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463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4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docx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Q/CR

Q/CRXXXX-201X

P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MultipleUnitEquipmentforRailways

(征求意见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

前言

自2007年以来,我国已建成近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和谐号动车组已成为高铁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在铁路运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铁路动车组设备是动车组客车安全正点运营的重要保障基地,统一铁路动车组设计要求,编制本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总结吸纳了近年来高速铁路动车组设备建设运营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路情进行了针对性调研,总结、提炼动车组运用检修装备的设计要求,纳入规范条文中。

本规范共分为8章,其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术语、动车段(所、场)规模、段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运用设施、检修设施、信息系统、其他设施。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和平大道745号,邮政编码:

430063),并抄送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

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定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傅八路、黄小钢、王峻、郑青松。

1 总则………………………………………………………1

2术语………………………………………………………3

3动车段(所、场)规模…………………………………4

4 段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6

5 运用设施…………………………………………………10

6 检修设施…………………………………………………13

7 信息系统…………………………………………………17

8 其他设施…………………………………………………19

本规范用词说明……………………………………………20

《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2

 

1 总则

1.0.1为统一铁路动车组设备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动车组设备工程设计符合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标准轨距铁路电力牵引、动力分散式动车组设备工程设计。

1.0.3动车组设备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铁路网规划,贯彻集中检修、分散存放的原则,按照动车组快速检修、安全可靠、高效运营的要求合理布局。

2 动车组设备应根据服务范围及铁路运输组织方案、配置动车组的车型及配属组数进行设计。

3 动车组设备应满足动车段(所)配属的动车组各级检修、整备作业需求,提高动车组周转和使用效率。

动车组检修采用计划性预防修与状态修相结合模式,分为五级修程。

1.0.4动车段(所、场)应按下列工作范围划分:

1动车段:

配属动车组,承担动车组的各级检修、临修作业以及整备和存放作业。

2动车运用所:

承担动车组的整备、一二级检修、临修和存放作业。

3动车存车场:

承担动车组的存放作业,具备动车组供电、防冻、卸污、客运保洁等作业条件。

1.0.5动车段(所、场)的设计年度应分为近、远期。

总平面布置应按远期规模设计,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设计。

有条件时,宜利用既有铁路场地或设施。

1.0.6动车段检修设施应按主检修车型动车组配备,可兼顾不同车型动车组的检修要求。

动车运用所设施应根据运用动车组车型进行设计。

1.0.7动车组的运用宜采用循环运转制。

1.0.8动车组设备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少占农田、节约用地的方针、政策。

1.0.9动车组设备设计应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合理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1.0.10动车段(所、场)产生的废弃物和噪声的治理、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0.11动车组设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动车组

具有牵引动力、固定编组、在日常运用维修中不解编的车组。

2.0.2动车组设备

  动车组检修检查、运用整备和存放设施的统称,包括动车段、动车运用所、动车存车场。

动车存车场单独使用时,指动车段(所)所在地以外的存车场。

2.0.3动车组周转图(表)

根据列车运行图编排的、反映动车组每日运用状态的图形或表格,包括接续关系、各车次始发终到时间、始发终到地点、是否回段(所)等运用状态信息。

2.0.4检修修程

根据动车组技术状态和寿命周期所确定的动车组检修等级划分。

2.0.5检修周期

动车组各级修程中两次检修的间隔,通常用走行公里或运用时间表示。

2.0.6列位(台位)

在检查线或检修线上,动车组检查、检修作业所占用的场地。

2.0.7动车组整备

动车组车内外保洁、卸污、上水、客运备品补充更换等作业的统称。

2.0.8检修库

供动车组完成三、四、五级检修作业的车库。

2.0.9检查库

供动车组完成一、二级检修作业的车库。

2.0.10调试库

供动车组完成三、四、五级检修后进行整车静态调试的车库。

2.0.11临修库

供动车组完成非计划内或故障性检修作业的车库。

3动车段(所、场)规模

3.0.1动车段(所、场)规模应根据其所承担的动车组客车对数、动车组编组、管辖范围内配属(运用)动车组数量、检修周期和检修时间等因素计算确定。

3.0.2动车段配属动车组数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N配属=N运用+N检修+N备用(3.0.2)

式中:

N配属——配属动车组数量(列);

N运用——运用动车组数量(列),根据动车组周转图(表)计算确定或根据动车组日走行公里指标估算;

N检修——二级、三级、四级及五级检修作业所需动车组数量之和(列);

N备用——备用动车组数量(列)。

3.0.3动车段(所、场)存车线数量应根据动车组周转图(表)确定的动车组最大停留数量加备用动车组数量确定。

存车线数量应与检查库线数量相匹配。

3.0.4动车段(所)检查库线数量,应根据每日一级修作业动车组数量、动车组作业时间,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H1=A*β/(12/T运)(3.0.4)

式中:

H1—检查库列位数(列位);

12-动车组一级修日作业时间(小时);

A—每日一级修动车组作业数量(列);

β—不均衡系数,取值范围为1.0~1.2,一般取1.0;

T运—动车组一级修库停(作业)时间(小时),按检修车型不同分别取值;

3.0.5动车组二级修作业宜采用均衡修模式、利用检查库日间时段完成,不单独计算所需库线数量。

3.0.6动车段三、四、五级检修列位数量应根据各自年检修工作量、年工作天数、作业时间、不均衡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Hn=S*T*β/D(3.0.6)

式中:

Hn—检修库列位数(列位),n=3,4,5;

S—年检修工作量(列);

T—库停(作业)时间(d),按检修车型不同分别取值;

β—不均衡系数,取值范围为1.1~1.4,一般取1.2;

D—年工作天数(d);250d。

3.0.7动车段静态调试库库线应根据静态调试作业量,参照式3.0.6计算确定。

单独计算调试库线时,三、四、五级检修库线作业停时应不含调试时间。

3.0.8动车段(所)临修库线一般设置1条。

3.0.9动车段(所)不落轮镟轮库线应根据运用动车组镟轮作业量、镟轮作业时间,按下式计算确定。

  Hx=Sx*Tx*β/(Cx*Dx*Fx*8)(3.0.8)

式中:

Hx—不落轮镟线数,条;

      Sx—年走行公里,公里;

      Tx—1列动车组镟轮作业时间,小时;

      β—不均衡系数,取值范围为1.0~1.2;

      Cx—镟轮周期,公里;按检修车型不同分别取值;

      Dx—年工作天数,250天;

      Fx—班制系数,单班制取1,二班制取2;

3.0.10动车段(所)配置的动车组外皮清洗线数量应根据运用动车组清洗作业量及清洗装置作业时间计算确定。

4 段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

4.0.1动车段(所、场)段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车段应设于大型客运站所在地,动车运用所(场)宜设在有始发终到动车组较多的客运站所在地。

有首发车的车站可设动车存车场。

2动车段(所、场)宜靠近车站设置,并符合城镇规划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

3车站至动车段(所、场)的出入段线应顺向连接,并不应切割正线;困难情况下,与正线列车到发进路干扰时,宜采用立交疏解措施。

4动车段(所、场)宜设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良好的地段,并应有良好的自然排水条件。

5动车段(所、场)的主干道路应与段(所、场)外城市道路相连通。

4.0.2动车段(所、场)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生产工艺、环保、防火、通风、采光、卫生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布设段(所、场)内建筑物、线群、道路、管线及绿化设施,并预留发展条件。

2动车段、所检修(查)库与存车场宜采用纵列式布置,存车场宜设置在靠近车站的一端。

3动车段(所、场)股道应采用计算机联锁设备。

4动车组检修作业宜分线。

一二级修应采用定位作业、每线不超过2列位,三、四、五级修可采用定位或流水作业。

5总平面布置应尽量减少动车组折角走行,保证工艺顺畅。

4.0.3动车段(所、场)线路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车段应设置出入段线、走行线、转车线、存车线、车体外皮清洗线、轮对踏面诊断线、检查库线、检修库线、不落轮镟轮线、临修线、静态调试线、动态试验线,根据需要可设置材料运输线、卸污线、客运整备线、解编线、车底吹扫线、融冰除雪线、人工清洗线。

2动车运用所应配置出入段线、走行线、转车线、存车线、车体外皮清洗线、轮对踏面诊断线、检查库线、不落轮镟轮线、临修线,根据需要可设置卸污线、客运整备线、融冰除雪线、人工清洗线。

卸污线宜与检查库线或整备线合设,融冰除雪线可与检查库线合设。

3动车存车场应设置出入段线、走行线、存车线,根据需要可设置转车线、卸污线、客运整备线,卸污线与客运整备线应合并设置。

4.0.4动车段(所、场)内线路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入段线应根据存车规模确定。

当衔接多个车站时,应分别检算通往各车站的出入段线数量。

动车段(所)不宜少于2条。

2存车线应按段(所、场)日最大停留动车组数量及备用动车组数量设置,动车段(所)内检查库线宜计算在内。

存车线兼作转线功能时,其数量应有冗余。

3检查库线应根据工作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条。

4静态调试库线根据工作量计算确定,宜按偶数设置。

5外皮清洗线数量应按清洗作业量计算、结合清洗作业线平面布置、计算线路通过能力后综合确定。

人工清洗线数量按每3条检查库线对应设置1条人工清洗线确定。

4.0.5动车段(所)内线路间距不应小于表4.0.5所列数值。

表4.0.5段(所)内线路间距

序号

线路名称

线路间距(m)

正常情况

困难情况

1

存车线之间

4.6

2

整备线(含卸污线)之间

6.0

3

整备线与存车线之间

6.0

5.5

4

检查库线之间

7.0~8.0

5

检修库线之间

8.0~12.0

6

出入段线

5.0

7

人工清洗线之间

6.0

8

人工清洗线与存车线之间

6.0

5.5

   注:

1表中线间距未考虑股道间有接触网支柱。

   2存车线布置在弯道上时,线间距适当加宽。

4.0.6存车线数量较多时宜分线束布置,每一线束数量宜为8条,线束间间距不宜小于6.5m,线束间应设置车行或人行道路。

4.0.7存车线之间及线群外侧(距线路中心线3.0m范围)宜采用步行板或细石道砟填平至轨底,根据需要可设置乘务员登车台。

登车台位置与动车组停放时头车所处位置对应、宜相邻两股道共用。

4.0.8动车段(所、场)内线路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存车线长度应不小于1列车长加安全距离。

存车线与车站到发线有直通接发车作业时,采用列车模式接车且设有应答器时,股道有效长不应小于列车长加115m;采用列车模式接车且未有应答器时,股道有效长不应小于列车长加90m;采用调车模式接车且未设应答器时,股道有效长不应小于列车长加30m。

存车线停放2列以上动车组时,存车列位之间应设置分隔标识,存车线长度增加分隔标识所需距离。

设调车防护系统的存车线,应增加调车防护系统所需距离。

  2车体外皮清洗线有效长度,采用固定式洗刷装置时,宜按2列车长加洗刷装置长度及安全距离确定,其中,直线段长度应为洗刷装置长度加设备前后各1节车体长度,设备两端股道有效长度应满足各停放1列动车组的要求;采用移动式洗刷设备时,宜为1列车长加安全距离,且应为直线段。

人工清洗线长度与存车线长度要求相同,可与存车线合设。

  3轮对踏面诊断装置两端股道应各设置不小于25m长平直线段。

  4不落轮镟轮线有效长应按2列车长加安全距离设置,其中直线段长度应不少于不落轮镟轮库长加库两端直线段各20m。

  5临修线有效长度应按2列车长加安全距离设置,其中,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临修库长度加库两端直线段各20m。

  6静态调试线长度应满足整列车静止调试停放需要。

动态试验线长度应根据动车组性能、加速及制动距离、技术参数以及试验要求综合确定,并采取隔离措施。

4.0.9动车段(所、场)内线路平、纵断面应符合以下规定:

  1段(所、场)内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50m。

长时间停留动车组的线路曲线半径不宜小于400m。

  2各类库(棚)线、整备线应设在平直道上。

存车场与检修库、检查库场地高程应基本一致。

4.0.10动车段(所、场)股道所有库(棚)外股道均应挂网,检查库、轮对诊断棚内应挂网,其它库(棚)根据工艺需要设置接触网、隔离开关和分段绝缘器。

段(所、场)内距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应可靠接地。

4.0.11动车段(所、场)内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动车段(所、场)应有与城市道路连通的主干道,其跨越铁路正线时应采用立体交叉形式。

  2存车场、检修(查)库周围应设置环行消防通道,其余运输道路宜设计为环行道路。

存车线区域最外两侧线路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80m时,应设一条消防车道,且应有回车场地。

  3主要干道(双行车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7.0m,非主要干道(单行车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0m,人行道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0m。

  4存车线数量较多时,段所内主要道路与其交叉处宜采用立体交叉形式。

  5不落轮镟库前、临修库前、轮对诊断棚、外皮清洗装置设备安装处应有与动车段(所、场)相连通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3.5m。

不落轮镟库、轮对诊断棚处应设置平交道口。

  6机动车通行的铁路平交道口两侧应设限界门。

7道路边缘与其平行的相邻铁路股道中心线间距不应小于3.75m。

4.0.12动车段(所、场)内建筑物之间的通道宽度应符合消防、安全及卫生规定,并应满足修建道路、敷设各种地下和架空管线以及绿化等要求。

4.0.13动车段(所、场)内应有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并应与市政排水系统接通。

有条件时可设中水回用系统。

4.0.14动车段(所、场)内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的有关规定。

4.0.15动车段(所、场)的室外管线应结合总平面图、竖向设计、绿化设施等综合布置,宜以地下敷设方式为主。

4.0.16动车段(所、场)应设围护设施。

根据需要配备防范设备。

5 运用设施

5.0.1动车组运用设施应根据存车、整备、一~二级检修、临修、镟轮作业要求设计。

5.0.2动车组整备、一~二级检修设施应按下列工作范围进行设计:

  1走行部、制动系统、受电弓、电气系统、空调系统、列控装置、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检查与维修,以及车载运行信息的采集、转储处理,润滑油脂补充。

  2上水排水,车厢内部清洁,厕所污物排放及处理,车体外皮洗刷,车内垃圾收集及转运等。

  3必要的上砂和餐饮、客运备品补给作业。

5.0.3动车运用所应设置检查库及辅助车间、临修库、不落轮镟轮库、轮对检测棚、存车线等。

根据需要设置车体外皮清洗库。

5.0.4检查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查库长度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Lc=(L+2)×N+(N-1)×8+Lx×2+6×2(5.0.4)

式中:

Lc—检查库长度(m);

L—动车组长度(m);

2—停车误差,动车组前后各取1m;

N—每条线进行作业的动车组列数(列);

8—各列位间通道宽度(m);

6×2—车库两端横向通道宽度各6m;

Lx—车库一端斜坡长度(m)。

  检查库长度计算结果可根据厂房组合情况和建筑、结构设计要求等作适当调整。

  2 检查库的宽度应根据库线数量、线间距、作业场地、设备尺寸、人行及运输通道等计算确定,检查库线间距可按表4.0.5选用,库内外侧股道中心距车库侧墙距离不宜小于4.0m。

  3 检查库的高度应根据检修作业人员在车顶作业高度加安全距离及接触网挂网高度确定,屋架下弦高程宜采用7.8m。

  4 检查库库前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20m。

5.0.5检查库内设备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库前应设置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带接地的隔离开关,库内应设接触网及与隔离开关联锁的声光警示装置。

检查库采用1线2列位布置形式时,两列位之间亦应设置接触网分段绝缘器。

  2库内股道宜采用架空式布置形式,股道间应设检查地沟,库内应设立体检修作业平台及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设施,平台下、地沟内应设照明设备。

  3库内各作业点应设信息化系统终端设备和接口。

  4库内各种管线可利用立体作业平台结构及屋架综合布置,亦可采用综合支吊架形式。

5库内应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其数据应纳入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

6与车厢地面连通的作业平台上,每2节车厢应设置一处上下水设施及保洁机具用电插座。

7无线通信网应覆盖库内,场强满足检测设备需求。

8移动轮辋轮辐探伤设备可根据作业需要配备,设备走行轨应设置在股道间地沟内。

5.0.6 动车运用所宜在检查库边跨集中设置动车组检修检测、生产管理、班组间休用房。

检查库边跨根据需要可按多层设计。

边跨与主库之间宜设置采光和通风通道。

边跨内按需配置调度室、安全监控中心、设备存放间、材料存放间、配件存放间、滤网清洗间、工具室、计量化验室、检测维修间、变电所、通信机械室、信息机房、客运整备间、班组待检室等生产办公房屋。

5.0.7 动车运用所应配备空心轴探伤设备、轮对踏面测量设备、零部件存储设备、轴承状态检测装置、受电弓检测设备、空调检测及空调滤网(筒)清洗设备、油脂化验及加注设备、智能扭矩校验系统、应急抢险设备等。

5.0.8临修库应按完成故障转向架或轮对及大部件的更换、处理动车组应急故障等工作范围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临修库的长度应根据临修作业需要确定。

库内应设置转向架(轮对)更换台位、车内车上部件更换台位,单独设置时长度不宜小于60m。

2临修库宽度按满足转向架更换作业、运输通道、存放转向架需要设计,不宜小于15m。

3临修库高度按应根据检修工艺、动车组限界、车顶作业需要、起重机结构尺寸、接触网高度和安全距离等因素计算确定。

库内起重机走行轨顶高程可为8.40m(库内临修线钢轨面为0.00m)。

  4临修库应配备转向架(轮对)更换设备、作业平台、起重设备,库内应有备用转向架及大部件存放场地。

库内股道宜采用架空式布置形式。

  5接触网引入库内时,可采用活动式刚性接触网,并应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5.0.9不落轮镟轮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库内应设置不落轮镟轮设备及公铁两用车,不落轮镟床数量及形式应根据镟轮作业量计算确定。

起重设备可根据需要设置。

  2不落轮镟轮设备基础前后宜各设一节车长度的整体道床。

  3 不落轮镟轮库可与临修库合设。

5.0.10轮对踏面诊断装置应采用贯通式布置,宜设置在入段线或入库线上,诊断数据应传输至动车段(所)综合调度室。

受电弓自动检测设备宜与轮对踏面诊断装置合设。

5.0.11车体外皮洗刷设施按以下要求设置:

  1通过式外皮洗刷设备应配置洗刷水循环使用系统及循环水净化处理设备。

严寒地区或寒冷地区宜设带烘干设备的洗刷库。

  2清洗线应挂网,两端设隔离开关和分段绝缘器,头车清洗位置可设无电区。

洗刷库内不挂网,应配备牵车设备。

  3 人工清洗线及相临存车线应设置隔离开关。

5.0.12动车段(所)应设置固定式地面卸污系统及上水设施,宜与整备设施及一、二级检修设施共线设置;存车场可根据需要设置移动式卸污车,并配套卸污车走行道路。

5.0.13动车组存车线应设安全监控装置、照明、消防设施,根据需要可设置动车组外接电源、上下水及备品补充等作业条件。

5.0.14 严寒地区或寒冷地区应根据需要设置融冰除雪设施。

5.0.15动车组运行安全监测系统根据需要设置在运用所、车站等处。

在运用所设置时,可与轮对诊断装置设置在同一地点,房屋及通信传输通道宜共用。

 

6 检修设施

6.0.1动车组检修设施应根据承担动车组三、四、五级检修作业要求和各型动车组检修规程进行设计。

6.0.2动车段检修厂房应包括三四五级检修库、转向架检修库、车体检修库、车体油漆库、静态调试库、部件检修库等。

厂房组合设计应集中布置,主要检修库宜联跨布置,工艺联系密切的生产车间宜与主检修库相邻。

检修厂房设计应使工艺顺畅合理,流程最短,并应综合布置供热、供风、供水、供电、供汽等管网。

6.0.3检修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修库长度应根据动车组长度、检修工艺流程、运输通道宽度、厂房组合情况和建筑、结构设计要求等因素确定。

  2检修库宽度应根据库线数量、线间距、作业场地、设备尺寸、人行及运输通道、起重量要求及起重设备跨度等计算确定,检修库线间距可按表4.0.5选用,库内外侧股道中心距离库侧墙距离不宜小于5.0m。

  3检修库高度应根据检修工艺、动车组限界、车顶作业、起重机结构尺寸等因素确定。

接触网进库时,还应考虑架空接触网高度与安全距离。

库内起重机走行轨顶高程宜为8.4m~10.2m,库内地面宜与轨顶等高。

  4检修库前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20m。

  5库内各种管线宜利用屋架等设施综合布置。

6库内各作业点应设信息化系统终端设备和接口。

无线通信网应覆盖库内。

6.0.4三级修检修库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0.3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库长度不应小于1列车长加12m。

  2库内应配备整列更换转向架设备,宜采用地坑式架车机。

  3库内地面宜与轨道顶面齐平。

根据需要,可设置立体检修作业平台,平台下宜设照明及检修电源设备。

  4库内应设转向架、轮对及大部件的起重及地面运输设备。

三级修库与转向架检修库之间应设置转向架运输轨道,配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