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90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docx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0讲牛顿第二定律讲义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考情剖析

考查内容

考纲要求

考查年份

考查详情

能力要求

用牛顿

运动定律

解决问题

15年

T6—选择,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

分析综合

16年

T9—选择,合外力与加速度关系

分析综合

17年

T13—计算,电磁感应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综合

弱项清单,1.对牛顿第二定律性质的理解欠缺

2.受力分析不清楚

3.瞬时加速度问题、动态问题分析不到位

4.求解较复杂的动力学问题能力薄弱,求解思路不明确,动力学特征理解不到位

知识整合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受到的________成正比,跟物体的________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____________.

2.表达式:

____________.

3.物理意义

反映了物体运动的________与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对应的,当作用力的发生变化,加速度同时发生变化.

4.适用范围:

________物体、________运动.(惯性系内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方法技巧考点1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瞬时性

a与F对应同一时刻,即a为某时刻的加速度时,F为该时刻物体所受合力

因果性

F是产生a的原因,物体具有加速度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

同一性

(1)加速度a相对于同一惯性系(一般指地面)

(2)a=

中,F、m、a对应同一物体或同一系统

(3)a=

中,各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

独立性

(1)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2)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3)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也遵循牛顿第二定律,即ax=

,ay=

  【典型例题1】 如图所示,从距弹簧顶端一定高度处自由落下的小球,从开始释放到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则:

(1)分析小球的运动情况;

(2)指出小球在什么时候或什么位置速度最大、最小;

(3)指出小球在什么时候或什么位置加速度最大、最小.

 

 1.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质量为m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

                   

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A到O做加速运动,从O到B做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物体从A到O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考点2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

一、两种类型与三个模型

(一)两种类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

(二)三种模型:

轻绳、轻杆和轻弹簧三种模型的异同

1.三个模型的相同点

(1)“轻”——质量和重力均不计.

(2)在任何情况下,绳中张力相等,绳、杆和弹簧两端受到的弹力也相等.

2.三个模型的不同点

(1)施力和受力特点

轻绳——只能产生沿绳方向的拉力.

轻杆——不仅可以产生和承受沿杆方向的拉力和压力,还可以产生和承受不沿杆方向的拉力和压力.

轻弹簧——可以产生和承受沿弹簧伸缩方向的拉力和压力.

(2)力的变化特点

轻绳——拉力的产生、变化或消失不需要时间,具有突变性和瞬时性.

轻杆——拉力和压力的产生、变化或消失不需要时间,具有突变性和瞬时性.

轻弹簧——弹力的产生、变化或消失需要时间,不具有突变性,即只能渐变,但具有瞬时性,即不同形变的瞬间,对应不同的弹力.(注意:

当轻弹簧的自由端无重物时,形变消失不需要时间,即具有突变性)

【典型例题2】 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A.都等于

B.

和0

C.

·

和0D.0和

·

考点3 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性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性问题跟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处理方法很相似,一般步骤是

1.确定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进行受力分析;

3.利用合成、分解或者正交分解等方法列方程求解.

在正交分解时,一般x轴沿加速度方向,y轴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则有Fx=ma,Fy=0.当然也可以把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有Fx=max,Fy=may.

4.检查并讨论结果是否合理.

【典型例题3】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筒内壁光滑,在筒内放有两个半径为r的光滑圆球P和Q,且R=1.5r.在圆球Q与圆筒内壁接触点A处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当用水平推力推动圆筒在水平地面上以v0=5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压力传感器显示压力为25N;某时刻撤去推力F之后圆筒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x=

m.已知圆筒的质量与圆球的质量相等,取g=10m/s2.求:

(1)水平推力F的大小;

(2)撤去推力后传感器的示数.

 

 2.如图所示,质量为4kg的小球用细绳拴着吊在行驶的汽车后壁上,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已知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当汽车以a=2m/s2的加速度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

(2)当汽车以a′=10m/s2的加速度向右匀减速行驶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

 

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小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车中悬挂的小球A和车水平底板上的物块B都相对车厢静止,悬挂小球A的悬线与竖直线有一定夹角.这段时间内关于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下述判断中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A.物块B不受摩擦力作用

B.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左

C.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右

D.因小车的运动性质不能确定,故B受到的摩擦力情况无法判断

2.如图所示,质量为1.5kg的物体A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质量为0.5kg的物体B由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B与A刚好接触但不挤压.现突然将细线剪断,则剪断后瞬间A、B间的作用力大小为(g取10m/s2)(  )

第2题图

A.0B.2.5NC.5ND.3.75N

3.(17年南通二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块B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m1的物块A,A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与质量为M的物块C连接.释放C,A和B一起以加速度a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  )

第3题图

A.MgB.Mg+ma

C.(m1+m2)aD.m1a+μm1g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第4题图

A.0

B.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C.大小为

g,方向垂直木板向下

D.大小为

g,方向水平向右

5.如图,将质量m=0.1kg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μ=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θ=53°的拉力F,使圆环以a=4.4m/s2的加速度沿杆运动,求F的大小.

第5题图

 

第10讲 牛顿第二定律

知识整合

基础自测

1.作用力 质量 作用力方向相同

2.F=ma

3.加速度

4.宏观 低速

方法技巧

·典型例题1·

(1)先做自由落体,然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 

(2)在重力等于弹力时速度最大,最后弹簧压缩量最大时速度最小为0 (3)在空中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与弹簧接触后压缩量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在重力等于弹力时加速度最小 【解析】 小球与弹簧接触前做自由落体;小球接触弹簧上端后受到两个力作用:

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在接触后的前一阶段,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因为弹力F=kx不断增大,所以合力不断减小,故加速度不断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因此速度不断变大.当弹力逐步增大到与重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在接触后的后一阶段,即小球达到上述位置之后,由于惯性小球仍继续向下运动,但弹力大于重力,合力竖直向上,且逐渐变大,因而加速度逐渐变大,方向竖直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达到最低点,弹簧的压缩量最大.

·变式训练1·A 【解析】 物体从A到O,初始阶段受到的向右的弹力大于阻力,合力向右.随着物体向右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合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向右且逐渐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当物体向右运动至AO间某点(设为点O′)时,弹力减小到与阻力相等,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物体继续向右运动,弹力继续减小,阻力大于弹力,合力方向变为向左.至O点时弹力减为零,此后弹力向左且逐渐增大.所以物体越过O′点后,合力(加速度)方向向左且逐渐增大,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综合以上分析,只有选项A正确.

·典型例题2·D 【解析】 线被剪断瞬间,线的拉力变为0,弹簧形变来不及发生变化,弹力不变,故A球仍受力平衡,加速度为0,B球受重力、支持力、弹簧产生的大小为MAg·sin30°的弹力,所以可得其加速度为

.

·典型例题3·

(1)75N 

(2)0

【解析】 

(1)系统匀速运动时,圆球Q受三个力作用如图所示,其中传感器示数F1=25N.设P、Q球心连线与水平方向成θ角,则

cosθ=

则圆球重力mg=F1tanθ

解得θ=60°,mg=25

N

当撤去推力F后,设系统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

v

=2ax

系统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

系统匀速运动时F=μMg

其中Mg=3mg,解得

a=

m/s2,F=75N;

(2)撤去推力后,对球Q,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A=ma

解得FA=0,即此时传感器示数为0.

·变式训练2·

(1)50N 22N

(2)40

N 0N

【解析】 

(1)当汽车以a=2m/s2向右匀减速行驶时,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T1cosθ=mg,FT1sinθ-FN=ma

代入数据得:

FT1=50N,FN=22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车后壁的压力大小为22N.

(2)当汽车向右匀减速行驶时,设车后壁弹力为0时(临界条件)的加速度为a0,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T2sinθ=ma0,FT2cosθ=mg

代入数据得:

a0=gtanθ

=10×

m/s2=7.5m/s2

因为a=10m/s2>a0

所以小球飞起来,FN′=0N

所以,当汽车以a′=10m/s2向右匀减速运动行驶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2cosθ′=mg

FT2sinθ′=ma′

代入数据得FT2=40

N.

当堂检测

1.B 【解析】 由图知A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gtanθ,方向向左,则小车向右减速行驶,物块B相对小车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它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大小为f=mBgtanθ,只有B正确.

2.D 【解析】 当细线剪断瞬间,细线的弹力突然变为零,此时弹簧形变仍不变,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G=(mA+mB)g=20N,弹力为F=mAg=15N,由牛顿第二定律G-F=(mA+mB)a,解得a=2.5m/s2,对B受力分析,B受重力和A对B的弹力F1,对B有mBg-F1=mBa,可得F1=3.75N,D选项正确.

3.C 【解析】 物体C加速度竖直向下,绳子拉力为F,有Mg-F=Ma,即F=Mg-Ma,则A、B错误;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只受到绳子的拉力,有F=(m1+m2)a,C正确;以物块A为研究对象,设B对A的静摩擦力为f,有F-f=m1a,而f小于μm1g,故D错误.

4.C 【解析】 未撤离木板时,小球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x与mg的合力F=

.当突然向下撤离光滑木板时,FN立即变为零,但弹簧形变未变,其弹力不变,故Fx与mg的合力仍为F=

,由此产生的加速度为a=

g,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故C正确.

第4题图

5.1N或9N

【解析】 令Fsin53°-mg=0,解得F=

N

当F<

N时,环与杆的上部接触,受力如图,

第5题图

(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θ-μFN=mg FN+Fsinθ=mg

由此得:

F=

N=1N 

当F>

N时,环与杆的下部接触,受力如图,

第5题图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θ-μFN=mg Fsinθ=FN+mg

由此得:

F=

N=9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