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00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docx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1《长相思》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人教部编版

21《长相思》知识点+图文解读

字词注释

程: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

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

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

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

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诗文文章

解析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声音。

古诗解释

作者/朝代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思想感情

通过描述出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知识点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文主题:

《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写了戍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因怀念故园不能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浓烈、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解]

①长相思:

词牌名。

②程:

里程。

③榆关:

山海关。

④那畔:

那边,指关外。

⑤千帐:

形容帐篷很多。

⑥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

⑦聒: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⑧故园:

故乡。

鉴赏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将士们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

“风一更,雪一更”,以气候引出对将士们的心理描写:

睡梦被风雪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

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和宁静。

 

知识点

生字组词:

孙:

子孙外孙侄孙孙女王孙贵族

泊:

停泊漂泊泊车淡泊名利

愁:

忧愁愁闷发愁愁绪愁眉苦脸,

寺:

寺庙寺院佛寺山寺寺观

榆:

榆关榆树榆钱榆荚榆叶榆木

畔:

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篱畔池畔

多音字:

泊:

bó漂泊pō湖泊

更:

gēng三更gèng更加

形近字:

孙(子孙)孔(孔雀)

泊(停泊)伯(伯父)

愁(忧愁)怒(发怒)

寺(寺庙)侍(侍奉)

榆(榆树)愉(愉快)

畔(湖畔)伴(伙伴)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意:

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

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

特别是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思想感情:

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

这样的情景之下,作者就更加思乡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词人纳兰性德;通过读品析来体味作者浓郁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移情想象、研读共赏、阅读拓展、填词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无奈之情;学习古代优秀的诗词作品,传承文化,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教学重点  了解词人纳兰性德;体味作者浓郁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讨论赏析的方式来体味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一、问世间情为何物

1. 播放“纳兰经典词作”微视频。

问题:

纳兰容若的词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

明确:

情真意切。

2.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人世间,最让人魂牵梦绕的是情,最让人肝肠寸断的是情,最让人生死相许的还是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长相思》,去体味一份浓郁的深情。

古往今来说相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  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

——席慕容

二、吟咏词韵初触情

1、一读明节奏。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再读明感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三、逐行逐字品深情

1.这首词主要是通过意象的叠加与跳跃来抒发情感,请以此作为“赏点”,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赏析。

示例:

“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一程”、“一更”的叠用,从感官上强化了征戍途中因空间转移,时间流逝而带给纳兰的焦灼之感;纳兰跋山涉水,风雪兼程,历经艰辛,却是离家越来越远,心中对家乡的牵念之情越来越强烈,所以,“山、水、风、雪”等意象的叠加与跳跃凸显了纳兰心中的思乡之苦。

“夜深千帐灯”、“故园无此声”:

“夜深千帐灯”描绘的是边疆营地灯火通明的景象,虽是壮丽之景,但千帐灯下照着的是无眠的万颗乡心;且营帐外又是风大雪狂的极寒天气,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纳兰厌于扈从的无奈之情。

而最后一句“故园无此声”,更是将羁旅在外的怨恨写到了极致。

2.小组讨论问题:

你读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从哪里读出来的?

示例:

我读到了作者一颗期盼的心,可以从“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诗句感受到。

我读到了作者一颗思念故乡期盼归家的心,可以从“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诗句感受到。

我读到了作者一颗伤感不舍的心,可以从“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诗句感受到。

我读到了作者一颗孤独痛苦的心,可以从“聒碎乡心梦不成”“身向榆那畔行”的诗句感受到。

我读到了作者一颗破碎煎熬的心,可以从“身向榆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诗句感受到。

3.那么在这首词中,纳兰是否还抒发了一种自豪、爱国之情或者慷慨激昂的报国之志呢?

请结合“夜深千帐灯”与“故园无此声”两句分析。

“夜深千帐灯”一句描绘的是边疆营地灯火通明的景象,虽是壮丽之景,但千帐灯下照着的是无眠的万颗乡心;且营帐外又是风大雪狂的极寒天气,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纳兰厌于扈从的无奈之情。

而最后一句“故园无此声”,更是将纳兰羁旅在外的怨恨写到了极致。

四、知人论世明真情 

1.纳兰性德-——高门富贵  皇帝宠臣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性德二十二岁成为进士,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

2.纳兰性德——玉树临风  文武双全

纳兰性德年少聪颖,读书过目不忘。

长大后品德过人,至情至性,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文武双全,结识了无数名流。

1. 纳兰性德——文采超群  清词第一

纳兰容若文采超群,擅长写词。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时人誉“清代第一词人”。

后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 纳兰容若——至情至性佳公子

出身注定荣华富贵,渴望建功立业。

纳兰容若在内心深处厌恶官场的庸俗虚伪,他曾在《野 鹤 吟》中写到:

“仆亦本狂士,富贵鸿毛轻。

”而韩菼在《进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也评论过他:

“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处世不变淡泊名利,心往自然。

 

3. 爱情悲剧

与表妹的爱情——青梅竹马的恋人:

自幼寄居在纳兰家的表妹冰清玉洁,才智过人。

纳兰容若和她相知相爱,私订终身,但他们的爱情却遭到了家族的激烈反对。

几番转折,表妹入宫为妃,她为保全自己的清白,在宫中吞金自尽。

容若悲痛欲绝,遂大病不起。

与沈宛的爱情——人生若只如初见:

沈宛,“天海风涛之人”,才华横溢的江南艺伎,与容若恰为知己,容若不顾满汉两族身份迎娶沈宛,可最终任因身份差异而分离。

 与妻子卢氏的爱情——一生一代一双人:

卢氏为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她“生而婉娈,性本端庄”与容若珠联璧合,羡煞旁人,却在三年的短暂相守后因难产去世。

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他人再难超越。

蝶恋花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4. 小结纳兰性德为何生愁。

纳兰性德,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愁凄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

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才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又名相思令、双红豆等。

历史上著名的《长相思》词令作者有李煜、白居易、晏几道、纳兰性德、欧阳修等,几乎都是用来抒发愁情的。

五、相思成灾辨衷情

1.下面两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长相思 宋·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提示:

词人运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一位相思女子的相思恋情的深切急迫难耐,以及其无望而又无法宣泄情感的心绪变化。

  

长相思 唐·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提示:

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远离故园起相思

纳兰性德是康熙时期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

他从小聪颖,17岁入太学读书,22岁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七名,后被康熙提拔为贴身卫士。

文学成就以词最高,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27岁那年的二月二十三日,作者跟随康熙出山海关到长白山祭祀祖先。

出关时,冰雪未消,自然条件恶劣,引起作者对家乡的想念。

 

2.观察这首词,看一看它和诗有什么不同。

追本溯源谈相思

词,诗歌的一种,属于音乐文化。

与诗相比,它字句不等,长短不一,形式更加活泼,所以又称“长短句”。

诗可以自由取名,而词必须有词牌名。

长相思这个词牌名源于《古诗十九首》,又名《双红豆》、《忆多娇》,多写相思之情。

3.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字正腔圆读相思

4.再读课文,读出词的节奏。

有板有眼道相思

5.观察画面,结合课下注释,明白词义。

    风雪载途话相思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逆雪之声的。

6.在弄懂词义的基础上,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配乐:

小提琴《思乡曲》)

情景交融话相思

7.词的最后一句说:

“故园无此声”,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故园有什么?

拿出手中的笔,写一写。

(配乐:

钢琴曲《思乡曲》)

8.思念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在纳兰性德思念家乡的时候,家乡的亲人们也在思念他。

(大屏幕出示白居易《长相思》)

六、妙笔生花传常情

1. 根据自己的经历、感情,展开想象,以《长相思》为词牌名填写一首词。

写作引导:

“诗言志”,写诗是为抒情,要先明确所抒发的情感;选取意象,排列组合,生发情感;考虑音韵,即押韵,上下阙可押不同韵,但单阙每句尾韵同。

2.学生深情吟诵自己的《长相思》。

3.教师例作。

              

长相思

桂花旖,菊花旖,人间九月草凄凄,一抔黄土寄。

云似伊,月似伊,山高水长已隔世,惟愿梦相依。

(怀念刚过世的岳父)

4.结语: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长相思!

 

图文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