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395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docx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

浅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有效模式(文)(同名16986)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

必要性研究及对策与出路

黄剑陈叙张宇杜丽君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化产业工人的生力军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的必要性,以及我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现状入手,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须加大宣传力度,确保经费保障、完善引导性培训和加强职业技能监管等对策与出路。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对策与出路

一、引言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一种重要人力资源。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特殊成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那么如何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呢?

农民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就业问题的解决是其经济问题得以解决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现农村过剩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重要、最基本的是这一人力资源的开发。

如果缺乏基本的技能培训,缺乏信息和获得信息的能力,大多数农民就很难实现高质量就业。

所以,笔者认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加速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职业技能培训是关键的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积极有效的培训服务。

为此,笔者于2010年10-11月份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培训情况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534份,有效问卷531份。

本文将结合此次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现状,并就如何实施有效职业技能培训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

这一群体在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大约1亿的数量。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提法始于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文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同属于农民工群体,但却有着与他们的父辈截然不同特质——“三高一低”:

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三、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多数。

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大大推进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1.充实、优化了产业大军的数量和结构。

大批年轻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注入了年轻、新鲜、富有创意的力量,丰富了城镇发展的劳动力资源,弥补了城市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及结构性不足,有效抑制了城市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速度,延缓的“人口红利”的结束,为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提高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2.有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

第一代农民工主要追求生存和温饱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主要追求融入城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现在已成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一部分。

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8亿,城市化水平可能达到55%左右。

新生代农民工将成为新市民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3.有利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新生代农民工在与现代化生产、经营,现代城市生活相融合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开阔了社会视野,改变了生活方式。

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成了当地企业的骨干,有的甚至成功创业,一定程度上带回了城市生活的新思维、新观念,成为播向家乡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文明的种子。

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必要性

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如此重大意义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一人力资源,理应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诚然,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确实在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等多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这种提升的程度与他们期望的职业理想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他们提出的高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契合。

1.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是较高的自我发展期望。

对于来苏务工的目的,71.83%的被调查者表示是想“学一门技术在城里更好发展”,仅有10.80%选择“养家糊口”,另有7.98%“出来锻炼自己”,8.45%“学点本事回乡创业”,0.93%选择“出来玩玩,见识世界”。

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根本目的已经从父辈们的“进城挣票子,回村盖房子娶娘子”低层次生存需求的满足而转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高层次期望。

他们更多的是抱着干事业、开阔眼界的理想融入城市。

他们打工的目的有经济型,更有发展型。

二是强烈的创业意识。

当被问及未来的打算时,85.71%选择“做小生意或创办企业”;13.36%“继续打工”;0.92%务农。

调查充分显示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的强烈认同,他们希望真正的融入,实现由“过客”到“主人”的华丽转身。

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相信自我奋斗,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们不满足于替人打工的身份,有着强烈的创业意识,创业热情颇高。

三是明确的就业行业倾向性和日趋上升的就业岗位期待。

对于理想的就业行业:

“电子装配业”(22.12%)、机加工业(21.66%)、建筑业(11.52%)、商贸服务业(17.51%)、农业(0.92%)、纺织业(1.84%)、其它(24.42%)。

对于理想的就业岗位:

操作工(4.15%)、服务或后勤保障人员(3.23%)、文员(3.69%)、技术员或工程师(57.60%)、管理人员(23.04%)、其它(8.29%)。

上述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显露出了较明显的行业倾向性,开始有意识地选择劳动环境和就业条件相对较好的行业,同时更偏爱技术含量和社会地位高的就业岗位。

四是高涨的职业技能提升愿望。

调查显示分别有64.07%和25.81%的被调查者认为继续学习“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

没有一个人认为继续学习是无所谓或没必要的。

迫切想学习的是:

专业技能(75.49%),法律知识(3.92%),文化知识(3.43%)、创业知识(16.18%)、其它(0.98%)。

在学习的形式上75.60%的被调查者能接受“晚班”和“双休日班”。

当工学矛盾时,11.16%放弃学习;75.35%请假继续学习;13.49%辞掉工作专心学习。

对于学习的费用问题,83.49%表示愿意为学习出一部分费用,只有16.51%表示不愿意承担学习费用,被调查者能承担的学习费用从200—5000元不等。

这组数据非常有力地说明了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非常了解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意义,有着强烈的提升欲望,学习内容的选择明确而现实,对于提升就业质量直接有帮助的专业技能十分青睐。

2.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分析。

一是强烈城市融入欲望,但道路曲折。

新生代农民工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他们有着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渴望,但这个过程却是漫长而艰难的。

新生代农民工兼有了农民和工人的双重份,但身上却沉淀了太多与城市生活不相融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加之工作没有保障、权益得不到保护、较高的生活成本以及市民的排外心理等种种因素的存在,造成了他们依附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导致了融入的可望而不可及。

二是频繁跳槽,“爱岗敬业”不够。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的已经不再单纯是为了解决生存需求,但无可否认,经济利益仍是他们外出务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由于农民工特殊的身份地位,即使他们在岗位上干得再好,似乎和相应的任用、培训、升迁等机会也是相距甚远的。

加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普遍的比较浮躁、急功近利。

因此,大部分农民工会误认为职业活动的实质就是职业利益。

当他们认为自身的职业利益没有得到足够满足时就会选择跳槽。

据全国首份“新生代农民工自下而上状况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每年平均更换工作0.63次,更有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守一家,不如跳三家”,对企业和岗位的忠诚度不够。

三是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职业技能水平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只有1人未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调查对象中教育程度大多集中于初、高中学历水平(高中学历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5.57%,中专(技)学历的占28.87%,初中学历的占20.1%),另有13.4%和1.55%的被调查者接受过大专和本科教育。

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

但这并不代表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非常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因为调查报告同样也显示,被调查者的职业技能大多数还处于初级工水平(占28.11%),中级工比例相对较少(占18.89%),高级工和技师更是屈指可数(仅分别占3.69%和1.84%),更有25.8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无任何技能。

据此,笔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日益发展的城市建设和企业生产仍不相适应,必须提升。

四是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

走出校门就进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阅历非常的浅,面对城市和农村的差距,面对社会和人脉资源的缺乏,面对工作的压力,面对婚姻家庭的困扰,他们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疲倦感、挫折感、恐惧感、抑郁感和自卑感。

再加上城市人还是农村人的身份尴尬,极易产生对生活和未来归属的无奈和迷茫。

对于就业、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困难和挫折,不能正确应对和承受。

富士康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就是明证。

五、我市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

近年来,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均表现出了对农民工尤其新生代农民工的极大关注,投入了一定的资金,采取了由政

2.引导性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引导性培训主要是指对农民工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工作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更好更快适应城市生活,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而事实上,引导性培训在目前的培训模式中仅仅只是走过场而已,2-3个小时的录像教学便完成了所谓的引导性培训,期间既无人授课,也无人进行教学管理,更无人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

引导性培训应该起到的引导、提升作用并不容乐观。

3.外来农民工无法在苏享受创业培训。

据10-11月份的调查显示,有65%左右的农民工未来的打算是创业,32%认为目前迫切想学习的是创业知识。

我们在从事培训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有学员前来咨询创业培训的相关事宜。

和广大农民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愿望不相适应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市只对本地农村劳动力开放创业培训,对于外来农民工的培训,仅限于引导性培训和普通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由于资金、优惠政策等诸多因素,一直未向外来工开放。

4.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岗位实际相脱节。

我市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严格实行考培分离的原则。

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为培训对象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确保公平、公正。

但由于专业建设的原因,考核鉴定标准和试题库一经制定则很少改动,用以考核农民工技能的鉴定标准未能与行业发展同步完善,一些早在80年代就确定的鉴定标准和试题库仍在使用中。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所学技能与所用技能及市场、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五是无法真正实现对企业培训即时有效的监管。

企业培训对农村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

但企业作为经济实体毕竟不是专职的培训机构。

理论上,企业内培训应该是受培训管理部门监管的,但由于其培训时间不确定,培训模式多样化(大部分为岗位培训),加之多数企业有着严格的进出企业制度,所以监管难度较大,随机抽检更是无法实现的。

六、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要在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导向下,最终形成政府主推、培训机构和用工企业大力协作,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觉自愿参加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在目前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努力:

1.多形式开展宣传,实现培训政策、信息广覆盖。

笔者认为要实现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的新突破,必须首先完成两项工作,其一是理念的更新——树立全社会尤其是农民工群体高度重视职业培训的理念;其二是信息渠道的畅通——农民工群体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培训。

这两项工作的实现,都是以舆论宣传为基础的。

据此,可以利用媒体、社区、企业这三个平台,使职业培训惠及全体农民工:

媒体宣传,利用公交电视、报刊、苏州电视台等在农民朋友中收视、阅读率较高的媒体,以公益广告、惠民新闻、信息发布等形式反复宣讲培训政策,传递培训信息,于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

社区宣传,利用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这一资源,通过面对面讲解、个别咨询等途径将培训政策和信息送至农民工手中。

企业宣传,利用工会组织对于已就业的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政策教育,在条件允许且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以企业内训或上门培训等形式开展技能提升培训。

2.构建新的职业培训经费保障体制,满足培训需求。

客观地说,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均为农民工的培训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广大农民朋友能够享受一次性免费技能培训。

但由于农民工队伍庞大,求知求技的热情相当高(据调查,90%的农民工认为学习是必要的,更有80%左右的农民工表示愿意个人出资进行学习),加之其技能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所以,可以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吸收民间基金,鼓励用人企业和农民工个人部分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新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保障体制。

在此基础上,打破农民工一次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限制,向农民工推出二次、三次技能培训,甚至是创业培训,使广大农民工能够通过技能培训逐步实现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的愿望,真正实现素质就业、技能就业。

3.完善引导性培训,开发“融入性”培训,真正发挥引导、提升之作用。

对于引导性培训,变机械的视频教学为师生互动现场授课为主,视频短片为辅的模式。

在理论讲授的同时穿插常见问题的案例剖析,在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提高其维权意识,提升城市就业和生活的适应力。

6个月后,再次为其提供一次“融入性”培训。

“融入性”培训可以分为教师教学和学员咨询两段展开。

其内容可以在引导性培训的基础上突出职业道德、职业安全、劳动保障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让农民工带着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咨询,从而解决安全、保障、心理等问题,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华丽转身。

4.开放创业培训,鼓励返乡创业。

在政策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将创业培训向农民工群体拓展。

培训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创业意识培训(GYB培训)。

力争通过此环节让有志于创业的新生代农民明确创业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面临的诸多困难,对自身作出一个理性的评价。

适当添加一些专业技能培训环节,以补偿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职业技能的不足。

大力鼓励新生代农民返乡创业,对于有此计划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引导其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创业创富。

5.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建设,力争技能鉴定与时俱进。

结合行业、职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用工实际,不断更新完善现有的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从根本上打破其滞后性,实现技能鉴定标准的更新与专业发展的同步。

6.完善职业培训的监管体系,确保资金安全和培训实效。

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四级网络平台和外来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专用软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网络平台和软件系统向市(县)推广。

建立对于定点培训机构和定点培训企业的监管制度,实行定期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机制,抓好培训前、中、后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强化每年年底的专家年度评估,切实保证培训质量,防止骗取、挪用、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确保资金投放的安全和有效。

 

二O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