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69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册写字教案1

第一课独体字

教学要求:

1、掌握独体字结构中取中结构和偏斜结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

平衡中求变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中”的左右对称平衡,长竖要垂直,位于字的中心。

“千”由中竖支撑,左右对称,很平衡,现在把撇和横向左面伸展些,右边的顿笔重一点,就显得既稳重又活泼。

“夫”的本身很平衡,但书写时两横向右上略斜一点,撇画略偏左,并写成竖弯撇,捺画写得纵长一点,字形就显得生动潇洒。

“人”是由相对应的撇和捺画组成的,本身平衡对称,现在把撇写得高、短、直一点,捺写得低、长、弯一点,就有了动势。

“水”的左右对称,也很平衡,现在把左边写得细一些、轻一些,而把右边写得粗一些、重一些,就显得既平衡又有变化。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练习:

练习书写独体字。

第二课上下结构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上下结构

(一)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宽下窄型)?

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宽下窄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分”和“金”,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上窄下宽型”

(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

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一)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

(二)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三)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志”和“星”,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第三课上中下结构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中下结构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中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三种类型的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上中下结构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上部最宽的写法

(1)什么叫“上部最宽型)?

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意  章

(4)学生观察分析上部最宽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讲解“中部最宽型”

(1)什么叫“中部最宽型”?

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中部最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3讲解“下部最宽型”

(1)什么叫“下部最宽型”?

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下部最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第四课 左右结构

教学要求: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型和左宽右窄型、左短右长和左长右短、左低度右高和左高右低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左短右长和左长右短、左低度右高和左高右低的字。

教学重点:

根据笔画的多少处理好左右的宽窄、长短、高低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二、指导

(一)

1、出示小黑板。

位、温、摔  如、利、断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左窄右宽的字,左部要写得窄些,而右部要写得宽一些。

⑵左宽右窄的字,左部要写得宽些,而右部要写得窄一些。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左窄右宽:

①宽窄比例错误。

②缺少“避就”而碰撞。

⑵左宽右窄:

①宽窄比例错误。

②撇画太斜。

三、练习

1、描红、临写“位、温、摔  如、利、断

2、完成“想一想”。

在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中,两边笔画的多少与宽窄有没有关系?

为什么?

 

(二)

1、出示“劝、雄、蝶、但、忙、红”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左右相等的字,左右两边的宽窄要写得大致相等。

⑵左边短小的字,左边的位置要偏上一些。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左右相等:

① 左窄右宽。

    ②左宽右窄。

⑵左边短小:

①“土”部太低。

 ②“土”部太长。

三、练习

1、描红、临写“劝、雄、蝶、但、忙、红””。

2、完成“想一想”。

两边的宽窄关系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算做“左右相等”?

左边短小的字,左边部分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三)

1、出示小黑板。

“部、油”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右边部分短的字,右边部分的位置要低一些。

⑵左右部分都短的字,就要写成左高右低。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右边短:

⑵左右都短:

三、练习

1、描红、临写“部、印、新、油、孤、轮”。

2、临写一段话。

3、完成“想一想”。

书写“右边短”的字应注意什么要点?

把左右都短的字写成左高右低的根据是什么,你能

说一说?

第五课  左中右结构的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左中右结构的字形特点。

2、写好“湖、嫩、树、街、湘”等字。

3、培养学生认真读帖、观察、比较分析的良好习惯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自探规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掌握左中右结构的规律,书写时的宽窄高低,避让穿插要适当的关系,体味汉字的结体美。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营造宁静、进取的写字氛围。

1、用悠扬的古筝乐曲创设宁静的氛围,安定学生的情绪。

小组长检查学习用品的准备情况。

2、板书课题:

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

二、自探式的尝试学习。

1、在黑板上贴出米字格书写的字“嫩、树、湖、街、衡、湘”卡片。

2、学生识字、组词并用手“书空”,进行笔顺练习。

3、分发独体字及偏旁部首卡片,做剪拼2个合体字的游戏。

三、交流讨论,归纳书写要领。

1、组织学生讨论。

(主要以台上两学生拼字,书写情况为例进行)

(A)请两学生自述自己剪拼时的想法。

(B)共同讨论,评价两同学拼字,书写的优缺点并校正(自己改、同学改、教师改等形式)。

(C)师述:

一个字的结体要平稳、匀称才美。

一个字中哪一笔要短,哪一笔要长,哪一笔该正,哪一笔该斜,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大家好好想一想,你能找出这些规律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协助归纳左中右结构特点。

板书:

 左中右宽窄不同

左中右      左中右长短不同

    左中右高低不同   

2、师小结:

左中右三个部分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中间的部分一定要写得正一点,左中右三个部分的笔画碰撞在一起不好,应该像小朋友一样,要讲文明,讲礼貌,互相谦让,(举一生活实例让学生领悟字理如同做人之道)。

独体字“木、又、女、束”合在一起时,应化捺一点,左紧右松。

出示儿歌:

左中右,别碰撞,宽窄高低要细想。

避让穿插形体美,和睦团结好风尚。

学生齐读,熟读(男生读、女声读儿歌)。

3、教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示范书写:

4、学生互相修改自己田字格中的字,教师巡视。

(A)同桌互相订正。

(B)教师选取有代表性几例集体评议优缺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在投影仪上现场修改。

(学生自写自改,请班级“小书法家”改,教师改等形式)

四、拓展延伸的巩固练习。

1、同学们在近期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左中右结构的字,我们都来找一找,想一想,比一比看谁写的字最漂亮,最多?

2、小组推荐一位同学的优秀作业,参加“小书法家”的评选。

3、学生欣赏“小书法家”的作业,教师适当点评示范。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懂得了左中右结构字的书写特点,今后,在书写的时候,碰到这一类的字一定要先分析每个偏旁部首的特征,给每个部分都排好合适的位置,处理好大小比例的关系,那么你的字就一定会写得更加靓丽。

第六课包围结构

(一)半包围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半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六种类型的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包围结构

2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

1半包围;2全包围。

3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半包围的写法

(1)从三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左上包右下

1示例字厦床扇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左下包右上边延赵

第三种情况右上包左下:

习句

2从三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左包右区匹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第二种情况上包下同周

第三种情况下包上:

画幽

三练习

1写一写;

2想一想。

四小结:

包围结构

(二)全包围

教学要求:

1、认识全包围结构字的分类,小方形、扁方形、长方形、大方形。

2、全包围的四种种情况。

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

3、认识全包围字的特点,学写这一类型的字。

教学时间:

第周周二下午第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节课的作业。

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认识全包围字的特点。

1、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字的特点口四

部件的大小,笔画所在的位置及笔画书写的特点。

P8页

老师示范板书,讲解。

学生练习。

2、字框两竖垂直的字的特点

目图同上

3、小结。

4、笔画练习。

写一写。

二、作业。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

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

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万用模板讲解

教案首页:

(有的学校教案或课题需要首页,尾页)

课程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____________出版社《_________》第____单元第____节的____________内容。

(此节的位置意义)

本节内容的学习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不同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年纪学生,××学生思维活跃,且对×××课有弄哈偶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在此前有着__________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到达一个__________程度。

学情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法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能力)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

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为重点

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

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何为难点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五、教学方式

1、情景导入法

2、自学导入法

3、任务驱动法

4、探究式学习法

5、小组协作讨论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设备用具:

××机房或××实验室、教材、事先准备的材料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有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过程(解决重难点、目标实现、学习活动)

3、归纳

4、作业

1.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2.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3.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5.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八、板书

板书设计内容主要是课文中重点的事物、特点(重点词语)、教学内容内在结构、内容的补充等。

形式多样,有文字板书、图画板书和综合板书,这里为了吸引考官眼球,建议选用图画板书或者综合板书。

设计意图模板:

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心、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突出本节课的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