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96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docx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

考研政治练习题(129)

简答题

1、请根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行动指南。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各国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是普遍适用的。

②近代中国革命与实践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前的历史证明: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阶级的领导,任何革命和建设都难以成功。

③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中国的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取得不断进步的。

暂无解析

简答题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答案: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这表明,毛泽东思想对于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暂无解析

单选题

3、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安工作的重心和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转移,即______。

A.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

B.由以打击为主,转移到以防范为主上来

C.由单纯依靠公安机关,转移到公安机关与群众相结合上来

D.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转移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上来

 

答案:

A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公安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同样迈出了新的步伐,得到了长足发展。

公安工作的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迅速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实现了公安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移。

多选题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

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答案:

A,B,C,D

[解析]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因此全选。

简答题

5、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构建和谐社会渐成中共中央执政理念

中新社记者吴庆才

自去年秋季中共十六届全会以来,“和谐社会”一词频见报端并日渐升温。

春节刚过,大约二百名中国党政军高官便云集北京,参加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中央党校研讨会。

人民预料,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在目前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再次突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号召各级党政官员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权威人士认为,中共高层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提出正逢其时。

去年秋季,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这被海外舆论称为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历史性文献,以明确无误的语气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并首次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这是中共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

随后公布的《二00五年社会蓝皮书》,则提出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这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上述目标,简而言之即千百年来民众所期待的“政通人和”,它历来被视为理想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

其实,自古以来“和”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历代政治家秉持的治国理念。

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则能“宽则得众”;将“和谐”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将“和谐”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而今,按中共高层所述,中国所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资深观察家认为,“和谐社会”这一执政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并将给中国政治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

 

答案:

(1)要从宪政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必要性;

暂无解析

多选题

6、“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特别行政区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并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B.在两种制度中,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地位平等

C.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国家占主导地位

D.“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

A,D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国家性质的原因的认识。

A项正确,特别行政区只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主权性质;B项错误,两种制度地位不是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C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D项说法正确。

多选题

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B.改革是动力,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稳定是前提,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D.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

 

答案:

A,B,C,D

[解析]ABC三项是一般教材多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主要提法,D是十五大的新增观点,本题全选。

本题可以作为有关分析题的答案要点。

单选题

8、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答案:

A

暂无解析

单选题

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答案:

C

暂无解析

单选题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

A.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B.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C.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D.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答案:

A

暂无解析

多选题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

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以改革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

A.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B.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

C.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D.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答案:

A,B,C,D

[解析]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所作的重要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谈及“以改革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提出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故选ABCD。

多选题

12、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答案:

A,B,C,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思路剖析]考查题干,可见基本的两个知识点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A、B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延伸。

C、D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具体解释。

因此,A、B、C、D都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应试对策]此题相关内容会是2007年命题的热点。

单选题

13、20世纪中国共产党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答案:

D

A、B、C三项分别是在十三大、十二大、十四大上提出的。

简答题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答案:

(1)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特点,也就需要符合自身特点的理论指导前进的方向。

(2)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在这一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暂无解析

单选题

15、马克思:

唯物史观

A.新民主主义理论:

毛泽东

B.列宁:

武装斗争理论

C.邓小平:

改革开放理沦

D.思格斯:

科学发展观

 

答案:

C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多选题

16、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答案:

A,B,C,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思路剖析]考查题干,可见基本的两个知识点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A、B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延伸。

C、D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具体解释。

因此,A、B、C、D都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应试对策]此题相关内容会是2007年命题的热点。

简答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材料2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都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开辟了通往高度和谐的未来社会的现实道路,但要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很长时期的艰苦努力。

特别是在我国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还不发达、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高度的社会和谐不会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更加主动地创建。

我们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实际,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自胡锦涛:

《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结合毛泽东和胡锦涛的有关论述,请回答:

(1)阐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理论。

(2)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理论出发,我们今天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理论。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

主要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②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

③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针、新政策。

例如,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对于经济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没有完全结束),我国社会大量表现出来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因此,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暂无解析

单选题

1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

A.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D.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答案:

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主要内容的掌握。

多选题

19、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教训也是极其惨痛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

A.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B.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C.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答案:

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教训。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提供的教训也是极其惨痛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对国情的深刻认识;二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绝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三是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四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坚持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全党的战斗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党的作用。

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单选题

20、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______人,以正确的舆论______人,以高尚的精神______人,以优秀的作品______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武装开导塑造感染

B.指导武装造就鼓舞

C.武装引导塑造鼓舞

D.引导武装造就感染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政治理论的掌握,侧重常识范畴。

“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摘取自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