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481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9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docx

中考古诗文阅读练习大全

一、感时抒怀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

(1)标题中“乐天”是指唐代诗人 白居易 

(2)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B.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恍如隔世的感慨

C.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诗人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解析:

C有误,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而不是前人。

2.

(1)“歌一曲”是指 D 

A.唱一首歌曲B.一首歌曲C.赠送一首诗D.一首赠诗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漫长的贬谪生活。

B.颔联借用典故表达世事沧桑的怅惘以及对故友的怀念之情。

C.颈联借“沉舟”“病树”表达对仕宦沉浮、世事变迁的感伤之情。

D.尾联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以及振奋精神的决心。

解析:

C.有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3.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要表达了诗人 乐观、豁达 的精神。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富含哲理,请你用一段话阐释你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示例一:

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乐观的面向未来。

示例二:

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示例三: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3)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的“君”具体指的是 乐天;白居易 。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已经成为千古名句。

古诗词中像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还有很多。

例如: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① 自缘身在最高层 ;再比如:

陆游在《游山西村》的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请从你记忆的宝库中,再搜寻出同样富有哲理的两句诗,写在下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4.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蕴含什么哲理?

答: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

请简要分析。

答: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 。

5.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 白居易(乐天) ,“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 振作 。

(2)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作手法:

用典.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

(1)诗歌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此句深刻内涵的理解。

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比美好.

(3)仔细阅读这首诗,说说诗人的变化。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7.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23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若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不是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A项错误.)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8.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以诗为赠 。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 烂柯人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9.

(1)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1)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蓬勃的新生力量,既抒发了仕途屡遭打击的愤懑、失意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坚信未来的阔大胸怀,又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10.

(1)诗中借用典故的一联,表达了作者 对友人无尽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现实的无限悲痛、惆怅之情 的思想情感。

(2)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嘲,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C.“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

D.蕴含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1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

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解析:

A.有误,“二十三年”,指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不是白居易。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

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

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2分),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描绘即可)

12.

(1)请说说颈联蕴含的哲理。

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

物,前景无限美好.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点明了诗人长期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感慨万千。

C.尾联点明酬赠之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D.全诗感情真挚,始终充满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3.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一联中,“闻笛赋”和“烂柯人”是典故,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同表现手法的选项是 C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C.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A:

无典故;B:

无典故;C: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用了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D:

无典故.故选:

C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之情,

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对友人无尽的怀念和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

生.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

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

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3.我们知道,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诗的末联点明了酬赠题意。

那么,请你具体说明末联的酬赠题意是什么?

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激,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4.

(1)从诗的题目看这是一首 酬答 诗,从结构特征看是 七 言 律 诗。

(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

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颔联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对被害友人的怀念,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叹.故B项不正确;

(3)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15.

(1)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表达的感情。

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想所

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沉了的舟旁边还有很多舟过去,病死的树前面还有很多的新树.比喻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16.解词:

(1)酬:

 答谢 

(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心里却有欣慰之情”表述错误.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思想感情:

 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

哲理: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

17.

(1)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题目中“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是指的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B.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C.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称赞。

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思想感情:

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哲理:

告诉人们:

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意思对即可)

18.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刘禹锡 。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与后四句形成了怎样鲜明的对比?

前四句低沉愤懑而后四句高昂乐观(意对即可)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竟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19.

(2)诗歌首联“ 凄凉地 ”和“ 弃置身 ”这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诗人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3)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呈现的画面。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

(1)“浣溪沙”是 词牌名 ,词中 几时回 三个字,折射出一种祈盼其返却又知其难返的心态。

(2)最后一句中的“香径”的意思是 花间小路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年华易逝的慨叹和对友人的思念,感情浓郁。

还蕴含着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2.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地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出了 暮春 (时节、时间)的景色,抒发了 时光易逝 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赏析这两句诗。

①“意象”角度:

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又如“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②修辞角度:

对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伤春之情,更借此抒写了青春易逝的感慨.(或: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与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的感受巧妙结合)(不限于上述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3.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落寞、孤独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简析其妙处。

这两句词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抒发了作者 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景物更迭的欣慰 之情。

(2)下面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词人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B.全词语言圆转流利,清丽自然,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C.“几时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

D.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曲谱短小的词牌称小令,《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不是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故选C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1.

(1)请你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表现的画面和意境描述出来。

画面: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银河流转,像无数只船儿正舞动着风帆。

 

(2)细细品读,词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

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作者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2.

(1)这首词用“ 接 ”“ 连 ”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2)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

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和对诗歌艺术的孜孜追求。

D.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隐含对现实的失望,对理想的向往。

3.

(1)这首词的风格是 A 

A.雄奇豪放B.华美绚丽

C.婉约缠绵D.清新自然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B.“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C.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

李清照身为女流她只想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故选C

4.

(1)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词描写的是词人的生活经历,全词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B.下片首句中的“报”照应上片“殷勤问我归何处”中的“问”字,“嗟”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

C.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D.“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A选项描写的不是词人的生活经历,而是梦境.不正确;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请用散文的语言加以描述。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银河流转,像无数只船儿正舞动着风帆.

5.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开头两句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

“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B.“仿佛”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同时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

D.结尾三句写词人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住,把她的小舟吹到仙山去,流露出她渴望成为仙人的心境。

“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也要像这只鹏鸟一样,扶摇直上,脱离自己困顿的生活,到达“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想成仙人.故选:

D

(2)下列对全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词的开头两句,借助“接”“连”“转”“舞”等词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的图卷。

B.“嗟”字,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暗含词人怀才不遇之情。

C.全诗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现实主义色彩。

D.全诗充分表达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但这种愿望在当时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

“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也要像这只鹏鸟一样,扶摇直上,脱离自己困顿的生活,到达“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想成仙人.故选:

D

【过零丁洋】

1.

(1)“干戈”和“汗青”分别是什么意思?

战争;史册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

2.

(1)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形势的险恶 和 境况的危苦 ,地名和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 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 的心境。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是千古名句,谈谈你的理解。

①表现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②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了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③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

(1)首联写了哪两件大事?

参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起兵抗元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另外,还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3)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4.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

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意近即可).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二、建功报国类

【木兰诗】

1.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C选项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这句主要是运用了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战争的残酷与艰辛.赏析有误.故选:

C.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2.(2011聊城)

木兰诗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例题】

(1)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

(2分)

①策勋十二转记功②当户理红妆窗户

(2)第①段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

(2分)

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3)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2句)

“霍霍”是拟声词。

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

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渔家傲秋思】

1.

(1)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词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风声、马鸣、号角、羌笛等边塞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

(2)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

答案示例一:

大漠孤烟直

答案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