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31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观潮》教学设计.docx

《1《观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观潮》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观潮》教学设计.docx

1《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文汇办东营小学执笔人:

王洪芳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关情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课文;初读课文;感受奇观: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课堂小结)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2、看过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自己初观大潮的感受,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词语。

师: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仔细去观赏一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

(教师板书“观”字。

  设计意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的开始部分,我首先提出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录像,让学生在“观”中如临其境,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并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教师正音。

(二)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交流:

1、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找到这个词语。

2、初步理解:

天下奇观。

(谈一谈你对天下奇观的初步感受。

3、再默读课文:

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观潮的过程。

4、再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段的景象?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5、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给大家推荐一下。

既然大家都觉得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最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那等一会儿我们就把这两段重点地读一读。

6、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这“天下奇观”是不是最近才有?

引导学生从“自古以来”、“一年一度”等词语中知道钱塘江大潮每年都会出现。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有了整体感知,粗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学习的被动局面。

三、直奔重点,感受奇观

接下来我们就要重点地来读一读课文中写潮来时的段落。

1、请学生自读3、4段,用一个词概括潮来时的感受。

(壮观、雄伟、气势汹涌等。

2、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呢?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

3、同桌或合作小组内交流:

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把听到的潮水的声音和看到的潮水的样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4、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出示相关课件加深感受。

5、指导学生把理解后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教学列举:

  ⑴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

你看到“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占整个江面,心里怎样(激动),来,把这份感觉读出来!

  ⑵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

一丈是3.3米,两丈多高,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⑶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体会:

飞奔。

(速度快。

)浩浩荡荡。

(横贯江面,潮水奔涌。

山崩地裂。

(响声巨大。

 师:

请同学们读读课后的资料袋。

(教师可借助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师:

这句子写得太妙了,可要把它读好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大家都一起来练练,比赛谁读得更棒?

⑷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这响声会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学(轰隆隆),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滚动)写得多好啊,我们再来读读。

 ⑸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

人群又沸腾起来,大家会说些什么,叫些什么?

 (“潮来了!

潮来了!

”“大家快看哪!

快看哪!

”……)

  对,这就叫人声鼎沸!

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6、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

说一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教师:

请用上“先……然后……最后”把你听到的读一读。

 学生回答:

我先听到“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然后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7、刚才通过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请你听老师读一段话,看看谁能听出文中是用哪几个词把潮来时的顺序写清楚的?

 ⑴ 师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请学生动笔做: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    )向我们移来,(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8、肯定学生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

 要想读好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你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别的发现?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

“再近些”,“越来越近”。

知道是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情景的(从远到近)。

指导学生体会该怎样读好这种变化?

(1)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2)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

(3)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对话追问:

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

又会怎么做呢?

      (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5)先闻其声再见其形。

录像是老师的一个朋友拍的,他普通话不太好,想请同学们帮忙配一下音,行吗?

配音的时候最好能朗诵出来,行吗?

(6)学生再次练读、试背。

同桌练说。

(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大,它的气势也越来越雄壮;潮水的气势优越来越大,它的声音也越来越响。

)指名配乐给录象配音。

带着这种体会集体配乐配音。

(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

(有难度的学生允许看着前面括号中的连接词。

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

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

设计意图: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清晰,教学过程就显得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难点易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课的教学主线是展示“潮来时”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气势,为此,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设计了“紧扣主线,自读自悟,集体讨论,点拨深化”的教学结构。

在指导学生诵读中,也要做到从“小──大”声音的变化来朗读,并且鼓励、引导学生要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的惊奇,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到自然美和语言美的完美统一。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有了初步了解,感受了潮来时的神奇,其实,潮来之前、潮来之后的景观也同样为之感叹。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

附: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答案:

找一找,写一写

晴空万里乌云密布倾盆大雨万里无云

波涛汹涌波浪滔天波光粼粼海天一色

人来人往百发百中一模一样十全十美

想一想,写一写

秋风吹过,一片片落叶犹如羽毛轻轻落下。

远看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

学生答案符合即可。

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中游称富春江,流经杭州始称钱塘江。

【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钱塘江发生这样壮观的潮涌,与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变成陡立的水墙,形成初起的潮峰。

  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地球离太阳最近,所受引力特别大,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绝称的“海宁潮”闻名天下,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

第二课时

(自主读书,感受潮来前后的奇观,拓展训练,体会写法)

一、复习检查,游戏导入

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巧妙运用暂停按钮,定格画面图像,让学生用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来描绘。

如当一条白线连接两岸时,定格图像,让学生说出“横贯江面”一词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鼓励学生。

或做填空题,可选择第二题中的词语来填:

我去海宁观潮,刚开始,看到(     )。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    ),顿时,(    )。

后来,随着响声(    ),白浪翻滚,一浪浪(    ),一浪浪(    ),那声音如同(    )。

我们在上一节课亲眼看到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潮来时,场面非常得壮观,那潮来的前后又是怎样的神奇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

和学生一道复习上课时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

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自主读书,感受奇观

1、交流学习方法: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感受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的壮观呢?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

老师也提出自己的读书方法,供学生参考使用。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1)理解“天下奇观”的意思,区分“观潮”的“观”与“天下奇观”的“观”的不同意思。

学生查字典,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观”。

“奇”是“奇特”的意思。

设计意图: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

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查字典,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3、学习第二段:

(1)边默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

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

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

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

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2)课文第二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

为什么?

交流:

 ⑴ 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江面平静,观众人多)

 ⑵ 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 读人们的句子,体会人们期盼的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⑷ 理解:

“昂首东望”,你能演示一下吗?

(5)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6)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是我们的心情却是不平静,我们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昂首东望。

)我们昂首东望,等着、望着,这一年一度的江潮怎么还不来?

(7)假如你也在等着观潮,此时心情怎样?

    (激动、着急、兴奋……

4、学习第五段。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师: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你还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气势吗?

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五自然段并思考、体会。

生:

“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这句话中的“还在”“漫天卷地”体会到大潮的雄伟气势一点都没有变。

朗读体会。

生:

“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这句话中的“依旧”、“风号浪吼”也体会到大潮的气势没变。

师:

你们还从那儿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生: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这句话中体会到大潮持续了很长时间。

朗读体会。

师:

此时江面的平静与潮来之前的平静是否一样?

生:

不一样。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师:

可见,潮水的水量之大。

我们把第五自然段连起来读,体会大潮的气势之壮,时间之长,水量之大。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

所以钱塘江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师:

那钱塘江大潮到底奇特在什么地方?

生:

潮来之时气势雄伟壮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一年只有一次。

江面越往东越宽,大潮从东边来,特殊的地势使大潮来势凶猛。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早以人山人海。

师:

作者用心观察,叙述有叙,从声音、气势、形态三方面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表现了大潮的气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

采用“自读自悟、讨论、点拨深化”的方法来学习“潮来前后”部分,体会出潮头过后依然壮观、雄伟,回扣主题“天下奇观”。

在这部分中,朗读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抓住词语体会大潮的气势,同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如果是一名人流中的观潮人,此时此刻你的情感怎样?

想说些什么呢?

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师:

苏轼称赞西湖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实,钱塘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它总是那么叫人神往,再请同学们读全文,感受一下。

2、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另一种写法——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

3、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

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生动、形象、逼真呢?

  (按顺序、抓特点、词句准;动静结合、人景结合。

师小结:

是呀,正是因为作者细致地观察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因此,读了这篇课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如置身与观潮人群中间一样。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按事物发展顺序和抓住主要特点写作的方法,并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培养学生随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四、拓展训练

1、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深深地把我们吸引住了,难怪有那么多人来观看。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

例: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

(自由准备。

)(提示:

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

⑴ 学生展示。

⑵ 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

让学生当小小的导游员,引导学生将自己融入到观潮的人群中,对于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就自然流露出来了,同时让学生当小小的导游员向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色,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知识、能力、人格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在生动实际活动中能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五、总结课文,归纳升华

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

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

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六、练习提高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文中介绍的还只是一线潮,其实还有交叉潮、回头潮。

七、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1、熟背自己喜欢的片断,摘抄下来。

2、学习作者写景的写作手法,或选用从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段话,写一个场景或场面。

八、板书设计

 

          潮来之前 江面平静雄伟壮观

观 潮

 (天下奇观) 潮来之时 声音 形状 (远──近)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潮退之后 恢复平静

          (热爱祖国山河)

设计意图: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

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线,按照观察的顺序,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了教法的实施。

附: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答案:

词语天地:

读一读,选一选

潮chènbáo横卧

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1、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1)范仲淹:

海面雷聚,江心瀑布横。

(2)杜甫: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3)王在晋《望江台》: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4)李廓《忆钱塘》: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5)刘禹锡《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钱江潮的奇观四看

钱塘江涌潮景象变化万千,潮高差也各不相同。

每当涌潮在天边出现时,犹如“素绿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待涌潮到达眼前时,又犹如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东西二十多公里的海塘上,即可看银涛滚滚整齐而来的“一线潮”,也可看东南两股潮头相撞,掀起万座冰山、千座雪峰的“碰头潮”。

随潮还可看到潮水猛冲凸入江中的围堤,形成“卷起沙堆似雪堆”的“返头潮”。

当然钱塘江的“夜潮”,该是留在月下看:

皓月当空、月影银涛、观潮赏月、心旷神怡。

奇异的钱江涌潮,“奇景四看”,奇哉乐哉。

3、钱江潮举世无双

涌潮是世界上少有的自然现象之一,在国外,仅有英国赛汶河,法国赛纳河和南美亚马逊河等少数河口地区发生,但都不及我国钱塘江涌潮来得典型和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