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409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 化学五.docx

内供届高三好教育云平台内部特供卷化学五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好教育云平台10月内部特供卷

高三化学(五)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Al27S32Cl35.5Fe56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出版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有关“五金”的内容:

“∙∙∙∙∙∙黄金美者,其值去黑铁(生铁)一万六千倍,然使釜、鬵(xín,一种炊具)、斤(这里指菜刀、镰刀、锄头等)、斧不呈效于日用之间∙∙∙∙∙∙∙∙∙∙∙∙贸迁有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明代使用的釜、鬵一类的炊具都属于青铜合金

B.添加了铬、镍的不锈钢菜刀和农具使用后即使不保养,也不会生锈

C.金属的另一个用途就是铸成钱币作为贸易交往中的流通手段

D.黑铁在空气中发生的腐蚀主要是化学腐蚀

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钾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K2O,K2O2,KO2等多种氧化物。

现有39g钾在空气中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1NA

B.向含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至少为3NA

C.一定条件下,5.6g铁与过量的硫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3NA

D.将含有1molFeCl溶质的饱和溶液加入沸水制得的胶体中胶粒数目小于NA个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Fe3+)=0.1mol/L的溶液:

NO

、Na+、Cl‾、CO

B.中性溶液中:

Al3+、Fe3+、NO

、SO

C.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

SO

、NH

、NO

、Cl‾

D.pH=12的溶液中:

Na+、NO

、Cl‾、SiO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3COOCH2CH3和CH3CH2OOC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B.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C.37Cl和35Cl互为同位素     

D.CH3CH2CH(CH3)2的名称为2-甲基丁烷

5.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Co2O3中滴加浓盐酸

产生黄绿色气体

氧化性:

Cl2>Co2O3

B

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将铁片投入浓硫酸中

无明显变化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D

将10mL2mol/L的KI溶液与1mL1mol/LFeCl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颜

色变红

KI与FeCl3的反应具有可逆性

6.以下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少量过氧化钠溶于水:

2O

+2H2O=4OH‾+O2↑

B.向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

2Fe3++Ba2++SO2+2H2O=BaSO4↓+2Fe2++4H+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2S溶液:

2Fe3++S2‾=2Fe2++S↓

D.侯氏制碱法中NaHCO3的制备:

Na++NH3+CO2+H2O=NaHCO3↓+NH

7.将Mg和Al形成的合金mg完全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得到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24L。

现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过滤、洗涤并充分灼烧得到ng固体,则n值为

A.m+3.4B.m+1.6C.

D.无法计算

8.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运用类推的思维方法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因此类推所得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是否正确。

以下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由加热条件下2Cu+O22CuO,可推测出同族的硫也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发生Cu+SCuS

B.Na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则K、Ca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C.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则Pb3O4也可表示为PbO·Pb2O3

D.CO2与Na2O2反应只生成Na2CO3和O2,则SO2与Na2O2反应也只生成Na2SO3和O2

9.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

B

向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再滴加氯水

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

氧化性:

Cl2>Fe3+

C

取久置的Na2O2粉末,

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2O2没有变质

D

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

灯外焰上灼烧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铝箔表面有致密Al2O3薄膜,且Al2O3熔点高于Al

10.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

下列各组物质:

①Cu和HNO3溶液②Cu和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和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③④B.①③C.①②D.①③④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B.Ba(HCO3)2溶液与少量的NaOH溶液反应:

Ba2++HCO

+OH-==BaCO3↓+H2O

C.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OH−+SO2=HSO

D.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SO

==BaSO4↓

12.能表示H2(g)+I2(g)

2HI(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几个

①c(H2)=c(I2)=c(HI)时;②c(H2)∶c(I2)∶c(HI)=1∶1∶2时;③c(H2)、c(I2)、c(HI)不再随时间而改变;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2nmolHI;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I2;⑥反应速v(H2)=v(I2)=1/2v(HI);⑦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⑧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⑪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A.3B.4C.5D.6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4g由N2和13C2H2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7NA

B.CH4与白磷(P4)都为正四面体结构,则1molCH4与lmolP4所含共价键的数目均为4NA

C.反应N2(g)+3H2(g)

2NH3(g)ΔH=-92.4kJ/mol,若放出热量4.62kJ,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D.常温下,含0.5molNH4NO3与xmolNH3·H2O的中性溶液中,含有NH

的数目为0.5NA

14.1mol白磷(P4,s)和4mol红磷(P,s)与氧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E表示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4(s,白磷)=4P(s,红磷)ΔH>0

B.以上变化中,白磷和红磷所需活化能相等

C.白磷比红磷稳定

D.红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P(s,红磷)+5O2(g)=P4O10(s)ΔH=-(E2-E3)kJ/mol

15.如图所示是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

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高达700—900℃时,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内的O2−由电极甲移向电极乙

B.电池总反应为N2H4+2O2=2NO+2H2O

C.当甲电极上有1molN2H4消耗时,标况下乙电极上有22.4LO2参与反应

D.电池外电路的电子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16.Bodensteins研究反应H2(g)+I2(g)

2HI(g)ΔH<0,温度为T时,在两个体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w (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物质

t/min

0

20

40

60

80

100

0.5mol I2

0.5mol H2

w(HI)/%

0

50

68

76

80

80

x mol HI

w(HI)/%

100

91

84

81

80

80

研究发现上述反应中:

v正=ka·w(H2)·w(I2),v逆=kb·w2(HI),其中ka、kb为常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T时,该反应

=64

B.容器I中在前20 min的平均速率v(HI)=0.025mol·(L·min)−1

C.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加入物质的量均为0.1mol的H2、I2、HI,反应逆向进行

D.无论x为何值,两容器中达平衡时w(HI)%均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铬合金具有高硬度、耐腐蚀特性,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制造。

由高碳铬铁合金废料粉末制取铬的简单流程如下:

已知:

Cr+H2SO4=CrSO4+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酸浸过程中,提高“浸出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合理、一条即可)

(2)用纯碱调节溶液酸度,若纯碱过量,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副产物直接排放环境不仅浪费,还污染水质。

请你写出副产物的一个用途______________(合理给分)。

(3)加入草酸(H2C2O4)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铬属于难熔金属,写出工业中冶炼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向滤液中通入空气,加入氨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高碳铬铁废料中铁铬元素质量之比为14∶13。

上述流程中铁元素转化为草酸亚铁的利用率为80%。

废料中提取金属铬的总转化率为95%,如果得到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的质量为18.00t,则可以冶炼铬的质量为________t(结果保留1位小数)。

18.硝酸银是一种无色晶体,常用于照相、制镜、印刷、医药等。

其水溶液和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硝酸银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固体、NO2和O2。

为了验证AgNO3受热分解的产物,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实验所用的装置如图(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略去):

实验步骤:

a.仪器连接后,放入AgNO3固体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

b.称取AgNO3固体1.7g置于A中,先通一段时间N2,再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A;

c.待样品完全分解,装置A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酒精灯对AgNO3固体加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a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b中先通一段时间的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瓶中盛装的药品名称为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装置D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现象和称量结果,请写出该装置中AgNO3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

(6)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该装置存在缺陷,应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图是无机物A到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

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

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F、E、G四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⑩(溶液J+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中被还原的离子和被氧化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

(4)向M的溶液中直接滴加NaOH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化合物D与KNO3、KOH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共有120t硫铁矿(FeS2)参与反应①冶炼化合物D,最终得到化合物D共16t,则冶炼D的转化率为_____。

20.现有如下有机化合物的转化路线:

已知:

+CO2

(1)D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D转化为E时的“反应条件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C转化为D时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4)D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E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酯类物质A的分子式为C9H6O3,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化合物A符合如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种。

①除苯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

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

21.

(1)硼的研究在无机化学发展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硼元素有10B和11B两种天然稳定的同位素,在基态11B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__对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有_______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根据对角线规则,硼元素许多性质与_____元素相似;

(2)NH3能通过配位键与硼元素的某种氢化物作用得到化合物M,M是一种新的储氢材料,加热M会缓慢释放出H2,并转化为化合物N,M、N分别是乙烷、乙烯的等电子体。

M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须标出配位键),N分子中的π键和σ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3)O和S两种元素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两种元素。

均能与H形成H2O2和H2S2,结构如图所示。

请说明H2O2中∠H-O-O=97°略大于∠H-S-S=95°的原因:

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DNA结构局部图。

双链通过氢键使它们的碱基(A•••T和C•••G)相互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请写出图中存在的两种氢键的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常认为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ROn,n值越高,则酸性越强。

可实际上,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酸性很弱,通常认为是弱酸,但磷酸(H3PO4)的非羟基氧个数与碳酸(H2CO3)相同,却是中强酸,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可以认为O2‾作密置单层排列,Ni2+填充其中;已知O2‾的半径为am,阿伏加德罗常数NA,则每平方米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写出表达式即可。

图中大白球表示O2‾,小黑球表示Ni2+)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好教育云平台10月内部特供卷

高三化学(五)答案

1.【答案】C

【解析】A.明代使用的釜、鬵一类的炊具都属于铁合金,故A错误;B.不锈钢制作就是在普通钢中添加铬、镍等元素改变了钢铁内部结构,不锈钢不容易生锈;家里用的农具是铁合金,如果没及时冼干净后晾干,铁能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容易生锈,故B错误;C.金属可以用来铸成钱币作为贸易交往中的流通手段,故C正确;D.生铁的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C

【解析】A.39g钾的物质的量为

=1mol,而钾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钾反应后失去NA个电子,故A正确;B.溶液中离子的还原性顺序的:

I−>Fe2+,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Cl2会首先将把2molI−转化成I2,转移2mol电子;Fe2+转化成Fe3+,转移1mol电子,所以至少转移3mol电子,故B正确;C.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所以5.6g铁与过量的硫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故C错误;D.氢氧化铁胶粒为氢氧化铁的聚集体,将含有1mol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产生胶粒的数目小于NA,故D正确;故选C。

3.【答案】D

【解析】A.Fe3+、CO

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铁离子在弱酸性条件下就产生沉淀,所以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铁离子,故B错误;C.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呈强酸性或强碱性,碱性条件下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酸性溶液中SO

与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pH=12的溶液呈碱性,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氢氧根离子也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正确。

4.【答案】A

【解析】A.CH3COOCH2CH3和CH3CH2OOCCH3是同一种物质,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不符合题意。

C.37Cl和35Cl互为同位素,C正确,不符合题意。

D.CH3CH2CH(CH3)2的名称为2-甲基丁烷,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

A。

5.【答案】D

【解析】A.向Co2O3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黄绿色气体为氯气,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物,则氧化性:

Cl2<Co2O3,故A错误;B.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Zn为负极,铁为正极,构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锌失去电子,故B错误;C.铁片投入浓硫酸,没有明显变化,是由于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并不是不反应,故C错误;D.根据2Fe3++2I−=2Fe2++I2,10mL2mol/L的KI溶液与1mL1mol/LFeCl3溶液反应后KI过量,由现象可知存在铁离子,说明KI与FeCl3反应有可逆性,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A

【解析】A.过氧化钠不能拆为离子,过氧化钠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

+4OH‾+O2↑,故A错误;B.向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二氧化硫被铁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进而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Ba2++SO2+2H2O=BaSO4+2Fe2++4H+,故B正确;C.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2S溶液,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S2‾=2Fe2++S↓,故C正确;D.用侯氏制碱法制得NaHCO3的离子反应为Na++NH3+CO2+

H2O=NaHCO3↓+NH

,故D正确。

7.【答案】B

【解析】n(H2)=

=0.1mol,Mg、Al合金分别和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氢气,氯化镁、氯化铝和足量氨水反应分别生成Mg(OH)2、Al(OH)3沉淀,所以最后得到的沉淀是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混合物,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一个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所以镁铝合金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氢氧化物需要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转移电子相等知,镁铝失电子物质的量=0.1mol×2=0.2mol,则沉淀中n(OH−)=0.2mol,0.2molOH−可以看做0.1molO和0.1molH2O,过滤、洗涤并充分灼烧得到ng固体,固体的质量=合金的质量m+O的质量,则固体质量n=m(合金)+m(O)=mg+0.1mol×16g/mol=(m+1.6)g,故选B。

8.【答案】B

【解析】A.S的氧化性较弱,与Cu反应生成Cu2S,正确的方程式为:

2Cu+SCu2S,故A错误;B.Na、K、Ca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都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故B正确;C.Pb的化合价为+2价、+4价,不存在+3价,Pb3O4可表示为:

2PbO·PbO2,故C错误;D.SO2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没有氧气生成,故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硫酸钡,则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

,A项正确;B.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可知不含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氧化性:

Cl2>Fe3+,B项正确;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无论是否变质,均生成气体,C项错误;D.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箔熔化但不滴落,D项正确;答案选C。

10.【答案】B

【解析】①Cu与HNO3溶液反应时,若为浓硝酸,发生Cu+4HNO3=Cu(NO3)2+2NO2↑+2H2O,若为稀硝酸,则发生3Cu+8HNO3=3Cu(NO3)2+2NO↑+4H2O,与浓度有关,故选①;②Cu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

Cu+2FeCl3=2FeCl2+CuCl2,与浓度无关,故不选②;③Zn与H2SO4溶液反应时,若为稀硫酸,发生Zn+H2SO4=ZnSO4+H2↑,若为浓硫酸,则发生Zn+2H2SO4(浓)ZnSO4+SO2↑+2H2O,与浓度有关,故选③;④Fe与HCl溶液发生反应:

Fe+2HCl=FeCl2+H2↑,与浓度无关,故不选④;答案:

B。

11.【答案】B

【解析】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和HClO,离子方程式为ClO−+

CO2+H2O=HCO

+HClO,故A错误;B.B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氢钠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

+Ba2++OH−=BaCO3↓+H2O,故B正确;C.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铵,离子方程式为2NH3·H2O+SO2=SO

+2NH

+H2O,故C错误;D.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H++SO

+Ba2++2OH−=BaSO4↓+2H2O

,故D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①平衡时c(H2)、c(I2)、c(HI)三者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错误;②平衡时浓度c(H2)∶c(I2)∶c(HI)可能为1∶1∶2,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错误;③c(H2)、c(I2)、c(HI)不再随时间而改变,说明正逆反应相等,故正确;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等效于消耗2nmolHI,同时生成2nmolHI,故正确;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I2,都体现逆反应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