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40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docx

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长

征精神论文3000字红军

长征精神论文

导读:

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长征精神论文3000字红军长征精神论文”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他们是有历史意义的。

下面小编整理的长征精神论文。

欢迎借鉴。

长征精神论文篇1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

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煮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概括。

第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

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

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

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长征开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领导红军的李德在战略退却中奉行逃跑主义,又造成湘江战役的惨重失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党和红军并没有停止步伐,而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他们靠的就是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

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第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

红军将士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功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浪涛翻滚、暗流涌动的条条江河,穿越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而且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锻炼了作风,提高了战斗力。

第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

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

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最直接的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拒绝并压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亦步亦趋地跟着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转,无视中国革命的现实,无视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创造,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从而也就完全丧失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自主权和能力。

红军长征初期接连受挫的惨痛教训警示中国共产党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中国革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右、反对左、坚持正确路线,基于中国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

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几支红军能否完全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帮互助,把战友当做亲人,把部队当做自己的家,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

正是这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使红军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第五,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长征胜利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处处关心和爱护人民,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长征是一次图生存的远征,军事上处于无后方无依托、非常险恶的境地,作战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红军纪律极为严明,不侵占民宅,不违犯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并且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用人民军队的崭新形象,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

红军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着许多重要启示。

一、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无论过去搞革命还是现在搞建设和改革,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

二,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

艰苦奋斗,玉汝于成。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万里长征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

可以说,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

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否则,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伟大事业就有变色之虞。

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

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三,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长征是一曲团结协作的凯歌。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数不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同样离不开团结协作精神。

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戮力同心,形成思想合力和行动合力。

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保证。

没有社会各个方面的团结协作,和谐社会就丧失了最基本的条件。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奋斗。

第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牢固根基。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稳固基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我们党一直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尤其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施政新风范,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确实

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长征精神论文篇2

井冈山的山,山连山,山套山;井冈山的水,飞瀑隆隆,清泉涓涓。

一代文豪郭沫若在游览井冈山后,挥笔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朱德同志也誉其为天下第一山。

说得一点没错。

在中国,井冈山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盛誉。

在单位组织下,20多名同事怀着向往已久的心情,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学习考察旅游。

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向往以久的革命圣地。

我们乘车前往黄洋界参观,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快速向山上进发。

满山都是翠绿欲滴的翠竹挺拔的青松,潺潺的流水,还有点缀在它们中间那不知名的红花,俨然就是一个再生的桃花源,大家忍不住翘首向车窗外观望。

当我们还意犹未尽时,车已经到了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革命领袖毛泽东主席那首《西江月井冈山》的千古绝唱的诗篇镌刻在纪念碑上。

我站在黄洋界昔日的战壕里,抚摸当年令敌人丧胆的山炮,望着脚下的群山深壑,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声中,与红军战士一道筑起黄洋界上的钢墙铁壁,与敌人进行战斗。

侧耳细听,那轰隆的炮声,瞭亮的鼓声,不仅是向敌人进攻的命令,更是向我们这年轻一代人发出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井冈山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

沿山路盘旋而上,山高路窄,弯多坡陡,穿行在群山之间,看流云涌动,听溪流潺潺,观瀑布飞流直下,你不得不叹服

井冈山的壮丽多姿。

井冈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环绕、宛若井状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到达这里。

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

屋里有一堵被敌人枪炮打得伤痕累累的残墙,是1929年2月,这栋房屋被敌人烧毁时仅剩的,1960年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

新旧对比,敌人对井冈山的疯狂烧杀和红军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现,成为历史的见证。

红军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是井冈山军民为运送粮食和枪枝弹药,披荆斩棘,踏出的一条羊肠小道。

走在红军走过的小道上,我们无比激动和自豪。

这条小道漫长曲折,起伏不平,虽被铺上了石块,在陡峭处修建了台阶,比当时的红军小道拓宽了许多,好走许多,但有的地方在悬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宽,稍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谷,有的地方须弯腰驼背行走,因为头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

我们提心吊胆,小心谨慎,虽轻装而行,走走歇歇,但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淡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回来。

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我们在晴天丽日里,徒手走,就疲惫不堪,井冈山军民却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气或天黑时,挑着上百斤的粮食或弹药上山,该是何等艰难。

是呀,走过先烈走过的路,才真切体会到崎岖的涵义、跋涉的艰辛、艰苦卓绝的可贵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了革命博物馆。

在那庄严肃穆的展厅里,首先映入帘的是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字,是那么的潇洒苍劲。

那已褪色的布满了弹孔的,由镰刀和铁锤组成图案的旗帜,是那么的令我思绪奋勇,心潮澎湃。

正是这镰刀在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正是这铁锤在呐喊着,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

中国,因为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走出了漫漫长夜。

中国人民,因为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还有那带血迹的红军臂章,小井红军医院的残迹,为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牺牲的红军将士和被土匪枪杀的群众照片随着解说员的悲壮解说,我们的思绪进入了血与火的井冈山革命根据斗争中。

我们意尤未尽的返回酒店,吃过晚饭,返回房间,脑海中还在浮现今天的所见,一整天的番山越岭很快让我进入梦想。

经过一夜的恢复,第二天刚刚亮,我们就开始了龙潭之旅。

龙潭位距江西茨坪西北面七公里,由五龙潭和金狮面两个景区组成,是以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

五神河是龙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

溪水冲击小井峡谷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五瀑。

细察五潭,碧水泱泱,树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凿,崖脚怪石,汀芷竞秀,绿荫覆盖四周。

仰观五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

著名画家陆俨少,丁巳年夏日游历龙潭绘画时,看到龙潭便惊叹不已,既绘画又作诗记兴云:

跷下已惊壑转雷,更于九夏觉风寒。

龙蟠谷底天矫下,尾祯苍岩欲锁难。

百丈飞流流不竭,半天直下起风雷。

问渠那得许多水,为有源头万万山。

游龙潭是随着瀑布的声音一路下行,当来到观龙潭瀑布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看过去,只见瀑布水流从山涧上滚涌而来,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于碧玉潭上。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一边欣赏着这些落在人间的银河,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这才知道,碧玉潭瀑布落差67米,始宽6米,终宽17米,三面危崖如削,喷珠吐玉,飞落绿苔,水声震耳,浓雾如烟,因潭面如翡翠碧玉,故名碧玉潭,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知道了这些,我更加觉得碧玉潭瀑布不同凡响,接下去的是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瀑布,她们各具神态,或秀美、或壮观,她们隐身于山峦,与天地连为一体,形成自然界的一道壮观。

旅游的最后,我们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的名字都刻在四周墙壁上,周围摆满了敬献的花圈。

烈士陵园后面山顶上是井冈山烈士纪念碑,碑高27米,寓意27年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碑的上端是用金属做成的形态各异的圆柱,闪闪发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那浴血罗宵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副前赴后继、激战的画面,各个人物栩栩如生,那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揽扶着多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瞪着眼睛,张着嘴在召唤战友,同时也是在召唤后来人,号召我们加入他们的队伍,完成他们未尽的伟业。

我驻足山顶,环视四野,回想这两天的所见所闻,感慨万千。

当年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红军战士,大多已作古,少数健在的,也已年逾古稀。

他们的战斗经历,无论是领袖的文韬武略,英雄的赤胆忠诚,还是志士的坚贞不谕,仁人的满腔碧血、不仅谱写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赞歌,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精神瑰宝。

我们充满了对这块土地的敬仰并誓言要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继承到底。

在纪念碑前,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下一页更多精彩长征精神论文

长征精神论文篇3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人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凝聚。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而兹伯里热烈赞扬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mzd曾说:

&长征事前并无计划,没有让我参加准备工作,我到最后一刻才接到撤离的通知。

&但是长征却使mzd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事实证明,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标志着伟大的长征胜利了,这是中国革命转折性的一个伟大胜利,为以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长征中广大指战员所表现出的不畏千难万险的革命英雄气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据杨成武回忆讲:

&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mzd召集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长征精神,毛主席说,长征的同志都是英雄汉,长征是播种机,播下的种子将来是有收获的。

jzm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

&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长征精神的本质,就是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对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认识提出了更深更新更高的要求。

弘扬这个时代精神,科学地认识它的时代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科学深入地认识研究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必须把长征精神的价值研究与长征精神内在逻辑结构的研究结合起来,因为长征精神的价值就存在于它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中。

我们只有认清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才能按照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去研究认识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科学地把握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及其精神的集中体现之一,它作为一个历史的生成物,作为一个客观的有生命的认识对象,人们对它的理性认识,特别是价值功能的认识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

应该说,对长征精神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人们认识成果逐步积累的过程。

另外,长征精神作为一个发展着的精神存在物又有一个自我逐步成熟展开的过程,也是人们对它的深层次认识,特别是价值认识需要一定时间。

以往我们对长征精神的研究,基本上是外在特征、外在整体风貌的研究,因此对长征精神的价值研究有待深入。

因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足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只有揭示事物的内在逻辑结构,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化对事物价值的认识。

长征精神作为一种实践精神、行动哲学,必然有它科学的体系,有它独特的内在逻辑结构。

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具体内容都应该在长征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及其内在逻辑结构中去研究。

我们认为,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

1.理想信念的灵魂支柱层。

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

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胜利,是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的胜利。

长征的两年时间里,环境虽然险恶,但红军指战员仍然是视死如归,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家继承发扬了讲理想、讲信念的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也证明:

伟大的理想必定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努力,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力量源泉。

然而,正是因为在长征精神中包孕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长征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向心的力量、感召激励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就是长征精神现代价值中的重要的作用。

2.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生死观念层。

长征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

我们知道,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

那么大家究竟靠的是什么?

除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而外,靠的就是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后才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克服了无法想像的困难,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之所以大家有这样一种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关键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长征精神深深地涵养在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之中,这就是长征精神的观念支撑,是长征精神相对稳定的部分。

同时这个层次还要不断地接受社会生活的挑战,根据不同的时代问题不断地解释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

从这种意义上讲,长征精神总是在不断地表达着一种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教育规范价值。

一是长征精神体现为一种对民族生存、国家前途及人的自身价值的深切关注的精神;二是长征精神总是一种包含着自觉的非凡的生存智慧和勇气,以及符合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念的精神;三是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精神的升华。

长征精神所体现的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象征。

也正是因为长征精神具有如此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所以长征精神不仅具有凝聚向心价值、感召激励价值,还具有教育塑造价值、规范导向价值。

3.守纪团结的保证层。

对一个事业的发达来说,严守纪律和团结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长征的历史表明,紧密团结、顾全大局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红军长征充分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团结互助、不谋私利的精神境界。

例如,党中央为了以严明的军纪保证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要求红军必须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三大禁令、四大注意&O因此,守纪团结问题仍然内含着理想信念的能动性价值,是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也是事业永存生机的永恒的主题。

4.正确的领导策略层。

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文中指出:

&回顾长征的全部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长征是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确立了mzd同志正确路线的领导,才取得胜利的;长征是在与张国泰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和他的分裂阴谋作了坚决斗争,并坚持了mzd同志的正确主张才取得胜利的。

&拥有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是工农红军创造奇迹的主要内在优势。

长征的历史也证明:

&长征的胜利,关键在领导。

在''左

''倾错误领导下,我们就遭受挫折,就失败;在毛主席正确领导下,我们就主动,就胜利。

&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指出:

&渡过湘江,中央红军只剩下三万多人,这使我深为焦虑不安,我躺在担架上冥思苦想,为什么不能让mzd来领导?

&长征的胜利说明了一个真理:

农民起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近代的革命运动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不能成功的。

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就集中地说明了红军长征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稳定的领导核心和领导骨干队伍。

遵义会议后的领导策略,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三者的结合统一。

这三者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因此,最富有科学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典范而成功的坚持与运用。

长征精神最为深刻地体现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其要害是在艰苦卓绝的历程中创造着自身,并把自身的创造与自身更新和自身的不断丰富统一起来。

研究长征精神,只有深入到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结构中,才能发现长征精神的无限生命力,才能发现它无比巨大的时代价值。

正是因为长征精神具有富有生命活力的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