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06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考前语文猜题一.docx

08考前语文猜题一

08考前语文猜题一

牛山一中2007-2008学年高三年级考前猜题试卷语文试题

(一)2008.5.27说明:

1.试卷分数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第Ⅰ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试卷类型涂.....A.,科目..语文..;第Ⅱ卷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注意题号;3.作文写在另发的稿纸上。

第Ⅰ卷(共30分)(请把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A.庇护(p)机械(ji)破绽(zhn)伺机而动(s)B.迂腐(yū)忖度(cǔn)乘势(chn)风光旖旎(q)C.讣告(f)威慑(sh)撩拨(lio)淡泊名利(b)D.哺育(bǔ)濒危(pn)咆哮(xiāo)人才济济(j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贷款篇幅星罗旗布丁是丁,卯是卯B.掂量符合长年累月言必信,行必果C.烦躁引申白璧微暇雄纠纠,气昂昂D.振灾耗废雷厉风行胜不骄,败不馁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①由于长期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史知识的教育和学习,一些文化人现在已经到了文史素养相当匮乏的地步。

②学习李、杜的诗歌,要在反复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他们的作品,领会他们的艺术风格。

③增强体质需要锻炼,参加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不管是在野外,在单位劳动,都是对脑力劳动的一中调剂。

A.轻视吟诵因为/还是B.漠视吟颂可是/或者C.漠视吟诵因为/还是D.轻视吟颂可是/或者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A.钻石一般都是无色的,有色钻石极为稀有,像这种粉红色的,恐怕更是千载难逢....。

B.宽敞明亮的教室里,46名同学济济一堂....,畅谈着美好的理想。

C.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如何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已成为人云亦云....的话题。

D.一进家门,孩子们笑脸相迎,太太嘘寒问暖....,他感到满身的疲倦全都不翼而飞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A.作为最有可能为中国奥运代表团迎来开门红的便是射击项目,因此中国射击队备受瞩目。

B.那时,地球可以由无机物形成多种复杂的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又都积累在适宜的场所原始海洋里。

C.他们认为这样的独特环境里很可能对各种化学演化理论所提出的大多数条件都具备。

D.作为一个伟大的文体家,卡夫卡的地位不是依靠改变叙事的外部形式而获得的,他只在文学的内部进行工作,其巨大的功绩在于,他重建并改造了传统小说的戏剧性结构。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处于齐。

管夷吾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

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

国人惧乱。

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

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争入。

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1]道,射中小白带钩。

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

鲍叔牙谓桓公曰:

管夷吾能,可以治国。

桓公曰:

我仇也,愿杀之。

鲍叔牙曰:

吾闻贤君无私怨。

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

君必舍之!

遂召管仲。

鲁归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

桓公礼之,而位于高国[2]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

号曰仲父。

桓公遂霸。

管仲尝叹曰:

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此世称管鲍善交[3]者,小白用能者。

然实无善交,实无用能也。

实无善交,实无用能者,非更有善交、更有善用能也。

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鲍叔非能举贤,不得不举;小白非能用仇,不得不用。

及管夷吾有病,小白问之,曰:

仲父之疾病矣,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夷吾曰:

公谁欲欤?

小白曰:

鲍叔牙可。

曰:

不可。

其为人也,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使之理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

小白曰:

然则孰可?

对曰:

勿已,则隰朋可。

其为人也,愧其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以德分人,谓之圣人;以财分人,谓之贤人。

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

然则管夷吾非薄鲍叔也,不得不薄;非厚隰朋也,不得不厚。

厚薄之去来,弗由我也。

(《列子力命篇》有删节)注:

[1]莒,诸侯国名。

[2]高国,齐国两大显族,即高氏、国氏家族。

[3]善交,善于交结朋友。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戚:

忧愁、悲伤B君必舍.之!

舍:

释放、赦免。

C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属:

通嘱,委托、交托D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逆:

违背7.下列各组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仲父之.疾病矣谓之.贤人B.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C.勿已,则.隰朋可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D.以.贤下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鲍叔不以.我为贪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管夷君与小白战于莒道,(公孙无知)射中小白带钩。

B.(于是)桓公遂霸。

C.鲍叔牙以身下之,任(管仲)以国政D.(若)以德分人,谓之圣人;9.全部证明不得不用贤人、厚薄不由我的一项:

()①管夷吾能,可以治国。

②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

③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

④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⑤使之理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

⑥其为人也,愧其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A.①②④B.③④⑤C.③⑤⑥D.①②⑥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和鲍叔牙虽然是好友,同在齐国,但是各为其主,管仲忠心耿耿地跟随公子纠,鲍叔牙则跟随公子小白。

B.鲍叔牙奉劝齐桓公重用管仲,认为只有管仲才能使齐国称霸,齐桓公采取了鲍叔牙的建议,并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

C.公子纠失败后,召忽为感激公子纠的知遇之恩而死,管仲却没有这样做。

鲍叔牙知道管仲不在乎小的名节,而以不能名扬天下为耻辱。

D.管仲认为鲍叔牙虽然廉洁善待士人,但是不够宽容,对不如自己的人所犯的过错总是不忘记,不能综合衡量一个人,比不上隰朋有贤德。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翻译与断句请任选其一)11.用/为下面划线句子断句:

高宗时,蛮群聚为寇,讨之辄不利,乃以徐敬业为刺史。

州发卒郊迎,敬业尽放令还。

单骑至府贼闻新刺史至皆缮理以待敬业一无所问他事已毕方曰贼皆安在曰在南岸。

乃从一二佐史而往,观者莫不骇愕。

11.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

父严而子知所畏,则不敢为非;父宽则子玩易,而恣其所行矣。

子之不肖,父多优容;子之愿悫,父或责备之无已。

惟贤智之人即无此患。

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爱而子愈孝,子孝而父亦慈,无偏胜之患矣。

至如兄弟、夫妇,亦各能以他人之不及者喻之,则何患不友、恭、正、顺者哉!

1)父宽则子玩易,而恣其所行矣。

(2分)2)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3分)【答案:

6.A7.C8.A9.D10.B;11.断句(全对给5分,对六处4分,对五处3分,对四处2分,对2处1分,对一处以下0分):

单骑至府/贼闻新刺史至/皆缮理以待/敬业一无所问/他事已毕/方曰/贼皆安在/曰/在南岸。

乃从一二佐史而往,观者莫不骇愕。

11.翻译:

父亲宽缓那么儿子对事物持轻视态度,因而放纵自己的行为。

做父亲的,如果能将他人孩子的不才表现告诫自己的儿子;】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

(第

(1)题必做,其余4题任选3题做)(7分)⑴《》是汉乐府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是现存下来的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⑵苏洵《六国论》:

悲夫!

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赢粮而景从。

_。

(贾谊《过秦论》)⑷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李白《蜀道难》)⑸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共3小题,共10分。

生物全息律

(1)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学者首先发现了在生命系统中存在生物全息律。

全息是从全息照相技术中借用过来的,全息照片的每一部分都能反映出整体的图案。

生物全息律的表述形式就是:

生命机体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具有相似性和对应性。

(2)。

植物叶片上的叶纹与整株植物的外形十分相似,而任意一点的碎片在显微镜下显示出来的纤维纹也与整张叶片的叶纹具有很相近的对应关系。

动物身上有不少部位与整个身体具有全息对应关系。

比如鸡蛋的形状与鸡身躯的形状十分相似。

人的身体也存在着复杂的全息对应关系,人的脸部的长宽比、肩部到盆骨这段身体的长宽比、耳朵和鼻子的长宽比、自然张开的嘴巴和眼眶(除掉眼角数毫米)的长宽比等比例关系都十分接近黄金分割。

最近又发现,人体全身穴位的排列次序与身体某些部位穴位的排列之间存在严格的全息对应关系。

(3)生命系统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生物全息律是物质运动规律的高级表现。

没有无规律的物质运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规律,物质、运动和规律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运动序列由低到高分为五个阶段: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

从19世纪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到20世纪基因工程学说的诞生,人类对生命奥秘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

如果说,进化论从宏观角度证明了生命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细胞学说从中观角度证明了生命系统自身复杂机体的统一性,那么,基因工程学说则从微观角度证明了生命无限多样存在形式的统一性。

对生命运动的统一性的把握由宏观到中观到微观,显示了人类认识逐步深化的历程。

生物全息规律的发现则从新的角度证明了生命运动的统一性,即生命机体整体结构与部分结构之间的统一性,它表现为两者的全息对应的协同关系。

生物全息律说明,生命在实现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运动过程中,需要有一种自控制、自调节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必须以生命机体的全息结构为条件。

现代协同学证明,无机界内部和有机界内部、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协同关系。

从协同学观点看,生物全息律是生命运动在结构上协同表现的高级形式,它一方面是生命进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生命向更高级水平发展的需要。

14.给第

(2)段开头写一句最恰当的话。

(3分)。

15.第(3)段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3分)A.生命系统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生物全息律是物质运动规律的高级表现。

B.没有无规律的物质运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规律,物质、运动和规律是不可分割的。

C.生物全息规律的发展,从新的角度证明了生命运动的统一性。

D.无机界内部和有机界内部、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协同关系。

16.请概括发现生物全息律发现的意义。

(4分)【答案及分析:

14.生物全息律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人类之中。

分析:

第二段的内容,先说生物全息律存在于植物之中,再说存在于动物和人类,层次清晰,所以应填写一个总领句。

(生物全息律存在植物、动物、人类三方面各1分。

)15.答案为A。

该项准确全面地概括了第三段的主要观点。

B项只是从反面来论证观点;而C、D两项也只是用来为论证观点服务的,不是主要观点。

16.①生物全息规律的发现从生命机体整体结构与部分结构之间的统一性角度证明了生命运动的统一性。

②生物全息律说明生命在实现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自控制、自调节功能的发挥,必须以生命机体的全息结构为条件。

(解答此题应注意调整语言,照抄原文不得分。

)】五、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作品,完成1821题。

西湖梦(有删节)余秋雨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

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

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

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器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

③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来一个林和靖。

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

隐居孤山20多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

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

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地道了,做漂亮了。

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

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他有没有他的才分。

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有妻子和小孩的。

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

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④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

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

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

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⑤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

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

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样,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1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A.白居易、苏东坡对自然、社会及堤坝建筑有着较为完整和独立的认识,达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最高水平。

B.白堤、苏堤便利了百姓,可作者却基于对白苏二人及社会的整体认识,借此表达了一种遗憾,一种批判。

C.作者称赞了林和靖的清高和才华,认为他才真把隐士做道地、做漂亮了,后来的归隐者不过是东施效颦。

D.文中白、苏与归隐文人构成了鲜明对比,作者热情赞扬了白、苏的积极入世,对归隐者也给予了浓厚的同情。

E.作者由西湖的历史遗迹及故事引起思索,谴责了用人制度,并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对文人归隐给予了批判。

19.题目中的西湖梦指的是什么?

第一段末作者为什么说白堤和苏堤是生命的堤坝?

答:

(每个答案均不超过13个字)(4分)3.怎样理解尾段中的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的表达效果?

(4分)答:

4.简要分析作者对林和靖式的急流勇退的看法。

(6分)【参考答案:

1.B、E;2.作者心中理想的中国文化人格;它们保护了百姓的利益。

3.梅瓣、鹤羽借代,借指隐居者的诗文、道德(或隐居文化),像书签一般比喻只有点缀作用,可有可无。

将抽象的意思表达得生动、形象,增加了文采。

4.要结合以下要点进行分析:

①是一种无奈的自卫与自慰。

②又是一种消极,会使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

③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

(答对前两点即可得满分。

)】六、本大题2小题,共10分21、将4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括号(只填序号),使下面这段话语意连贯。

(4分)早在隋唐时期,北京就成了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军事防御中心。

为此,隋炀帝在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时,其北端即直达涿郡(今北京),[]。

到了宋辽时期,南北分裂,幽州与中原地区失去了政治联系,[]。

到了金代,海陵王定鼎中都(今北京),占有中原地区,又开始利用大运河向中都城运送各种物资。

元代郭守敬在大都城(今北京)内主持开凿的新运河通惠河,直达通州,与隋唐时期的大运河相连接。

[]。

非常可惜的是,到了明代,由于城市建筑结构的调整,通惠河被拦腰截断,[]。

①大运河因此失去了经济运输功能②从南方来的运输船只无法驶入都城中心③从而形成了一条重要的运输线④由江南北上的运输船只通过水路可以一直驶入都城中心的积水潭22、面对媒体的各种信息,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也会获得不同的结论,就是对同一信息也莫不如此。

阅读下面有关数据,请你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解读,你会从中归纳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获得怎样的启示?

(6分)据《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大学生人均消费支出1万元左右,其中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27%拥有个人电脑,19%拥有PDA,12%拥有MP3,6.6%拥有数码相机。

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462元。

(1)如果你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会从中归纳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获得怎样的启示?

(2)如果你站在一位数码产品经销商的角度,会从中归纳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获得怎样的启示?

【解析:

这是一道创新压缩语段题。

本题最大的创新点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材料压缩语段,突破原来单向的语段压缩题模式。

考查的知识点是语段压缩及简明、连贯、得体,考查的能力点是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探究。

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及未来的发展,因此,面对大学生过高的消费,思考更多的会是如何引导与教育的问题。

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关注更多的是消费与市场的问题。

明白了上述问题,就明白了归纳的落脚点和启示的生发点。

答案举例:

(1)2004年大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人均年消费竟大大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应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高科技数码产品已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消费对象。

人员流动较快的大学校园将是潜藏巨大商机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带上工具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牛奶、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水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旅行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地说:

这是很平常的呀!

可是,从战胜冻雨雪灾的坚强笑脸中、从抵制破坏、注目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意志中、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到重建家园的胸怀中,你会重新认识这一点,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

对此,请根据你自己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