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346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9.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doc

目录

序 1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 2

第一章野外安全保障 7

第一节野外工作站 7

第二节野外应急通讯 9

第二章地质调查安全 11

第一节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11

第二节野外作业基本要求 11

第三节野外作业准备与装备 12

第四节专业区域作业安全 14

第三章野外生存 17

第一节野外方向判定 17

第二节水 18

第三节生火 22

第四节可食用植物的识别 23

第五节野外露营 26

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避险 28

第一节雪崩 28

第二节暴风雨 28

第三节水灾 29

第四节火灾 29

第五章野外救护 31

第一节野外救护方法 31

第二节常见疾病的防治 35

第六章野外呼救 40

第一节呼救信号 40

第二节搜寻与营救 41

第七章西部艰险地区概况 44

第一节西藏 44

第二节新疆 46

第三节 青海 49

附录1:

中国地质调查局应急通讯网公用信道频率与ID码表 54

附录2: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试行) 55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1999年成立以来,为保证西部地质调查工作者的安全,先后制定实施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试行)》,在西藏、新疆、青海设立拉萨、乌鲁木齐、西宁野外工作站和喀什、格尔木野外工作分站,并不断加强紧急救援能力建设。

据统计,截止2003年底,野外工作站实施紧急救援21起,协调与地方政府、驻军关系20余起,接待登记100余个单位,339个项目组,6656人次。

我们所有的这些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努力提高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水平,保障地质调查从业人员安全、健康。

我国西部多数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通讯联络困难。

地质调查工作区往往多在切割深的高山、峡谷,或在深山密林,或是广袤沙漠,或是险象丛生的沼泽,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环境十分艰险。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编写出版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帮助野外地质调查从业人员学习野外地质调查安全知识,学习野外生存、自救、互救技能,掌握野外呼救方法,以保证国土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书主要介绍了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状况、技术方法要求,地质调查安全知识和基本要求,野外生存、自然灾害避险、野外救护方法和技巧等,还介绍了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人文、地理、交通、宗教、民俗情况。

本书的编写出版,中国地质调查局人事教育部和西藏、青海、新疆安全工作站同志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覃家海同志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野外地质工作者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者,尤其是野外作业一线人员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不断完善,更加实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

王学龙

2004年8月27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

为保障野外地质调查作业人员安全,提高野外地质作业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工作机构快速运转,及时开展救援,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与事故分类

(一)本《预案》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安全保障与事故应急救援。

(二)本《预案》所称事故,是指在地质调查作业过程中受自然或工作因素而造成的人员迷失、被困、急性中毒、昏迷和伤亡,车辆被陷、被困,航空地质遥感作业飞机、海洋地质调查船舶失事,或其它自然灾害。

包括以下事故类型:

1、人员事故

(1)人员迷失方向、失踪;

(2)人员高原反应、昏迷;

(3)人员被河流、洪水、沼泽或暴风雪、泥石流所困;

(4)人员食物短缺、急性中毒;

(5)其他人身伤亡。

2、车辆事故

(1)车辆被陷;

(2)车辆、设备被河流、洪水、沼泽或暴风雪、泥石流所困,或受暴风雪、泥石流袭击;

(3)车辆缺乏燃料。

3、航空地质遥感作业飞机失事

4、海洋地质调查船舶失事

二、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系统构成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系统由野外地质调查作业组、野外工作站和有关专业地质调查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等三级构成。

(一)一级:

野外地质调查作业组、航空地质遥感空勤作业队、海洋地质勘探船队。

一级保障及救援指野外地质调查作业组内部安全保障及自救。

(二)二级:

拉萨、乌鲁木齐、西宁野外工作站和喀什、格尔木野外工作分站,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二级保障及救援指野外地质调查作业组间相互保障、相互救援和野外工作站(分站)、地区地质调查中心、专业地质调查单位的保障、救援。

(三)三级: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三级保障及救援指野外工作站(分站)、地区地质调查中心、专业地质调查单位间相互保障、协同救援和需要外界支援的协同救援。

三、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职责

(一)一级保障及救援机构职责

1、建立、健全项目作业组安全保障及救援制度;

2、负责作业组全体人员出队前安全培训和健康检查;

3、负责落实作业组野外安全保障装备;

4、承担一级保障及救援工作;

5、上级保障及救援机构要求和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二级保障及救援机构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及救援工作制度;

2、承担二级保障及救援工作;

3、负责对进入所管辖地区项目组和个人的安全、健康保障及救援装备等进行监督检查;

4、负责项目组进入作业区域前有关情况登记;

5、负责协调项目组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当地驻军关系;

6、三级保障及救援机构要求和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三级保障及救援机构职责

1、负责制定、修改制定有关安全保障工作制度;

2、指导、监督、协调一、二级保障及救援机构工作;

3、承担三级安全健康保障和应急救援;

4、健全、完善各级保障及应急救援工作机构。

(四)野外地质调查项目组、航空地质遥感空勤作业队、海洋地质调查船队负有就近救援相邻遇险项目组的义务,享有附近或相邻项目组救援的权利。

四、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组成

(一)一级(野外项目作业组、航空地质遥感空勤作业队、海洋地质调查船队)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由野外项目作业组负责人、队长、船长及作业组全体人员组成。

其人员名单、联系方式(包括卫星电话,无线电电台使用频段和呼号,有线电话、无线电话及其它联络方式等)、工作地区(经纬度)和工作日程安排等,在进入作业区域前报所管辖野外工作站、分站(二级)备案。

上款所述备案,在没有设立野外工作站的地区报地区地质调查中心、专业地质调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二)二级保障及救援机构由拉萨、乌鲁木齐、西宁野外工作站和喀什、格尔木野外工作分站,地区地质调查中心、专业地质调查单位组成。

其人员组成及成员联系电话报中国地质调查局(三级)备案。

(三)三级(中国地质调查局)保障及救援机构人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生产委员会人员组成。

五、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一)地质调查遇险报告处理程序

1、野外项目作业组、航空地质遥感空勤作业队、海洋地质调查船队遇险,应首先积极采取自救。

2、野外项目作业组、航空地质遥感空勤作业队、海洋地质调查船队自救困难或不能自救,向所辖野外工作站、专业地质调查单位求救(报警)和向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没有设立野外工作站的地区向地区地质调查中心和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上款所述报警内容包括:

遇险时间、地点(经纬度)、联系方法和联系人、遇险人员和事故类型等。

3、野外工作站、地区地质调查中心和专业地质调查单位接到报警后,由授权负责人视情况启动二级救援程序,并向三级(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报告。

4、救援工作中需使用飞机或需要驻地军队协助的,由野外工作站、地区地质调查中心和专业地质调查单位通过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或地质勘查开发局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或由三级(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向解放军总参谋部提出申请。

5、三级(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接到二级机构或地质调查项目组报警后,由授权负责人根据情况决定启动三级救援程序。

野外地质调查遇险报告处理程序图见附件1。

(二)野外地质调查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准确掌握项目作业组遇险的情况,鼓励项目作业组积极采取自救,等待救援。

2、查找遇险地点周边是否有其他地质调查项目作业组。

3、通知周边就近项目作业组赴救援或组织力量前往救援。

4、寻求当地政府和驻地军队的协助救援支持。

5、决定是否需相互协调救援,或请求外界机构协调救援。

6、每天定期向上级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报送救援工作日报。

7、救援结束,上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野外地质调查应急救援工作程序图见附件2。

六、各级保障及救援机构最低装备标准

(一)一级:

服装每人1套、卫星电话或无线电电台1部、救生包每人1个、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每人1册。

(二)二级:

24小时服务电话1部、卫星电话和无线电电台各1部、急救箱和救生包各5个、自动苏生器2台、氧气袋(或氧气发生装置)10个、GPS5台、重型牵引车(配车载电台,仅野外工作站)1辆、野外应急救援指挥越野车(配车载电台)1辆及其它办公设备。

(三)三级:

24小时服务电话1部、卫星电话1部及其它应急救援设备、办公设备。

七、相关要求

(一)各级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必须严格履行本级职责;装备配备应至少达到最低装备标准。

(二)在项目作业组工作期间,各级保障及救援机构服务电话必须保证每天24小时畅通。

(三)任何一级机构接到遇险报警后,没有能力救援时,有向上一级机构报警的义务。

(四)各级保障及救援机构接到报警后,机构组成成员应立即进入各自工作岗位,保证通信24小时热线联系。

(五)二级救援消耗性物资成本和三级救援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救援费用由项目工作单位承担。

八、附则

(一)不满足最低安全保障装备标准单位,依法负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的法律责任;不执行本预案的项目工作单位,取消下一年度项目安排资格。

(二)二级保障及救援机构根据本《预案》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报三级(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备案。

(三)航空地质遥感作业、海洋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救援,由航空遥感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根据本预案制定具体应急预案报三级(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备案。

附件:

1.野外地质调查遇险报告处理程序图

2.野外地质调查应急救援工作程序图

附件1:

野外地质调查遇险报告处理程序图

工作站、地区地调中心、专业地调单位协同救援

飞机、军队协同救援

三级救援

一级救援

二级救援

作业组(队)遇险

是否能自救

自救

工作站、地区地调中心、专业地调单位

是否需要三级救援

工作站、地区地调中心、专业地调单位救援

是否互救

通知相邻项目组

互救

是否启动三级救援

启动三级救援

国土资源厅或地勘局

省区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中央军委

中国地质调查局

总参谋部

地调局

附件2:

野外地质调查应急救援工作程序图

准确掌握项目作业组遇险情况,让作业组保持冷静,鼓励项目组积极采取自救,等待救援。

寻求周边就近项目组赶赴救援,以最大限度节省救援时间。

工作站、地区地调中心、专业地调单位组织各方面力量及时前往救援。

寻求当地政府、部队的支持。

工作站、地区地调中心、专业地调单位协同救援

启动三级救援

救援结束,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每天定期向上级安全保障及救援机构报送救援工作日报

第一章野外安全保障

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保障西部艰险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组和人员安全、健康,2000年起,在拉萨、乌鲁木齐、喀什、西宁、格尔木设立野外工作站,2003年西部艰险地区部分野外地质调查项目作业组装备了安全保障及应急装备,初步建设艰险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通讯网。

第一节野外工作站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拉萨、乌鲁木齐、喀什、西宁、格尔木分别设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拉萨野外工作站、乌鲁木齐野外工作站、西宁野外工作站和喀什野外工作分站、格尔木野外工作分站。

野外工作站工作区域分工:

拉萨野外工作站负责西藏自治区境内安全健康保障及应急救援服务;

乌鲁木齐野外工作站负责新疆北部及东部地区——阿勒泰、东天山及阿尔金一带安全健康保障及应急救援服务;

喀什野外工作分站负责新疆南部地区——东西昆仑及西天山一带安全健康保障及应急救援服务;

西宁野外工作站负责青海省东部——果洛、玉树一带安全健康保障及应急救援服务;

格尔木野外工作分站负责青海省西部——海北、海西、海南一带安全健康保障及应急救援服务。

野外工作站主要职责:

1.负责所管辖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对进入管辖区内的地质调查项目组和人员安全保障条件进行检查、监督;

3.负责管辖区内野外地质调查应急通讯网络管理,建立与保持野外一线通讯;

4.负责协助办理地方政府、驻军、边防机构要求的有关证件,或协调关系;

5.协助地质调查项目组采购生产、生活物资和设备;

6.协助雇用向导、翻译以及租赁设备、装备、马匹等;

7.其他服务。

一、拉萨野外工作站

中国地质调查局拉萨野外工作站

地址:

西藏拉萨市娘热路62号

邮编:

850007

电话:

传真:

电台值守频率:

8700KHz10105.4KHz6805KHz

电台台号与ID码:

1001

负责人与联系电话

站长:

李全文

电话:

手机:

(拉萨野外工作站位置图)

(西藏自治区地图)

二、西宁野外工作站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野外工作站

地址:

西宁市南川西路107号

邮编:

810012

电话:

传真:

电台值守频率:

8445Kz,8700Kz,9425Kz

电台台号与ID码:

1002

负责人与联系电话

副站长:

刘燕赤

电话:

手机:

1399

(西宁野外工作站位置图)

(青海省地图)

三、格尔木野外工作分站

中国地质调查局格尔木野外工作分站

地址:

格尔木市昆仑路144号

邮编:

816000

电话:

传真:

0979-

电台值守频率:

8445Kz,8700Kz,9425Kz

电台台号与ID码:

1003

负责人与联系电话

站长:

孙海轩

电话:

0979—8410613手机:

(格尔木野外工作分站位置图)

四、乌鲁木齐野外工作站

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野外工作站

地址:

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西路2号

邮编:

830000

电话:

0991-

传真:

电台值守频率:

8724KHz9089KHz12105.4KHz10105.4KHz6805KHz

电台台号与ID码:

1005

负责人与联系电话

副站长:

向宇彬

电话:

手机:

(乌鲁木齐野外工作站位置图)

(新疆自治区地图)

五、喀什野外工作分站

中国地质调查局喀什野外工作分站

地址:

喀什市多来提巴格路92号

邮编:

844002

电话:

传真:

电台值守频率:

8724KHz9089KHz12105.4KHz10105.4KHz6805KHz

电台台号与ID码:

1006

负责人与联系电话

站长:

赵翌荣

电话:

手机:

(喀什野外工作分站位置图)

第二节野外应急通讯

一、通讯网络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应急通信网目前为三级台站管理

工作站(基地台)为一级台站;通讯车(车载台)为二级台站,分别由工作站指挥协调;背负台、对讲机为三级台站,分别由通讯车指挥协调;

日常作业时,由工作站分别直接指挥协调本站管辖范围内的通讯车,各通讯车在野外作业期间始终保持与管辖工作站的通信联络,严禁跑频私自与其它台站长时间通信。

通讯车直接指挥协调所辖三级台站的通信联络。

应急状态(如需要紧急救援),或者与所辖上级台站通信中断时,各台站可以跨级通讯。

通信台站值班制度:

1.工作站(基地台)保持全天候守听,值班员随叫随应(一级台站);

2.通讯车(车载台)根据项目组工作人员实际野外工作和生活需要,安排值班时段,每天向工作站(基地台)定时开机联络(二级台站);

3.三级台站根据工作需要建立联络制度。

通信台站电台工作状态要求:

工作站(基地台)、通讯车短波电台候机时必须处在选呼扫描状态,随时准备接受呼叫。

二、公用信道频率

所用进入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应急通信网的一级和二级台站电台必须预设置8个公用通信信道(见附录1)。

8个公用通信信道频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管理。

三、台站号与ID码

中国地质调查局应急通信网各级台站号与ID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管理,台站号与ID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号。

中国地质调查局应急通信网台站号与ID码由四位数组成,台站号与ID码相同,编码原则如下:

1.工作站(基地台)台站号与ID码前二位数为10,后二位数为序号编号。

2.通讯车(车载台)台站号与ID码第一位数为2,第二、三位数为各单位代码,第四位为序号。

各单位通讯车(车载台)台站号与ID码见附录1表。

3.背负台没有ID码,只有台站号,其台站号第一位数为3,第二、三位数为各单位代码,第四位为序号。

4.对讲机没有ID码,只有台站号,其台站号由五位数组成,编码方式为:

第一位数为4,第二、三位数为各单位代码,第四、五位为序号。

四、野外应急通讯网络联络示意图:

图1

第二章地质调查安全

第一节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地质调查安全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开展地质调查项目工作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时候,应同时开展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1.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地质调查项目发包、分包、转包给个人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

2.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行政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职能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对其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具体工作负责。

3.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工作所必须的资金投入,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引起的事故负责。

4.地质调查项目立项报告及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有职业安全健康专篇。

艰险地区野外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应当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5.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要对承担的野外地质调查项目作业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野外项目作业组应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6.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野外地质调查项目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7.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为野外地质调查从业人员办理有关保险,雇用临时工应当签订雇用合同并经过必须的安全培训。

8.野外地质调查从业人员每年进行野外作业前应接受安全培训一次。

培训内容包括:

(1)国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本单位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安全规定、规程;

(2)项目工作作业区人文、地理知识和野外生存、应急救援技能;

(3)有关事故案例和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应急处理措施。

9.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地质调查作业区安全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类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种类等各类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等状况;当地狩猎弩箭、套索、陷阱、爆炸性弹药等分布情况。

各类信息及预防措施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发布或通知。

10.地质调查项目发生重伤、死亡事故,事故项目组要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造成的后果、初步原因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二节野外作业基本要求

1.野外地质调查从业人员应当进行体检,确认身体合格后方可从事地质调查工作。

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癫痫、消化道溃疡病、胃肠炎、严重的神经衰弱和患有肝脾、肾、内分泌等疾病的人员,严禁进入高原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患有明显心、肺、肝、肾等疾病和高血压病Ⅱ期、严重贫血者,严禁进入高山、高原低气压地区做作业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2.地质调查项目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防护、自救、互救应急基本技能。

3.地质调查项目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穿戴好劳动防护服装和用具。

4.野外地质调查项目作业组应当配备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通讯装备,明确联络事宜。

5.在疫源地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当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当注射有关预防针剂,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如途经疟疾流行区,必须在出发前两周服用抗疟疾药片,在回归后一月内仍需继续服用。

6.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每日出发前,应当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行进路线及路况、作业区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7.在山谷、河沟、地势低洼地区或雨季作业应当做好防汛抗灾工作。

雷雨时,应当尽量避开山脊或者开阔地、峭壁和高树。

雨雪刚停止时,严禁立即在滑坡、狭隘的山道、悬崖、雪坡、冰川坡以及其它危险地段作业和行走。

8.气温38℃以上时,应当采取降温措施或者避开高温期,选择在清晨、傍晚作业。

9.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当气温低于-30℃时应采取防冻措施或停止作业。

10.水上作业,应当配备救生工具。

救生工具应放在明显、易取处。

11.需骑马(或其它牲畜)时,应当熟悉所乘牲畜的脾气和特性,并经过一定的适应性训练。

12.在悬崖、陡坡下作业时,应当清除上部浮石。

在坡的上下不能同时作业。

13.在林区、草原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应当遵守防火规定,及时清除现场周围的小树杂草,并开辟防火道。

14.进入危险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并制定安全保障措施。

15.野外作业途中,不论何种情况,不能单独外出作业。

16.每天天黑以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应当按约定时间返回指定营地。

警告:

在野外地质调查作业期间,严禁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等。

第三节野外作业准备与装备

一、准备

1.出队前的安全准备

(1)要了解工作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交通、治安、人文等情况。

对于工作目的地,了解的信息越多越好。

尽最大可能对天时地理有更多了解:

河流的走向和流速,水的落差、速度以及有无险滩等;山有多高,坡度如何?

有何种植被?

树的种类与分布如何?

温度如何,日夜温差多少?

制定工作路线后,应使队部和项目人员都了解。

(2)在疫区工作要接种疫苗和准备预防物品。

(3)野外作业组要必须配备保健箱和急救包。

(4)认真检查交通工具(包括易损备件、千斤顶、钢丝绳、铁楸、木板、拉绳等)、生产工具、通讯工具,确保性能良好,满足安全要求。

(5)在治安条件差或野兽出没的地区要做好保安工作。

(7)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进驻前要了解、学习有关风土民情知识。

(8)学习登山、攀岩、涉水、定向、找水等有关知识与技巧。

(9)有条件的应在野外工作用车、工作服、工作帽上印有“中国地质调查”的明显标志。

2.分组作业出发前的安全准备

(1)在准备启程出发前,应当检查食品、饮用水、火柴、药物、拉绳、生产工具、安全手册、野外工作服装等必需品是否齐备妥当。

(2)路线是否明确,气候、身体状况如何,如有气候异常要做好预防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