹底,國力日衰。

孟子聽說梁惠王(即魏惠王)設高官厚祿招納天下賢士治理國家,想使魏國轉弱為強,於是跑到魏國去,向惠王鼓吹“仁政”。

一天,梁惠王對孟子說:

“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治,沒有一個國君像我這樣盡心盡力地為老百姓辦事的。

但是,鄰國的百姓並不曾減少,我的百姓也不曾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說道:

“大王向來喜歡打仗,那就請我用打仗來作個比喻吧。

當擂鼓衝鋒的時候,兩邊刀矛相接,後來有一方被打敗了,士兵丟掉盔甲拖著兵器向後逃跑。

有的向後退了一百步,有的向後退了五十步。

那些向後退了五十步的士兵譏笑向後退了一百步的士兵太膽小,你認為對不對呢?

梁惠王說:

“不對,同樣都是逃跑,都是怯懦的表現。

”孟子接著說:

“你既然懂得了這個道理,那你就不要再期望你的百姓比鄰國增多了,如果你實行仁政,那麼別國的老百姓就會來投奔了。

成語正解

比喻缺點或錯誤的性質相同,只是程度輕重的差別。

實用例句

考了得了C,卻嘲笑考試得了D的人,這跟五十步笑百步有什麼區別呢?

引申成語

與“五”有關的成語也有很多。

下面是一些例子。

五日京兆:

這個成語出自《漢書·張敞傳》:

西漢宣帝時候,張敞做了京兆尹。

他擔任這個官職時間長達九年,管理京城長安有一些業績。

後來,張敞的好友平通侯楊惲因為得罪了漢宣帝被判處死刑,於是有人上書給漢宣帝,說張敞是楊惲的好朋友,應該撤職。

漢宣帝念及張敞在治理京城方面頗有業績,不想馬上懲辦,就把這個案子暫時擱下了。

尚在任職的張敞命令自己手下一個掌管捕賊的官員叫絮舜的去查辦一個案件,絮舜以為張敞正被彈劾,馬上就要罷官,因此不為他查辦,私自回家去睡覺去了。

有人勸絮舜不要這樣做,絮舜回答說:

“我為這個人已經賣了很多力氣啦,如今他最多只能再做五天的京兆尹了,我怎麼能再聽他的指揮呢?

張敞得知絮舜說了這樣的話,非常惱怒。

馬上派下屬把他拘押了起來。

當時,十二月只剩下幾天了。

西漢的刑律規定,每年十二月處決犯人,所以查辦案件的官吏日夜辦理有關絮舜的事,最後判處他死刑並立即執行。

臨刑的時候,張敞派人拿了一張條子對絮舜說:

“五天的京兆尹究竟怎麼樣啊?

絮舜被處決後不久,檢查冤獄的官員前來巡視,絮舜的家屬用車載著絮舜的屍體,並把張敞的命令放在上面,向檢查冤獄的官員申訴。

官員把張敞殺害無辜的事稟報了宣帝。

宣帝並不認為張敞犯了重罪,只是罷他的官,讓他當普通百姓。

過了幾個月,京城裏不斷發生事故,宣帝想起張敞執法嚴明,便派人去徵召他。

使者來到他的家,他的妻子兒女以為出了什麼大事,都嚇得哭了起來。

張敞笑著對他們說:

“我現在已經是普通老百姓了,如果要捉拿我,應該是郡裏的屬官前來。

現在來的是朝廷的使者,這一定是皇帝還想任用呀!

”於是,整裝跟隨使者到官署去待命。

與此同時,他上書宣帝說:

“臣因為絮舜而犯了罪。

絮舜一向是我喜歡的屬吏,曾多次受到我的恩惠和寬待。

他以為我被彈劾,一定會罷官.就接受了差事而不去辦,私自回家睡覺去了;還說我是五天的京兆尹,忘恩負義,敗壞風氣。

我認為,絮舜目無法紀,就違反法令把他殺了。

我殺了無辜的人,就是受到了最嚴厲的制裁我也沒有遺憾!

”後來,宣帝召見張敞,任命他為刺史。

後來,人們用“五日京兆”這個成語來比喻任職時間很短或即將去職。

五體投地:

“五體”指雙肘、雙膝和額頂。

五體投地即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這是古印度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

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五湖四海:

古人泛稱分佈于我國廣大地區的幾個大湖為“五湖”,又以為我國四面為海所環繞,因而以“五湖四海”來泛指全國各地。

現在也可以用“五湖四海”指世界各地。

易錯處

詞語中的“五十步”和“一百步”指的是逃跑的距離。

成語小測試:

1.請用“五十步笑百步”造一個句

2.請說出一到兩個包含數位“五”的成語。

(參考答案:

三令五申、五湖四海等)

第六章一曝十寒

正確成語

一曝十寒

成語出處

《孟子·告子上》

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孟子幾次到齊國去遊說齊王,要求齊王實行“仁政”,但齊王卻不理睬他,孟子對此感到非常不滿。

當時有人說,齊王不採納孟子的意見是由於他沒有好好地幫助齊王。

孟子聽了這些議論以後,就為自己的失敗辯解說:

“這不奇怪,縱使天下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曬它一天,凍它十天,也是不能生長起來的。

我和齊王相見的機會少,而離開齊王的時間多,當我離開齊王的時候,齊王經常接近的那些人就會帶給他壞的影響。

這樣,他心裏雖然有著善的萌芽,我又怎麼能夠讓這種萌芽生長得起來呢?

成語正解

曬一天,冷十天。

比喻做事沒有恒心。

實用例句

學習要下苦功夫,一曝十寒是絕對不行的。

引申成語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這個詞與“一曝十寒”是近義詞。

比喻沒有恒心,經常中斷。

例如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

“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鍥而不捨:

這個成語與“一曝十寒”是反義詞。

出自《荀子·勸學》。

荀子是戰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主張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

在《勸學》這篇文章中,他認為淵博的學問來源於實踐,是後天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的。

他列舉了許多生動的實例。

他說:

“不積累半步一步的路程,不會到達千里;不積累一點一滴的流水,不會成為河流。

良馬一躍,所跳的距離不會超過十步,劣馬一天天堅持不懈地跑,積十天的路程也能達到千里。

用刀子刻東西,如果刻幾下就放棄了,那麼即便是爛木頭也不斷;如果刻個不停,即使金石也可以刻穿(‘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精衛填海:

這個成語與“一曝十寒”是反義詞。

出自《山海經》。

傳說上古時代,有一回炎帝的小女兒到東海邊去遊玩。

正當她在海邊沙灘上盡情玩耍,非常開心的時候,海面上突然卷起了狂風,刮起了巨浪。

小女孩不幸被卷到大海裏淹死了。

她死後化成了一隻鳥。

這只鳥整天鳴叫呼喊,它的叫聲好像在叫著“精衛,精衛”,於是人們就把它叫做“精衛”。

精衛悲歎自己年輕的生命竟然被無情的海濤吞沒了,它擔心別人也會被海水吞沒,於是它發誓要與大海鬥爭到底。

它每天銜西山上的小樹枝和小石頭投進東海裏去,想要把東海填平。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來沒有間斷過。

後來,人們從這個美麗的神話中引申出“精衛填海”的成語,用來比喻不怕艱難困苦,勇往直前,不達目的決不甘休的英雄氣概。

易錯處

這個成語也寫成“一暴十寒”,“暴”的讀音和意義都與“曝”相同。

成語小測試:

1.請用“一曝十寒”造一個句

2.請分別說出一個“一曝十寒”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參考答案:

半途而廢、鍥而不是等)

第七章東施效顰

正確成語

東施效顰 

成語出處

《莊子·天運》

成語故事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美貌的時候,就會說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閉月”,說的是貂嬋拜月的故事。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的故事。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的故事。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貂蟬、楊玉環、西施、王昭君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一個美女。

她長得非常漂亮,舉手投足,盡顯風韻,音容笑貌,迷倒眾生。

她在河邊浣紗,美麗的身影映入河中。

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只顧著欣賞美人,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無論西施走到哪里,人們都會向她行“注目禮”,驚歎她的美麗。

由於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當她心口疼的時候,她只好用手捂住胸口以止疼,而且雙眉緊蹙。

這時的西施流露出一種柔弱之美,更顯楚楚可憐,嬌媚動人。

當她從村裏走過的時候,人們無不瞪大了眼睛,驚異於她的美貌。

和西施同一個村子裏住著一個醜女,叫東施。

此人奇醜無比,卻毫無自知之明,整天夢想著成為西施那樣的美女。

東施動作粗俗不堪,說話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