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28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docx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总复习提纲(答案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里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易•系辞》中。

西方第一本以地理(geography)命名的专著《地理学》.

2.荷兰有“低地之国”的称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风车日”

3.阿拉伯人传统服饰:

头巾、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白色长袍既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地透气。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1.地图分为鸟瞰和平面两种。

2.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3.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

(1)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所指的方向一般为北方,用字母“N”表示。

相反的方向为南,垂直方向左面为西方,右面为东方。

5.野外定向:

(1)指南针定向:

将指南针放平,磁针白色一方总是指向南、红色一方总指向北方向。

(2)北极星定向:

在晴朗的夜空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3)太阳定向: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确定方向。

(4)树冠和树轮定向:

树木南测向阳面生长较快,树桩年轮较疏;北侧背阳面的树桩较密。

同样道理,从单株的外形看,靠南侧的枝叶较茂盛;靠北侧的枝叶较稀疏。

6.比例尺计算:

(1)单位:

进行比例尺相关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为厘米。

在千米与厘米的转换时,要注意进位与补位问题。

厘米转换成千米,要去掉5个0;千米转换成厘米时,要补5个0。

(2)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演化: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

(3)表达方式: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大小:

比例尺比大小就是分数比大小,联系数学上的知识。

8.一般地图上比例尺为数字式比例尺,形式为:

比例尺=1:

实地距离,分子的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这里的比例尺比大小实际是:

同分子的分数比大小。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实际范围

内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粗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详细

9.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

注记:

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都叫注记。

10.地图的种类包括: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

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包括:

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1.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麦哲伦(葡萄牙人)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北冰洋。

2.现代宇宙观测研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极半径

3.生活中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

(1)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

4.地球有多大?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5.地轴:

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轴。

两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北极点,南极点)

6.经纬线的比较

要素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与赤道平行,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又称子午线。

形状

纬线都是圆圈(除极点)

经线都是半圆

长度

纬线长度都不相等,最长的是赤道,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经过地点

南美洲厄尔瓜多首都基多的赤道纪念碑

欧洲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的子午宫

相互关系

相互平行

会聚两极点

指示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半球划分

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7.经纬度的比较

纬度

经度

定义

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与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经度是二面角,即本初子午线平面与当地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起点线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划分

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0°-90°)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180°)

度数递变

自南往北看南纬度减小,北纬度增大

自西往东看西经度减小,东经度增大

8.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填纬度)

 

9.纬度范围的划分

10.易错点强调:

南北纬和南北半球公用一条分界线,东西经和东西半球分界线不同。

南北纬的分界线:

0°纬线圈(赤道)。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0°纬线圈(赤道)。

90°N

北半球

北纬

(N)

赤道

南半球

南纬

(S)

90°S

经线圈: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都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东西经的分界线:

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1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经纬网可以方便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定位练习:

根据图中几点的填下表:

 

对应点

地理坐标

北/南半球

东/西半球

纬度范围

A

(15︒S,0︒)

北/南半球

东/西半球

低纬度

B

(0︒,45︒W)

北/南半球

东/西半球

中纬度

C

(23.5︒N,15︒W)

北/南半球

东/西半球

低纬度

D

(66.5︒S,15︒E)

北/南半球

东/西半球

高纬度

E

(66.5︒N,30︒W)

北/南半球

东/西半球

高纬度

F

(23.5︒S,15︒E)

北/南半球

东/西半球

低纬度

12.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南顺北逆)

自传

公转

绕转中心

地球绕着地轴运动

地球绕太阳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24小时

1年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

四季更替,昼长夜短的变化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1.人们通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全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海洋实际占71%,陆地实际占29%】。

2.七大洲名称按面积依次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由大到小的顺口溜:

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其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亚洲和欧洲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作亚欧大陆。

3.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中、低、高纬度的是亚洲、北美洲;赤道横穿的大陆是非洲,我国所在大洲是亚洲。

赤道经过的大洲自西向东依次是:

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4.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海峡、河流、运河、海洋等作为分界线。

(1)亚欧两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2)亚非两洲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3)南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5)欧非两洲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5.两个运河比较表

运河名称

所属半球

大洲的分界线

沟通的海洋

苏伊士运河

东半球

亚洲,非洲

印度洋,大西洋

巴拿马运河

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太平洋,大西洋

6.四大洋从大到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7.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是海峡。

8.太平洋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

大西洋呈S型;北冰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并且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北岸之间。

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洋是大西洋。

由五个大洲环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和太平洋。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海拔是指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这两个地点的高度差。

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

海拔较低,海拔低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海拔高于500米,顶较平;

山地:

海拔较高,海拔高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

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

4.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长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位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5.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

6.等高线:

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7.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

8.等高线的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同;

(2)同一地图上的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9.山地地形的五种地部:

对应记忆口诀

山顶: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坡向上凸的部位。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山坡向下凹的部位。

鞍部: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陡崖:

等高线重合,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海拔出,

山峰之处有标注;

陡坡密,缓坡疏;

山顶之间是鞍部;

低弯脊,高弯谷,

陡崖就在相交处”

第四节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2.20世纪初德国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所说的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会产生火山与地震带。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5.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2011年10月,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2.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增长率较低(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当前,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4.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

人/千米2。

5.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6.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1)亚洲东部

(2)亚洲南部(3)欧洲西部(4)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分布特点: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7.世界人口稀疏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环境恶劣。

8.世界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会带来问题:

(1)环境方面: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过度开垦、放牧等;

(2)经济方面:

饥饿、贫困等;(3)社会方面:

交通拥挤、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教育条件差、医疗卫生条件差等问题。

9.世界地区人口过少,增长过慢或出现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

10.人口问题解决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生育。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过去也叫爱斯基摩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阿拉伯人也属于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第3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主 要 分 布  地 区

特征

汉  语

我国汉族、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

使用人数最多

英  语

源于英国、流传最广、波及世界,如: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等

使用最广泛

法  语

流行于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

俄  语

俄罗斯及其它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欧

阿拉伯语

主要流行于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家

2.世界三大宗教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三大

宗教

发源地

创始人

产生

年代

经典

宗教建筑

主要分布

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区(亚洲西部)

耶稣

公元1世纪

《圣经》

教堂

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各国

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

公元7世纪

《古兰经》

清真寺

亚洲和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各地

佛教

古印度

释加牟尼

公元前6世纪

《金刚经》等佛经

佛塔

寺庙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3.世界上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

巧记世界三大宗教口诀

世界主要三宗教;欧美大洋基督教;

西亚北非伊斯兰;亚洲东部佛教传;

泰国国教是佛教;基督教堂圣母院;

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万古传。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settlement)。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城市(city)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country)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village),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town)。

乡村有林场、牧场、渔村、农村。

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生产活动

教育条件

信息流通

物质娱乐生活

城市

便利

密集

密集多高层

非农业产业为主

丰富多样

乡村

不发达

稀疏

分散多低层

农产业为主

相对落后

较贫乏

3.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交通阻塞、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就业困难等。

所以城市要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

4.乡村发展为城市的条件:

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或出海口,大的交通枢纽上,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5.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要素: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地势平坦。

6.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1)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可以抵御寒风,保持屋内暖和。

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不易积雪,保护建筑物 。

(2)湿热地区的气候雨水多,所以要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

7.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8.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控制工业污染和侵蚀,文化遗产周围禁止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定期检修,遵从修旧如旧原则,禁止破话文化遗产。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1.天气(weather)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2.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1)时间跨度短

(2)多变,同一地点,不同时刻。

天气不同,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不同。

3.气候(climate)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稳定性。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要素

气温、降水、风云、雾等

气温、降水

例词

阴、晴、风、雨、冷、热、雪、雹、雾等

终年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等

时间

短时间

长时间

变化

变化快

变化慢

联系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

气候是天气的综合

4.卫星云图中: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海拔低的陆地,黄色表示海拔高的陆地,白色表示云区,白色越浓云层越厚,降水的概率越大,

5.天气预报的内容:

主要包括日期、地区、气温、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或强度、风力大小、空气能见度。

6.天气预报中的专业符号:

7.

风的专业符号

8.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0~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0C)表示。

2.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

一天中一般最高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等温线稀疏,表示各地温差小;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温差大。

等温线呈封闭状态,表示这里出现了一个高温或低温中心。

4.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1)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温度不同,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水平方向)。

原因:

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3)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

5.在北半球的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最热月出现在1月,最冷月出现在7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6.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二是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7.降水有三种形式:

即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8.迎风坡多雨,原因:

暖温气流被迫抬升时,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易形成降雨;背风坡少雨,因为空气沿山坡下沉,气温升高,水气蒸发,不容易形成降雨。

9.人们迄今所记录到的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有两处:

一处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另一处是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地球的“雨极”。

10.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

(4)沿海地区降水多。

11.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12.能运用气候资料,即各月气温和降水表格或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温和降水,从而总结气候特点。

认真复习课本P77活动第2题。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气候现象的主要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弱,因此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纬度高,辐射低,温度低;纬度低,辐射低,温度低。

(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白昼黑夜接受太阳辐射不同――昼热夜冷;一年四季接受辐射不同――夏热冬冷,出现极昼极夜,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形成五带。

认真观察课本P80图4-12,,分析地球运动的四个关键节气,填下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状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0的固定倾角。

一年内太阳直射两次的是赤道。

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时间,南北半球正好相反。

3.

海陆分布与气候:

(3)地形地势与气候:

气温:

山上低,山下高,阴坡低,阳坡高。

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降水:

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少雨。

(5)人类活动与气候:

A.改变地面状况(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使气温趋于缓和。

任意砍伐森林,则可使当地气候恶化。

B.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等)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旱涝、灾害频繁(以及危及人类健康)C.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地市,中心地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易产生热岛效应。

4.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注:

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比较,注:

主要记忆类型和气候特征)

1.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即为热带气候类型。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及配图

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P90.图4-39】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P90.图4-40】

热带季雨林

全年高温,干湿两季明显;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P90.图4-41】

热带草原

全年高温,干湿两季明显;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

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P90.图4-42】

热带沙漠

全年炎热干燥(全年高温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

西亚和北非(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中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P90.图4-45】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P90.图4-48.49】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暖和多雨(雨热不同期)

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类型

地表景观

气候特征

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P90.图4-51】

温带落叶阔叶林

夏季暖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P90.图4-53】

温带草原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