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162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振广毕业设计.docx

景振广毕业设计

No.

毕业设计

 

题目:

河北金厂峪金矿普查设计

学生姓名景振广

专业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

班级2011级

指导教师王晰

 

2014年4月20日

文字目录

附图目录

1、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安子岭乡上吴杖子金矿地形地质草图

2、上吴杖子金矿0线地质设计剖面图

第一章前言

1.1目的任务

根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冀国土资勘便字[2013]098号文下达的河北省地质勘查资金项目任务书的要求,编写《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安子岭乡上吴杖子金矿普查地质设计》。

项目主要目的任务是对上吴杖子金矿(已知和未知)矿化带利用大比例尺地质草测及剖面测量工作,大致查明该金矿矿化带(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变化及矿体变化情况,通过槽探、硐探、钻探,大致查明该区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变化规律;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提交普查地质报告,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定详查区范围,提交详查产地。

本项目经费控制数:

176万元

工作期限:

2014-2015年

预期成果:

预获(333+334)金内蕴经济资源量3吨

1.2工作区范围和地理条件

本工作区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城东南34Km,属安子岭乡三界岭村管辖(见交通位置图)。

工作区面积9.0Km2,有简易公路,交通尚属方便。

工作范围及拐点坐标见下表:

拐点编号

东经

北纬

备注

1

119°16′17″

40°14′40″

2

119°18′24″

40°13′59″

3

119°18′25″

40°13′03″

4

119°16′18″

40°13′02″

本区属青龙河水系,水资源丰富,上吴杖子溪水常流,富水性100-1000m3/d,可满足矿山生产、生活所需。

地貌属中低山浅切割区。

工作区最高峰海拔526.7米,最低海拔350米,相对高差近200米,自然坡度20—35°。

阴坡灌木丛生覆盖较厚,阳坡基本裸露,局部为悬崖峭壁。

气候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6-9月为雨季,年降雨量约600mm,11月至翌年3月为霜冻期。

最大冻土层厚约1米。

区内工业欠发达,以农业,林果业为主。

金矿、铁矿开采有一定基础,工作区山多地少,劳力充沛。

京津唐电网覆盖本区,村内有11千伏安电网接线柱,电力充足。

1.3矿权登记情况

根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的矿权登记程序,我队于2013年3月办理了上吴杖子地区的矿权预留登记手续。

现正在办理正式登记手续。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2.1以往区域工作情况

1956年长春地院在本区进行1:

20万青龙幅区测工作,工作范围涵盖了本项目的工作区,是首次进行的系统基础地质工作,建立了本区域的基础地质构架。

1970年河北地勘总队区域地质测量大队进行了1:

20万青龙幅区测和面积性找矿,对本区域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

2.2以往矿产地质工作

2.2.1主要矿产工作和成果

本矿区原有民采老硐、浅坑,1988年河北省地堪局第二地质大队对该区进行过地质普查工作。

本次对该矿化带从南向北追索1350m长,并进行了取样,发现矿体连续性好,有一定的厚度和品位,有进一步工作价值。

2.2.2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往的地质、矿产工作缺乏基础地质工作及综合研究工作,尤其是缺乏深部工程控制,在同一构造成矿带上缺乏系统工程控制。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3.1区域成矿条件

本区处于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式背斜与山海关台拱结合部。

3.1.1地层

工作区区域地层主要为太古界迁西岩群(ArQ)角闪均质混合岩,残留基体为角闪斜长片麻岩,走向多为330°--355°,倾向SW,倾角45°-80°。

3.1.2构造

区内构造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滦县—青龙大断裂与

秦皇岛—滦平大断裂在本区交叉为锐角交汇部位,形成NE向NW向构造的基本框架。

3.1.3岩浆岩

区内北缘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有冯杖子花岗斑岩体。

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及流体。

3.2矿化带(体)地质特征

矿区矿化带长1350米,宽0.5—2.00米,带内金属矿化明显,民采老硐YD1(370水平)控制矿体长162米,矿体平均厚度0.75米,Au平均品位17.48g/t.

2005年8月我队在年初申请该区立项基础上,对该区进行了地质踏查工作,共发现2条矿化带,矿化带(体)的规模、产状及含矿情况分述如下:

Ⅰ号矿带:

地表控制长度约1350米,带内矿体断续长500余米,有25件样品控制,其中品位大于1g/t的样品15件,矿体厚度最大0.65米,最小0.28米,平均0.42米,金品位最高55.76g/t,最低2.50g/t,平均11.00g/t。

在民采老硐YD1以下20米即348水平的YD2坑道内,通过清理坑道,取样8件,控制矿体厚度最大0.65米,最小0.28米,平均0.33米,金品位最高101.50g/t,最低3.07g/t,平均13.78g/t。

矿体产状:

倾向SW,倾角45—75°。

Ⅱ号矿带:

有3件样品控制,矿体长132米,矿体厚度0.74—1.10米,平均厚度0.88米,金品位5.80—8.60g/t,平均品位7.48g/t。

产状与Ⅰ号矿带基本一致,近平行分布。

综上所述,该区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挤压破碎带,其中赋存含金蚀变带及含金石英脉。

第四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4.1测量工作

本项目的测量工作主要为探矿工程测量,地质剖面测量。

4.1.1工作布置

根据本项目年度工作任务中,探矿工程较多的特点,须进行控制测量及工程测量,布置控制测量点10个,探矿工程及剖面端点测量等工程测量点40个。

4.1.2工作方法

测量须与大地坐标系联测。

在工作区选取三个制高点,用GPS全站仪进行联测。

其它控制点用星形布网,GPS测量距离和相对高程。

探矿工程必须全部用GPS测量端点坐标,勘探线剖面用GPS测量两端点坐标,端点间用光学经纬仪和皮尺定位,地质剖面由GPS测量两端点,端点间用罗盘和测绳定点。

4.1.3精度指标

参照《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结合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具体情况,本项目测地工作的各项主要精度指标要求见下表。

测地工作主要精度指标

工作类别

平面位置中误差(m)

高程中误差(m)

备注

1:

1000地质剖面

±3.0

±1.0

硐探

±2.0

±1.0

探槽

±2.0

±1.0

钻孔

±1.0

±0.5

根据上表所示的各项精度指标,参照《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GPS测量的控制点和测点的误差分配见下表。

GPS测量控制点和测点误差分配表

工作类别

平面位置中误差(m)

高程中误差(m)

GPS控制点

GPS测点

GPS控制点

GPS测点

探槽

±0.7

±2.0

±0.5

±1.0

钻孔

±1.0

±0.5

4.1.4GPS控制点的选择与联测

(1)GPS控制点的选择

GPS控制点应选在视野开阔地区,视场内障碍物不高于10°。

与电视台及微波站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距离不小于200米;与高压线距离不小于100米。

架设仪器的地点要安全可靠。

(2)GPS控制点的联测

采用星形网布设方案进行加密测量,测站间控制半径一般应为20km,最大不超过30km,每点至少测5组合格数据,每组静态观测有效时间为40分钟,GPS卫星数不少于4颗,采样率1秒,pdop值小于6,卫星高度角大于15°。

野外按预先设计的点位进行设站。

天线对中整平,天线标志指向北;天线高量至厘米;数据采集过程中随时查看GPS接收机信息、卫星数量、通道信噪比及pdop值等是否满足要求;观测结束,要仔细检查各项信息是否完善,整理好仪器。

4.2地质填图、实测地质剖面及原生晕剖面

1∶1万地质草测,是大致了解测区地层、构造、岩浆岩与矿化带之间的相互关系,蚀变及分布等主要控矿因素,初步了解地表含矿构造带、矿化带、产状及其变化。

通过系统的1∶1万地质填图,不仅可以研究地层产状变化、还可以发现新的含矿地质体或矿体,为进一步工程验证提供依据。

4.2.1工作布置

根据矿化带分布情况,1∶1万地质填图布置9km2,1:

1000地质剖面测量3km及原生晕剖面5km。

4.2.2填图方法

野外填图以1∶1万地形图作底图,填图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

填图网度原则上线距不大于200米,点距100米左右,局部地质体厚大及构造稳定的部位可适当放稀观测点密度。

在构造活动强、地层变化大的部位可加密至100米线距、50~100米点距。

观察路线应垂直构造线走向布置。

观察点应布置在岩层、标志层、含矿断裂等分界线或构造线等最有意义的地方,尤其是各种界线转折处。

对构造,含矿断裂、矿化蚀变带及其它重要地质体和找矿标志层,必须沿露头连续追索,详细观察、记录其出露位置、长度、产状、矿化特征和围岩蚀变等,并测制垂直走向的短剖面或露头素描图。

同时,按规定间距,沿厚度方向采集连续拣块样。

并注意收集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料。

地质观察点按顺序统一编号,不得重复,手持式GPS结合罗盘交汇法标绘在图上。

地质图应在野外直接填制,实地连图。

地质点处必须在实地认真观察和编录,严禁在室内凭记忆勾划和记录,但须根据工程揭露、岩矿鉴定和化学分析结果以及综合研究成果及时补充和修正,使其更加确切。

填图中重视矿化体、含矿层、矿体及与它们有关的岩石、围岩蚀变、含矿构造带及其它地质现象的详细观察。

描述内容包括产状、厚度、岩石特征、蚀变类型、蚀变特征、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必要时采集拣块化学样。

4.2.3精度要求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千米观察路线不少于3.5Km,地质观察点不少于35个;根据矿化情况可以适当放稀或加密。

单一地质体长度在图上小于1mm或构造线长度小于10mm者,以一个地质点控制,注明其方向、长、宽和产状;大于1mm或长度大于10mm者,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地质点控制。

宽度小于1mm的标志层、含矿断裂、矿化蚀变带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体可在图上夸大表示。

4.2.4原生晕剖面测量

为更好了解区内构造含矿带的分布,工作区内安排岩石化探剖面测量5Km,岩石样1000件,主要是对16线、8线、0线、7线、15线、23线、31线,测量路线垂直构造线走向位置、点距5米。

为使每一个样品有代表性,要求在采样点附近(一般直径为1-2米范围),采集若干小块岩石(一般5-7块以上)合为一个样品,每个样品重量要求一般为1Kg左右,并记录采样点的岩石、构造、矿化和蚀变特征。

根据实际数据做出每个剖面平剖图。

4.3槽探工作

槽探工程是揭露圈定地表矿体或含矿地质体的主要探矿工程手段。

初步对区中的矿带矿化较好地段以40米间距布设槽探进行揭露控制。

工作量2000m3。

探槽一般垂直矿体或含矿地质体的走向布置,并须控制其全厚。

探槽工程的布置、施工与编录:

地质人员要亲临现场,依据含矿地质体的位置、地形、覆盖层厚度等因素选择位置布设探槽。

探槽长度以控制构造带顶、底板2~3米为宜。

槽底宽度0.6~0.7米,深度以掘进基岩0.3~0.5米而定;但最深不超过3米。

探槽编录要及时,施工结束一周内应将编录资料整理完毕。

探槽素描一壁一底,当构造和矿(化)体变化较大时,素描两壁一底。

端点、导点及样槽均以红漆标记,编录时对岩性变化、矿物组合、矿化蚀变和构造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做到记录齐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素描图要求5日内整饰完毕,比例尺1:

100。

4.4硐探工作

硐探主要用于控制浅部蚀变带展布,矿化程度、规模,采用手掘平硐,穿脉与沿脉相结合。

硐探工程坑口的位置,应有较开阔的场地,岩层比较稳固,坑口标高在历年洪水位之上。

硐探编录要及时,素描一顶一壁,编录时对岩性变化、矿物组合、矿化蚀变和构造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设计工作总量710米。

通过地质填图,详细了解矿区以往民采情况,并对民采老硐进行清理,系统采样及素描。

设计工作量300米。

4.5钻探工作

钻探主要用于控制深部矿体,了解矿带的深部延伸。

是对预测矿床(体)深部验证的主要工程手段。

4.5.1钻孔布置原则

根据提交可供普查矿产地、新发现矿产地及估算资源量等需要,钻探工程布置于地表延伸长、规模大、矿化连续,深部推断的赋矿部位。

钻探工程一般按勘探线剖面布置。

网度320×160-160×80米,其中0-31线用160×80米网度,0-16线用320×160米网度。

钻孔位置须在勘探线剖面测量完成后,进行设计位置的校正,然后定测。

4.5.2施工计划

设计钻孔7个,工作量970米。

4.5.3工程质量要求

要严格执行《岩芯钻探规程》。

根据岩金矿特点,特别强调如下:

(1)岩矿心采取率与整理:

钻孔围岩分层平均岩心采取率不得低于65%。

;矿化带、重要标志层、矿层以及矿层顶底板3~5米范围内岩矿心采取率不得低于80%,厚大矿体内采取率低于80%的连续长度不超过5米。

(2)钻孔弯曲度测定:

钻孔为直孔时,钻孔顶角和方位角每100m测量一次,开孔50米加测一个点,允许顶角每100米弯曲2度;钻孔为斜孔时,则每50米测量一次,开孔25米加测一个点,允许顶角每100米弯曲3度。

方位角偏差一般不超过勘探网的1/3~1/4。

实测顶角小于5度时,每钻进50米测一次顶角和方位,见矿和终孔均需测定。

(3)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在测顶角和方位的同时,均应测量孔深,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者可不修正孔深;测量要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

(4)简易水文观测:

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要测1~2

次孔内水位,未下好井口管的孔段和泥浆钻进的钻孔可以不测。

每次观测应在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其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

钻进时遇有涌水、漏水、坍塌、掉块、溶洞等现象应及时准确记录其孔深和有关情况。

(5)封孔:

封孔要按封孔通知书和封孔设计书进行。

矿层(带)及其顶、底板各5米、覆盖层与基岩接触带上下各5米、导水破碎带和孔口5米以内均用400号以上未过期水泥封闭(加速凝剂),其余孔段用稠泥浆灌注。

每封完一层要在封孔段顶部位置取水泥浆样证实。

钻孔结束后要埋孔口标志,并保证其质量。

(6)原始班报表:

要在现场用钢笔及时填写,要真实准确、齐全、及时、详细整洁,不准涂改,只能划改,不得撕毁、遗漏和丢失,终孔后装订成册。

交接班班长和机长要亲笔签字,不得代签。

岩芯管理:

按《岩芯钻探规程》执行。

4.6取样及化验

4.6.1取样

普通分析样探槽和硐探均采用刻槽法,规格10×5厘米,样品应垂直于矿体布置在槽壁、硐壁或槽底、硐顶,取样前要把工作面清扫干净,垫样布,周围用样布隔挡,严格采样规格,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取样长度一般为1米,视矿化情况最大不超达2米,矿化体内连续布样,不得跨层取样。

矿体顶底板布控制样。

钻孔样品用1/2锯开法或劈开法采取,沿矿心长轴取一半送化验室分析,另一半作为实物资料保存。

矿心直径不一致的,或采取率相差太大的,均要分别采样。

样品长度同刻槽样品。

根据普查工作区矿化带的特征,矿体与矿化蚀变带的界线不明显,需用样品控制,须多安排控制样品。

本区设计样品数量为:

刻槽样360件,钻探岩芯样40件。

4.6.2样品加工

样品经野外整理,填写好送样单,由专人送所化验室无污染加工。

加工流程按Q=kd2公式缩分,K值依据矿石物质组份分布均匀程度,选用0.1~0.2。

样品加工损失率不得大于5×10-2,正样的重量要大于200g,缩分误差不大于3%,副样重量应大于500克。

4.6.3化学分析

普通分析只作金、银的单项分析;组合样品由地质组提送样单,按单工程单矿体组合,分析内容为Cu、Pb、Zn、Mo。

4.6.4分析质量检查

凡参与资源量估算的有益组份(主要元素和伴生元素),其分析结果均应做系统的内、外部检查,以保证可靠性。

应分批次及时从副样中提取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10%进行内部检查。

为检查分析结果有无系统误差,应分批次从正样中提取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5%由化学分析单位送外部检查,每批外验样品数量最少不少于30件,内、外检分析项目同相应的基本分析项目。

化学分析允许偶然误差按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要求及有关其它规范规定执行。

4.6.5岩矿鉴定样

为了研究区内各类岩、矿石矿物成份、含量、形态、粒度、嵌布关系及其结构构造,划分矿石自然类型,需在地质剖面和有关探矿工程中按不同类型采集有代表性的光、薄片样进行常规鉴定,鉴定人员应及时提交岩矿鉴定报告。

野外工作结束前,要及时提交鉴定工作总结。

总结报告要对其鉴定质量实事求是评述。

设计光、薄片鉴定样各10个。

4.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1)大致收集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资料。

了解地表水体的分布和有关水利工程的流水能力,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等水文、气象资料;大致了解开发矿业潜在的供水水源地。

大致了解矿化集中区内的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地震及活断层的活动情况,大致调查矿体及其围岩结构类型、岩石质量指标及其它影响矿床开发的工程地质条件。

(2)除进行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外,在进行老硐和民采硐调查过程中也要注意观测遇涌、漏水、坍塌、掉块等现象,大致了解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及含水性。

大致了解岩体结构及其稳固性。

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研究矿产开发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为矿床开发可行性提供依据。

4.8矿床可行性评价

在对区内金矿资源量做出初步评价,对矿石质量与可选性试验及开采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等投资软环境,综合考察该区的交通、水、电及人力资源状况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特征,概略评价矿床开发的经济价值。

4.9编录、室内整理工作

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普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综合整理研究,才能把野外和实验室所获取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成为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对区域及测区地质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才有可能按客观地质规律办事,合理部署各项地质工作,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资料整理按其程序、工作性质和时间可分为当日资料整理、阶段性资料整理、年度资料整理、野外验收前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时的资料整理。

要做好各阶段原始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编制出必要的综合图表,提出相应阶段的研究成果,及时指导普查评价工作。

野外工作全部结束后,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整理、分析研究,按照中国地调局颁布的相关规范编制各种成果图件和文字报告。

第五章工作部署

5.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项目的进展要求和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结合以往研究程度,本区金矿的普查评价工作部署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突破的方针,区上展开,点上突破,点面结合。

(2)分层次部署,按照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地表→深部验证阶段开展工作。

探矿工程的布置施工按由已知到未知,由地表到地下的顺序进行。

(3)加强对前期工作资料和成果的综合整理和综合研究,以指导后期工作安排部署。

(4)重视有效勘查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

5.2总体部署

⑴在工作区开展1:

10000地质草测工作,面积为9平方千米。

大致查明工作区地层、构造、产状及其和成矿的关系,大致查明蚀变带的产状、规模、形态变化。

⑵对在地质草测工作中发现的矿化蚀变带进行地表工程揭露和浅部手掘短硐控制。

⑶综合以上的工作成果,对矿化带深部进行钻探工作,大致查明矿体深部的含矿性及规模、产状。

⑷时间安排

①2011年9-10月收集资料,编写设计,做好野外工作准备。

②2012年3月在普查区布设施工探槽及实测地质剖面。

开展1:

10000地质草测工作及原生晕剖面测量。

③2012年4-11月在普查区开展硐探及钻探工作。

④2012年12月进入室内资料整理,编写普查地质报告。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

根据项目的目标任务,本年度设计的主要实物工作有1:

1万地质草测、工程测量、槽探、硐探、钻探、岩矿实验等,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6-1。

设计实物工作量表表6-1

工作手段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2010年

控制测量

10

GPSE级

地质测量

Km2

9.0

1:

10000

探槽

m3

2000

钻探

m

970

ZK001/90mZK3101/200mZK3102/140mZK15011/90mZK1601/140mZK2301/140mZK701/170m

YM2

m

250

手掘平硐沿脉及穿脉计

710米

YM3

m

120

YD2

m

140

PD1

m

45

PD2

m

60

PD3

m

70

YM2-CM/6

m

30

YM3-CM/3

m

15

基本分析样

400

刻槽样360,劈芯样40

组合分析

40

Cu、Pb、Zn、Mo

岩石分析样

1000

Au、Ag、Cu、Pb、Zn、W、Bi、Mo、Hg、As、Sb

光薄片

20

各10件

小体重

30

内检

40

外检

20

清理老硐

m

300

第七章预期提交成果

1.提交《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安子岭乡上吴杖子金矿普查地质报告》一份及相关附图、附表、附件。

2.提交金矿详查产地一处

3.提交成果时间:

2015年底。

第八章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8.1组织管理

根据我队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地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实行从队到项目的三级组织管理,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技术及具体组织实施,技术处负责组织和质量管理及相关课题的组织研究,该项目设项目总负责一人,接受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监督和检查。

8.2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地表组负责地表1:

1万填图及地表探槽的施工管理、地表探槽素描;工程施工组负责地表探槽、硐探、钻机施工管理。

测量组负责地表、硐探及钻孔的工程定位、工程点测量等。

钻机要与地表施工相互配合,保证工程质量。

项目所需主要装备及材料:

所需主要装备有GPS全站仪1台,高配置电脑(配相应勘查软件)1台、打印机1台、笔记本电脑1台、照相机1架、越野车1辆、主要材料是燃料汽油等。

9.1编制说明

9.1.1项目概况

9.1.1.1目的任务

根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冀国土资勘便字[2013]098号文下达的河北省地质勘查资金项目任务书的要求,编写《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安子岭乡上吴杖子金矿普查地质设计》。

项目主要目的任务是对上吴杖子金矿(已知和未知)矿化带利用大比例尺地质草测及剖面测量工作,大致查明该金矿矿化带(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变化及矿体变化情况,通过槽探、硐探、钻探,大致查明该区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变化规律;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提交普查地质报告,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定详查区范围。

本项目经费控制数:

176万元

工作期限:

2014-2015年

预期成果:

预获(333+334)金内蕴经济资源量3吨

9.1.1.2工作区基本条件

普查工作区位于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

本区属青龙河水系,水资源丰富,上吴杖子溪水常流,富水性100-1000m3/d,可满足矿山生产、生活所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