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246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史学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学概论.docx

《史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学概论.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史学概论.docx

史学概论

绪论史学概论的任务和方法

一、史学概论的任务与对象

1、历史

广义上:

历史指宇宙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

1)定义: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实物、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它发生于过去,而与现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历史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

2)三层含义:

a)是指过去发生的时间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也就是以往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过程,或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历史,它是作为历史研习者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的历史

b)是指有关过去的记录和研究,即历史著述,即是经过人脑的思考,加工而形成的主体化历史

c)是指一门学科,一门专业,即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历史学:

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载体,运用严谨而生动的文字,去反映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

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也就是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指导去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即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阐明人类历史真是过程,总结各方面的历史经验,解释历史发展的规律,预见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科学的任务

4、历史观:

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二、史学概论的对象与任务

1、史学概论是对史学的概要论述,是史学领域的具有独立的一门科学,是历史研究的反思科学,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讨论具体的史学实践,分析历史研究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揭示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问题

2、历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史学的主体活动(史学本身),即历史学家的反思、总结、概括历史学发展的全过程及内在规律性,不是历史事件,不是历史的客观过程,它包括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史学方法三层次:

传统史学:

目录学、语言、地理、方志学、金石、考据、版本学、教刊学;唯物史观;新史学流派:

心理史学。

3、史学概论的基本任务

1)以科学的态度、批判的方法,解释史学发展和史学研究活动的客观规律,对历史学的发展与现状做出了科学的回顾与反思

2)反思、总结、概括与扬弃古今中外最重要、最基本的史学理论与方法

3)引导史学工作者扩大史学视野,建立合理的历史认知结构,善于运用古往今来一切行之有效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治史之门径,具各治史、评史、撰史的能力

4)正确认识与提高史学工作者自身的素养与能力,把史德、史才、史识、史学的统一作为史学工作者的必备素养

5)认识现代史学发展的新趋势、新起点,开拓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史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促进现代史学的发展

三、史学概论的方法与意义

2、意义

1)学习史学概论可以克服史学研究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2)可以沟通和唯物主义的联系,密切两者的关系,历史研究成果

1、方法

1)与其他历史知识相结合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3)和史学研究实践相结合

4)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第一章历史学的对象、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一、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1、过去了的历史事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过程(客体)

2、是人的思想,主观观念(主体)

二、历史学的结构(史学结构)

1、史学结构是关于历史学的层次与元素的概念,有历史学就有历史学结构。

中国古代没有史学结构是由李大钊《史学要论》—“历史的系统”提出的并分为普通历史学、特殊历史学、历史哲学。

突出贡献“把历史哲学引入到历史学领域”为现代史学结构的形成构成了最初的理论框架

2、史学结构是由不同层次、多元、多支构成的有机系统或体系,它包括普通历史学、特殊历史学、历史哲学三部分。

它不但要表达历史学的全部主要内容,而且应反映史学发展的最新观念和最新发展趋势。

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而是随着人类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化、史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历史观念的不断更新而可以继续充实、发展、演变的开放系统

第二节学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二、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设计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

三、增强参与意识,参加社会决策

四、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1)重视修史的传统

2)以撰写信史为目的

3)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

4)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

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及道德教育

第二章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历史学与邻近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历史学与政治经济学

借鉴意义:

表象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

二、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1.文史两个学科有难解难分之缘,有自具特点

1)历史是实证的科学,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正确描绘真实的历史过程,严格地保持历史的真实性,这是史学的基本特点。

文学不同于历史的叙述或记录,它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需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经过艺术的集中概括,在创作过程中允许虚构、想象和夸张

2)史学务实求真,文学可以虚构夸张,这是二者的区别

3)文学作品包含大量可以补证史事的历史资料

a)史学家将文学作品中与史事、人物有比较联系的诗歌、谣语、文章直接采入到史学著作,以丰富史学的内容

b)利用文字作品证史、补史

4)文学对史学有两种影响:

进步的文学思想和良好的文风可以促进史学的发展,落后的文风和思潮则对史学产生消极的影响

5)史学对文学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史学对文学研究或创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背景材料,增加文字的科学性、真实感,文学为史学研究或撰述提供表达的艺术手法,增强史学的魅力和可读性

三、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为史学的指导和影响,影响史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材料和论据,二者并非并列平行的关系,而是一般和个别,指导性理论和实证性基础的关系。

哲学为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所谓历史观,并非一般的历史学,而是在某种哲学指导和影响下对历史的系统观点和看法

◎马克思主义指导史学,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可知道我们发现和纠正旧史学歪曲史实,任意评判历史的谬误

2.帮助史学工作者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便认识历史的本质,揭示历史的规律

3.能够有效的指导史学改革,更新史学概念,开创历史研究的新局面

四、历史学与考古学

历史遗存和遗物,不断的为历史学提供新的研究资料,既能纠正某些历史认识的片面性或错误,又可证实或补充说明历史的难点、疑点

李元(玄)霸,传抄的错误,清时为了避讳康熙玄烨故将玄改为元

唐宋开始有目的考古发掘,当时称金石学,李清照的丈夫便是这一学派

◎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关系,表现为四个方面

1.考古资料可以直接印证文献资料

2.考古资料可以改变某些陈说,纠正文献记载之误

1)人们认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又发现的仰韶文化、珠江长江发掘可知,中华文化发源是多元的

2)兵法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有人认为二者为同一种,而《史记》中说孙子死后100多年有孙名为孙膑,而后考古发现竹简《孙膑兵法》,由此证明了不是同一个人

3.考古资料可以补充文献记载之不足,改变历史的时间空间范围,扩大人们的历史眼界

1)郭沫若认为最早的文学是半坡遗址出土的陶文

2)宋代有工具成为秧马,但不知其何用,后于河南出土,表明是一种农具,可以坐着插秧

4.考古资料可以扩大史学研究的新领域,不断开拓出新的历史分支学科

●在我国直接接受考古学新成果的影响而建立的新兴学科主要有:

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吐鲁番学等

1)甲骨学:

清末发现甲骨文字后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以搜求整理考释(文字考证解释)甲骨文字为研究内容,据记载现有16万片甲骨片,据王国维等证甲骨文主记

2)敦煌学:

随清末甘肃敦煌县莫高窟藏经洞遗书的发现而逐渐形成的,莫高窟本名千佛洞,是佛教圣地,开凿于前秦366年,至武则天藏经洞有晋代至宋代近10个朝代5万多件的文书、文物。

其中多数是唐代的写本佛经和其他古籍、文书,其中涉及典当文献、数据等,涉及回鹘文、藏文、梵文等。

同时,也发现了大量的绢画、刺秀、佛像等文物。

因此对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重要意义。

3)简牍学:

是随着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敦煌简牍的出土,特别是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西北地区的居延汉简群的出土,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对研究秦汉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制度等都有重要价值

4)吐鲁番学:

是随着20世纪30年代吐鲁番古代文书的大量发现而逐渐形成的。

它对研究隋唐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有重要价值

五、史学与历史地理学

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就其研究对象来说,它属于地理学的范畴,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研究对象的时间及历史文献为依据的特点而言,则与历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大类:

历史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地质等),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军事等,地名学)

2.历史地理学对历史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1)历史学要研究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不能离开个各民族、国家历史发展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的研究

2)历史地理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古代社会的原貌,使我们对古代社会生活的环境有具体生动的认识,获得强烈的历史感

3)史学工作者必须具备沿革地理等常识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六、史学与民族学

1.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民族学中的民族史研究是史学的一部分,民族学对于显存古代民族的研究,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活的“社会化石”

2.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实物有两大类,一类是死的遗骸,二为活的有机体。

前者表现为各种古遗物,这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后者表现为现存的古代民族,也是民族学的研究对象

3.区别:

侧重点不同。

历史学的民族学侧重民族历史的研究,注重发展过程,民族学侧重研究民族现状、本质、规律

4.联系:

民族学的实践有助于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可以帮助解决历史问题

例:

东北鄂伦春族墓有骨制针,但弄不清用何物做线,无文献记载,通过民族学的调查,进行采访,得知用鹿筋作线,兽皮作衣,解决了历史学、考古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例: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墓中喜用猪头、牛头,无文献可查,通过民族学研究可知挂猪牛的头、骨为表富,是原始社会末期私有财产的出现而出现的贫富分化的表现

5.20世纪初,民族学进入中国,在研究古史上做出重大贡献

蔡元培:

研究认为商始祖姓为;民族学研究图腾崇拜

6.局限性:

1)残存的古代文明一定会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影响

(纳西族阿柱男不娶女不嫁,不结婚,晚上男方去女方家白天离开,母亲抚养小孩,这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之后受现代影响,由母系、父系、父母并存)

2)民族学的材料对认识其他民族具有间接性

第一节史学与相关自然科学的关系

二者有根本区别,但是二者不是彼此隔绝,绝对对立,人类史和自然史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决定了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

一、治史必须研究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例:

古代的天文

二、治史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史学与天文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直接有助于史学的发展

1.与天文学历法计时方法

史学保存了天文学必需的材料和记载

量度:

天文学可帮助历史研究的确切时间

例:

《淮南子》:

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兴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商武丁时期,甲骨文记载的月食:

癸未夕月食(前1201年)

甲午夕月食(前1198年)

壬申夕月食(前1192年)

乙未向庚申月食(前1189年)

乙酉夕月食(前1181年)

按天文推算,按照此顺序出现的月食只有这几年

2.史学与地理学

希罗多德《历史》讲历史时先讲当代的的地理、风俗等

3.史学与地质学

地质学材料与地质学年代研究原始社会历史(基本无文献记载)

4.史学与数学

例:

数字的计量物理:

由辕犁….等,帮助解决原理问题

三、治史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的某些技术手段

二重证据法:

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

例:

C14测定考察遗物有机体,判定年代;热释光法;运用计算机光盘存储大量资料;古籍史:

计算机处理史料

第三章史料和史料学

史料又称历史资料,指的是能够反映过去发生的、存在过的所有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或者说,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物品都可以作为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

一、史料辨伪(处理史料的“去伪存真”)

胡应麟“辨伪八法”

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相当于目录书,汉以前书目大量保留其中)即是说凡西汉以前的可疑之书,可用《汉书。

艺文志》来辩证

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

(即是通过核对历代正史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可知某书何时见于著录,何时无存,以考察其流传的线索)

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即是通过核对与某书作者同一时代人的著作,查看有无谈到或引用该书的地方。

该书中人名、地名及一切名称与同时代著述是否相同

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即核对厚实的著作,查检其中有无引用或发挥该书的言论和观点)

5、核之文,以观其体。

(即从文体上加以核对,查验某书是否和所处时代的笔调相符合)

6、核之事,以观其时。

(即从内容上加以核对,查验某书是否和所处时代的史事相符合)

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

(核对作者,看其是否处于托古)

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即是核对传播者,查明首先传播该书的是什么人)

二、梁启超“辨伪十二法”

1、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十有九皆伪

2、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一异本突出,篇好及内容等与旧本完全不同,十有九者伪

3、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例:

孔传《尚书》,疑为晋人所为)

4、其书流传之绪,从其他方面可以考见,因而证明今题某人旧撰为不明者

例:

《神龙本草》为后人托神龙之名而写,但书可真

5、真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佐证,而今本与之歧异者,则今本必伪

现在流传的版本和前人引用时有差异

韩非子看老子,先有德经,再有道经,而现在的为道德经

6、某书某人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则其书全伪或一部分伪例:

《商君列传》

7、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确凿有据,则对于其书全体须慎加鉴别

例: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书写到后周,而有的版本写到了宋朝,则伪

8、书中所言确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

例:

《道经》中写刘向看到佛经,列出列仙于《金鸡志。

志序》中写出,则可知此书必伪,在刘向死后200年才传入

9、两书同载一事绝对矛盾者,则必有一伪或两俱伪

例:

佛经《涅槃经》中提到菩提食肉,可知其伪,因佛人不食肉

10、各时代之文体,善有天然界面,多读书自能知之,故后人伪作之书有不必从字句求枝叶之反证,但一望文体即能断其伪

晋时《古文尚书》,有人说是春秋之书,但与春秋写文文体不一致,故伪

11、各时代之社会状态,吾侪振各方面之资料,总可以推见崖略,若某书中所言时代之状态,与情理相去悬绝者,即可断为伪

《汉书。

艺文志》载神龙有十城十刃,军队上百万人,而这是不可能的;

《汉书》中作注可知《神龙志》是战国时写的

12、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阶段,自有一定,若某书中所表现之思想与时代不相衔接者,即可断为伪

例:

写《商君列传》中写出商君提出兼爱思想,此思想最早由战国时墨子提出,则此书伪;如写宋时思想开放,休妻另娶为常事,则可知此书伪

三、校勘学

基本方法:

校法四例

必要前提:

选择好的底本、善本、主校本、参校本

1、对校:

就是底本确定以后,用同一部书其他不同版本来校勘,主旨校异同,不校是非,是第一步。

存真

2、本校:

是用一部书的本身进行校勘,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吴

同一本书,尤其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者,在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句应该互有联系,风格一致,只是本校的基本依据,因此可以利用相同的词汇相互参校,假如不合,则应怀疑有误

例:

载“汉武帝娶西陵之女”,而其他书中均为“某某氏之女”故应为“娶西陵氏之女”。

3、他校:

不是用本书,而是用其他有关的书进行校勘,前人之书,后人之书,同时之书

例:

丛书、类书,要求懂目录学知识

编《新唐书》《旧唐书》都同源引用《唐六典》

4、理校:

根据个人学识进行推理,来校正错误

校勘的基本要求:

1、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A、语言能力:

才能找出错误;B:

经传诸子:

礼教(十三经);C:

史学:

多多益善

2、需要按照校勘工作规范,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广收益本,进行对校(校异同),严谨的态度求准确

3、要有严正确的态度,要避免以讹传讹

四、运用史料的基本要求

1、忠实与准确

在史学界被称为硬伤

2、运用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坚持从事实总和中引出结论

史料是多样的,可反映真像、假象,因而要众多方面下手

例: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中扮演一个反面角色,因而其在谈判中的变现有人将其推为政治家,这是次要的,片面的材料分析

3、搜集史料,提倡竭泽而渔的精神

4、建立资料卡片,注意平时积累

5、训练选择材料的的能力

a)多读研究性的论文与专著

b)训练选择专题研究资料的能力,要求经常带着一个确定的目的去读

c)训练发现史料多方面价值的能力

6、发掘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征引史料的基本方法

1、明引:

引号内,一字不可改

2、暗引:

不改变原意,可注明出处也可不注明

3、征引史料的基本要求:

1)明引:

①引作主要的论据

②征引一般不常用的或者新发现的历史资料

③征引他人论著中的主要论点原文

④考证文章中逐条排比分析的资料

2)暗引:

①常识性的叙事或阐述(不用作注)。

例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

②征引他人观点过长,可以不?

原意的情况下自由增删,以墨其要,但这种情况仍要注明出处

③直接吸收他人成果溶入自己的论证中,可不受原文文字的束缚,从自己的角度自由增删,但需注明借鉴之处

3)征引史料的基本要求

①征引史料,选材要要精。

②征引古籍文献,要加以译述。

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贵在述其大意,存真而传神

③引文要短,并与正文保持一致,这是征引史料的一项重要原则。

引文在行文中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放在正文中,作为文章阐述中必要组成部分,另一种方式,某些特别重要或稍嫌长的引文,将它按比正文低二格的方式与正文明显区别开来(印刷中特殊字体),使引文一目了然

④征引史料要作注释

a、引文注明出处,出处以详尽为原则

作者、篇名、卷数、页数等,都应一一注明

b、转引史料,应注明“转引自”某书,不可径直注出原书

c、对与所引资料相冲突的资料,应注明取舍的理由

d、直接吸收他人观点溶入自己文章的地方,应注明借鉴之处,以免抄袭之嫌

例:

郭沫若战国封建说

e、某些比较重要的史料,有益于文章观点而又不宜直接引用于正文中,可用注的形式加以补充

例:

宋末的一个宰相投向元朝

f、某些思想观点与正文有关而不宜在正文中展开论证。

可用注的形式适当阐发,以为正文的补充

六、史料与史料学

1、史料:

史料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的而为我们今日所见,并能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有实物,有遗址,也有大量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简单的说,史料就是研究和编撰历史所用的资料或历史的信息

2、史料学:

史料学是一门研究史料的源流、价值和使用方法的学科,它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也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付认为历史学就是史料学,我们认为这太偏激,将历史学降低为史料学,不能完全阐述历史学的任务,但也有其合理的地方

4、史料的种类

1)文献史料

a)历代经史子籍。

[《易经》《尚书》《诗经》/《孝经》《中庸》《大学》伦理道德史]经史[诸子百家《哲学史》,(各科学史)的医术等][《红楼梦》(别史)]

子籍[《四库全书》]史钞—可以了解大概

小说、别史、杂史、诏令奏议、史钞:

从正史上摘抄的,“博取约存”

载记:

正史的附属物,记载非正统的统治者。

例如《西夏史》列其中。

集:

《文山先生大合集》,游记、序言、奏议、事实记载,诗词歌赋

时令、证书(通典)、目录、史评、游记、序言、个人文集的诗词歌赋

集部书:

有关述史事、史迹的,如时人的奏议、游记等,记载某事、某人、某地、某学派的情况

b)类书:

它是把当代和以前的各门类或某一门类资料捐录在一起,便于人们查找的工具书,有征服历人辑录的,也有私人辑录的(简单说说就是史料的重新编排,本身价值不高,但辑录很多佚失古本)

历史上十大型类书:

先秦《吕氏春秋》;[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宋]李昉《太平御览》一干卷;[宋]王若钦《册府元龟》一干卷;[明]解缙《永乐大典》22900卷,是最大的类书;[清]《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

c)档案:

从商朝起,每朝都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周“天府”、汉“兰台”、东汉“东观”、唐“国史馆”、宋:

架阁库、明“皇史宬”、清“内阁大库”;我国档案多用纸质

价值:

一手资料,价值高,下个朝代为上个朝代修史时多用档案为资料所著,是正史的来源,分多种类型,中央[时政记(皇帝会议记录)、起居注(实录皇帝善行)],私家:

商号、账号、文书、函读、契约(土地)

d)地方志

A.记述地方情况的书籍,分为三类:

全国总志(元和郡县志);省、州、郡、县志(四川省志);专门的志(山水志、书院志)

B.地方志是长期以来,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由纪、传、志、书、图、经等不同类型的书籍,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特定体裁的著作

C.地方志是根据当地的档案、访册、谱牒、传志、碑碣、笔记、信札等资料汇编而成的,内容十分丰富,地方志“以一乡之言修一乡之书”。

其见闻较确二讹说亦较祥也。

对研究中国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史、科技史和语言学、民俗学等,都有机具重要的史料价值

e)摩崖与石刻碑文、金石铭文

A.我国石刻发达,萌芽于商代

B.碑文铭文,流传下来很多,如墓志文字虽多有溢美之词,但也能补充和校证史籍的不足和错误之外,属于记事范围的碑文,常记录了若干看不见诸史传的内容,是石刻碑文史料价值最高的

例:

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了基督教传入唐朝),研究中西交通史可查阅诸家金石文字,各地地方志,金石部分也有着录

例:

《唐蕃会盟碑》,汉藏友好

f)报刊杂志

这是重要的文献资料

报纸的最早记载,唐《开元杂报》;宋《邸报》

g)外国人著述

元代前记载不多且不详,直到元代

当代《见闻录》,记录黄崇起义,在广州杀了很多外国人

元以后渐多,如:

《马可波罗游记》《蒙古史》(多桑)

例:

满洲入主中原,清对入关前历史记载不详、隐晦。

这对需依靠外国人著述《朝鲜史》《明史》

2)实物史料

a)人类化石:

大都是残缺不全的头骨、牙齿…等,局部可反映人体特征和整体构成,可了解人类发展和社会状况

b)石器:

石器的种类,石镰刀、石针…大致了解原始人的劳动工具,可判断经济生活状况,是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重要历史研究来源

c)陶器:

根据种类可判断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作为殉葬品,可反映宗教信仰

d)金属器:

商周的青铜时代,数量多,种类繁;有一种叫“度量衡”;钱币

e)印和封泥:

(印章:

官印—研究官制;私印—研究姓氏)

A.印有官印和私印两种,私印可以补充姓氏的缺失,如吴大征集《续百家姓姓印谱》,作《周秦两汉名人印考》,罗振玉作《袭印姓氏徵》一书,以补足古今姓氏之不足;官印可以考证出许多古代史书中没有记载的官名和官制。

如瞿中溶《集古官印考证》,娄汝承《意园古今官印考》,都是研究中国官制史、法制史的参考书

B.封泥与玺印相表里,史料价值与印完全相同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