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31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

村移民搬迁扶贫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村移民扶贫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某镇东三家村移民搬迁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某镇人民政府

三、项目第一责任人:

四、迁出区范围:

东三家村3组(蔡家沟)、4组(荞麦梁)

五、建设内容及规模:

移民搬迁45户167口人,新建住房2700平方米,占地面积24300平方米。

其中插花安置移民9户,33口人;集中安置36户134口人。

六、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为418.7万元,其中房舍建设投资296.5万元,修建村巷道8万元,人畜饮水15万元;栽植林果投资70万元,配套水利设施投资21万元,电力建设投资8.2万元;该项目资金来源:

生态扶贫移民项目财政补助1.5万元/人,共250.5万元,群众自筹19万元,其他整合资金149.2万元。

七、建设年限:

建设年限为2013年、2014年度

八、效益预测

1、经济效益:

移民搬迁可增加耕地400亩,增加林地面积700亩。

搬迁当年可增加收入粮食收入32万元,三年后,苹果进入主产期,年增加产值525万元,经济效益相当明显。

2、社会效益:

该项目有利于维护还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改善退耕还林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步伐,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

3、生态效益:

通过生态移民扶贫安置,极大地减少了搬迁户因燃料用材而对林木的砍伐,防止了水土流失,维护了生态平衡,通过造林对防风固沙、京津风沙源治理起到一定作用。

第二章、某镇东三家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东三家村位于某镇西部,大部分村民组交通便利。

地属七老图山系燕山余脉,水系大凌河的一级支流驿马图河一级支流东三家河,是典型的山区农村。

项目迁入区位于东三家河上游,项目迁入区地势起伏不大,地块都为条形坡耕地,地势南低北高,地形较开阔。

二、自然资源条件

东三家村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50mm年蒸发

量为1800mm,年平均气温10C。

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4度,最

低一月份平均气温-12.2度,年日照时数2840小时,无霜期145天,早霜在9月份中旬,出现晚霜在5月份中旬结束。

年大于10度有效积温3900度。

年平均风力2-3级,最大8级。

年8级以上刮风天数在30天左右,主要风向西北风及西风。

但该村也有独天优厚的自然天条件,该村三面环山,积温较高。

三、社会经济发展及现行程度

1、社会与农村经济及农牧业生产状况

东三家全村总流域面积约为0.8万亩。

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4个村民组,440户,1700口人,其中贫困户145户,479口人。

耕地面积368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800亩;林地面积3000亩。

2012年东三家村农业总产值46万元,人均农业产值580元;粮食产量612吨,人均占有粮食720斤。

2、移民搬迁原因分析

(1)、交通不便,东三家村3组(蔡家沟)、4组(荞麦梁)地处一小山沟,没有交通主道,尤其雨季来临,道路基本中断。

(2)、水源情况,该二村组,地势较高,地下水源不足,每逢干旱季节,村民需到1000米外拉水饮用。

(3)、医疗、求学,由于地势较偏远,交通不便,对需就医、求学的群众极为不便。

第三章、移民搬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某镇现有贫困人口8210口人,2598户,由于需移民区生态脆弱、耕地瘠薄,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条件极差,农业生产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窘况,群众就医、入学、行路难,这部分群众的稳定脱贫与发展单靠输入式扶贫方式已难以凑效。

通过该项目建设也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2、是加快山区脱贫致富,实现农增收目标的有效途径某镇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落后,“三农”问题突出,尤其是落后边远地区要改变现状、加快发展的难度极大。

据调查迁出区农户人均纯收入为1960元,比内蒙古自治区2600元的平均水平低24.6%。

迁出区人90浓上耕地为坡耕地,土层厚度不足20cm,常年广种薄收,

只能栽种土豆、玉米等作物,单产水平低下,平均亩产低于300公斤。

通过生态扶贫搬迁,推行“人口下山、产业上山”,发展以林果为主的山区特色农业——苹果产业。

移民搬迁后将留在山上的土地通过集约化经营或大户承包流转等方式发展我镇特色农业,并在当地农林专业合作社的帮扶下,发展各种特色种养业。

因此,通过移民搬迁,有利于加快山区贫困农户和搬迁农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3、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某镇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特别是迁出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尤其是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7个自然村中人均可获得水量低于30升的为3个,涉及人口205人,人力取水时间超过30分钟。

上述问题涉及村社众多、面广,单纯靠工程投入,投资较大,也难以同时解决。

要缩小城镇差距实现城镇统筹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山区。

积极推进生态扶贫,既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问题,又能结合小城镇建设,引导移民向基础设施较好、产业相对发达的中心村、中心镇和城区有序转移,促进人口的合理再分布。

因此,生态扶贫是落实统筹城镇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二、可行性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赤峰市委农工部关于认真做好生态移民项目区核查工作的通知》赤党农工发[2013]22号,总体部署,加快实施生态扶贫移民工作,某县委县政府、某镇党委政府均成立了专项项目筹备小组,加大了投入力度,建立了生态和扶贫移民保障措施,为加快实施生态扶贫移民工作奠定了基础。

2、贫困程度大,群众积极性高该搬迁区贫困程度较大,60%以上为在册贫困户,需搬迁村组群众搬迁意愿强烈,镇政府、村委会积极性高,为开展扶贫搬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某镇具有适合移民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生态扶贫移民工程后,通过人口聚集和土地资源的聚集,原有土地通过集约化经营或大户承包流转等方式发展某镇栽植苹果特色农业,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45户、167人搬迁农户将与某县绿源春苹果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在专业合作社的帮扶下,发展林果种植特色产业,帮助搬迁农户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

第四章、迁出区、迁入区基本情况

一、迁出区基本情况

本项目迁出区涉及某镇东三家1个行政村中2个自然村,需搬迁地区现有人口197人,其中贫困人口123人、贫困发生率为62%。

退耕地区人均耕地1亩,人均粮食占有量250公斤,人均纯收入1260

元。

退耕地区90%^上耕地为坡耕地,土层厚度不足20cm,常年广

种薄收,只能栽种土豆、玉米等作物,单产水平低下。

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人畜饮水得不到保障,公路不畅通,尤其雨季公路基本中断,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二、迁入区基本情况

1、集中安置点,位于镇级公路“宋马线”公路旁,属本组耕地。

2、有足够的生产生活用地,安置点有足够的建房地域;

3、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基本具备或建设的难度小,投资相对较少;

4、交通方便,信息灵通,有利于移民户的远景开发;

5、邻里团结,民风淳朴。

三、迁入区基础设施

插花安置安置区位于东三家村中心村,人均耕地面积2.4亩,该区有丰富的地下水,人均日供水量可达到60L-100L,水资源保证率达到100%,镇级公路通达率100%。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可满足安置要求。

集中安置区位于东三家村中心村北1.5公里处镇级公路宋马线旁边,该处地势平坦宽阔,交通、通讯、就医、求学等非常方便。

地下水丰富,能满足迁入人口日常生活用水。

第五章、安置模式和规模

本次生态移民共需移民搬迁45户167口人,其中插花安置移民9户,33口人,集中安置36户134口人;新建住房2700平方米,用地面积24300平方米。

修建村巷道路1000米,满足农户交通运输;建集中供水1处,满足人畜饮水;安装变压器1台套,架设低压线路700米,满足移民区日常生产生活用电。

为了保证生态环境,充分合理利用原居住地土地资源,保证移民移民后生活来源,栽植林果700亩,相关配套设施打配机电井5眼,埋设低压管路2200延长米,架设低压线1300米。

第六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标本兼治,以推进生态移民和生态扶贫安置区建设为重点,以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采取综合措施,整合支农资金投入,切实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和退耕还林成果,逐步建立起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

——因地制宜、就近安排的原则。

——以土为本,有土安置的原则。

——生态移民、易堤移民对象优先安排的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搬迁户确定原则1、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群众。

一是居住在水、电、路及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就医、就学、行路困难,原地解决相关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建设成本和人均投资过高的地区的群众;

二是耕地条件极差(土壤耕层厚度不足20cm,粮食单产不足200公斤)地区的群众。

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建卡贫困户和已退耕还林的贫困户。

2、居住地常年单程取水距离超过1公里,或人力取水时间超过30分钟,饮水特别困难,项目解决难度大的农户。

3、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修路、通电、

人畜饮水等一次性投入成本过大,短期内难以改变基础设施条件的农户。

第七章、主导产业

某镇自2000年就积极构建以马营子、鸽子山、榆树底、东三家、山头等五个村为核心区的“宁丰”系列苹果产业基地。

2007年在基地规模超过5000亩后,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成功的注册了“山头”牌宁丰脱毒苹果品牌。

在品牌的影响下成立了以马营子、鸽子山二村为主的苹果协会、山头绿源春苹果专业合作社。

“宁丰”系列品种是以“富士”和“东光”杂交而成,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苹果具有香、甜、脆、易贮藏等特点,目前成为市场热销品牌,至今供不应求。

目前,某镇有苹果树8000余亩。

通过协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科技推广和产品的购销,使果农对苹果产业有了新认识,果树面积正在以每年1500亩的速度递增。

果品远近闻名,供不应求,发展苹果业,符需求。

第八章、建设内容及典型设计

一、建设内容

新建住房2700平方米,用地面积24300平方米,建集中供水1处,埋设低压管路4000米,满足136口人人畜饮水;安装变压器一台,架设低压线路2300米,满足移民区日常生产生活用电,修建村巷道路1公里,满足群众生产交通要求。

将原村民居住地推平建为林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栽植林果700亩。

相关配套设施为:

打配机电井5眼,埋设低压管路2200延长米,架设低压线1500米。

二、典型设计插花安置,根据中心村安置容量合理插花移民户。

集中安置户户型典型设计:

单户建筑面积为60平米,单户院落占地0.5亩。

房舍建设为砖混结构,彩钢顶,塑钢门(1.2X2.2米)

窗(2.2X2.5),单间跨度7米,宽3米,标准间三间。

砖院墙,2.2米宽铁大门。

水集中使用,电统一架设。

村巷道按5米宽沙石路设计。

林果产业典型设计:

计划栽植“宁丰”苹果,株行距为2X3每亩56株。

机械整地,田面按等高线布置,采取条台田形式设计。

单个树坑采用40X40X40cm尺寸,栽植后覆膜。

按照水里要求的打配机电井,100——150亩林地配备水源井1眼,保证水肥充足。

第九章、建设标准

集中安置区共建住房2700平方米(用地面积24300平方米),附属设施(主道、入户道路等)810平方米。

一、住房设计

安置房以人均20平方米,户均60平方米为标准(按3人/户)设计,考虑到村民生活生产习惯,主要建筑为起脊房屋设计,单间跨度7米,宽3米,标准间三间。

每户均为单门独院。

建筑结构采用砖混形式,房脊采用保温彩钢板扣置,门窗均为塑钢门窗。

基本风压值为0.40KN/卅;地震设防烈度8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移民新区尽量规划合理,不出现死角。

二、村巷道设计

村巷道路面宽5米,砂石路面,路拱高30公分,路肩低于农户大门口20公分,保证排放水雨。

三、给排水设计

项目区拟建集中供水工程1处,日供水能力200吨/日,输配水管网5公里,采用新建蓄水池、外接输配水管网满足供水。

供水主

干/支管径DN64110mm生活用水按60L〜100L/人・d,畜禽按羊单位5〜10L/只•天,K=1.2。

由室外给水管网引入,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管道布置成下行上给方式,向每个用水点供水。

采用生活消防合一制,管网呈环状敷设,管径DN10L150mm室外

采用DN63-110PE管,室内给水采用d32热镀锌管丝扣连接或PE热熔连接。

四、电气工程设计迁入区用电按照山头变电所规划建设接入电网。

本项目拟采用

一路380/220V低压电源接入,采用6平方封闭线电线引入户内设置的低压配电柜,负责安置用房供电。

电视讯号由镇有线电视网提供接入。

五、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主要包括迁出区群众退出宅基地、25度以上的承包耕地的生态修复,本项目迁出区生态恢复750亩。

一是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工程。

要分阶段地将所有25度以上坡地、荒地实施还林、造林。

二是迁出区群众宅基地、街道土地复垦工程。

群众迁出区宅基地、街道进行种植树木。

第十章、投资概算

一、投资概算

经概算,该项目总投资为418.7万元,其中房舍建设投资296.5万元,占资金总投入70.8%;栽植林果投资70万元,占资金总投入16.7%;水利建设投资36万元,占总投资的8.6%;电力建设投资8.2万元,占总投资的2%,道路建设8万元,占总投资的1.9%。

(见附表:

某镇东三家村2013年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工程投资概

算表)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为418.7万元,资金来源是,生态扶贫移民项目财政补助1.5万元/人,共250.5万元,占总投资的83.7%,群众自筹19万元,占总投资的4.5%,其他整合资金149.2万元,占总投资的35.6%。

第十一章、工程建设进度安排

整个项目计划在2013年6月实施,2014年5月底竣工,具体安排如下:

一、宣传动员、调查摸底阶段

2013年4月前,通过会议、标语等形式对移民扶贫政策、移民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加强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3年5月——6月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摸底,认真确定生态移民对象和落实安置地点。

二、建设阶段

2013年6月——7月对确定搬迁户进行登记造册,确定移民安置方式,收集群众自筹款等事宜。

2013年8月——11月进行房舍建设阶段。

村委会负责签订安置区土地使用合同,制定土地和房屋分配办法,签订移民搬迁安置责任书;镇政府负责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城建手续、招投标等相关建设事宜;同时开始打配机电井、埋管道、架电等多项辅助配套工作。

三、搬迁安置阶段

2014年2月——3月进行搬迁安置阶段。

按照房屋分配办法,组织各搬迁户进行搬迁;对原住宅房屋进行推到还林、还田,同时开始购置苗木,进行植树造林。

四、检查验收阶段

2013年12月——2014年5月验收阶段。

该项目实施三级验收。

施工单位进行初验,合格后报某镇政府,政府组织扶贫、土地、村建、财政、纪检、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对房舍建设、水源建设、架电工程、老房还林、植树造林等工程进行中验,经验收合格后,报县委农工部、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进行终极验收。

第十二章、工程管理措施

生态移民是扶贫开发和农村小康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了将该移民项目保质保量的建设好,严格履行项目审批、备案程序,完善项目建议书、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预审、征地协议、水土保持方案、工程建设初设批复等手续,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地质灾害评价报告和洪涝灾害评估报告,经审批、备案后方可开工建设。

对每个建设项目,都做到有安置工程规划、实际图纸、招投标文书和建设合同,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把工程质量关。

对移民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1、公开招投标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房舍建筑、水源工程等大项工程的设计、施工要公开招投标。

镇政府将建设项目报县采购中心报批,统一走某县招投标手续。

对小型、专业性较强的电力工程实行政府采购。

2、监理介入镇政府聘请专业监理公司对该建筑工程、水源等建设内容进行监理、监督,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均合格,力争创优质工程。

严格把关,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保证工期。

3、村民参与监督为了让生态移民工程更阳光更透明,镇政府、村委会组织受益区群众推选出10名义务监督员,负责监督材料、工程质量,及时向村委会、镇政府反应情况。

镇政府组织人员不定期深入安置点施工现场,开展项目监督检查工作,做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防范与查纠并重;建立项目调度、督查机制,严格执行旬调度制度,对工程进展缓慢的安置点及时下发通知,督促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4、竣工验收该项目实施三级验收,即施工队初步验收后填写报告,报镇政府进行中验,镇政府组织村委会、扶贫办、财政、土地等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针对性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县委农工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交付村委会、群众使用或居住。

5、审计

该项目自觉接受县审计、纪检等单位审计、审查。

6、档案管理严格管理工程各个环节档案材料,及时收集阶段报告和检查报表,做好各个隐蔽工程、地面工程质量检验单,做到有施工组长签字、监理签字、3名以上村级义务员签字方可入档。

第十三章、技术保障

该工程依托城建局、水利局、林业局、土地局、电业局等多家专业局规划设计,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该工程房屋建设工程,严格招投标手续,通过招标程序确定有资质的正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施工。

设计单位负责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就新工艺、新技术对施工企业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生产安全。

政府采购中心负责配套工程管材、电料等建设材料购置。

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机电井打配,报县水利局统一设计、施工、验收,保证让移民群众吃上安全、便捷的饮用水。

退耕还林工程,依托县林业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确保早日灰复生态恢复。

电网架设,依托县农电局、山头变电所,将所需电路安全接入移民新区,保证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

第十四章、配套服务

某镇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规划、某镇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针政策,结合我镇未来发展的“四大定位”,围绕“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理念和“人口下山,产业上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原则,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坚持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原则,坚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原则,坚持搬迁安置与后续生存发展并重原则,探索走出一条农民集中居住、社会管理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农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统筹城乡发展的易地扶贫搬迁及生态移民新路。

按照资金“整合项目、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公开透明”的原则,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及生态移民,专项资金实行集中安排、分项目报账、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管理。

搬迁

在土地房屋政策方面,集中安置区建设用地由某镇党委、政府进行统筹协调,占用集体土地的,集体建设用地性质不变,由集体经济组织与被占地农户签定用地协议,参照当地集体建设用地补偿标准予以补偿;搬迁户原宅基地应拆除复垦,搬迁户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每户控制在0.5亩以内,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米/户。

安置户在集中安置区的宅基地使用权归安置户、所有权归集体,所建房屋使用权和所有权归安置户所有,由县国土房管部门依法为其办理相关手续;搬迁户的原有承包耕地和林地原则上保持不变,如果搬迁户自愿退出可交原居住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第十五章、搬迁优惠政策

为了提高移民户的积极性和工程的总体质量,明确各部门、各村职责,让政策驱动、部门联动、村社主动、农户行动,以确保生态移民的顺利推进,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以下优惠政策:

1、与退耕还林政策相结合。

凡是实施生态移民的农户,在上级下达的退耕还林指标内,将优先安排退耕还林指标,享受退耕还林政策。

2、与土地整治相结合。

为了使移民户有基本的口粮田地,让移民户住得安心,根据上级的安排指标和当地的整治条件,对于实施整体移民的,国土部门将优先安排土地整治项目,解决土地耕种的问题。

3、与税费政策相结合。

在实施生态移民中涉及到土地管理费,

城镇建设配套费,补建房屋手续费,以及搬迁到集镇居住后经营二、

三产业的各项工商税费等,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行优惠,并优先从快办理证照。

4、与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相结合。

为了解决移民户的收入问题,凡是实施了生态移民的农户,有愿意外出务工的,可以安排劳务技能培训,并优先解决外出务工就业。

第十六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生态移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

因此,镇上专门成立了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崔伟平、镇政府镇长乔荣才任组长,镇政府副镇长王泽生任副组长,镇党政办、扶贫办、财政所、国土所、农业服务中心、派出所、村委会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为成员的组织保障体系。

其主要职责是:

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管理,通力协作,具体落实,搞好监督。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合力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

镇扶贫办会同林业工作站、土地所、村建、交通、水利等部门编制扶贫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切实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易地扶贫专项资金,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工作。

1、坚持规划为先。

抽调扶贫、林业工作站、土地所、村建、交通、水利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规划组,把移民搬迁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衔接,编制总体规划、方案。

聘请有资质设计单位,把集中安置点建设与小城镇建设、产业开发、整村推进、危房改造相结合,编制建设规划,合理确定集中安置点的所在地、安置规模、土地面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规划科学适用。

2、做到有业安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