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58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3

 

第0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4分,11小题,共44分)

下图为舟山市打造“资源型城市”的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舟山打造“资源型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交通       B.劳动力

C.自然资源D.市场

2.图示产业结构的优势在于(  )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C.对区域内外资源的充分利用

D.加剧了海洋生态的风险

【答案】1.A 2.C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

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2012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重。

读2013年中国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单位:

TWh),完成3~5题。

3.我国“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D.华东地区

4.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

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

C.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

5.下列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

B.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

C.通畅能源外送通道

D.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蒙东、蒙西、甘肃都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因此“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

第4题,甘肃、蒙东、蒙西等都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本地消纳电量有限,而电力外送能力又不足,只能“弃风”。

第5题,根据“弃风限电”的原因可知,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通畅能源外送通道。

【答案】3.A 4.D 5.B

下图为我国长江干流三个水文站2010年、2011年和多年平均的水、沙特征值对比。

读图回答6~7题。

6.甲、乙、丙三个水文站按从上游向下游排列的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

C.甲、丙、乙D.丙、甲、乙

7.与乙、丙两水文站相比,甲水文站2010年、2011年的年输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量远少于多年平均

B.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非常出色

C.三峡水库的建设

D.挖沙船作业

【答案】6.B 7.C

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达72%,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

读不丹略图,回答8~9题。

8.关于该国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C.地势南高北低

D.位于板块张裂处,多地质灾害

9.该国虽然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但其开发利用率却很低的主要原因有(  )

①径流季节变化大,开发困难 ②资金、技术短缺,开发能力不足 ③河水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 ④以传统经济为主,电力需求小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②③

【解析】第8题,根据经纬网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

第9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国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所以经济相对落后,资金、技术短缺,开发水能资源的能力不足,同时其以传统经济为主,电力需求小,导致其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很低。

【答案】8.A 9.C

谢贝利河发源于高原山地,其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河流的流量特点是(  )

A.自上游向下游增大

B.自上游向下游减小

C.中游最大,向上、下游减小

D.中游最小,向上、下游增大

11.该河流下游无支流,其最主要成因是(  )

A.干湿季分明B.地形平坦

C.地上河D.植被稀少

【解析】第10题,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谢贝利河位于非洲东部赤道附近。

谢贝利河上游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河流的流量较大,中下游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的流量小,因此该河流的流量特点是自上游向下游减小。

第11题,谢贝利河位于非洲东部赤道附近,中下游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没有明显的干湿季;谢贝利河发源于高原山地,其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下游泥沙沉积严重,多地上河,使得河流下游无支流。

【答案】10.B 11.C

二、综合题(3小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灵武市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是毛乌素沙漠的前沿,也是黄河灌区的重点地段,土地面积4639km2,山地、缓坡丘陵、沙漠占全市总面积的88.7%。

全市总人口23.7万,非农业人口11.5万人,占总人口的48.5%。

灵武市能源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煤炭等埋藏条件好,易开采。

灵武市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等工业为主,现成为我国国家级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

下图为灵武市地理位置图。

(1)指出灵武市成为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

(4分)

(2)简述灵武市发展能源重化工基地需要克服的不利因素。

(4分)

(3)分析灵武市发展能源重化工基地对当地产生的负面影响。

(6分)

(4)近年来,有人提出将灵武市能源重化工基地从该市东部地区转移到西部地区,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地处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市场广阔。

(2)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疏,劳动力短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

(3)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三废”排放量较大,导致环境污染;工业用地规模扩大,耕地、林地面积萎缩,人地矛盾突出;基地建设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基地内过度采矿导致地质结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居住区的环境安全等。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坚持“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的能源战略,在消费的一次能源中煤炭长期占七成以上。

近些年来严重的雾霾污染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污染源正是利用煤炭和石油过程中排放的废气。

材料二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但开采难度极大。

我国南海海域可燃冰储量丰富。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南海海域及周边国家图。

(1)指出南海海域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4分)

(2)南海可燃冰开采作业区可能面临哪些恶劣天气?

(4分)

(3)评价我国南海可燃冰开发的市场条件。

(6分)

(4)说明未来大规模商业化开采可燃冰对我国的意义。

(6分)

(3)市场条件要从市场的需求量和可燃冰的利用前景等角度加以分析。

(4)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赖度很高,能源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未来开发可燃冰可以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还可以缓解环境问题。

【答案】

(1)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北部是我国大陆,西邻中南半岛,南邻马来群岛,东邻菲律宾群岛,周边相邻的国家众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狂风、暴雨、风暴潮、海雾。

(3)我国能源需求量大;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环境污染严重,使用可燃冰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4)保障我国能源稳定供应,减少石油、天然气进口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利于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快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14.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

W国曾是前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W国向中方提供农田,主要作为粮食与肉类生产地。

材料二 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分配比例表。

流量分配

春季

夏、秋季

冬季

开发前的比例

61%

24%

15%

开发后的比例

38%

32%

30%

(1)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4分)

(2)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4分)

(3)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4分)

(4)与新疆相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4分)

【答案】

(1)特点: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依据:

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N市以上河段支流较多,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4)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小;工农业基础好;临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弱。

第(3)题,水电站建设通常的效益有调节径流、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等。

再结合表中所给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不同季节流量变化资料,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第(4)题,比较两个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要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

种植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多从气候(光照、热量、降水)、灌溉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分析。

结合种植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比较两区域,得出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