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48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docx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莫比乌斯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0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莫比乌斯带”,通过操作、思考,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培养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情感。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固体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入,揭示课题 

  1.魔术引入,激发学生对纸条的兴趣 

  师:

老师手里有一张纸条和两个回形针,一会儿老师可以利用纸条变个魔术,让两个回形针手牵手,你信吗?

 

  师:

请你瞪大眼睛仔细看,鉴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师:

看来这小小的纸条看似普通,其实还真是挺不简单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和纸条有关,这节课的名字叫做?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神奇的怪圈——莫比乌斯圈”。

 

  2.揭示课题“神奇的怪圈——莫比乌斯圈” 

  师:

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吗?

你们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关于莫比乌斯圈的哪些知识?

 

  生1:

莫比乌斯圈是什么样子的?

 

  师:

莫比乌斯圈就长这样儿,老师粘黑板上。

 

  生2:

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回归生活。

 

  师:

“莫比乌斯带”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生3:

什么是莫比乌斯圈?

 

  师出示小资料,让学生读一读,介绍莫比乌斯圈的来历。

 

  生4:

莫比乌斯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师:

这个问题太好了,说莫比乌斯圈是神奇的怪圈,它神奇在哪儿,又为什么奇怪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个莫比乌斯圈。

 

  【设计意图】学生有问,教师就要有所回应。

让学生初步了解关于莫比乌斯圈的相关知识,既回应了学生,满足了学生需求,也为后面的深入教学打下基础。

让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可以越来越深刻地感悟到,原来知识不仅仅是这样,帮助学生养成乐于探究,乐于深入探究的好的自学习惯。

 

  二、认识“莫比乌斯圈” 

  

(一)莫比乌斯圈的形成过程 

  师:

要想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清莫比乌斯圈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先回归到刚才变魔术用的那张纸条,一切都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1.一张纸条两个面,四条边 

  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纸条,它有几个面,几条边?

 

  生:

(齐)两个面,四条边。

 

  2.一张纸条两个面,两条边 

  师:

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上、下、左、右四条边。

谁会变魔术,能把它变成有两条边,两个面的?

 

  学情预设:

学生能说出把纸条两边粘起来,这样就是两个面,两条边。

 

  师:

我看见很多同学都折好了,举起来,是不是做成这样的?

 

  师:

如果这个纸环里面有一只小蚂蚁,它想要爬到纸环的外面,得怎么爬?

 

  生:

越过纸环边缘翻过去,或者在纸环上打洞。

 

  师:

如果这只蚂蚁不经过纸环的边缘,也不打洞,它怎么才能从里面直接就爬到外面呢?

 

  生1:

把两个面变成一个面。

 

  生2:

做成黑板上的莫比乌斯圈。

 

  师:

那这个纸圈应该怎么做呢?

 

  3.一张纸条一个面,一条边 

  学生动手试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个纸圈。

把纸条拿在手中,捏着一端,再将另一端扭转180°,反面朝上,再上下重叠、对接、粘贴起来。

 

  强调:

一头不变,另一头拧180°,两头粘贴。

 

  学生动手验证—教师指导验证方法—说说你的发现。

 

  师:

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你们能做吗?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师:

好,请看,先把它做成一个普通的纸环,然后将一段翻转180度,再把它粘好。

 

  师:

刚才我说它只有一个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一下,用笔在纸圈中间画一条线,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直画一圈,你会有哪些发现?

 

  生:

又回来了 

  师:

说明了什么?

 

  生:

它只有一个面。

 

  师:

我们用手指沿着纸圈的边走一圈,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

它只有一条边。

 

  【设计意图】有趣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思考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问题层层深入,提高了思维含量。

由“这张纸条几条边,几个面”到“谁能将这张纸条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再到“怎样变成一个面,让蚂蚁爬到外面”,问题一层一层深入,一个比一个更有难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莫比乌斯圈的成因 

  师:

为什么从这个面就滑到了另外一个面呢?

为什么两条边就变成了一条边呢?

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教师总结:

内侧面和外侧面相接,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连,因此,这个纸圈会是一条边,一个面。

【设计意图】从纸条到普通纸圈再到“莫比乌斯带”,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熟悉到陌生,从普通到神奇的知识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新鲜、有趣的,它指引着学生一步步揭开“莫比乌斯带”的神秘面纱。

 

  师:

一张普通的纸条,从两个面四条边,到变成一个面一条边,你觉得莫比乌斯圈神奇吗?

 

  生:

有点儿神奇。

 

  师:

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之处可不止这些,让我们接着来研究。

 

  三、“莫比乌斯圈”的特点 

  魔术:

找一名比较高比较胖的同学到讲台,教师把一个做好的莫比乌斯圈放在该生头顶。

 

  师:

看,这个莫比乌斯圈小小的,一会儿老师变一个魔术,能让这个莫斯乌斯圈把这名同学套进去, 

  你们相信吗?

 

  生:

老师吹牛,不信,这么小怎么套进去?

 

  1.用剪刀沿着纸圈的中线剪开 

  师:

莫比乌斯带诞生以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人就想,如果沿着纸圈的中线剪开,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同学们,让我们来猜一猜。

 

  生1:

它会变成两个圈。

 

  生2:

…… 

  师:

要想知道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该如何做?

 

  生:

剪剪看。

 

  师:

为了不把它剪断,先看老师是怎样开始剪的?

注意安全。

 

  学生动手沿着中线剪开,发现剪开之后变成了一个大的纸环。

 

  师:

那么,这个大的纸环是不是“莫比乌斯带”呢?

请同学们再用手中的彩笔画出中线来验证一下。

 

  生:

我发现一笔画完后,它又回到起点,所以它还是莫比乌斯圈。

 

  师:

现在的这个莫比乌斯圈和原来的那个对比一下,你还有没有其他发现?

 

  生:

变大了。

 

  师:

那么,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现在老师说我能让这个纸圈把同学套进去,你相信了吗?

 

  生:

相信了,只要纸条够宽,这样不断沿着二分之一处剪下去就行了。

 

  师:

是呀,说得太好了,不断剪下去就行了,那不断剪下去,它不但会套进去一名同学,还会…… 

  生:

装下我们整个班级的学生,甚至装下整个地球。

 

  师:

说得太棒了,数学往往就是这样,只要一动手,再一仔细想,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师:

学到了这里,你对莫比乌斯带有了怎样的感觉呢?

 

  生:

太神奇了!

 

  2.沿着第二个环离边缘三分之一宽度的地方剪 

  师:

莫比乌斯带的神奇还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体会。

 

  师:

刚才我们变了一个小魔术,把同学们都装进了一个大纸圈里,下面老师还能变一个魔术,还是这一个莫比乌斯圈,不仅能把全班同学都装进纸圈里,还能让每个同学都分别在自己的纸圈里,一个变多个。

你们相信吗?

 

  生1:

相信了,但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2:

不相信,这个有些吹牛。

 

  请拿出2号纸条,把它做成莫比乌斯圈。

 

  师:

刚才我们把一个“莫比乌斯圈”平均分成了2份,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我们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拿出平均分成3份的纸条,将中间的一部分涂色。

如果沿着任意一条线剪开会怎样呢?

动手之前我们仍然先来猜测一下结果。

 

  学生大胆猜测。

 

  师:

那么,你自己验证一下。

注意,一定要沿着上面的线剪开。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点有困难的学生。

 

  展示学生作品。

 

  师:

看,和你猜测的一样吗?

分成了大小两个纸环。

观察这两个纸环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

(1)其中小的纸环有颜色,说明是刚才中间的一部分组成的,大的纸环就是两边的部分组成的。

 

  

(2)两个纸环还是莫比乌斯圈。

 

  师:

哎,再次回到刚才的问题,老师想把一个圈变成37个圈,把你们都装进来,分别套在自己的圈里,现在你相信了吗?

 

  生:

相信!

 

  师:

那我们只需要怎么做就行了?

 

  生:

只要材料够用,就沿着三分之一处不断剪。

 

  【设计意图】魔术的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让学生动手沿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线剪,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猜测到验证的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向学生初步渗透了猜测、验证、探索等数学思想,并引导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带”,发挥想象看到能否创造性地用上它,这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

 

  【板书设计】 

  神齐的莫比乌斯带 

  纸条:

4条边2个面 

  纸环:

2条边2个面 

  莫比乌斯带:

1条边1个面

教师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54页、55页。

  教学目标:

第一,学生能将长方形纸条制作成莫比乌斯带,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第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交流,经历认识和探索莫比乌斯带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三,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猜想与探索的过程,感受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神奇变化,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

第四,培养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教学重点:

一个面一条边(单侧曲面)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农民的东西,被很不幸被当场捕获。

小偷被送到县衙,县官一看,心里咯噔一下:

天哪,这不是我的侄子吗?

我得救他。

于是他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

小偷应当放掉,在这张纸条的反面写上:

农民应当关押。

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执事官拿到纸条一看,非常气愤,他不想冤枉一个好人,放掉一个坏人,但是又不敢得罪县官,于是,他灵机一动,把纸条扭了扭,当场向大家宣布:

根据县太爷的命令:

应当放掉农民,应当关押小偷。

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

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县官仔细查看,发现字迹没有被涂改,纸条也没有被破坏。

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师:

在100多年前一个阳光美好的下午,一位老人制作了一个纸环,这时一只小蚂蚁爬上了他的桌子,他微笑着对小蚂说:

小朋友,到我这个新建筑上来看看吧。

他于是小心翼翼地把小蚂蚁请到了纸环的外侧,然后在纸环的内侧放了一点面包屑(课件出示主题图),

  这时他想:

如果小蚂蚁不爬过纸杯的边缘,也不破坏纸环,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稍作停顿)请利用你手中的一面是蓝色的长方形纸条,小组内研究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展开研究。

  师:

(观察学生)同学们研究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到前面演示一下。

  生:

我们小组已经解决问题了,大家看(手中拿着一张一面涂有蓝色的长方形纸条),我把这张纸条首尾相接,就做成了一个纸环,这个纸环有两个面,如果小蚂蚁不爬过纸环的边缘,也不破坏纸环,它是永远吃不到面包屑的。

所以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纸环的一端一扭,这样就可以把小蚂蚁引到有面包屑的那一面了,更确切地说,我们把纸环的正面和反面接到了一起,现在的纸环只有一个面了。

  师:

怎么扭?

  生:

扭半圈,也就是扭180?

  师:

这样一扭真的可以帮助小蚂蚁吃到面包屑了吗?

  生:

老师,给我们点时间我们试试好吗?

  师:

好,请同学们用XX同学的方法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做纸环。

  师:

(观察学生)已经做好纸环的同学,请举起纸环示意一下,没做出来的同学也别着急,旁边的同学教教他。

做好的同学,想办法验证一下:

现在小蚂蚁能吃到面包屑吗?

  学生独自或小组内想办法进行验证。

  师:

那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方法验证,这样一扭确实帮助小蚂蚁吃到了面包屑。

大家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一个普通的纸环经过轻轻的一扭,就有原来的两个面变成了一个面,神奇吗?

  学生看着自己手里的纸环,自言自语:

太神奇了!

  师:

大家知道这个神奇纸环的名字吗?

  学生摇头:

不知道。

  师(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阅读小资料。

  小资料:

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奥古斯特·费迪南德·莫比乌斯,185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奇妙的纸圈。

人们就把这样的纸圈叫莫比乌斯圈,或莫比乌斯环、莫比乌斯带。

  二、动手操作,深刻体验

  师: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个莫比乌斯带,如果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二等分线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不着急做,先猜一猜。

  生1:

两个变小了的环。

  生2:

断了,不是环形了。

  生3:

套在一起的两个环,比原来小。

  生4:

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环,有原来的两倍大。

  生5:

两个莫比乌斯环。

  师:

大家的想法真多,我们要想知道到底谁猜的正确,该怎么办?

  生:

动手试一试。

  师:

那大家就试一试,用剪刀时请注意安全。

  学生动手验证猜测。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得到的结果:

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环。

  师:

(看着手中拿着大环的学生)太神奇啦!

这是怎么回事?

多出的部分是从哪来的?

  生纷纷举手:

大环的周长是原来小环的2倍,但大环的宽度却只有原来小环的一半,宽变到长上去了,这就是变大的原因。

  师: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同意)这位同学太善于观察了,真了不起!

  师追问:

这个大环还是莫比乌斯环吗?

  学生利用前面已经掌握的方法再次验证,得出结论:

新的环不再是莫比乌斯环。

  三、利用网络,了解应用

  师:

这么神奇的莫比乌斯环,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请大家

  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查找一下,生活中哪些领域用到了莫比乌斯环。

  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关于莫比乌斯环的相关应用。

  学生汇报查找到的资料:

生产中的传送带、生活中的针式打印机、游乐场的过山车、公园里的莫比乌斯爬梯、绘画作品……

  师:

同学们很会应用网络进行学习,通过网络我们了解到,莫比乌斯带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四、静心回顾,谈谈感悟

  师:

今天我一起研究了关于莫比乌斯带的知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感想?

  生1:

这节课我很开心,我感到莫比乌斯带真的很神奇。

  生2:

我喜欢和同学一起研究数学问题,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更多的奥秘。

  生3:

我要把数学课上的学习热情带到中学课堂去。

  ……

  师:

“莫比乌斯带”确实很神奇,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希望这节课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多留心观察生活,勇于探索,发现更多的奥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

  2.动手制作,自立探索莫比乌斯带.

  3.感受教学知识的无穷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具:

剪刀胶水水彩笔纸条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吗?

  生: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

屏幕上有课题

  师:

哦,原来电视带给大家的信息,你们可真会观察.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1:

莫比乌斯带是什么样子的?

  生2:

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生3:

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

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变魔术

  师:

(出示一张白纸条)请拿出这样的白纸条.这个纸条有几条边,几个面?

  生:

(齐)四条边,两个面.

  师:

一个正面,一个反面(边说边比划,学生也随着说)我会变魔术,能把他变成只有两条边,两个面.

  师:

(教师微笑着把纸条变成圈),是比是有两条边,两个面(边问边比划).

  生:

  师:

你会吗?

  生:

会(学生都做了纸圈).

  师:

说到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也没什么神奇的呀!

是呀,这点小把戏,地球人都知道.奇妙的是我还能把它变成一个面,一条边.(停顿,环视学生).看,我变出来了是这样的.

  (做纸圈)师:

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你们能做吗?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这位同学做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师:

好请看,先把它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段翻转180度,再把它粘好.(学生跟着一起做).

  师:

刚才我说它只有一个面,(那么它是不是一个面呢?

)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以下,用笔在纸圈中间画一条线,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直画一圈,你会有什么发现?

  生:

又回来了

  师:

说明了什么?

  生:

它只有一个面.

  师:

我们用手指沿着纸圈的边走一圈,你又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真的很会观察发现)

  师:

这样一个怪怪的纸圈叫什么名字呢?

  生:

莫比乌斯带

  师:

为什么?

(德1858)你怎么知道的?

那么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特点呢?

  12剪

  师:

莫诞生以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人就想,如果沿着纸圈的中线剪开,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同学们,让我们来猜一猜.

  生1:

它会变成两个圈.

  生2:

...........

  师:

要想知道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我们该怎样做?

  生:

剪剪看.

  师:

为了不把它剪断,先看老师是怎样开始剪的?

(强调怎样剪)注意安全.

  师:

剪完的同学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太不可思议了!

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生:

(因为莫......是扭了180度才粘在一起的,所以剪开后好像伸开了一样,是一个连着的大圈).

师:

分析得很合理,那么这个大圈是不是莫.......带呢?

我们来验证一下吧.(沿着大圈的中线用笔一直画,看看是每个面画上了)

  生:

我发现一笔画完后,并不是每一个面都画上了,所以它不是莫......带.

  师:

确实是这样的,它有两个面,不是...................

  ?

.猜

  ‚.剪

  ƒ.汇报(真的是两个圈,并且还套在一起).

  师:

学到了这里,你对莫......带有了怎样的感觉呢?

  生:

太神奇了

  沿13剪

  师:

莫......带的神奇还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体会.

  请拿出2号纸条,把它做成莫..........带.

  师:

这个莫.........带的面被平均分成三等分,我们可以沿着任意一条直线剪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猜剪汇报

  生:

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师:

验证一下,这两个圈是不是莫.....带?

怎么会变成这样?

  生:

中间涂色的部分变成了这个小圈,两边沿涂色的部分,剪完后连在一起,变成了这个大圈.

  师:

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

你们可真会探索、发现.

  刚才我们研究了莫......带的½和13线剪开后的情况,感受到了莫.......的神奇.

  欣赏资料(1)

  师:

莫.......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大家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

(多媒体演示).

  师:

这是莫.......的爬梯,一只小蚂蚁在快速地往前走,这只小蚂蚁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生:

答小蚂蚁从一个点出发,最后又回到一个点,它怎么也爬不出这个爬梯......

  师:

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

请看这是中国科技馆的大厅里耸立着一个巨型的三叶纽结.这个三叶纽结就是莫.......带的原理设计的.它每天不停地旋转着美妙的曲线,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享受着数学的神奇,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师:

莫......带不但很神奇,它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处呢?

有些机器上的传动带就做成莫........带形状的,这样就不会只磨损一个面,使传动带的寿命提高了一倍.

  课外延伸: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

其实,莫.......带还有许多的玩法,比如:

刚才我们将纸条的一端扭转一个180°,还可以.........

  生:

还可以扭转成两个180°,也就是360°等

  师:

刚才我们沿着12线﹑13线剪,其实还可以........,那样会是什么样子呢?

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爱课下继续探索,研究.将研究的结果写成数学日记,在全班交流,我期待着同学们会有更神奇的发现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师:

在100多年前一个阳光美好的下午,一位老人制作了一个纸环,这时一只小蚂蚁爬上了他的桌子,他微笑着对小蚂说:

小朋友,到我这个新建筑上来看看吧。

他于是小心翼翼地把小蚂蚁请到了纸环的外侧,然后在纸环的内侧放了一点面包屑(课件出示主题图),

  这时他想:

如果小蚂蚁不爬过纸杯的边缘,也不破坏纸环,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稍作停顿)请利用你手中的一号的长方形纸条,小组内研究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展开研究。

  师:

(观察学生)同学们研究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到前面演示一下。

生:

我们小组已经解决问题了,大家看(手中拿着一张一面涂有蓝色的长方形纸条),我把这张纸条首尾相接,就做成了一个纸环,这个纸环有两个面,如果小蚂蚁不爬过纸环的边缘,也不破坏纸环,它是永远吃不到面包屑的。

请同学们在指环外侧取一点作为蚂蚁的起点,将它的行走路线涂色。

再观察一下它的边,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发现纸环涂到只有一面的颜色,另一面涂不到,也就是说这样的纸环有两个面两条边,叫做双侧曲面。

那同学们换另种方法来试试,看结果会怎样?

请大家拿出二号纸条,把纸条一头扭转180度,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一个新的纸环。

试试这样可以帮助小蚂蚁吃到面包屑吗?

  师:

好,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做纸环。

  师:

(观察学生)已经做好纸环的同学,请举起纸环示意一下,没做出来的同学也别着急,旁边的同学教教他。

做好的同学,想办法验证一下:

现在小蚂蚁能吃到面包屑吗?

  学生独自或小组内想办法进行验证。

  师:

那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方法验证,这样一扭确实帮助小蚂蚁吃到了面包屑。

大家同意吗?

生:

同意。

那请同学们将小蚂蚁的行走路线来涂色,在观察一下它的边,看看又会有怎样的发现。

沿着面涂颜色,最后涂成的是一种颜色,也就是说蚂蚁不翻过任何一处的纸的边缘,却能爬到纸表面的每一个地方。

看来这个纸环只有一个面一条边,也就是单侧曲面。

  师:

一个普通的纸环经过轻轻的一扭,就有原来的两个面变成了一个面一条边,神奇吗?

  学生看着自己手里的纸环,自言自语:

太神奇了!

  师:

大家知道这个神奇纸环的名字吗?

  学生摇头:

不知道。

师(课件出示):

发现这个奥秘的就是这个叫莫比乌斯的老人,他是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奥古斯特·费迪南德·莫比乌斯,1858年,他在研究四色定理时,发现了这样一个奇妙的纸环。

人们就把这样的纸环叫莫比乌斯带,也叫做莫比乌斯圈。

二、动手操作,深刻体验

  师:

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个普通的纸环和一个莫比乌斯带,如果沿着纸环的二等分线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不着急做,先猜一猜。

  师:

大家的想法真多,我们要想知道到底谁猜的正确,该怎么办?

  生:

动手试一试。

  师:

那大家就试一试,用剪刀时请注意安全。

  学生动手验证猜测。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得到的结果:

普通纸环变成了两个窄一点的纸环,但莫比乌斯带却没有分成两个圈,而变成了一个窄一点的大纸环。

新的纸环还是莫比乌斯带吗?

学生利用前面已经掌握的方法再次验证,得出结论:

  师:

太神奇啦!

如果将莫比乌斯带再三等分,四等分剪开,又会怎样的呢?

学生利用前面已经掌握的方法再次验证,得出结论:

  

三、利用网络,了解应用

  师:

这么神奇的莫比乌斯环,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师:

通过网络我们了解到,莫比乌斯带不止是一个数学概念,它作为一个极富趣味与意义的主题,还被运用在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