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504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层老年协会业务知识培训讲义.doc

第一篇

基层老年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一、老年协会的性质、特点与现状

(一)性质

老年协会的定义:

老年协会是以老年人为主体,老年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群众组织,是联系政府和基层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老年协会的特点:

(1)组织性

即老年协会应当具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层次,具有自己的纲领和章程,能够以组织的身份进行群体活动;

(2)民间性

老年协会的运作应当脱离政府体系,有其独立性,虽然在行政法律上可以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或指导,但不能影响老年协会运作的非政府性质;

(3)非营利性

老年协会的活动不应当以盈利为目的,即使其经营经济实体也不能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其首要目标,而应当以增加老年群体的福利为目的,实现老年群体福利的最大化;

(4)自治性

老年协会应当在法律框架下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既不能受到政府干预又不能受到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预,在法律上,老年协会应当具有独立的人格,有能力参与民事法律诉讼,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5)志愿性

老年协会成员的加入和退出、组织活动的参与等,应当尊重老年人的个人意愿,不做强制性的要求和安排;

(6)社会保障性

老年协会的社会保障属性首先体现在其增进老年人福利的功能上。

老年协会的运作以增进农村老年人的福利为主要的目标和功能,而这种福利目标与社会保障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

首先,老年协会增进老年人福利的结果践行了民间组织在社会福利方面的社会保障功能,具有社会保障属性。

其次,老年协会的社会保障属性体现在弥补“政府失灵”上。

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其思考和运作大都着眼于宏观层次,在整个社会领域分配公共资源,但是在某些微观领域,政府的社会保障功能却鞭长莫及。

(三)老年协会发展现状

全国: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强了对基层老年群众组织的支持力度,推动老年群众组织良性发展,老年协会不断发展壮大。

截止2009年底,全国范围内共成立老年协会436226个,参加人数4227万,其中居委会(村)级老年协会367163个。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70%的村民委员会成立了村级老年协会,部分省市甚至在90%以上。

安徽省:

2014年底,我省老年人口1030.9万人,人口老龄化比例达到17%,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截至2014年年底,我省成立基层老年协会共12572个,其中成立老年协会的城镇社区达到84.94%,成立老年协会的农村行政村达到74.03%。

二、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规范化建设的内容:

一1、组织领导

老年协会成立委员会,一般7至9人组成。

设名誉会长1名、正副会长2至3名,由党支部提名,经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党政组织发文公布。

委员会内设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民调委员、文体委员、经费委员。

委员会下设五个组,由委员会成员兼任组长。

五个组为参政议事组,治安民调组,关心下一代教育组,计生、殡改宣传组,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示范组。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协会活动小组。

2、规章制度

章程:

明确会员条件、职责权利、义务、协会组织、干部要求、经费来源、活动范围。

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活动制度、调研制度、服务制度、信访制度。

簿册:

会员名册、老年人名册、特困老人名册、高龄老人名册;协会活动记录簿、老年人来信来访登记簿、老年人献余热记载簿、为老年人办实事记载簿、民调记载簿。

3、活动场所

本着“因地制宜、合作共建、因陋就简、一室多用”的原则,建立老年协会活动室;也可以按老年人居住社区设立老年人活动室或联户老年人活动室。

老年协会活动室内辟有老年活动园地(墙报);有《老年法》、《创建敬老文明村条件》、《敬老公约》各种制度上墙;有活动器材(如羽毛球、乒乓球、麻将、扑克、象棋以及健身器材等);有老年报刊(如《中国老年报》、《老人天地》、《银潮》等);有图书等。

老年协会活动室可以天天开放,也可不定期开放。

4、活动经费

采取集体提一点、企业或老年经济实体拿一点、有关部门或各界人士赞助一点的“三点”办法,具体方法由村(居)决定。

各级政府和村拨款

协会经济实体的收入

单位和个人自主

其他合法收入

开展老年公益事业

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

开展老年救助活动

5、总结表彰

每年在上一级老龄组织考核验收的基础上,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树立典型,表彰敬老孝星、尊老模范、十佳老人、老龄工作先进;同时根据年度考核要求,逐项打分,将具体负责老年协会工作同志的实绩与奖金报酬福利待遇直接挂钩并兑现。

(二)存在问题:

宏观上:

1、老年人协会的法律地位问题

据统计,全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老年人协会只占老年人协会总数的12%,大部分老年人协会并没有登记注册。

国家也没有形成一部专门调节基层民间组织的法律,而现有的民间组织登记申请中有关三万元以上注册资金的规定也极大程度上排斥掉了自身实力还很薄弱的农村基层民间组织。

此种现象可能不会影响老年协会活动的开展,但是这涉及老年协会的性质、功能等方面的法律认可,以及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等问题。

2、宏观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国的民间组织普遍具有官民二重性,这影响到其宏观身份的界定。

老年协会作为民间组织,应当自主管理和发展,在管理关系上应当受到民政部门的管理,但作为一个老年人的组织,其工作开展又理所当然的受到老龄委等老年工作部门的管理指导。

在一些地区,老年协会更是带有强烈的官办色彩,作为本应独立发展自主运作的民间组织其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

这种宏观管理体制上的不明确将影响老年协会的发展。

3、发展不平衡

目前老年协会的发展存在地区的不平衡性。

老年协会的建立和发展是受到各方面条件制约的,首先要有社区精英人物来领导老年人的活动,其次需要村级政权的支持甚至是扶持,此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也会影响到对于老年协会的认识、协会的组织和活动的开展。

受制于各方面的因素,老年协会的发展存在地区的不平衡性,东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好,中部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

从区域看,老年人协会组织在华东、东北和华中地区比较健全,而在西部和华南部分地区的广大城乡,老年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

同时,老年人协会活动发展也不平衡,有的社区老年人协会活动开展的丰富,有的协会开展的活动较少,甚至有不开展活动的协会。

微观上:

1.思想认识问题

有些部门对老年协会不够重视,认为老年人在抓村容村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村务行政职能等工作时不能做出积极的贡献。

另外,老年人的自身认识也不足,欠缺积极意识,加之老年协会队伍中,有些成员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贡献,同时对政策法规存在不理解和偏颇理解,造成自身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经费问题

资金来源成为老年人协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老年人协会目前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有固定经费来源的少,主要是靠协会成员自己对上争资,有的甚至是单靠老年人出钱筹集活动经费,资金来源没有保障,老年活动的开展也遍收到了资金的限制。

3.管理问题

名称不统一;个别地方老年人协会内部管理还未跟上;对老年人协会的宣传有待加强。

4.活动内容问题

部分村的老年协会活动项目单调,层次不高,以打麻将、扑克牌和闲聊为主要活动内容,对于老年人的疾病防治、保健、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活动开展得还不是很充分;性别问题。

(四)对策:

1、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

发挥政府职能首先体现在法律环境的创建上。

应当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关农村民间组织特别是老年人社团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是老年协会的性质、功能、管理运行机制等法律问题上得到明确,放宽老年协会的准入标准,拓展民间组织参与老年人事业的渠道,是老年协会的发展有法可依,更好的保障老年协会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体现在政策引导上。

政府应对老年协会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使其良性发展。

政府对老年协会的引导扶持可以利用财政手段,对老年协会提供财政扶持,以缓解老年协会经费不足的问题;另外政府还可以建立一系列针对老年协会的优惠措施,对其经营经济实体进行税收优惠和金融贷款的优惠。

2、创新经费来源渠道

老年协会的经费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要想更好的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就必须创新经费来源的渠道。

如上所述,政府的财政补贴可以作为经费来源的一种方式。

此外,由于老年协会具有一定得社会保障功能,这是对政府职能的转接和承载,政府可以通过向老年协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向老年协会注资,这有别于直接的财政支持,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老年协会经营经济实体或者承接农村社区的相关建设也是创新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

等。

3、搞好与基层社会组织的关系

老年协会和基层政权既应保持相互的独立又应进行广泛的合作。

在相互独立的前提下进行自我管理和发展,两者不应该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优势。

老年协会的运作应尽量避免来自政权组织的干扰,政权组织也不能有试图改变和领导老年协会的预期。

两者在独立的基础上要进行密切的合作,老年协会从基层政权处获得一定的资源,并在可以操作的范围内提供公共福利资源,改善社区人文环境。

两者发挥利益一致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争取利益共享前提下的合作。

4、发挥民间精英的作用

民间组织的事情归根到底还是要靠非政府的力量来完成,那么发展一支稳定的非政府力量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要大力培育村庄里的民间精英的成长,这些民间精英在国家与社会之间能起到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方面民间精英可以成为项目中先进分子和典型,从而起到带头的作用、加大宣传;另一方面,民间精英和民间团体可以使民众和基层政权之间有更多的对话,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可以很好的带动老年协会的建设。

三、老年协会的作用与工作开展

(一)老年协会的作用

1、解决老年人的需求方面

•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老年协会成立以后,老年人形成了一股组织的力量,把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在村落社区中为老年人说话,给老年人办事,为老年人撑腰。

农村社区中出现的老年人与子女之间产生的赡养纠纷,侵害老年人权益甚至是虐待老人的事件,有时很难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去解决。

过去的解决方式大都依靠宗族的力量,宗族势力减弱以后,社区缺少了维护基层秩序的力量,村委会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一方面无暇顾及、另一方面不作为老年人的利益表达集团出现。

老年协会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主体地位的缺失,使话语表达权最为薄弱的农村老年人有了组织后盾。

老年协会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还从里一个侧面对于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尊老文化起到了保护和促进的作用。

•拓宽老年人学习的渠道

老年人虽然阅历丰富,贡献大,但同时也存在着接受新生事物、新的知识慢等特点。

通过定期组织老年人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知识和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使老年人在思想观念上保持与时俱进,明确是非,远离迷信、邪教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增强致富的技能和本领。

通过教育使老年人遵纪守法、保持晚节,不支持和参与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人和事。

•改善老年人的精神与物质生活

老年人退出劳动领域后,这一阶段的老年人生活更为空虚,通过子女的偶然探访、同龄人聊天等简单的方式取得精神安慰,因此老年协会可以从老年人的实际出发组织自身活动。

在用集体的力量申请活动场地以后,可以让老年人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从而可以进行一些诸如棋牌、聊天、看电视、看报、书法、喝茶、唱戏等活动。

这些活动看似简单,但是老年人有了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增加老年人在自身群体中的交流,让老年人有一种精神的归宿感,这对于老年人所起到的精神慰藉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老年协会以集体的名义在会员生日时送上一份礼物,生病时派人照料,去世时送花圈等,这些活动花费很小,但可以使老年人感受到来自于集体的生活关怀,在精神、心理方面收到的效益却是很大的。

老年协会通过经营适当规模的经济实体,可以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投入劳动并取得收入的机会,协会用经济实体的收入所得为老年人提供物质福利。

l老年人实现其价值的平台

老年协会的发展壮大可以促进老年人经验和知识的再利用,是对老年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

老年群体具有深层知识结构而传承民族传统的文化价值、人生阅历丰富而具有稳健的政治价值、潜在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带来的经济价值这三个方面。

因此老年协会为老年活动提供了平台,为老年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机会。

3、社区发展方面

•加强村落文化建设,增强社区认同感

老年人受到长期的集体主义传统教育,有较强的高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具有积淀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利用其具有的自身优势对社区优秀文化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老年协会可以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对优秀文化形成比较好的记录、继承、宣传,并在农村社区日常实践中的到很好的贯彻,是这一传统文化资源代代相传。

•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构建社区共同利益

农村社区服务与农民的服务需求之间存在供应不足及错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年协会也以组织形式为村庄提供公共物品,以有限的能力服务村庄,例如提供上门体检及健康知识讲座等部分公共服务以及教育下一代,开展寒暑夏令营,管理假期中孩子的学习与安全。

•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拓展社区建设资源渠道

老年协会一方面通过整合组织内部成员,为社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获得政府体制内认可,获得政府财政支持,从而拓宽了社区建设的资源渠道。

从整合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老年协会吸引了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人,并积极为农村社区建设服务。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经历、具有奉献精神和公益心,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来关心村内公共事务和村庄建设。

•拓宽村(居)民参与渠道,创新社区管理机制

老年协会作为一个沟通平台,就社区建设问题在村居“两委”及村民之间进行协商。

一方面,通过这种沟通,村(居)民提高了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扩展了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

另一方面村居“两委”通过这种沟通方式,意识到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转变管理方式,更好地的协调社区各主体进行社区建设。

3、构建和谐社会方面

•调解纠纷,缓和社会矛盾

老年协会成员大都是是从村干部、教师、企业等战线上退下来的,他们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同时很多成员是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他们为人正直,公道正派,这些从不同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用自己的工作方式帮助村居解决邻里纠纷、化解各种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当好参谋助手,促进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

老年协会里面拥有各类人才资源,既使他们因年龄因素从原有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都还能继续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

协会老人中有不少亲友或在政府部门任职,或海内外兴业发展。

老年协会成员有长期积累下来的各种社会环境下的生活经验。

他们政治敏感性较强,往往能发现各种违法犯罪的苗头,配合村两委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把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发挥社会保障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老年协会的出现在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分散的老年人重新组织起来以保护老年人权益,为老年人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提供平台;在提高老年人福利的同时增强村庄的整体福利,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村庄生活预期,实现村庄的良好治理,对实现村庄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农村,老年协会这一民间群众组织无疑成为改善农村老年养老保障状况的重要载体。

(二)老年协会的工作开展

1、开展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

2、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3、组织为老服务和老年互助活动;

4、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

5、开展教育文化体育活动。

四、老年协会会长工作艺术

1、会长工作艺术是凝聚人心:

团结和凝聚老年人群体

2、会长工作艺术是平衡协调

3、会长工作艺术是区别对待

常用工作艺术

1、用权:

合理用权

(1)权限合法

(2)授权留责

(3)视能授权

(4)逐级授权

(5)授权追踪

2、用人

(1)贵在知人

(2)合理用人

(3)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处事

(1)细心

(2)耐心

(3)爱心

4、活动

(1)举办的活动要紧扣政治思想和形势教育

(2)既要讲究方法和形式,又要有创新意识,要多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去吸引老年人,通过简单有趣的活动,让老年人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感染和教益。

5、谈话

关心老协会员,多与老协会员交心谈心,并力所能及的给予有困难的老协会员予以精神安慰和物质帮助。

(1)善于引导谈话

(2)善于倾听谈话

(3)善于提问答问

6、决策

(1)决策前注重调查。

(2)决策中注意民主。

(3)决策后很抓落实

7、协调

(1)对上请示沟通——党政领导

(2)对下沟通协调——协会会员

(3)对外争让有度——其他社会组织

第二讲:

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职业化

一、老年人身心及社会性特点

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1)体力

人的体力变化是由一个从弱到强,再由强至衰的过程.中年到老年,体力衰退日趋明显,由于代谢的失调,肌肉力量弹性逐渐减弱,尤其是腿的老化更使老年人行动不便,甚至带来许多灾难。

(2)器官功能下降

 老年人的各种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视力和听力的下降;脑组织萎缩,胃酸分泌量下降等。

由此,导致老年人器官储备能力减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各种慢性退行性疾病。

(3)骨骼

骨骼肌萎缩,骨钙丧失或骨质增生,而且骨骼脆弱,关节日渐僵硬。

(4)外形

老年人须发变白,脱落稀疏;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弹性减低导致皮肤出现皱纹;牙龈组织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等。

(5)智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智力下降。

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情绪:

(1)冷落感。

由于工作环境和职位的变化,许多老年人会忽然感到“门前冷落车马稀”,于是被冷落的心理感受便会产生。

(2)孤独感。

多数人到了老年,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孤独的心理感受。

而孤独感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害的;它可以造成人心理的自我封闭,减少与外界的交流。

(3)疑虑感。

老年人饱经风霜,历经坎坷,遇事喜忖度,多疑虑。

离退休后,由于职务、地位的变化,遇事更是特别敏感。

(4)忧郁感。

由于家庭、子女、死亡的临近等种种原因,老年人容易产生不安和忧郁的情绪,常常无缘由地担心这担心那,优心忡忡。

人格行为变化

(1)不安全感。

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

(2)依赖。

主要分为经济依赖与精神依赖,经济依赖主要是指老年人劳动能力减弱或者丧失后,收入减少或没有固定收入,主要由子女供养;精神依赖是指老年人退出老年领域后生活失去重心,通常是转移到家庭以及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上,享受亲情所带来的快乐。

(3)唠叨。

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就总爱重复,早就过去的芝麻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甚至太多的时候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老(4)怀旧。

人老了以后,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平衡,使自己进入到一种安详和怀旧的思维状态。

(5)性格。

在进入老龄阶段,人的生理活动逐步趋向衰退。

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性格特点,到了老年几乎已完全消失,而代之以低沉、缓慢、沉默、冷淡的性格。

(6)适应性差。

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易激动的情况。

3、老年人的社会性特点

(1)社会适应:

·经济适应:

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

·家庭适应:

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离婚、丧偶或者空巢

·社会关系适应:

与亲友,邻居的感情变化

·居住安排适应:

敬老院,社区,家庭

(2)社会资本:

·权威社会资本:

闲暇角色的转化使得老年个体突然远离权力中心,社会声望和职业地位下降,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的资源呈现缺乏状态,故而难以对关系其自身利益和福利的社会政策产生主动性影响。

这一切变动的叠加效应最终导致老人在各领域失去了公平竞争和平等享受权利的机会。

·组织社会资本由于社会管理体制的滞后性和民间组织的初始性,老年群体缺乏正式维权组织和互助组织,“自助”和“他助”作用难以得到实质性发挥。

·制度社会资本:

疾病是弱化老年人社会资本、限制其角色转化与适应的最大敌人。

老年人有限的退休工资大部分都是用于看病吃药。

因此只有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特别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加服务项目,增强服务便捷性,才能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要求。

二、老年学基础理论

1、社会撤退理论

(1)社会撤退理论的提出:

老年学家提出的第一个主要理论,也称脱离理论或休闲理论。

代表作是1961年出版的卡明和亨利所著《年事日增》。

(2)社会撤离理论的含义:

老年人年事已高、身心衰弱,不适合继续担任社会角色而应该撤离社会,这既有利于老年人,也有利于社会。

不可避免的相互脱离或休闲导致老年人和所在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减弱,触发这个过程的可以是这位老人或处于这种环境的其他人。

老人可以在同某些人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与另外一些阶层的人明显疏远,有可能从一开始.随着与他人的疏远,老人对自己百般关注;社会中的某些习俗惯例可能使他容易与人疏远。

老龄化过程完成时,个人与社会之间在中年时存在的平衡就让位于新的平衡.其特点是相互关系更加疏远,并且是—种变了样的类型。

(3)主要观点:

·老年人身衰体弱。

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

·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可能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由社会启动。

脱离社会的动力。

·老年人的脱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继承。

脱离社会的结果。

·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脱离社会的特征。

·社会退离的形式:

社会采取必要手段促进撤离过程;老年人自动退入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

(4)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一定程度反映了老年期社会老龄化的事实,总结了老年人口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特征.

·消极意义:

忽视个性差异;

忽视地位差异;

忽视脱离造成的弊端;

忽视脱离的文化特征;

忽视了老年人口现象的复杂性;

社会撤离理论假设不成立

2、活动理论

(1)活动理论的提出: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

哈维格斯特、艾玉白的著作《老年人》。

·活动理论的含义:

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只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

·其要点可以归纳为:

“进入老年时期老年人所扮演的非强制性角色的来源越多,就越不会因为失去了强制性的角色而情绪低落。

在成年期,这些强制性角色通常置于首位。

(2)活动理论观点基于四个假设之上:

·1.老年人的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2.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明。

·3.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4.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这四个假设阐明了—种逻辑关系,即生活满意源于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源于新的角色,新的角色源于参与社会的程度。

(3)活动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相一致的,它强调参与、活动、与社会的认同。

·基本观点受到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认同。

消极意义:

·活动理论没有回答个性在老年人参与过程中的作用。

·未能有效地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的关系。

3、连续性理论

(1)理论的提出:

·该理论的重点在于解释老年人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