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451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时事热点Word格式.docx

5、(2011年广东,13题)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杜绝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

B.禁止在奶粉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C.不允许把含黄曲霉素的“地沟油”用作食用油

D

.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以增加猪肉的瘦肉含量

10、(2011年重庆綦江,1题)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但应该区别违法食品添加剂与正常食品添加剂。

做馒头的过程中禁止添加的是

A.小苏打B.增白剂C.蔗糖D.食盐

12、化学与健康——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成了国内外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的焦点问题,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有近90%的食品中含有合法或违法的食品添加剂,那么,如何科学地看待食品添加剂?

我们知道,化学是认识物质、改选物质和应用物质的科学,从化学视角看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从其元素组成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在

人体内的变化等方面,下表中给出了4种食品添加剂,试回答有关问题:

(1)请你在下表空白处填上物质的化学式。

(2)

物质的组成与性能

被用于食品添加剂

物质名称

物质组成

(填化学式)

主要化学性质及在人体内变化

类别或作用

法律规定

碳酸氢钠

无毒、弱碱性,易与胃酸反

膨松剂

可用

硫酸铜

增色

国家严禁使用

铁(还原性铁粉)

抗氧化剂

依据国家标准可用

甲醛

CH2O

防腐

(2)从应用物质的角度,人们常常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其原因在于_________,从性质上看,国家严格禁止甲醛

和硫酸铜作为食品添加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或认识物质的性质时,又常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对物质进行分类,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原性铁粉用于食品添加剂,除能够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外,还是一种营养强化剂,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钠是面食类食品经常使用的添加剂,如蒸馒头时人们常常加适量的碳酸氢钠.即使少量碳酸氢钠食入体内,也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请你从碳酸氢钠的性质、在胃液中的变化、以及人体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三个方面,解释为什么它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5)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等方面,食品添加剂确实提高了现代食品的品质,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现在有两种观点:

A.可依法添加使用.B.应禁止使用,因为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合成物质,对人体有害、而且违法滥用现象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从化学的视角,你的观点是(填“A”或“B”)

(1)NaHCO3;

CuSO4;

Fe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不同物质,其性质不同;

甲醛和硫酸铜都是有毒物质,对人体是害;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3)铁会和体内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为人体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铁,有益于身体健康。

)碳酸氢钠本身无毒;

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钠盐也无毒;

钠、碳、氢、氧都是组成人体的

常量元素。

(5)A

13、近日,有关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其实,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

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但如果被过度使用,

则会危害人的健康。

为了食品安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控制。

(1)食盐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中的Na+既可增加食物的咸味,又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

但卫生机构建议,人体每天钠元素的摄人量不宜超过2.3克。

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食盐的摄人量不宜超过▲克。

(2)碳酸饮料中的咖啡因有提神作用,但摄人量不宜

过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青少年每天咖啡因的摄人量不能超过85毫克。

某种体积250毫升的罐装饮料,含咖啡因的质量分数为0.02%。

若某同学一天喝了2罐这种饮料,则他摄人的咖啡因有▲毫克。

(该饮料密度约为1g/m1)

(3)了解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知识后,当你在选购食品时应该▲。

(可多选)

A.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人过多的添加剂

B.尽量选择色、香、味俱全的食品,以保证口味

C.多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D.只

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1)5.85

(2)100(3)A、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2010年8月底已经结束征求意见,卫生部等部门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

(1)过氧化苯甲酰在水和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活性氧,可以 

氧化

(选择“吸附”、“乳化”或“氧化”)面粉中极少量的有色物质,以达到使面粉增白的目的,同时生成苯甲酸,还能对面粉起到防霉

等作用.

(2)若超量使用面粉增白剂,会破坏面粉中的营养成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则过氧化苯甲酰 

不属于

(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我们在选购优质面粉制作的好馒头,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3)过氧化苯甲酰中含有微量的砷和铅,欧盟多国从1997年已禁止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这里的砷和铅属于人体中的()

A.常量元素 

B.微量元素 

C.有害元素 

D.非必需元素.

⑴氧化。

⑵是、一是看包装和封口规范;

二是看颜色——未增白面粉和面制品有乳白色或微黄本色;

三是闻气味——正常的面粉有一种清香气味,若面粉有异味或霉味。

⑶C。

·

京沪高铁、福厦高铁

2010年11月15日凤凰财经讯:

京沪高铁全线铺轨贯通初步确定2011年建成通车。

随着京沪高铁常州新北区龙虎塘顺利接轨,京沪高铁江苏段和上海段的铺轨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

原定于2012年建成的工期被大大缩短,初步确定提前至明年“十一”建成通车并于2012年投入春运。

京沪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总投资2209.4亿元,2008年3月全线开工。

京沪高铁最高时速从350公里提高至380公里。

开通运行后,北京至上海高速列车全程运行时间最快只需4小时,比目前京沪间特快列车缩短10小时左右,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次。

此外,京沪高铁与既有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铁路也能兼容,时速不低于200公里的列车也可在京沪高铁上运行。

京沪高铁在轨道系统上创造了多项世界及中国第一,为满足列车安全、高速、平稳的运行,京沪高铁正线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中国铁路Ⅱ型板式轨道系统,该轨道系统以混凝土道板、底座结构代替传统铁路的道砟,可以减小高速运行下的列车振动噪声小,而且轨道几何平顺性好,乘客舒适度好。

1、2012年京沪高铁即将通车,全程运行时间仅需4个多小时,正线全长1318公里,技术标准为I级双线电气化,时速380公里。

施工建设中,常用点燃铝和氧化铁(Fe2O3)的混合物,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进行焊接铁轨中的缝隙,并生成氧化铝和熔融状态下的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过程中 

转化为热能。

2、2010年4月26日福厦高铁通车,为国家沿海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路段,铁路全长273公里,技术标准为I级双线电气化,时速250公里。

(1)铁路建设中使用大量材料:

①铺路基的石子;

②垫在石子上的钢筋水泥柱;

③钢轨等,其中水泥柱属于(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2)建设中,常用点燃铝和氧化铁(Fe2O3)的混合物,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进行焊接铁轨中的缝隙,并生成氧化铝和熔融状态下的铁。

,反应类型为 

3、为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

工程技术人员常用点燃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能释放大量的热量)的方法来生成熔融状态的铁,从而焊接钢轨间的缝隙。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2O3+2Al

Al2O3+2Fe,其中还原剂是( 

A.Fe2O3 

B.Al 

C.Al2O3 

D.Fe

4、今年3月29日,京沪高速淮安段,一辆载有液氯的槽罐车发生车祸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28人死亡,数百人中毒。

已知氯气(Cl2)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易被碱性溶液吸收(它会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救援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指挥人群向较高地势转移;

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碱性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

④将尚有残留液氯的槽罐移入附近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Fe2O3+2Al

Al2O3+2Fe;

化学能

2.

(1)D;

(2)Fe2O3+2Al

Al2O3+2Fe 

置换反应3.B 

4.D

沈阳“毒豆芽”

【新闻背景】

尿素兽药催出“毒豆芽”,沈阳查获“问题豆芽”40吨

2011年4月8日,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龙江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

和平区浑河堡乡下河湾村有人生产销售有害豆芽。

龙江派出所迅速开展工作,于4月9日提取到疑似有害豆芽样本。

经检测,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

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4月17日至19日,触目惊心3天查获40吨“毒豆芽”。

——新华网沈阳4月21日电(记者于力)

有网友调侃说:

早起,买地沟油炸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上班。

中午,在食堂要一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和双汇香肠、有毒猪血,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

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开瓶甲醇酒,吃个硫磺馒头。

饭后在地摊上买本盗版小说盗版光盘,晚上钻进黑心棉被,哭了……

“毒豆芽”之后会是什么呢?

1.(2009佛山)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下列有关NaN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是一种氧化物

B.NaNO2由三种元素构成

C.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NaNO2中Na、N、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2.(2010苏州23)下列常见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 

A.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 

B.用硫酸铜精炼铜

C.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D.用食盐生产烧碱

3.(2011顺义)“毒豆芽”经检测,含有尿素成分,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如尿素[CO(NH2)2]等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尿素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据《长江日报》4月19日报道:

在辽宁省沈阳市平区一大棚内查获“毒豆芽”25余吨。

经检测,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

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恩氟沙星,目前被国家指定为禁用渔药。

的化学式为[C19H22FN3O3],下列有关恩诺沙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恩诺沙星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恩诺沙星由碳、氢、氮、氧和氟元素组成

C.恩诺沙星分子中含有碳和水分子

D.恩诺沙星分子中碳、氢、氮、氧和氟原子个数比为19:

22:

3:

1

5.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加热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这种工业用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食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

请你阅读下表中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溶解性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81.5 

g

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沸点 

熔点:

271℃ 

,沸点:

320℃;

801℃;

沸点:

1413℃;

水溶液酸碱性 

碱性 

中性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气体 

无现象 

跟硝酸银溶液作用 

生成浅黄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1)根据上表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 

(2)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两种氮的氧化物和水,请你写出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3)请结合上表信息,判断以下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法错误的是【 

A.滴加稀盐酸 

B.滴加硝酸银溶液 

C.加热 

D.品尝味道

(4)结合已学化学知识,用三种方法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

方案

选取的试剂和方法

实验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C 

2.A 

3.A 

4.C

5.

(1)易溶于水;

熔点、沸点低;

(熔点低等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2NaNO2+2HCl===NO↑+NO2↑+2NaCl+H2O

(3) 

(4)

取少量分别溶于水,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变红的为亚硝酸钠溶液 

取少量分别溶于水,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钠溶液

取少量分别溶于水,分别用pH试纸测 

PH>

7的溶液为亚硝酸钠溶液

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10年10月6日宣布: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

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共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们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开发出更有效的连接碳原子以构建复杂有机分子的方法。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

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

海姆和康斯坦丁·

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

海姆和诺沃肖洛夫在2004年最先制成石墨烯材料,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仅有一个原子厚,厚度仅为头发的20万分之一,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是碳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属于一种碳质新材料,于是石墨烯迅速成为物理学和材料学的热门话题。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导电性能最出色的材料,作为半导体材料硅的替代品,将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量子计算机,将引发微电子工业革命。

1、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理论有助化学家合成开发出更多复杂的有机物。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醋酸(CH3COOH) 

B.食盐(NaCl) 

C.酒精(C2H5OH) 

D.甲烷(CH4)

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治理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CO和NO在表面发生反应,生成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和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

⑴.铂钯合金在汽车尾气转换过程中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而铂钯合金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变化,则铂钯合金是一种( 

A.氧化剂 

B.吸附剂 

C.催化剂 

D.乳化剂

⑵.写出上述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研制出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等三种有机合成方法,可用于有机小分子在钯催化作用下精确.高效合成大分子,实行废物零排放,则完全符合______的研究特点。

3、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k

金刚石 

石墨 

C60 

石墨烯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4、石墨烯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碳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三种碳单质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

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 

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两位华裔科学家发现: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高的材料,比钻石还坚硬,碳单质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原因是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可运用于哪些科学领域 

(至少两点)。

6、英国两位科学家因研究石墨烯荣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石墨烯是目前已知导电性能最出色和厚度最薄的碳质新材料。

⑴、碳原子的结构示意为 

,则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⑵、碳的单质分别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其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⑶、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低碳城市的理念贯穿在世博园的建设中,完成零碳的中国实践,这里的“碳”指的是( 

A.碳元素 

B.碳单质 

C.碳的氧化物 

D.碳酸盐 

1.B 

2.

(1)C 

(2)2CO+2NO===2CO2+N2 

(3)绿色化学3.C4.A

5.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半导体新型材料、绿色化学

6.⑴ 

⑵.C60 

⑶.A

甘肃平凉“4·

7”牛奶中毒事件

2011年4月7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毒病例均服用过散装牛奶,确认系亚硝酸盐中毒。

造成3名婴幼儿死亡,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称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