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439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教案3 人教版.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教案3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教案3人教版

【自学导引】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分别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入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小鼠也不容易死亡。

于是他指出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3.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通过实验证明:

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

1.种类及其颜色

2.功能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少,正因如此,绿光被反射出来,叶绿体才呈现绿色。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CO2+H2O

(CH2O)+O2。

2.过程:

(1)光反应

条件:

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

在叶绿体内的基粒上进行的。

过程:

H2O

2[H]+

O2↑

AD.P+Pi

ATP

(2)暗反应

条件:

暗反应没有光也能进行

场所:

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

过程:

CO2的固定:

CO2+C5

2C3

C3的还原:

2C3+[H]

(CH2O)+C5

3.实质

物质变化:

把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

能量变化:

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1.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2.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3.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蓝藻出现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O2,其中一部分氧转化成O3,并在大气上层形成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

从而出现了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和陆生生物。

 五、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

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措施:

每年种植和收获2次或多次。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措施:

合理密植。

 【思考导学】1.夏季的早晨,在水草丰富的池塘里往往会发现鱼浮头现象,原因如何?

答案:

夜间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池塘中的生物时刻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从而导致水中缺氧,鱼为能获得氧气,故会出现浮头现象。

2.道路两旁被树荫遮住的庄稼为何比大田里面的长的弱小?

答案:

树荫下光照较弱,光合作用强度小。

3.在进行植物温室栽培时,适量燃烧石油液化气或放一些干冰,能够增产,为什么?

答案: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量燃烧石油液化气或放一些干冰,能增加二氧化碳的量,使光合作用增强,因而能够增产。

 【学法指导】1.如何理解好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

从总体上讲,光合作用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

在绿色植物体内,由叶绿素吸收光能作为反应的推动力,使一个很难被氧化的水分子产生的氢[H]去还原一个很难被还原的二氧化碳分子,使一个基本不含能量的二氧化碳变成一个富含能量的有机物,其中所含的能量又是由人和动物不能直接利用的太阳光能转化而来的。

这个反应在植物体外的常温、常压下是很难实现的。

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要通过光反应的条件和生成物、暗反应的条件和生成物有几种来理解、掌握。

光反应的条件有:

光、色素和酶,生成物有:

O2(全部来自水中的氧)、[H]和ATP;暗反应的条件有:

光反应提供的[H]、ATP和多种酶,生成物有糖类等有机物和水。

这样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就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能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

在复习光合作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长短)主要影响光反应的进行。

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多少又影响暗反应的进行。

CO2的浓度和酶主要影响暗反应,也直接影响光合产量。

这些都是该部分出考题多且难之所在。

2.如何正确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

(1)联系:

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整体,二者紧密联系。

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ATP)和还原剂([H]),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

(2)区别:

(见下表)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实质

光能→化学能,释放O2

同化CO2形成(CH2O)(酶促反应)

时间

短促,以微秒计

较缓慢

条件

需色素、光和酶

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种酶

场所

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物质转化

2H2O

4[H]+O2↑

ADP+Pi

ATP

CO2的固定:

CO2+C5

2C3

能量转化

叶绿素把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贮存在ATP中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如何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课本中给出的反应式:

CO2+H2O

(CH2O)+O2只表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并未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转换关系。

利用同位素18O作为示踪原子,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

(1)首先用18O标记水(H218O),生成的氧气全部有放射性。

(2)用18O标记二氧化碳(C18O2),除了(CH2O)有放射性外,部分水分子也具有放射性,释放的氧气全部无放射性。

因此,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又应该写成:

CO2+2H2O

(CH2O)+O2+H2O

这说明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一方面有水的分解,产生出分子态的氧,另一方面又有水的生成,即H2O中的[H]与CO2中的O形成了新的水分子。

虽然在光合作用的局部反应中有水生成,但是从全部的光合作用反应来看,则只有水的氧化。

换句话说,就光合作用的净反应而言,只有水的氧化而没有水的生成。

 【例题解析】

[例1]在一定时间,绿色植物在一定强度的_____________的照射下,放出的氧最多

A.白光B.红光和蓝紫光C.蓝紫光和绿光D.红光和绿光

解析:

依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以及在植物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3倍判断,答案应为B,红光和蓝紫光。

答案:

B.

错因:

此题往往会误选A。

其原因是没有弄清四类光照强度应相同,而非同一光源下。

[例2]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夏季的中午却又因叶面的气孔关闭而使光合作用减弱,这主要是由于

A.水分解产生的氧数量不足B.色素利用光能合成ATP不足

C.暗反应中C3产生的数量太少D.暗反应中还原剂[H]的量不足

解析:

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属理解层次。

一般情况下光照越强,蒸腾越旺盛,以降低植物体温度。

但夏天的中午,光照太强,蒸腾作用若继续增强,就会出现水的供需矛盾,这时部分气孔关闭以利保水。

因部分气孔关闭,暗反应所需CO2的供给减少,影响暗反应的进行。

答案:

C

错因:

不能误选A、B、D。

因为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所以O2、ATP、[H]作为光反应的产物是正常的。

而气孔关闭,CO2不能进入叶绿体;暗反应缺乏原料CO2也就影响了暗反应的进行,直接导致C3的数量大量减少,C5的数量急剧增多。

[例3]将一株植物培养在H218O中并进行光照,过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

A.光合作用生成的水中B.仅在周围的水蒸气中

C.仅在植物释放的氧气中D.植物释放的氧气和周围的水蒸气中

解析:

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来自水,所以将一株植物培养在H218O中并进行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含18O,此外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断进行,植物吸收的H218O一部分通过蒸腾作用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周围空气中。

所以植物释放的氧气和周围的水蒸气中都有18O。

答案:

D

错因:

此题的常见错误是选C,这是因为只考虑到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此题不仅要知道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还要了解植物体内水分绝大部分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综合考虑,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例4]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A.红光灯B.绿光灯C.白炽灯D.蓝光灯

解析:

主要考查光的波长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在红光和蓝紫光照射下,光合作用最强,而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的绿光最少,光合作用最弱。

白炽灯光各种波段的光都有,其光合作用的强度比绿光高。

答案:

B.

错因:

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的吸收最少。

由此作为突破口,排除A、D。

而C是复合光,又被排除,故得出正确答案B。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在叶片照光24小时后,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

本实验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解析:

本题是关于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的分析题。

光照24小时,叶片裸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脱色、漂洗后用碘液处理变蓝,说明有淀粉生成,应选⑤;有锡箔覆盖的位置,因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未产生淀粉,用碘液处理不变蓝,又应选②。

答案:

C.

2.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②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③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④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做实验证明:

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答案:

C.

3.下图为水绵结构模式图。

吉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好氧细菌明显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此实验证明了

A.氧气是由水分解来的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D.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作原料

解析:

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白光束对水绵的不同部位做点状投射,好氧细菌聚集在被照叶绿体部位,其他部位不聚集,说明被光照的叶绿体产生O2;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又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这又进一步说明叶绿体受光照产生O2,而非叶绿体的受光部位不分布,排除了好氧细菌的趋光性。

答案:

B

4.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均有[H]和ATP产生

B.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自于CO2中的氧

C.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是一种C5化合物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必须在暗处进行

解析:

在光反应阶段,叶绿体色素利用吸收的光将水分解为[H]和O2,ADP接受叶绿体转化的光能与Pi结合成ATP。

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

在暗反应阶段,绿叶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被C5固定形成2分子的C3化合物,暗反应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答案:

C.

5.欲测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反应,可以检测是否有

A.葡萄糖的生成

B.淀粉的生成

C.O2的释放

D.CO2的吸收

解析:

光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包括水光解生成[H]和O2,ADP与Pi合成ATP,而A、B、D都属于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

答案:

C.

6.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没有消耗的物质是

A.[H]和ATP

B.[H]和CO2

C.五碳化合物和酶

D.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

解析:

在暗反应阶段固定CO2消耗C5的同时,一些C3化合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又形成C5,从而使C5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进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酶是生物催化剂,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

答案:

C

7.用2H标记的H2O,追踪光合作用中氢的转移,最可能的途径是

A.H2O→[H]→C6H12O6

B.H2O→[H]→C5化合物→C3化合物→C6H12O6

C.H2O→[H]→C3化合物→C6H12O6

D.H2O→[H]→5化合物→C6H12O6

解析:

在光反应阶段水被分解生成[H]和O2,其中[H]在暗反应阶段将C3化合物还原成葡萄糖。

故[H]与C3一并进入葡萄糖。

答案:

A

8.光合作用过程中,ATP的形成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场所分别是

A.都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上

B.都在叶绿体基质中

C.前者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上,后者在叶绿体基质中

D.前者在叶绿体基质中,后者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上

解析: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的形成是在光反应阶段,C3的还原是在暗反应阶段,而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内囊状结构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答案:

C

9.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

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呼吸作用

解析:

光照较弱会直接影响光反应的强度,产生的[H]和ATP较少,从而导致暗反应阶段所需的还原剂[H]和能量供应不足,又影响了暗反应的进行,故光照较弱时,提高CO2浓度,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

答案:

B

10.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①没有[H]和ATP供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停止,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物质,积累了许多的三碳化合物所致②暗反应仍进行,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三碳化合物③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④光反应仍进行,形成[H]和ATP

A.④③②

B.③②①

C.④②

D.③②

答案:

B

11.下列措施中不会提高温室蔬菜产量的是

A.增大O2浓度

B.增加CO2浓度

C.增强光照强度

D.调节室温

解析: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提高蔬菜产量,增大CO2浓度,可增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增加光合作用中糖类等有机物的合成,增强光照强度可促进光的吸收,提高光反应强度,进而促进整个光合作用;调节室温可促进酶的活性,光合作用每一步都需要酶的催化;增大O2浓度只促进呼吸作用,增加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

A

12.B、C、D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A添加品红色光照,B添加绿色光照,C隔品红色滤光片,D隔绿色滤光片(如下图所示)。

经过一段时间后,各盆植物长势最好的是

解析: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植物长势越好。

C、D通过滤光,其光强度均低于A、B,又因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的吸收最少,故A的长势最好。

答案:

A

13.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

①持续光照10分钟;②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如此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

若其他条件不变,则①②两种情况下,植株所能制造的有机物总量相比

A.①多于②

B.①小于②

C.①和②相等

D.无法确定

解析: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比暗反应进行的快,持续照光时,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会得到充分利用;间隔照光时,在黑暗时,光反应停止,但暗反应继续进行,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得到充分利用,制造的有机物要比持续照光时多。

答案:

B

14.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氧气、葡萄糖中的碳、葡萄糖中的氢、葡萄糖中的氧依次来自于

①二氧化碳②气孔直接吸收③水的分解④叶绿素的分解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③①③①

D.①③①③

答案:

C.

15.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过程是

A.光能→叶绿素中的化学能→水中的化学能

B.光能→ATP中的化学能→(CH2O)中的化学能

C.光能→ATP中的化学能→叶绿素中的化学能

D.光能→ATP中的化学能→三碳化合物中的化学能

解析: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ADP+Pi

ATP,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C3

(CH2O),因此,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途径:

光能→ATP→葡萄糖。

答案:

B

16.光合强度指标是单位时间内

A.空气中CO2的消耗量

B.空气中氧气的吸收量

C.水分的散失量

D.ATP的生成量

解析:

光合强度越高,吸收的CO2越多,制造的有机物亦多;而空气中氧的吸收是用于有氧呼吸;水分的散失量主要与蒸腾作用有关;ATP的生成量既与呼吸作用有关,又与光合作用有关,故A正确。

答案:

A

17.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酚酞pH指示剂(遇碱变红),培养液变为红色,若将此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放在暗处,一份放在明处,结果放在明处的仍为红色,而在暗处的又恢复为原色。

其原因是

A.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B.光合作用产生了CO2

C.光合作用消耗了氧

D.光合作用消耗了CO2

解析:

培养液中CO2越多,则酸性越强,pH越低,反之pH越高。

在明处小球藻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CO2多于释放的CO2,使培养液pH升高,使酚酞pH指示剂变红;在暗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或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照样进行,释放的CO2多,使培养液的pH降低,故又恢复为原色。

答案:

D

18.农业上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可以采用套种的方法(即两种或几种农作物间行种植)。

如右图表示几种常见作物的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指出下列哪组套种最能充分利用光能

A.玉米和大豆

B.玉米和甘蔗

C.水稻和大豆

D.甘蔗和水稻

答案:

A

19.下列构造中不能产生CO2的是

A.小麦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

D.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

解析:

①小麦细胞和酵母菌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没有氧的参与下,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糖酵解),此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第三阶段是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与从空气中吸收的氧结合生成水。

此两阶段均在线粒体中进行,所以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③乳酸菌是厌氧型生物,它只进行乳酸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乳酸菌细胞中无线粒体。

答案:

D

2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理解,错误的是

A.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

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现以后,大气中才逐渐积累了氧气

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为水生生物向陆生生物进化创造了条件

D.生物体在新陈代谢方式上的进化顺序为:

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解析:

在蓝藻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O2,可见在蓝藻以前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21.早在一百多年前(1883年),德国生物学家CEngelmann用巧妙的实验,研究了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

他用一种丝状绿藻,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绿藻上,并在丝状绿藻的悬液中放入一些细菌,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在丝状绿藻不同波长的光照下,各部分的聚集情况(如下图)。

请分析:

(1)细菌聚集多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的浓度高,即这些部位丝状绿藻的_____________强度高。

(2)这位生物学家在丝状绿藻的悬液中放入的细菌,异化作用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型,丝状绿藻同化作用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

(3)从细菌大量聚集的区域可以看出,主要的作用光谱为____________区和_______区。

(4)如果将该丝状绿藻长期放在500~550毫微米的波长下照射,丝状绿藻将会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如何使丝状绿藻周围的细菌呈均匀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几乎不吸收,故被红橙光和蓝紫光照射部位光合作用强,释放的O2多,好氧细菌大量聚集;若该丝状绿藻长期放在绿光下照射,光合作用极弱,会导致其死亡。

答案:

(1)氧气光合作用

(2)需氧自养(3)红橙光蓝紫(4)逐渐死亡丝状绿藻几乎不吸收绿光进行光合作用(5)去掉棱镜的分光

22.一种水溶液染料对细胞无任何毒害且有O2时会变成蓝色。

如下图装置是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度相对关系的示意图。

请分析如下问题:

(1)如何简单描述相对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相对速度的关系?

_____________。

(2)在溶液顶部加一层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在无色溶液中加一定量的NaHCO3?

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装置如何改变调控光照的相对强度?

_____________。

(5)依据实验现象,实验者可绘出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相对关系,你认为哪一曲线能较准确地显示两者关系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向该无色溶液中吹气(缓缓地),也可使其变蓝色,他怀疑溶液颜色改变是由于呼出气中的CO2而不是O2,请你画出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对此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相对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的相对速度越快

(2)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维持装置中CO2浓度相对恒定,并保证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

(4)移近或移远台灯(5)B(6)设计如下实验加以证明。

(说明:

如果从吹气口缓慢吹气,石灰水不变浑浊,而装置中无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蓝色产生与CO2无关)

23.如下图表示改变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

(1)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在无光照时,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在CO2浓度降低时,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

(3)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将植物由光下移到暗处,光反应停止,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则C3化合物还原受阻,不能形成C5,而暗反应仍在进行,C5固定CO2形成C3,故C3增加,C5减少;将CO2浓度降低,影响了暗反应的强度,固定CO2消耗的C5减少,而光反应仍在进行,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将细胞内积存的C3还原成(CH2O)和C5,故C3减少,C5增加。

答案:

(1)曲线a表示C3,在无光照时因为缺少ATP和[H]不能被还原,而CO2的固定却在进行

(2)曲线b表示C5,在缺少CO2时,CO2固定减少,而C3的还原过程仍在进行(3)光照强度主要是影响光反应阶段,而CO2的浓度是影响暗反应阶段

24.下图为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

氧化型DCPIP呈蓝色,还原型DCPIP无色)

(1)此图中_____________可以组成一组,目的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2)此图中_____________可以组成一组,目的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3)过一段时间,将四支试管中的液体离心,上清液为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

(4)有人设计了一个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在溶液中加入破损了外膜和内膜的叶绿体及一定量的ATP和[H],然后分为连续的Ⅰ、Ⅱ两个阶段,按下图所示的控制条件进行实验,除葡萄糖外,阶段Ⅰ积累的物质有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