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274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问题.docx

大学生心理问题

一、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交际需求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内心渴望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交往范围的狭小、交际技巧的匮乏等却给正常交往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使得他们经常陷入交往的误区。

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果之间的巨大落差,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苦闷。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

”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

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

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等,这些势必会给同学间的相处带来隔阂。

这时,一方面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变得更加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二、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无所事事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

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这样日深月广,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误导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其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三、自我意识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他们把目光更多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深深的关心自我发展,自觉地从各个方面了解和体察自己,塑造自我形象,设计自我模式,更强调独立、有自己的见解,自尊心和自信心,优越感较强,志向远大。

然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足,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自视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当他们一旦发现现实生活的我并不是理想中的我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

    有的学生在大学中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的处境与环境不满,导致内心压力过大,心理失去平衡。

这可能带来自卑、抑郁、偏执等心理症状。

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强。

但是由于他们阅历、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在观察、分析问题,特别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经常会表现出主观片面、固执己见、过于自信等方面的不足。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

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导致自信心下降,继而带来的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强迫、对考试的恐惧等。

这主要是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后往往老师讲得很少,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

    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

他们中有些人虚荣心太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

五、情感困惑和危机

大学生情感十分丰富和深刻;接近成熟,但未完全成熟,情感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其内心情感体验十分细腻微妙,是外表敏感的群体。

比如,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状和波动性,特别是大学生己有了爱情的强烈体验,这种情感是一生中最难把握的高级复合性情感。

性意识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善于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给大学生带来种种烦恼和不安。

似乎每个大学生都明白大学是缺乏成熟恋爱条件的:

经济上自顾不暇,双方都存在变化发展的可能性,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等。

然而爱情又是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的强烈需求,这种内心的矛盾也是心理压力过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失恋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失恋引发的心理疾患也自然无法回避。

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

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

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

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已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常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性,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七、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等等。

    呈现在八十年代大学生面前的是一幅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旺盛需求和礼遇对待的美好画面,因此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即便是贫困也就能坦然面对了。

而进入九十年代后,教育改革的风暴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学生身上,自费上学,双向选择,这对于贫困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主要矛盾之一。

而且,毕业之后工作情况难以预料,生活未必一定有大的改观,前途依然渺茫。

这些情况,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心理忍耐力。

八、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大学纷纷扩招,每年的大学新生和毕业生的数量都快速爬升,社会的竞争更是日益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

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大学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社会建设的生力大军,大学教育直接关系着社会发展的好坏和快慢。

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有健康的人格品质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巧这两个必备要素。

人在生活道路上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随时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失败和挫折。

正确认知心理问题,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生态,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长远要求,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

我写过这个题目的论文,不过都是看别人的博士论文什么的摘抄的!

呵呵!

现在我的盘不知道放哪里去了!

明天找找!

要是找到了我就发给你吧!

没有找到就没有办法了!

呵呵!

找到了!

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机制初探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体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合格的高级人才的培养。

为此,本文在指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基础上,试图从学校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卫生学与社会学等方面。

来探索与剖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控制和调试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解决方案初探

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机制初探

引言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时空的延伸与扩展,给予人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也给予了人们更

多的烦恼和心理负担。

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精神病人,而有着心理障碍或曾受过严重心理问题困扰的人,则数以亿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鼎透露,我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达14万到16万,即平均每天约有400人自杀……。

被称为“世纪病”的心理疾病,如洪水猛兽正吞噬着人们的健康,同时也吞噬着我们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值得重视。

曾几何时,大学生被人们誉为“时代的骄子”,“社会的宠儿”,而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更令人担忧,1989年国家教委对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23%。

199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已高达25.3%。

1992年到1998年,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方高校抽样调查表明:

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规者占35%,有轻度障碍者占15%,偏严重者占5%,严重者占2%,有悲观情绪者占0.5%。

最近,山西省高校心理健康研究协会的调查表明:

大学生中抑郁、焦虑、恐惧、自卑、依赖和精神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达16%以上,高于社会青年群体。

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23.25%的大学生患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上升到30%,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充分显示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广泛性和不断加剧的趋势。

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我们再也不能漠然视之,袖手旁观了。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适应性不良障碍

(1)学习方面

面对大学生信息量灌输的教学方式和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和自觉主动学习,并要有所思考探索和研究创新的教育学习特点,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兴趣降低、效率下降,感到负担重,压力大,焦虑苦闷,紧张恐惧和精神衰弱等。

(2)生活方面

不能适应大学后独立生活和自理能较差,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心理倾向较为突出。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和精神压力很重,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感到孤独自卑、压抑无助、精神不振、情绪消沉、心理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无奈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神经衰弱

这是大学生中患病率较高的一种心理疾病。

神经衰弱在高校学生休退学病因统计中占30%——60%,其主要特点是易于兴奋和迅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紧张,烦恼,失眠多梦,头痛,多汗,心悸乏力等。

尽管有明显的躯体病状,但各种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由上不难看出,这些表现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交往和学习造成一定的负担。

(三)人格障碍

这是指偏离正常人格并与社会法规相悖的一种情绪的行为。

主要表现为:

(1)缺乏道德责任感和同情心,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

情绪反应具有突发性,行为呈冲动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过与自私。

(2)性格怪癖,情感冷漠,固执死板,妒忌心重。

(3)过与自我克制、追求完美、谨小慎微、优柔寡断。

(4)过分自卑、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对他人的反应敏感,在人际交往中被动、胆小、易害羞、不息在公共场合露面,严重的会躲避与他人交往,形成社交恐惧症。

(四)情感情绪障碍——性焦虑

大学生的性生理已完全成熟,性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两性关系有探讨和尝试的愿望,但不能理性和科学地处理“性”的困惑时,就产生了烦恼失眠,焦虑压抑,情感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障碍,严重者导致精神异常,言行失控及犯罪现象的发生.大学生中“恋爱生”数量激增,滥交异性朋友,在性关系声放荡不羁,荒废了学业,也他的大学生走向另一极端,对性问题采取忽视,逃避的态度,对异性怀有偏见,视性为罪恶之源,这就阻碍了其性心理的正常发展。

过分的压抑,使其对性问题表现出无知无能,甚至发展为性变态。

这些都是部分大学生基本的性心理和性道观念的展现。

(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在复杂环境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部分学生尚未形成完整而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理想目标不明确,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或多变状态。

在主导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导致矛盾取向中消极因素上升,消极心理加重,缺乏信仰,认识的偏差,盲目追求,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盼望失落和冷漠困惑。

(六)不良生活方式

大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只要有吸烟、酗酒。

有调查表明:

大学生吸烟率越来越高,他们把吸烟当作人际关系中表达友谊和寻求支持的手段,成熟的标志及经济条件优越的象征,用于炫耀自己。

过分将注意力放在吃喝上,学业上难求上进,进入社会之前就染上吸烟喝酒的恶习,也容易引发许多问题行为。

三、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因素

生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基础。

人的遗传素质及其相关的神经类型、肌体构造、形态、感官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既能为人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前提,但又制约着人的心身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弱型的学生,胆小、怯懦、多疑、孤僻,这些消极的行为特征,如果家长不及时的教育与引导,很可能出现伤感、沮丧、忧郁、悲观等不良心理。

(二)心理因素

(1)期望值过高,理想追求受阻。

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无不具有崇高的理想。

但是,任何理想都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他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一些大学生往往不从实际出发,实现理想的期望值过高,只有成功的准备,而没有考虑到失败的可能。

于是就出现了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激烈的矛盾冲突,由此产生迷惘、悲伤、怨天尤人等诸多心理问题。

(2)心胸狭窄,人际关系不协调。

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交往,彼此相互理解、真诚、信任、宽容、关心、友爱、互助,是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但是,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心灵闭锁,不善交际,在别人眼里显得古怪孤僻,令人不敢接近;有的大学生自命不凡,不愿与周围的“凡夫俗人”为伍,到头来只能是孤芳自赏,形单影孤;有的大学生有自卑感,为了不在众人面前暴露弱点,不愿坦诚地与人交往,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冷漠而无“知音”的人际关系中,便会产生莫名的压抑、孤寂和烦闷。

(3)情感脆弱。

意志不坚强。

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以前可能是出类拔萃的“尖子”,在家里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因此,许多在温室和赞扬声中长大的大学生,没有经受过逆境与困难的磨练,只要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陷入苦恼、愤怒、恐惧、失望、悲观与厌世之中,并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体验。

这种脆弱的情感和缺乏耐挫力的意志,不但是大学生成才的销蚀剂,而且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教育方面的因素

学校教育某些方面的失误影响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健康处境和精神状况……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

”多年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学大纲为主体”,以分数衡量学生,教育的功利性突出,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和强压的,学习无愉快感;因材施教没有重视和落实,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性格、情趣、爱好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

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就在于素质教育叫得响,应试教育抓得实。

因学生心理问题而使教育效率降低的现实提醒我们:

在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规模的同时,不能不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问题。

(四)家庭方面的因素

与学校教育相对应,家庭教育大多也只关心学生的智力,而对其心理关注甚少,致使一些学生自理、自立和承受挫折能力差,不善与人相处共事,进入大学独立生活后,对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不知所措,无以应对,经受不了挫折和困难。

(五)个体方面的因素

大学生个体作为基本独立的社会人,从知识到身心都在经历向成熟个体发展的过程。

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悲观,丧失自信心和意志力。

他们求知欲望盛,易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渴望在社会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他们感情丰实,热情奔放,但又经验不足,易冲动,内心充满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六)文化方面的因素

随着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的急剧变革,中国社会文化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变迁的阶段。

港台文化和西方外来的异质文化不断地深入,严重地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震撼着大学生多年的构筑成的精神世界。

这使得一些免疫力不强,又缺乏分析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心旗摇动。

感到压力重重。

尤其是多种文化、多种价值体系抉择之间形成的多层面的矛盾;崇高的人格完善和追求金钱,名利之间的冲突,弄得他们晕头转向,无所适从。

因而引起了心理机制的应激反应。

久而久之,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

(七)社会方面的因素

社会快速发展给学生带来了种种心理冲突,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看到听到学到的和现实中发生的与在学校里学到的和老师所教导的距离较远,于是心里产生了很多疑问。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部分学生在强烈的竞争中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丧失自信心,甚至诅咒生活,厌弃人生,由此造成了学生心理障碍抑制学校教育效率等问题。

就业的压力,人才招聘和使用上的某些不公平竞争,使许多学生担心自身才能和前途会因此断送。

经济脆弱贫困成为经济困难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各种不良风气和刺激的增多,部分学生贪图安逸,产生了追求高层次物质享受与低水平物质实力的心理冲突。

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和渠道的增加,使部分学生追求感官快乐甚于理性满足,导致丧失奋斗的内在精神。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案初探

(一)、把心理健康纳入学校教育规划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性讲座。

在学校的教育计划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性讲座,向学生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防卫能力,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

如新生在面临高校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适应、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抉择、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消除人格中的你、不健康成分,把人生设计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增强其心理适应和调控的能力。

(2)、建立心理档案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为每一位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全面记录他们在大学生活各个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

通过调查分析、心理测试、日常行为判断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兴趣、意志、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等。

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矛盾的及时发现和有针对性的解决。

对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要进行个案研究,认清其基本特征和失调程度,帮助其及时调整,以建立良好的心态。

(3)、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

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排除心理隐患,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1、心理咨询分类

一是集体咨询。

即将大学生中多数人面临的心理方面的问题,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由知识和经验丰富、在学生中有较高威望的教师做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是个别心理咨询。

即在特设的咨询场所,由心理咨询教师或医生进行一对一的解疑释惑活动。

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开辟“心理聊天室”等版块,积极开展网上的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宣传,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大学生不愿正面交流的顾虑。

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将会使大学生获得及时而有效的心理方面的帮助。

2、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存在的弊端

(1)、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训练。

心理咨询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更是极其细腻的情感工程,要求心理医生和心理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在国外,一个心理医生必须具有三年以上的医生经历,还要经历心理学、精神学等方面的培训,具有人文,宗教、经济、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心理工作的特殊技术才能开诊。

在美国要求专业人员既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博士学位。

而我国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大多没有接受过必要的专业训练。

(2)、有的辅导员把咨询工作与思想教育混为一谈。

(3)、咨询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缺少规范化要求。

(4)、对此项工作领导不够重视,人们理解不够。

与这一问题相关的是物质条件欠缺,来访者及其亲友对此项工作的误解等。

使心理工作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3、解决意见

(1)、高校领导必须重视与支持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2)、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的独立组织机构,使该项工作纳入健康化正规化发展的渠道。

(3)、培养和引进心理咨询的专门人才,提高咨询水平。

(二)、顾设心理障碍,进行挫折教育

常言道:

人生逆境十之一二,在人生的旅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这样的困难。

大学固然如此,一些大学生过去在家庭是小皇帝.小公主,从未受过委屈和挫折,他们挫折承受力太差。

大学校园里,各个都是平等的主体,过去优厚待遇刹时不见了,他们一旦遇到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就难以自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比赛排示上好名次,失恋等,对这些问题认识不全面,不够深刻导致成沦,消极或走向极端。

巴尔扎克说过:

“苦难对于天才才是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一个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做一些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

教育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学习的挫折,每次挫折把它当成一次经验积累,一个转机的开始,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做好“升华”的转机工作。

同时,还极意识地设置一些能够锻炼和消除心理障碍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坚强的意志。

但要注意障碍的限度,最好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使他们具有成熟感,逐步增强大学生的一些心理承受能力。

(三)、充分运用心理平衡法,进行教育工作

所谓心理平衡法;是处理需要不遂而引起心理不安和烦恼,进行心理协调的方法。

心理平衡法有以下几种:

1.酸葡萄法。

此法出自《伊索预言》。

一只饥饿的狐狸到果园偷葡萄,他看到一串串紫葡萄,馋的3直流口水,但他蹦了儿蹦却摘不到,只好作罢,可他嘴里却喃喃自语道:

“这些葡萄没有长熟,还是酸的,我可不喜欢酸葡萄,”酸葡萄法就是极力贬低没有得到的东西,以达到心理平衡。

如,某个学生想当学生干部,找老师说,老师认为他不合适。

如果直接了当地说恐怕学生难以接受,就说:

其实当干部也有不利因素,影响学习等等。

这样,虽然没让这名学生当干部,但却使学生的心理达到平衡,这就是所谓的酸葡萄法。

2.甜苹果法。

甜苹果法是与酸葡萄法相对的一种方法,就是极力称赞已得到的东西,以达到心理平衡。

例如,某教室由于种种原因一连三年都住阴面寝室,学生不高兴找老师,要求换同班的一个阳面寝室,这时,老师就说:

其实你们的阴面寝室并不比那间阳面的差,因为那间阳面寝室是一楼而且把山,而你们的阴面寝室是二楼又在中间,其实比那间暖和,而一楼那间阳面寝室被树遮着,见不到多少阳光。

这位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的就是甜苹果法,极力称赞这些同学住的阴面寝室,使学生消除怨气,达到心理平衡。

3.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是当某人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给予一定的满足,从而使其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方法,例如,评三好学生,某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够,但却没评上,心里有疙瘩,找老师诉苦。

老师说:

按你各方面表现,是够三好的,但评三好一方面名额有限,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同学有偏见的因素,我不敢说这次评上的同学都不如你,但我敢说,你确实比评上的个别人强,你的表现,老师心里有数,继续努力,下次应该评上。

这应用的就是精神胜利法。

4.超脱法。

这是一种把没有满足的需求与心理生活相分离的方法。

例如,有位男生喜欢上一位女生,但女生并不为之所动,男生很苦恼,于是老师就劝他:

其实这不算什么,如果恋爱成功,又耽误学习,又很费钱,而且将来还不知能不能分到一块,就当没这回事吧。

这应用的就是超脱法。

5.补偿法。

这是一种对需求不遂所引起的不安和烦恼,采取需求调整的方法。

例如,一个学生有文艺天赋,和其它同学不水平不差上下,但由于到市里比赛的名额有限,没有被推荐,这难免会引起他心理不平衡,这时就要应用补偿心理平衡法,虽然没有参加市里的比赛,但却让他在校内的演出中挑大梁。

(四)、建立科学的心理测评系统

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测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发现与鉴别他们的心理问题;二是客观评价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就。

心理测评在高校的具体运用便是建立大学生的心理档案。

为此,各高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该机构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定期对学生各种量表通过电脑处理,将每个个案的心理活动历程,心理健康咨询调查等情况进行测试记录。

同时,对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跟踪测试,由专家组成分析小组进行研究,及时指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心理疾病。

每次调查结果,分析研究的结论,以及通过跟踪咨询调查所形成的材料都应归入个人心理档案,由专人保管。

要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