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42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 2.docx

北语语用学0013年初试真题古代汉语2

北京语言大学语用专业01--13年古汉考研真题

2013【古汉部分】

十二.名词解释(解释2分,举例1分,共15分)

反切、析言、连绵字、叙述句、古今字

十三、标出下列《说文》部首的读音:

  宀mian  丨gun  艸cao  攴pu隹

十四、找出通假字,并说明本字。

(每题1分,共10分)

1.俯噣白粒,仰栖茂树(《庄辛说楚襄王》)

2.固于心,衡于虑(《孟子》)

3.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

4.不龟手之药(《庄子》)

5.草木畴生,禽兽群焉(《劝学》)

6.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五蠹》)

7.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老子》)

8.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诗经·七月》)

9.后面的想不起来了

十五、翻译句子(每题2分,共20分)

1.仆虽罢驽,亦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报任安书》)

2.笃公刘!

于胥斯原(《诗经》)

3.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

5.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

6.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7.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五蠹》)

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大同》)

9.与其享誉于前,孰不不毁于后

10、游文于六经之义,留意于文风之际

十六、词类活用(每题1分,共10分)

1.提弥明死之(《晋灵公不君》)

2.非能水也(《劝学》)

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詟说赵太后》)

4.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是“东”,自己错了)

5.许子衣褐(《孟子·许行》)

6……,而二三之(总之有个“二三”,当时想到了《氓》中“二三其德”)

还有名词意动的,课外的句子,记不起来了

十七、简要回答这段文字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昔古圣开物成务,废结绳而造书契,于是文字兴焉。

夫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阅世递变而相沿,讹谬至不可殚极。

上古渺矣,汉承秦火,郑许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逎权兴焉。

自汉而降,小学旁分,各有专门。

欧阳永叔曰:

‘尔雅出于汉世,正名物讲说资之,于是又训诂之学;许慎作说文,于是有偏旁之学;篆隶古文,为体各异,于是又字书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儿孙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

’吴敬甫分三家,一曰体制,二曰训诂,三曰音韵。

胡元瑞则谓小学一端,门径十数,有博于文者,义者,音者,迹者,考者,评者,统类而要删之,不外训诂,音韵,字书之学而已。

2012古代汉语

十二、单项选择题。

(8分)

1、《春秋左传著疏》中“疏”的作者是

①杜预②孔颖达③公羊高④左丘明

2、平水韵的韵部数目是

①61②206③106④28

3、下列四组字中,都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①甘箕埋暮②则试移富③取初伐集④本朱朝宴

4、下列各组古注中,著者都属同一朝代的一组是

①高诱《淮南子注》郑玄《礼记注疏》赵歧《孟子章句》

②裴骃《史记集注》郦道元《水经注》杨倞《荀子注》

③刘安楠《论语正义》李善《文选注》王弼《老子注》

④颜师古《汉书注》王先谦《庄子集解》何晏《论语集解》

5、在古书注解中,“一本作”、“本亦作”、“或为”等术语的作用是

①用来改本古书中的读字②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式古今通用字

③用来指出同一古书不同版本所出现的异文现象④用来表明音读

6、《广韵》的编排方式是

①按206韵部编排,每韵下又分平、上、去、入四声。

②按平、上、去、入四类,将206个韵部分属四声之下。

③按反切下字编排,共分206韵。

④按声纽编排,每纽下又分206韵。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谈卒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

②若闻见人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见而不闻

③曾不肯留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因鬼见帝殷因于夏礼

8、《经传释词》的编者是

①许慎②张玉书③阮元④王引之

十三、举例解释下列名词。

(12分)

古今字判断句三十六字母

十四、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说明原是哪一词类,如何活用)。

(10分)

1、赵主之子孙侯者

2、其右提弥明死之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4、师还,馆于虞

5、云友风而子雨

6、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7、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8、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9、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10、古文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

十五、请依据图例说明汉语声调的变化。

(5分)

平(阴平、阳平)上(上、去)去(去)入(、、、)

十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和本字。

(10分)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

3、庄公寤生,惊姜氏。

4、晋人御师必于殽。

5、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6、于是乃以执圭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8、执植其杖而芸

9、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

10、入则无法家佛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十七、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3、以千金为鲁连寿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7、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8、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逮也,而有志焉。

9、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0、人一能之,己百之

十八、请将下面一段短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着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2011

古汉

十三,填空10

1、东汉以后左转最通行的注

2、上下的造字法

3、爱责凭谁是异体字

4、读若读作的作用

5、西汉的谁整理成楚辞

6、古音通假原则

7、晋侯饮赵盾酒的饮读音

8、蒲伏、缤纷、参差、须臾、犹豫,谁不是双声连绵字

9、诗经四家

10、经传释词作者

十四、名词解释15

衍文如字叶音说读破词义的更替

十五、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句子不是很完整)20

1、君其问诸水滨其

2、行李之往来行李

3、观其辟丸也辟

4、使人属孟尝君属

5、三周华不注周

6、腹犹果然果然

7、友直友谅友多闻谅

8、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

9、夫子式而听之式

10、闻之于宋君闻

十六、简答题10

1、《说文解字》在的文字学和辞书学上的价值

2、下列句子中与现汉不同的语法现象

1)遣太傅羁黄金千斤,文车二四,服剑一

2)岁不我与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剧

十七、标点并翻译20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日周六,始四岁;季日周七,子厚卒乃生。

女子二人,皆幼。

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

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竞赖其力。

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

《柳子厚墓志铭》

201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古代汉语部分(75分)

十一、请指出下列字的意符并从下面选项中选出其本义。

(10分)

1.很   2.废   3.宰   4.禅   5.脱

(选项不记得了)

十二、根据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10分)

1.是非君子之言也。

《礼记•檀弓上》

问题一:

请列举出“非”的词性和用法。

问题二:

请写出“谁”与“孰”在特殊格式方面的区别

2.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问题一:

请列举出“甚”的词性和义项。

问题二:

请指出这个句子的语序有什么特殊之处,并加以说明。

十三、简答题(10分)

1.请说明通假的两种形式,并举例。

2.请说明诗经的用韵对于后世影响最大的两种方法是什么。

十四、名词解释,要求举例(25分)

1 使动用法   2 章句   3 韵部   4 异体字   5 本义

十五、为下面两段古文注出标点,并翻译。

(20分)

来自《孟子•离娄下》

徐子曰:

“仲尼亟称于水,曰:

‘水哉!

水哉!

’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科,坎也。

2.来自《礼记•中庸》

子路问强。

子曰:

“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

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

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矫,强貌也。

2010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古代汉语部分

一、填空(1*10)

1、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2、《战国策》的书名是由(刘向)所拟定的。

3、清代的说文四大家是(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4、从发音部位来看“端透定泥”属于(舌音)。

5、汉初所撰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

6、《孟子》注本清焦循的(孟子正义)。

7、同一本著作中,同一个意思的字有异文的现象,这称为(    )字。

(不是原句)

8、

二、翻译(1*20)

1、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2、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3、是以圣人危而不持,功成而不处。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故士有画地为牢,其势不可入,削木为吏,其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7、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8、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11、

三、说出下列字之间的字际关系。

(0.5*12)

1 为-為  2  孰-熟  3 舍--捨  4 无--無  5 见--现  6 

(共12组,涵盖了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感觉每一类型都有三组)

四、名词解释(2*7)

1、连绵字  2、正义  3、读破  4、春秋三传  5、引申义  6、句读  7、古今字

五、说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法现象(1*10)

1、鲁仲连辞让者三。

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3、

六、说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

(1*10)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2、秦师逐东。

3、提弥明死之。

4、

七、翻译(5+10)

1、孟子见齐宣王曰: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2、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八、注疏(15)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1、根据注疏解释“庠序”的意思。

(2分)

2、解释“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5分)

3、说出颁,斑,班三字之间的关系及意义。

(5分)

4、根据注疏说出本字:

颁白(3分)

2009

一、簡答3’*5=15‘

1、簡介《說文解字》,說明其影響

2、“之”、“其”都可以做人稱代詞,說明他們用法上的限制

3、介詞“乎”和“于”的使用範圍的不同點

4、解釋月建和三正兩個概念

5、骈體文和散文語言特點的對比

二、準确翻譯下列句子,說明舉重的詞義活用現象3’*5=15‘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2、宗廟之事,如會同,願爲小相焉(北語壓縮了,這道題有點卡,所以記得很清楚)

3、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4、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

5、

三、準确翻譯下列句子,給讀破的字注音3’*5=15‘

1、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論執政之善否。

2、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

3、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

4、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

5、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耶?

(卷面上确是問号)

四、翻譯句子和解釋加點詞3’*5=15‘

1、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爲而已矣。

2、

3、其竭力緻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

4、

5、滕公,,,,,,,(雖然),未聞道也

五、句讀和翻譯15‘

範宣子爲政,諸侯之币重,鄭人病之。

二月,鄭伯如晉,子産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爲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币,僑也惑之。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

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

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

将焉用賄?

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

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

有德則樂,樂則能久。

《詩》雲:

‘樂隻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

‘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

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迩安。

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宣子說,乃輕币。

2008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75’)

九翻译句子,说明句式的特点20’

1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2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3问道百,以为莫己若。

4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5仁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

十翻译句子,写出通假字20’

1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4乡原,德之贼也

5善哉,技盖至此乎?

十一翻译句子,找出读破的字,并用汉语拼音注音20’

1小自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非不说子之道也,力不足也。

3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5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十二标点短文,翻译,找出词类活用。

15’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2007

一、填空:

在《康熙字典》中,这几个字属于什么部:

郊、陵、道、熙

校勘学中,发现古人增添的语词叫()。

还考了六书,后面还考了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字、解释词语。

二、 标标点并翻译

易着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

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

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

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

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史记·太史公自序》)

2006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75’)

一、注音然后释义(10*2)

心广体胖数罟不入污池将子无怒虏救死扶伤不给兑命曰:

“学学半。

有天下而不与焉。

默而识之后期年以议执政之善否

二、说明特殊的语法现象(10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3、子是学,亦为不善变矣。

4、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5、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

三、指出通假字还是古今字(20分)

1、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

2、困于虑,衡于心,而后作。

3、闻汉将韩信涉河,虏魏王,新喋血阏于。

4、道之以政,齐之以弄,民免而无耻。

5、非不说子之道也,力不足也。

6、富国以家,距敌恃卒。

7、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力也。

8、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二,国中无伪。

9、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10、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四、翻译(25分)

1、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

“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

“来,吾语女!

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

时势适然。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

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由,处矣!

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

“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20分

2、所恶之上,毋以使下;所恶之下,毋以事上;所恶之前,毋以先后;所恶之后,毋以从前。

5分

2006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150分)

一,解释加点字,并注明是本意、引申义、假借义(1*10=10)

之,孰,纹,戚(都给了句子)

二,给加点字注音(1*10=10)

食,郦食其,不龟手之药,见之

三,名词解释(5分*4=20分)

一本作,六书,词尾,?

四,翻译(15*2=30)

1,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于衛,衛人弗許,還自河南濟,侵曹,伐衛,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晉郤縠卒,原蹫將中軍,胥臣佐下軍,上德也,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衛侯請盟,晉人弗許,衛侯欲與楚,國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說于晉,衛侯出居于襄牛。

(标点未给)

2,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

而独以己言蕲乎?

而人善之蕲乎?

而人不善之邪?

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

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

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

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之实也。

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

(标点未给)(《庄子•人间世》)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现象,并以此归纳古汉语活用的具体情况(20分)

1,夫人,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2,晞,一军皆惊,尽甲

3,孟尝君怪其疾也

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5,——,——臣孔子

六,给下列词语分组,并简述结构特征(10分)

奔走,等还有一些双声叠韵,连绵词,大约20个

七,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并解释其中的语言现象(25分)

是一段关于“匍匐”“扶服”等在不同时期的文献中的不同写法的文献总结,涉及到异体字,古无清唇音等现象,文中提到史记,汉书,释名等事

八,(30分)给出一段古书注解,回答四个问题

(《论语正义》关于“子曰学而时习之”的注解)

1,《论语正义》的作者

2,“时”的三种具体解释

3,讽,诵的异同

4,“习”的意义发展,“习”与“学”的区别

2005

一、为下面两则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文。

(60)

1、或对曰:

“王劭《齐志》多记当时鄙言,为是乎?

为非乎?

”对曰:

“古往今来,……足以知氓俗之有殊,验风土之不累”

2、蜀中简公谦居,天资绝人。

凡有记览,过目不忘……跪生与庭,令立改正。

二、如果写一首七律,首句为入韵的平起平收式,即“平平仄仄仄平平”。

那么,应当如何依照粘对的规则,安排全篇的平仄?

("—"平,"|"仄)(10)

三、回答:

(30)

1、句尾语气词“也”与“矣”的用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须举例证明。

2、《广韵》的韵目和平水韵的韵目各是多少?

前者是如何被整合为后者的?

3、界定什么是古今字,并举例说明古今字中今字构造的最常见模式。

四、判断

1、在《康熙字典》中,下列字分别归属哪个部首?

(10)

障()焦()肯()遮()部()

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书写的词语应怎样理解(10)

(1)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论语·宪问》)

(2)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之心。

(屈原《离骚》)

(4)臣欲封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李密《陈情表》)

(5)(上官)桀、(上官)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刘侯尚公主者,(霍)光不许。

(《汉书·霍光传》)

3、句中“以”的义项和词义

(1)终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离骚》)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

(3)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左传·僖公四年》)

(4)宫之奇以其族行。

(《左传·僖公五年》)

(5)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战国策·楚策》)

(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战国策·赵策》)

(7)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楚辞·卜居》)

(8)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论语·微子》)

4、句中“与”的义项和词义

(1)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孟子·滕文公上》)

(2)天与弗取,反受其殃。

(《史记·信陵君列传》)

(3)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耳。

”(《论语·先进》)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5)晋未可与争。

(《左传·成公三年》)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7)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

(《左传·宣公二年》)

(8)因人之功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武,不整。

(《左传·僖公三十年》)

2004

课程论方向(150分)

问答(50分)

一、单音节同义词语连用或对举,所表示的意义的性质有何区别?

如:

提携、柴薪

二、“何以……为”“奚以……为”通常用在表什么语气的句式中?

说明其结构内部语法关系。

三、《说文》和《字汇》的部首各多少,并说明部首编排的性质有何不同?

四、杜甫《饮中八仙歌》的押韵特点,这种七绝还有一个什么名称,说明这个名称的来由。

五、下列哪些词应读“如字”和“读破”,一一指出,并标注现代汉语拼音。

(1)是其为人也,有食者亦食,无食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2)故王之不王《孟子·梁惠王上》

(3)学学半。

《礼记》

(4)谁为为之?

孰令听之?

《报任安书》

(①谁为为之,谁言听之。

②大王为之。

③化而为鸟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阅读(100分)

一,根据《文选》李善注,把王粲《登楼赋》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其中的典故。

(50分)

J.北弥陶牧西接昭邱K.钟仪幽而L.楚奏兮庄舄显而M.越吟

二,把《荀子·天论》中的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

A.古今字B.通假字C.“是”的性质D.“之所以”的性质E.“敬”的义项F.词类活用(40分)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

三,翻译《吕氏春秋·爱类》的一段话。

(10分)

五曰:

仁於他物,不仁於人。

不得为仁。

不仁於他物,独仁於人,犹若为仁。

仁也者。

仁乎其类者也。

故仁人之於民也,可以便之,无不行也。

神农之教曰:

“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