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534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doc

不错,值得借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

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

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

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

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

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

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

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

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

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

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业链很长的基地型项目,全市为电力、石油化工、金属加工企业配套的企业超过800家,这些中小企业都将从这些产业发展中受益,增加订单。

   二、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随着“以港兴市,港城相依”主体战略实施,我市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但在产业集群效应、品牌建设、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1、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但关联配套能力还不强

   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特征。

目前,我市的主要产业集群从原料采集运输到半成品、成品的生产分销,已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然而,我市传统产业集群与发达地区同类产业集群相比,产业关联度不高,集群配套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

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产品结构雷同,存在众多企业围绕一个产品“扎堆”生产的现象,“断线”产品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

未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产能、发展水平大体相当,行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制约了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

   2、龙头企业发展较快,但辐射带动能力仍不足

   龙头企业是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的主导力量。

具有竞争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既是区域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外部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我市将扶持大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略,新世纪造船、三江电器、安泰动力、宝骊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不仅自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张,效益不断提高,实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带动了行业发展,壮大了行业实力,形成了较为显著的产业集聚态势和产业集群效应。

但是,我市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能力还不强,大部分规模企业单体规模较小,规模效应不大,集群发展步伐不快。

   3、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我市在制订产业发展政策过程中,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技术进步不断加快。

但技术装备水平整体仍较落后、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不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4、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孵化器。

我市遵循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完善配套功能,项目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目前,工业园区乃至全市的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竞争力不强,整体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强。

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发展较慢,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相对滞后。

研发和销售这两个中心环节还未得到完全重视,带动产业升级的力量还比较薄弱。

5、宏观环境、生产要素等因素制约产业集群发展

   由于国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土地、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对我市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也日益显现。

工业用地供应紧张,对项目引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同样缺乏,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成品油、煤炭供应价格起伏较大,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市产业规模的集聚速度、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思路

   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加快园区建设为主战场,以改造提升主导产业为支撑,培育新兴产业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市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力不断增强,产业带动力不断提高,走出一条符合市情、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路子。

         1、改造提升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效应

   主导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是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产业集群的重要动力,也是区域经济优化产业存量、扩大产业增量的重要基础。

我市目前已经形成的五大主导产业,是基于靖江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等综合优势长期培育发展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最具有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潜力。

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就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效应,着力提升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一方面,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提升传统产业集群。

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集群。

根据我市目前产业基础及比较优势,要集中力量发展核电、“大飞机”协作配套等新兴产业。

2、培育龙头企业,激发产业集群发展活力

   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方向性、示范性、导向性和辐射带动性,是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领跑者,可以带动相同、相近和相关产业发展。

因此,要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激发产业集群发展活力。

   一是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坚持培大育强与招大引强并举,重点引导、服务、扶持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发展。

积极推行“一企一策”,鼓励企业加大有效投入。

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群中的带动、辐射、示范、信息扩散等作用。

   二是围绕龙头抓好配套。

龙头企业主动延伸产品链和服务链条,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效率的重要一环,也是发展壮大自身的重要立足点。

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配套率。

引导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加强与各自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联系。

各级政府也要创造条件,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

通过构建围绕龙头企业的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配套协作体系,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专业体系,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配套经营体系,细化产业分工,拓展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龙头企业与集群内配套企业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和发展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

创办为其配套的专业园区,通过发挥产业集群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增强集群竞争优势。

 3、拓展集群招商思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进程

   招商引资是政府参与市场竞争、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现实途径。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集群招商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应作为我市今后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集群招商要着力招大引强。

招引一个大项目的同时,还能带来一大串配套企业,有利于发展壮大现有产业,还可以催生一个新产业。

要紧紧抓住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资本转移的机遇,深入研究新兴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配套+产业基地”、支柱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模式,集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大项目,经济贡献大、群众受惠多、运营成本低的大项目。

   另一方面,重视集群招商的产业配套。

认真研究和掌握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根据我县现有产业门类、产业基础,立足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明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产业集聚、集群规划,明确产业集群招商重点和项目类型,有选择地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项目、提升本地资源附加值的资源加工型项目、以存量项目吸引外商的增资扩股合作项目,促进和加强与外地企业的联系协作,招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与产业配套的小项目有机结合,不断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升级进程。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蓄产业集群发展后劲

   注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技术改造相结合,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强化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创新——技改——创新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蓄区域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后劲。

   一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

支持开发产业集群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共性技术,引进开发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新技术,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同时,要建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教育院校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措并举不断加大自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二是注重品牌打造。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发展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有潜力的品牌产品。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发创建特色品牌。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技术推广、成果转化、项目评估、资源配置、决策咨询等专业服务为职能的科技服务机构,在促进技术转化、提供科技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重视建设各类面向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措施

1、强化规划引导。

以全市总体规划为导向,加快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相衔接。

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工作切入点,用产业集群规划指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区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有效吸引新型产业向我市转移集聚,推进产业向高端发展,扩大专业市场辐射范围,实现纵深推进,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同时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要结合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

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增强集聚效应,引导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2、改善集聚条件。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以主干道及通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推进信息网络宽带化和高速互联,提高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积极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优先保证区内输配电工程建设,确保企业正常用电。

确定一批重点企业、新增长点项目,实现滚动发展。

加大运输协调力度,确保重点企业、重点物资运输需求。

逐步实施企业集中供气、供热,进一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地覆盖率。

3、加快人才开发。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

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各种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国际、国内优秀科研技术人才。

促进人才创业,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

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代理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

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加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规范企业用工和裁员行为,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

促进就业服务组织、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之间多层次的合作,切实加强农民工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注重环境建设。

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厚爱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和谐社会氛围,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

加强产业文化建设,培植诚信文化、协作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

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企业交流,加快信息、知识等转移扩散,促进产业融合。

以企业诚信为突破点,以强化约束监督、促进诚信经营为目标,建立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完善行业信用档案,加强企业信用自律,倡导建立失信惩戒制度。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