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338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

2、项目单位:

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项目内容:

根据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发展规划,项目内容主要为整合与完善全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完善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区、乡镇村、生产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及其它信息服务站,规范统一接口,畅通信息屏障,带动终端用户、计算机信息化的设备配置、信息机等。

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项目总投资329万元

其中,申请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49万元。

(2)完善县级信息基础平台、疏通建立130个信息服务站

(3)完善现有网络,统一规范的对接。

(4)完善基础数据库4个,信息采集渠道和采集点128个。

二、市场分析

(一)市场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说明中央对信息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近来,电子政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从政府到公众、媒体到企业,大家都在谈论电子政务,期盼电子政务,推动电子政务。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是:

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公众认知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

我国打造透明化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愈来愈清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被提到了关乎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成功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高度,作为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抓手——电子政务建设,已被党和政府放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某县耕地面积200万亩,辖11个乡镇,140余个行政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及规模生产企业800余家,全县人口110万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740余家,农产品中介服务组织2700余家,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5000余户,农业产业化带头人4000余家。

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主要用户是: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发区和乡镇村各级政府部门、工业企业、招商引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各类批发市场、专业户、社会稳定信息、特色农产品基地、农村干部以及其他。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具体地说,电子政务就是将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其实质是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了政府行政活动的领域,使得政府活动从原先单一的实体环境延伸到电子信息环境,增加了政府行政活动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从而通过政务信息化的过程,促进政府行政能力、管理体制持续不断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获得书面审核的工作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可以使用的形式、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

电子政务外在表现为政务手段的改变,其实质却是政务内涵的深化。

前者是“面”上的变革,后者是“质”上的变革,其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特点为:

一是电子政务必须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应用。

二是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事务原封不动搬到网络上,而是需要通过对政府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甚至于政府组织架构的重组等,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三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管理和服务功能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必定是渐进式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会是一劳永逸的工作。

也就是说电子政务的需求市场是逐渐增加的。

(二)市场竞争

电子政务的实质和特点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作用。

电子政务反映的是一个过程,表现的是政府组织的一种形态。

通过电子政务这样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使得政府组织形态从现有的以实体形态为主向电子形态为主转变。

其作用概括为几点:

一是推行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务公开的途径。

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

法制经济的首要条件是信息的平等、公开。

行政机关掌握着大量的信息,与社会公众相比,具有明显得不对称性。

如何减少和缩短这种信息差距,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反映了一个地区文明开放程度。

与传统的信息渠道相比,电子政务具有相对稳定、获取主动、成本低廉的优点;二是推行电子政务是便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需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实现的,而规则的制定就是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让社会公众以快速、简便的方式获得政务信息,从而达到社会管理成本最低、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的目的,推行电子政务是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三是推行电子政务是信息共享的便捷渠道。

现代社会越是发展,社会分工越是精密,专业化越强,选择行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的科学方法日益突出。

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要想共享社会信息,离开电子政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构建诚信社会的今天,网络在信息的传递中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上更是无可比拟的。

四是推行电子政务是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有效手段。

社会公众通过电子政务获取的信息越多,就可以更多地减少与公务人员的非公务性接触,也就将政府公务中的“人为”因素控制在更小的比例。

公众在行政机关花最少的时间停留,便可完成所办事务,这是标本兼治的有效手段。

对于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的表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体系来表达。

根据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和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划分:

面向数据处理的第一代电子政务、面向信息处理的第二代电子政务和面向知识处理的第三代电子政务。

第一代电子政务以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建设为主要特征,重点强调对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能力,完成公务员个体工作的自动化。

第二代电子政务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连接政府内部的业务系统,应用领域逐步延伸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

第三代电子政务目前方兴未艾,主要目标是建立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政府结构,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提高政府的决策和服务能力。

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大多都建立起电子政务建设,例如上海市和山东省、浙江省、广东、江苏等省大部分县市区都实现了部门内部及部门网上协同办公、网上审批、视频会议等功能。

我省的大部分市县区也进行了电子政务建设,或正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

某县电子政务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交付使用,初步实现了电子公文的网上流转、短信通知、视频会议等功能,电子政务建设成为目前全省乃至全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按照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要建立电子政务专网和外网,相互之间物理隔离。

电子政务的特点是政务专网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机关为核心的千兆主干网,向下连至县委各部委、县政府各部门、开发区及各乡镇村、各居委会、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向上通过某市专网连至全国专网体系;协同办公系统有一套大型综合通用一体化办公支撑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办公门户、网上流程、公文管理、行政事务、公共信息、个人办公、文档中心、公文交换、信息采编、督查督办、会议管理、辅助办公、政研管理、档案管理、县长热线和县长信箱、领导活动安排、电子签章、短信服务、系统管理等20个子系统。

据有关部门测算,某县委、县政府的两个文电科每年各处理的公文约200份,每份分发80-150个单位不等,全年大概总计4万份。

两大班子的信息科每周各发布“信息”2-3次,全年处理的“信息”总量约3万份。

再加综合科的各种《工作通报》、其他科室的文件、局委之间发文及各种上行文,某县党政两大班子每年至少有10万份以上的文件实现了“无纸化”。

这背后更有因办公效能提高而节约的大量无形成本。

推行电子政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具备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技术性表明,它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

“政务先行,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是有效推行电子政务的策略之一。

“政务先行”,就是电子政务建设要以行政管理创新为目标,以行政管理为核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首先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政务管理问题,再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避免技术与行政行为分离的局面,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质量与效用的发挥。

根据我县互联网发展现状、财力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我县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及制约条件,积极吸收周边县市区成熟的经验,选取适合我县县情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模式和方法。

结合当今国内县级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我县可选择“资源集约、信息集中、业务集成”的“三集模式”发展电子政务,建立一个整合一体、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电子政务平台,逐步走出一条建立节约、规范、统一的平台和面向应用的基层电子政务发展道路。

推行“三集模式”,要坚持统筹规划、集中建设的思路,逐渐实现资源集约,形成数据集中,最后实现业务集中的目标。

(三)项目内容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之处。

目前,政府信息系统大多建立在独立封闭的体系中,从而造成了信息服务落后、办公业务事务处理迟缓、信息和技术屏障等问题,这就需要一个无缝的、协同的技术形态,从而建立能够沟通、联动、兼容的电子政务平台。

我县电子政务工作虽然启动较早,但受到县级财政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为了高效高质量的提高服务水平,某县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

具体表现在:

一是从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节约行政成本,打造透明、公开的效能政府,促进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现实要求,形成了开展电子政务的内在需求;二是随着我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电脑拥有量飞速膨胀,大家对信息共享、网上办事抱有很大期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公众对电子政务的市场需求;三是目前已经有网通、移动、电信、铁通、联通等五家电信运营商,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城区基本上能实现光纤覆盖,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的通信线路得以保证;四是某政府网站的访问量逐年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基本形成,全县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从业务流程的要求上形成对推进电子政务的需要;五是我县县直单位全部购置了计算机,据最近不完全统计,全县各乡镇、县直单位拥有计算机5186台,(不含网通、金融、电力等上挂部门),且大部分县直单位平均每个科(股)至少拥有一台计算机,多数单位达到人均一台。

县检察院、公安局、开发区、发改委、财政局、人劳局、统计局、审计局、工商局、水务局、气象局、某镇等单位都拥有自己的局域网,部分实现了资源共享。

随着单位计算机利用率的提高,公务人员的操作水平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六是我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0万人,开展电子政务将大大减低这些人员的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升某的良好形象。

七是服务招商引资的需要。

电子政务的开展,使办事程序、行政许可、办结时间等事项全部公开、透明化,使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从根本上优化了我县的招商引资环境;八、随着全国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信息化已经列入很多单位和部门的年终考评目标,如果各个部门和单位单独上信息化平台项目,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从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方面也形成了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外在要求。

虽然我县存在推进电子政务的一些先决条件和要求,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发展电子政务的一些制约因素。

如信息量少、实用性差、缺乏交互性、更新不及时等。

具体表现在:

一是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仍在进行之中,部门对于提高日常管理效率和办事效率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强,计算机利用水平较低,形成了人们从主观上对电子政务的需求还不十分迫切,这是我县推行电子政务存在困难的客观环境。

二是某市整体还没有进行电子政务建设,与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落差较大,电子政务建设依然处在观望、思考阶段,也就是说电子政务建设的气候尚未形成,考虑到电子政务建设的兼容性,形成了对我县电子政务建设的较大制约;三是资金限制,电子政务建设需要财政资金大量投入,这在我县目前的财力来说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与此同时,人们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种静止、孤立的层次上,没有把信息化作为一项复杂的、具有互联互通能力的系统工程。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从成本概念去衡量产出效率,无疑加大了对推进电子政务的决策的难度;四是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与应用的程度不同。

一方面,大家都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许多人对信息技术缺乏认知、认同和信任,存在着陌生感、距离感,甚至是恐惧感,而一些信息技术厂商不无夸张地炫耀信息技术产品的性能和先进性,又人为地扩大了信息技术提供者和应用者之间的“数字鸿沟”。

五是对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不统一,存在不少误区。

首先是认为电子政务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把计算机及周边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认为电子政务可有可无。

其次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认为只需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第三是发展电子政务是发达地区的事情,这些认识误区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抵触情绪。

本项目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

1、整合所有部门、乡镇现有平台的内容和功能。

以完善“某县特色、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平台辅助功能以及平台界面结构”六大方面为基础。

严格按照国家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县级指标设置栏目和框架;突出某县政府的服务特色,坚持发展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齐心协力营造宽松开放的政策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

建立高效、透明、务实、便民的网上政府形象。

2、建立方便、易用的网站平台后台信息维护、发布系统、良好的网站平台交互能力、充分体现某县政府形象、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增进部门内部的协作与交流、最大限度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实现办公决策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使它成为增进某县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组织沟通、交流、理解的纽带,成为市民办事的桥梁,政府服务的窗口,为某县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某县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作为一个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其网站建设除了应当具备同行网站平台的共同特点(提供政府服务)外,还应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地区特色和服务特色。

(四)技术趋势

电子政务技术发展趋势是:

整合信息资源与信息化服务。

电子政务内网统一办公服务平台结合集成平台技术、工作流引擎技术、XML技术、VPN虚拟专网技术和分布对象技术,根据国际有关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围绕政府内部的管理,政务的各项业务和数据的集中统一应用与管理为目标,普通适应于政府业务应用领域申报、审批、备案、查询、统计、分析、信息发布和相应的人性化管理等需求,并可以通过系统后台配置灵活迅捷地实现对各项应用的调整和新业务的搭建,通过对数据格式和接收、传输方式的灵活定制,方便地实现其他应用休系的数据交换,最终形成一个支持复杂信息环境下政府各项业务应用搭建、集成和运行的信息平台。

电子政务内网统一办公服务平台是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规范工作模式,促进单位内部的基础建设,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改善办公环境,辅助办公活动,帮助人们从繁琐的手工办公事务中解税出来,使办公人员能够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公文运转、档案管理、信息检索、会议和日程安排和个人事务处理等日常办公事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一体化,为领导科学决策、机关日常办公、公众信息服务提供各类科学、高效、安全的现代化手段。

该平台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面向对象的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相应模块构建具有独特个性的办公自动化平台;

2、应用工作流程技术,使文件流程记载详细;

3、文件远程发送与接收,实现行业内文件上传下达;

4、系统功能细腻、实用,同时公文处理和档案管理功能也符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规范》和各部委的有关规定。

三、现有条件分析

(一)管理水平

某县政府信息中心主任刘晓梅同志长期从事信息化服务以及信息维护等工作。

项目单位按照信息化制度制定并实施一系列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财务制度。

项目运营实行专款专用,公开透明。

县政府信息中心管理人员政治思想素质高,有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

(二)技术队伍

某县政府信息中心隶属于县政府办公室,是国家行政机关,主要业务有:

政府信息化管理包括政府机关的基本信息、用户服务、网上政务、政府网站信息内容更新、系统维护、网页设计网络组建与维护、空间出租、建设网站;办公自动化等。

信息中心现有人员9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信息服务人员7人。

项目单位建成网站群信息处理平台,某开发区、某镇等11个乡镇、县机关及部分规模企业的信息服务用户。

电脑信息设备较为先进,接入Internet宽带,建有内部局域网,有功能完备的信息服务中心。

已配置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印刷机等硬件设施300台套,基本能够满足某县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多媒体软件、数据库更新的信息服务需求,保证了信息采集渠道通畅,平台建设可以满足某县用户信息服务及技术信息、信息员培训需求。

(三)产品及服务

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的主要用户为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区和乡镇、生产企业、合作经营组织,以及其它组织和个人,项目单位实行社会化、信息化服务,无偿提供生活、技术、商务以及其它方面的信息服务。

(四)设施设备、条件

项目单位配置了信息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施及相关单位信息化设备8000台套。

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办公场所380m2,信息设备较为先进,外网百兆独享服务器接入Internet,建有内部局域网。

最近,添置浪潮专业服务器2台,联想M4800工作机8台,硬件防火墙杀毒软件以及服务器配套软件等。

建有功能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站,能够满足电子政务数据库、多媒体软件数据库更新的信息服务需要,信息采集通畅,网站容量大。

某县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平台总体应用体系结构分为3个部分:

一是基础层,包括系统、网络平台和系统安全平台,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保障。

二是中间层,包括WEB服务、应用服务、数据库系统、LDAP服务、安全认证服务等。

三是应用层,为统一办公服务平台之上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包括信息发布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行政审批办证业务平台。

电子政务内网统一办公服务平台总体应用体系架构

四、投资分析

(一)历史财务状况

项目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务制度,所有财务收支全部纳入某县会计管理中心的管理。

县政府信息科财务良性运转,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

(二)投资规模

1、资金来源

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总额329万元,其中申请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49万元。

2、项目投资依据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整合全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完善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区、乡镇村、生产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及其它信息服务站,规范统一接口,畅通信息屏障,带动终端用户、计算机信息化的设备配置、信息机等,依据市场价格调研、综合分析后测算项目投资。

3、资金使用计划

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工程项目投资总额329万元,具体投资方向包括:

完善信息化平台62万元,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网络系统180万元,信息员、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投资20万元,数据开发与信息服务投资40万元,印制制度、信息手册资料费8万,会务、宣传费用9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

(三)流动资金的来源及正常运营的供应渠道

项目所需流动资金主要是县电子政务专项经费。

项目正常运营后,可以有偿使用。

(四)项目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1年。

完善县级信息基础平台、疏通建立130个信息服务站需要2个月,完善现有网络,统一规范的对接,以及终端用户建设需要7个月。

建设基础数据库4个以上,信息采集渠道和采集点建设需要3个月。

五、投资评估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形成的生产能力

本项目建成县级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平台,确保正常运行,完善网络通畅,支持信息终端用户,设立13条信息采集渠道,信息采集点210余个,建立基础数据库4个以上,发布信息8000条,年培训信息员300-500人。

(二)效益分析

电子政务信息化工程为社会公益性事业,项目运营主要依靠政府行为,确保信息的安全、畅通、及时,有效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1、社会效益

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政务公开要求,及时公布法律法规、发布适宜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和国民经济统计数据、重大工作部署等重要信息,及时更新政府负责人简介、机构职能等概况信息,不断提升信息发布的深度和广度。

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发布热点政务专题、政策法规解读等权威政府信息,引导公众理解、支持和配合政府工作。

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主动、及时地发布权威政府信息,为事件的妥善处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按照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加强审查,确保信息内容和发布的程序合法合规。

编制信息公开目录,明确责任部门、公开范围及公开时限;制定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编辑、审核、发布、共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公众信息网服务平台建设给企业和居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都将明显提高。

首先,政府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网络,降低了进政府办事的“门槛”。

原来所谓的“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在网络时代可以很好地得到解决。

其次,随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不断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政府服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由于政府将大量的信息和服务都转移到了网上,民众与政府与打交道的方式也逐渐在改变。

首先,居民获得信息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其次,政府为民众服务的效率明显提高。

毫无疑问,随着政府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环境相应好转,经济的增长必然会有所加快。

2、经济效益分析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将加快推进政府在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的转变,切实实现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方面的转化。

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层面的改革,而且也涉及到了政府体制层面的改革,因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每一次大的涉及到体制层面的改革带来的都是一次经济大飞跃。

那些由体制创新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助动力,远非技术层面的创新所能匹敌。

我们认为公众服务平台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促进作用,从长远看与当年的改革开放可以相提并论。

3、项目总体评估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统筹规划、联合共建、安全可信、经济实用、统一标准”的原则,并基于某县企业、市民的需求,逐步整合各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服务资源,统一网站数据库,使某县政府门户服务平台成为企业、公众获取公共服务的“一站式”入口,实现信息资源和在线服务的高度整合与共享。

建立了适应主站与子网站群分工负责维护模式的后台管理功能。

(三)投资回收期

本项目为政府性投资经营项目,按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