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901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docx

中风偏瘫后康复护理锻炼训练预防复发饮食禁忌大全

中风患者进食注意事项以及辅助治疗方案

中风病人康复期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首先,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

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

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

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

第三,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

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第四,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第五,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中风病人不利。

第六,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此外,少吃鸡汤、肉汤,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益,且需忌暴食。

家有中风病人,一般可选择下述辅助食疗方剂:

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

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

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5.中风病人饭后饮食醋5-10毫升,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中风后通过锻炼康复的案例

马丁·斯蒂文博士是英国著名的伦敦圣保罗学校的校长,也是一个作家。

3年前他中风,结果在医院里只得到要“锻炼”的含糊建议。

借鉴岳母的经验,斯蒂文自己设计了一套康复训练项目,每天坚持拍网球、写字、背诗、打电子游戏……终于“治愈了自己”。

他以自己的经历写成的书《一个中风病人的日记》近日已在英国出版。

斯蒂文中风后,用他自己的话说,“短短几个小时,我就从一个健康的56岁专业人士变成了医院轮椅上的一摊肉”。

那些自小就会的技能——站立、书写,甚至拿一个杯子——都离他而去了,说话也变得极其含糊不清。

但是,医院里没人告诉他要怎么做才会好起来,他得到的建议就是非常含糊的要“康复”及“锻炼”。

斯蒂文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必须靠自己治愈自己。

斯蒂文很感谢他的岳母。

2003年,他岳父中风,74岁的岳母开始上网,寻找相关信息。

她发现,美国在治疗中风病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些研究显示,被破坏的神经回路可以“绕路”连接,信号会通过死去神经的外围回路传递。

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是速度。

大约三四周后,大脑似乎就开始永久关闭那些“死”路。

于是,斯蒂文的岳母自己设计了康复计划,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让岳父坐在床上,对着墙抛接网球,她负责捡球。

斯蒂文借鉴了她的经验。

行动

拍网球斯蒂文决定在厨房的地板上每天拍2000下网球,没接到的就不算在内。

最初他都没法让球弹起来,更不用说接住它了。

第一天,他花了4个小时才达到目标。

写字母光拍球显然还不够,斯蒂文决定要重新掌握他丢失的技艺,比如写字。

他买了一叠印有分行线的A4纸,开始写字母,每一行写一个字母,每天写两个小时。

刚开始,那些字母就像是乱涂乱写,根本看不出是什么。

学打字用键盘也绝非易事。

他发誓,每天要打10页纸的字,但当他试图打出自己的名字时,出来的是一个不知所云的词。

第一个10页花了他3天时间。

背诗歌为让口齿清晰,斯蒂文每天背2小时的诗,用一个酒瓶塞子卡在门牙那里。

有了这个塞子,他必须加大嘴唇的动作幅度才能说出清楚的话。

走直线还有走路,斯蒂文不仅走得很慢,还无法走直线,而是像螃蟹那样沿着45度角移动。

他每天在草坪上走两小时,尽量沿着草坪的条纹走直线。

打游戏最后,斯蒂文的妻子给他买了一个老式的游戏机,他最喜欢的是F15战机飞行游戏。

他操纵的战机在跑道上坠毁了无数次后,终于勉勉强强地降落了,虽然起落架和一个机翼摔坏了,但电脑判定飞行员还活着。

这是一个转折点,最后,斯蒂文成功地做到了手眼协调。

后记:

斯蒂文花了两个半月,外表看起来终于基本正常了。

又过了6个月,斯蒂文认为自己应该算痊愈了。

现在,3年过去了,他还是后怕,并且生气,为什么刚开始时没有人给他切实可行的建议?

要是自己没有这样一个岳母又会是什么样呢?

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一个中风病人的日记》,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中风后瘫痪病人的功能锻炼

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大多因脑溢血、脑血栓形成等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率较高。

约有60-70%的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

中风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采用推拿、药物治疗及针灸等综合措施外,还可进行适当的活动,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

功能锻炼可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按摩与被动运动。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

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

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分疲劳。

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如果已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

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在进行功能性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其次除树立信心外,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

只要坚持锻炼,大多数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中风康复不宜“超保护”

中风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可怕之处就在于多数病人不是死亡,就是留下瘫痪的后遗症,从此卧床不起的不在少数。

在美国,中风也属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大概占美国全部死亡人口的10%~12%。

美国现在累计大概有300万中风以后的存活者,他们对中风的康复工作有些比我们做得好、做得细。

在中国如果家里有一个瘫痪的婆婆,而媳妇贤惠,会每天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一切不让婆婆动手,这就是好媳妇。

但如果从一个康复医生的角度来看,特别是美国的康复医生来看这件事,想这样的超保护现象,是完全错误的。

独立做事,是使人长寿,使人觉得自己生命有价值的最好办法。

我们千万记住,对于一个要康复的病人来说,什么都没有让他自己能够独立做事、独立行动更为宝贵。

下面就从康复的角度来谈谈对中风后存活病人的处理。

肌肉和关节挛缩。

肌肉和关节挛缩是中风后病人残疾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在美国当病人发生中风以后,一般都是在当天或第2天,就有康复医学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师去对这个病人会诊。

比如说病人是一侧偏瘫,左手和左腿中风以后都不能动了,康复医生就会下医嘱,治疗师给予病人左手和左腿每天定时的被动性运动。

运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节,要活动每一个关节,使它活动到最大的限度,防止关节强直;二是肌力,被动活动肌体,能够保持肌力防止废用性萎缩。

在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早,要及时,要坚持。

骨质疏松。

当骨头不在正常活动状态下承受压力的时候,在30小时后就开始出现骨质疏松。

一个偏瘫的病人如果不注意骨质疏松的问题,很可能会出现髋关节股骨的骨折。

对骨质疏松的治疗,第一要尽早地活动肢体,哪怕是被动性的活动。

第二要给予维生素D和钙剂。

异位骨化。

异位骨化的概念就是当病人瘫在床上不能动的时候,骨头旁边的软组织就会出现钙的沉着,主要引起的症状是疼痛。

对它的治疗,

(1)用解热镇痛药,

(2)加强肢体的运动,(3)防止摔倒。

在各种瘫痪的类型里,右侧偏瘫最容易出现摔倒。

对摔倒的预防,首先要由康复医生和治疗师来确定病人的活动能力,当病人不需要别人来帮助的时候,首先让他使用助行架,助行架在美国是非常普通的康复用具,它和拐杖最大的不同就是助行架本身是稳的,是四个脚着地,人可以把自己的体重托付给它,这点是手杖和拐杖都做不到的。

衰弱,预防卧床所造成的人体衰弱。

科学研究指出,如果一个正常的人卧床7天,带来的衰弱需要用另外的一个7天,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因此应在病床旁边放一把椅子,看到病人病情稍微缓解一点,就要求病人每天坐椅子至少3次,以避免长期卧床所带来的衰弱。

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中风的病人大概有50%到60%会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但一般在6个月到两年之内都能自行恢复,有些病人甚至1个月就完全恢复了,最迟到4年也能恢复。

褥疮。

褥疮常常发生在骶部、脚跟。

对骶部褥疮的预防就是翻身,要勤给病人翻身。

对脚跟褥疮的预防,在美国是用一种脚托,脚托把脚整个托起来,使脚跟悬空,避免引起褥疮。

在过去,美国也用橡皮圈、轮胎的内带那样的东西,把病人臀部托起来。

现在美国已经不用了,因为发现托起来的圈本身就可承受很大的压力,现在常用的是给病人改换非常软的褥子。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指对发生中风以后所遗留下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残疾症,综合协调地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后获得最大的发挥,获得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重返家庭和社会,平等地享受人类的各种权利,提高生活质量。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必须争取早期康复治疗,尤其在发病后的前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是获得理想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但对病程长者,其潜在功能恢复力也不容忽视,应当继续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也可达到改善功能的效果,根据临床经验,在发病后两年内,如果康复措施得当,都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中风后遗症属难治病症,综合康复治疗被认为是当前最佳方案。

我们所采用的主要有效康复措施如下:

一、中药康复治疗:

对半身不遂者,在软瘫期多使用有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补阳还五汤加减;在硬瘫期多用有养血平肝熄风活络作用的四物汤合天麻勾藤饮加减。

对语言障碍者,常用有祛风化痰作用的解语丹加减;肾虚者合用左归饮加减。

老年痴呆者,常用益脾肾补脑髓化瘀豁痰开窍的河车大造丸合安脑丸。

在药物的加减选用和每味药的用量方面我们都有新突破,这是疗效高于传统用药的关键所在。

二、针灸康复法:

除用常法取穴外,我们多采用针刺某些特效穴确能提高疗效,如下肢瘫软针隐白、肩关节不能活动者针对侧“中平负”,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负”、颈部无力者针“筋缩”等。

在针刺手法上,要求每针都能出现酸痛胀或定向走窜的感觉,对有些穴位,如软瘫针隐血时应让患肢出现抽动抬腿动作则疗效会明显迅速。

若配合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法往往会出现奇效。

由于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针刺手法,使残肢功能的恢复上了新台阶,甚至使原来都认为不可能站起来的瘫痪患者上下楼梯、出入家门。

三、科学的运动功能训练:

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为康复治疗法”等。

这套现代康复医学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应当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

这项康复医学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即使在最大的医院里,能够掌握和运用的医生还为数甚少。

四、其他康复方法,如:

“中风治疗仪”的运用、在被动运动期配合推拿康复法、气功诱导康复法等,都有一定效果。

重视心理治疗,建立患者良好心理状态,使患者主动参与进行肢体运动的康复训练,对残疾功能的恢复也极为重要。

这里还应包括一项“康复护理”,以便配合实施康复计划的完成,也可防止患者二次伤残的发生。

如何预防中风复发

中风首次发作,有的患者症状较轻,恢复也快;然而再次复发,则会令人非死即残,预防之法不可不知。

查明病理有过中风后,需要通过CT、磁共振等检查,明确究竟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抑或是混合性中风,因为其防治原则各有不同。

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制订一套预防再次发作的方案,严格执行。

生活规律就是要调节你的起居活动适应你的生物钟。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四肢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

然后慢慢坐起,稍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大的波动。

最好用温水洗漱,之后饮温白开水一杯,冲洗胃肠,降低血液粘稠度,通畅血循环,降低血压。

适当晨练,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均不可取;散步、作柔软体操、打太极拳,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可过量。

耐心排便,切忌屏气用力,否则有诱发脑出血的危险;最好是要坐便,便于双脚血液循环;多吃蔬菜、香蕉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克服便秘,最好能养成每天早晨排便的习惯。

中午小睡,即使睡不着,也应闭目养神,晚上按时就寝,睡前用温水泡脚,然后按摩双足及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转变性格,下决心改变脾气暴躁的性格;放松紧张情绪,缓解应激反应,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造成情绪的起伏;学会休闲,会劳逸结合;性格开朗,善于自我安慰,达不到自己期望的事情,不要苛求。

丢弃恶习戒烟、忌酒、勿饮咖啡,更不要长时间打麻将。

限钠摄钾,补充钙镁,应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克左右;增加钾的摄入,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

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

缺钙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每天摄入1克以上的钙,可使血压降低。

镁与钙的作用相似,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

勿乱投医滥用药庸医害人,不胜枚举,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要知道,心脑血管病用药,最讲究“个体化治疗原则”,绝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用药经验,尤其那些镇静药、降压药、抗凝药、溶栓药等,用之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

也不要轻信那些千奇百怪的民间偏方,疗效吹得约神奇,越有可能是骗人的。

你还是要去有条件的医院看医生,与医生全面合作,按照医嘱用药,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防止中风回马枪。

中风病人何时可以进行康复锻炼

中风病人度过危险期后,就进入了康复锻炼阶段。

这时,病人主要是通过一定方式的运动锻炼,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增进身体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使病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

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按摩、由别人帮助的被动运动和病人自己参与的主动运动。

虽然,医务人员提倡康复锻炼越早越好,但是病人和家属往往还是对早期锻炼顾虑重重,特别是脑出血病人,更是担心早期活动会引起再出血。

其实,康复锻炼引起再出血的机会很小。

医务人员总结出,脑出血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只要血压平稳,动作不猛,就不会引起再出血,而康复锻炼开始太晚会丧失预防后遗症和并发症的作用。

还有人认为,中风病人的康复在半年以后就没有意义了,再锻炼病人的身体功能也不会更多地恢复了,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

很多病人在中风1年后,身体功能仍有改善,而且不坚持进行锻炼,已经恢复的功能往往会退步。

一些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脏器病变的病人担心锻炼会引起血压波动和心脏病发作。

其实,中风的康复锻炼是循序渐进的,只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用力过度,一般不会有这些情况发生。

所以,我们提倡中风病人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进行锻炼,促进病体康复。

中风患者在临证治疗的同时,家庭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可以说中风所致的瘫痪、失语、生活不能自理是最令老年患者担心的,年轻一些的患者则容易产生绝望的心理,因此通过家庭保健的心理康复,饮食调理,语言训练及主被动运动等环节,常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重返社会。

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饮食护理

中医认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是健康之道,如恣食膏粱厚味,则损伤脾胃,是脾胃运化失职,故容易产生便秘。

进食高营养、高纤维素的食品,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因高纤维素食物可吸收水分使粪便软化,同时使大便维持一定的体积并成形,有利于结肠扩张,增强结肠推进作用。

对热秘患者,饮食调护主要是清热、润肠、通便,如每天食香蕉2-3枚,苹果1-2个,山芋250—300g(熟食)。

对虚秘患者饮食调护主要是补益气血,润肠通便,如蜂蜜:

3-4汤匙蜂蜜和冷开水450-500毫升冲服。

但糖尿病者不宜食用蜂蜜。

同时如果没有禁忌证,要保证充足的进水量,摄入水分能达到软化粪便的目的,每天在2000-3000毫升(包括水、果汁、汤汁等)。

中风患者卧床多,运动少,胃肠蠕动减弱,在疾病允许的条件下,适当的增加腹部和骨盆肌肉的运动,可以促进排便功能。

加强床上、床下活动,活动次数应从少到多,强度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如腰部的扭转运动,坐位腰部前屈运动,主动提肛运动,腹式呼吸运动。

通过这些运动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

中风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

可按下法进行:

1、口语表达能力的康复训练:

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愕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

发音训练最简单的方法是结合日常生活令患者与人交谈。

2、听理解障碍的康复办法是教患者看训练者发音时的口唇动作与声音的联系,并配以物或图,以达到理解目的。

3、文字理解力的康复训练:

让患者看物或画,或以指字复述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4、书写的康复训练:

应从写患者的姓名开始,渐至抄写词句,直至写短文,用左手写。

应利用尚保留的语言功能进行上述训练,如有的老人患中风失语,但还能唱歌,则应鼓励其唱歌。

经2-6个月的训练,失语症状可不同程度地恢复,但只要语言未完全恢复,仍应坚持康复训练。

有的患者甚至经过5年时间,语言功能才完全恢复。

语言康复训练最好在家中由家属帮助进行。

因没有干扰,且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比在医院内进行更为有效。

因中风老人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不同,故语言康复训练一对一进行效果更佳。

总之,卒中患者语言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效果的快、优、劣主要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关心程度。

故一般来说,与子女同住者比不与子女同住的卒中老人功能恢复得快。

此外,理疗、超声波治疗、针灸及促进神经代谢药物治疗、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草药治疗等均可同时采用,以利卒中的康复训练更快取得成效。

冬季脑中风高发警惕身体不受控

日前有一报道,王某和朋友一起吃饭,发现朋友不时地笑一下,问她她自己却不知道。

大家觉得很奇怪,却也没当回事。

过了几天,这个朋友在家里死亡,原因竟然是中风。

身体不受控制应及时检查

根据网友的描述,这种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正是中风的前兆。

中风的常见症状还有很多,常见的有手指麻木、饮水易呛咳、头晕、眼前突然发黑等。

专家介绍说,这些症状有的是突发性的,即以前没有过,也有的是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但是只要有这些症状,就需要引起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

长期以来,脑部疾病,如中风、脑出血、脑梗死一直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这些疾病有四高的特点,即高发病率,患者人数众多;高致残率,往往得了这些疾病,非死即残;高死亡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高复发率,很多患者花费多年时间,反复治疗,却始终无法根治。

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古人因为这种疾病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所以这样命名,从中也可见中风的另一个特点,发病迅猛。

因此,重视中风的前兆,及时检查和治疗,是爱惜自己身体甚至是生命的最好办法。

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更需谨慎

中风现在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这本来是个老年病,现在老年人得这种病的比例仍然远远高于年轻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年人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高发人群,而这些病,正是中风的基础性疾病。

“所谓基础性疾病,是指易诱发其他疾病的原始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人常见病,容易引起血管血流量的变化,引发脑血栓,进而导致脑卒中”。

专家说。

中风的成因是动脉硬化,血液向脑部输送时发生梗阻或者血管压力忽然变大,血管发生爆裂。

因此,控制血压的稳定和血液的黏度、保持血管通畅,是预防中风的不二方法。

有上述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应该按时服药,定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天气冷暖变化时是中风高发期

中风的发病也有季节性,在冬春之交、特别是秋冬之交,发病率一般是飙升。

每到天气变化,特别高血压患者要注重预防中风。

天气一冷,血管随之收缩,这意味着血液的通道变得狭窄。

同时,寒冷使人的毛孔也收缩,出汗少,很多人饮水也减少,血液黏度随之升高,使血管传输通路内压力升高,这很容易增加脑梗塞的几率。

专家认为,冬季预防中风,就要针对以下特点进行调节:

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经常运动等,不要被天气左右,养成不利健康的坏习惯。

另外,冬季的运动也存在一些误区。

老人一般喜欢晨练,但是晨练不宜太早,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再锻炼。

运动也不适宜过于剧烈,微微出汗就可以。

如果有便秘等排便问题,要通过饮食或药物及时调理,保持排便通畅。

在冬天排便通畅尤其重要,因为冬天血管容易脆弱,血液黏度相对也较高,很多中风的患者发病的起因就是因为排便不畅,然后用力过度,导致了血管破裂。

患者中风后要及早进行康复锻炼

尽管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是致残率却在上升。

我国现有的500万至600万中风病人中,约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

究其原因,与忽视早期康复训练有重要关系。

◆越早训练越好

现代医学着重于患者生活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不仅仅是生命的保证,因此,对中风患者的药物治疗只能算完成了疾病治疗的一半,更艰巨的任务是通过早期和持续的康复训练,使他们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功能。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急性期中风病人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应同步进行,有资料显示,中风患者如在1个月内开始康复训练,其功能达到生活自理者平均只需86天,而一个月后才开始康复训练,则需要100天以上,有时效果还不理想。

我国的一项“九五”攻关课题研究的初步结论也表明:

中风病人康复训练开展得越早,功能恢复得越好,足下垂、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也越少。

◆训练切忌盲目

在一些有条件的大医院,中风患者都可以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但在出院回家后,很多病人由于担心再度脑出血,或锻炼热情过高而盲目乱练,而犯下两个错误,留下终身遗憾:

首先,一味长期卧床静养,导致肌肉和神经的继发改变,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给康复带来困难。

这在康复医学上称为“废用综合征”。

其次,提倡早期康复训练,并非随意乱练,否则将引起“误用综合征”。

中风病人脑损伤后,常常上肢屈肌张力高,甚至处于痉挛状态,但有些病人由于不懂康复知识,在本应锻炼手和臂的伸展功能时,却使用一种练握力用的“橡胶圈”,拼命地练手的握力或用各种方法练习拉力,结果是强化了屈肌,越练手指和肘关节越伸不直。

当然,中风偏瘫病人并不是不要肌力训练,关键是要科学地训练。

◆居家锻炼三步走

病人在家里,可在家人的帮助下,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功能锻炼:

按摩与被动运动。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

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家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

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