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43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10000字.docx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10000字

三一文库(XX)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10000字〕

  议论文并列式分论点的有效教学模式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在议论文写作中,不少同学时常犯这样的毛病:

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

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及格上下。

也有的同学能拟写几个分论点,但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

硬贴标签),从而影响作文得分。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

  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并列式分论点的设计方法并能快速准确拟写好三个分论点

  教学难点:

三个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三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交叉,不重复,不包容,不矛盾并能很好地证明中心论点。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讲练结合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并列式分论点的设计方法(见图表)

  分论点并列式议论文结构: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1:

论据+分析论证

  本论分论点2:

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五、拟写并列式分论点的常用角度、方法及示例

  

(一)三个角度: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

  

(二)方法:

  A概念分析法(角度一:

“是什么”)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示例1:

要写一篇以“坦然,才是美的真谛!

”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坦然》,请设置三个分论点。

方法:

从“是什么”角度阐述“坦然”的内涵)

  分论点1:

坦然是快乐和美丽的源头活水。

  分论点2:

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

  分论点3:

坦然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

  示例2:

20xx年辽宁话题“肩膀”可这样分解三个分论点:

  (方法:

从“是什么”角度阐述“肩膀”的外延)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B:

因果分析法(角度二:

“为什么”)

  这里的“因”可以指分论点,“果”可以指中心论点;也可以是“因”指中心论点,“果”指分论点。

在拟写分论点时,可以从中心论点出发,分别找出三个结果或三个原因。

  示例1:

08年广东高考作文: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方法:

把中心论点作为原因,去揭示该原因产生的结果或作用、价值、地位等。

  分论点1:

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遭遇挫折时,更加理智更加坚韧;

  分论点2:

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面对苦难时,更加沉着更加勇敢;

  分论点3:

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示例2:

20xx年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拟写三个分论点。

  方法:

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原因。

  分论点1: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2:

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3:

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C条件分析法。

(角度三:

“怎么办(样)”)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示例:

07年湖南高考作文:

《诗意地生活》请以“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为中心论点,从“怎么办”角度拟写三个分论点。

  方法:

从“怎么办”角度提问: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诗意地生活?

(即找出满足中心论点这一结果的条件)

  分论点1: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分论点2: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

  分论点3: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六、拟分论点的总体要求:

  1、分论点的位置:

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分论点的数量:

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个。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七、温馨提示:

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

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八、拓展练习

  为“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拟写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1:

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

  分论点2:

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

  分论点3:

青年时代是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时代。

  练习一:

以“爱心让世界更美好”为中心论点,(或以“爱心”为话题)列出至少三个分论点:

答案: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它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

  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荫庇。

  爱心是一道飞架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爱心是一股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清凉恬静;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冷静思索;

  爱心是一块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莲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从“是什么”角度,运用比喻手法,阐释“爱心”的内涵:

给人温暖、希望等)

  练习二:

  §1、为“我们应播种希望”拟写三个分论点。

  方法:

把中心论点作为原因,去揭示该原因产生的结果或作用、价值、地位等。

  分论点1:

播种希望才能有耐心;

  分论点2:

播种希望才能坚忍;

  分论点3:

播种希望才能有自信。

  练习三:

  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这个中心论点,请拟写三个分论点。

  分析:

从“怎么办”角度,采用条件分析法。

先设想一下:

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

  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

  ②要有过硬的本领,

  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写技巧

  并列式议论文提炼分论点的方法有三种:

因果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条件分析法。

  1、因果分析法

  从“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炼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关系。

示例1:

我想握住你的手

  中心论点: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

  分论点:

①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战胜生活挫折的法宝;

  ②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石;

  ③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充实自我素质的条件。

  示例2: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

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⑶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仿写训练:

请运用因果分析法,给论点“创造是幸福的源泉”提炼若干分论点。

  2、概念分析法

  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中心论点里关键概念的内涵,提炼分论点。

  示例1:

话题:

理想

  分论点:

(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示例2:

话题“宽容”

  分论点一: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分论点二:

宽容是一种高远境界。

  分论点三:

宽容是一种正直的品格。

  分论点四:

宽容是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仿写训练:

请运用概念分析法,给论点“幸福是什么”这一概念寻找若干的意象,阐明幸福的含义,提炼为分论点。

《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一词的解释有两种:

一种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一种是指(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3、条件分析法:

  从“怎么办”的角度,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来设立分论点。

  示例1:

战胜挫折

  ⑴战胜挫折,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勾践)

  ⑵战胜挫折,我们要有永不言弃的顽强品格。

(林肯)

  ⑶战胜挫折,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爱迪生)

  示例2:

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仿写训练:

请运用条件分析法,给论点“给幸福上一道保险”提炼若干分论点,阐明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方法。

注意事项

  第一,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

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第二,一般来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在写作时最好将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使顺序更加合理。

  第三,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开头。

  附:

20xx年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

  坚者,守之

  我是想做一只坚守本分的猫——题记

  关于坚守,此刻想到的,便是多数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总会有人信心百倍的说,保证坚守阵地。

那时的人们总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而现在又有多少人为自己坚守?

  这是一个物欲纵横的年代,到处充斥的诱惑早已使多数人迷失了自我,而总有一部分人坚守自我,为自己的心坚守阵地!

  坚守是一种责任。

  07年的贺岁档中,出现了一部并不喜庆的影片,指导此作的冯小刚导演希望借此突破,它便是《集结号》。

相信,大家都为主人公谷子地的精神所感动。

可又有多少人想过,他的无限奔走,只为那一声永远不会响起的集结号。

只是为了在他身边倒下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而他一直在坚守,只为了一个外人看似请怪的名分。

而这个名分的背后,却是他对责任的坚守!

一直坚守的责任!

  坚守是一种信仰。

  几年前,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让我们认识了一群真男人,这是一部男人的戏,更是男人该看的戏—《士兵突击》。

我们或许笑过许三多的愚笨,或许对高成的傲慢感到难以理解,对班长的离去而心痛,对成才的自信而担忧,对所有所有出现在此剧中鲜活角色的深深记忆。

最后都幻化成一句“你不抛弃,不放弃”!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成为了所有人坚定的信仰。

成为每一个铁血男儿为之骄傲的力量。

这是一种坚守,对信仰的坚守。

这是一群男人对自己的坚守,他们哭过,笑过,离开过,但是始终不变的,是深深烙印在心底的坚守,一份始终不能磨灭,对信仰的坚守!

  坚守是一种理想。

  十四世纪,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历史,他便是开创一代大明伟业的朱元璋。

而在此之后的万历年间,有这样一个人却鲜有人闻。

他出生卑微,为博得功名而拼命苦读,他曾卷入政斗的旋涡,忍辱偷生,他曾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是张居正,一个被人忘记的斗士。

他一声都在变动中度过,沉浮中未变的是一心求变的理想,一生未改的,是对理想的坚守。

他的努力只为心中难以割舍的坚守!

  现在,处于十字路口的人们,已快忘记了坚守,唯有坚守,才能让自己看穿诱惑,才能永葆清醒,也

  只有坚守,才能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责任,不断迈进。

既然不甘随波逐流,何不坚守自己!

  【例文】等待着辉煌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总该有什么为别人所铭记,即使无法像太阳那样不断发散着光芒,也至少可以像流星,在划破天际时迸发出自己的光辉。

  也许辉煌只是一瞬的,但为了一瞬的辉煌,我们也必须不断地等待,等待是成功必须经历的过程。

等待是对过去的反思。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次成功的。

在失败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正是说在失败中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而等待正是这个学习的过程。

小仲马可以凭借父亲的才名进入文坛,但他没有,他在一次次投稿失败中学习,等待,终于爆发,有了《茶花女》这一巨著。

在等待中成长,完善,最终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等待是力量的积累。

非洲沙漠中的依(疑为“苡”)米花,为了一次绽放,要经历四年的等待,在四年中,它们扎根于荒漠,吸收营养,最终绽放出有着红、黄、蓝、紫四色的依米花。

为了绽放,依米花用了四年的等待;为了复国,勾践卧薪尝胆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等待;为了科学,万·列文虎克用了一生在磨镜。

在等待中,他们积蓄着力量;在等待中,依米花绽放了;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列文虎克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微生物。

在等待中,我们走向了成功。

  等待,是对自己意志的挑战。

想一想当年的司马迁,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惨遭宫刑,那是一种怎样的奇耻大辱!

如果他没有坚定的意志,他怎能忍辱负重10年?

世界又怎能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想一想在茫茫大漠里看了几十年羊的苏武,如果不是心存“生为汉臣,死为汉鬼”的坚定志向,他怎能忍受大漠的风沙和无边的寂寞?

  在等待中,我们坚定了信念,完善了自我,成就了人生。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机遇来临时,我们在等待中的准备便显现出来,我们在等待后抓住了机遇,走向了成功。

  等待,成功的必经之路。

  【启示】1.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是并列式议论文的关键。

2.事例论据与分论点需要一致。

3.语言要严密。

  【满分作文示例】发现与创新

  人因发现与创新而不断充实,生活因发现与创新而不断完善,民族因发现与创新而走向繁荣。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道尔顿发现自己的色觉异常,通过不断的研究,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色盲症空白;安腾百福从拉面中获得灵感,创新出方便面,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乔利在工作中发现了煤油的去污能力,最终研究出了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在人类的社会进程中,发现和创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会创新的脑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民族长久发展。

(概括回扣材料)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发现与创新。

有人曾说过:

“一个不懂得发现的人,只能生活在狭小的空洞里。

而一个不懂得创新的人,则使那个空洞更加乏味。

”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中发现了可供生存的食物,还用各色泥土创造出了最早的颜料。

发现和创新让原始居民得以生存,并从中满足绘画带来的精神娱乐。

将空间拉回我们自身。

无论是学生、领导还是其他领域的人物,只有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创造出一种合乎实际的应对方案,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可见,发现与创新在人的发展中功不可没。

(提出第一个分论点并论证)

  生活的完善离不开发现与创新。

除去前面提到的各色发明人、科学家,所有的科技发明人都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他们的创新思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生活更加充实而美好。

纺织工人在工作实践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爱迪生的电灯点亮了世界。

汽车、电脑、手机?

?

无数的发明让生活更便捷,而正是不断地发现与创新造就了这一切。

(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并论证)

  民族的繁荣离不开发现与创新。

就拿中华民族来说吧,中国在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无疑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了卓越的成效。

中华民族在生活中发现并创新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光彩夺目。

在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懂得发现本民族文化中的美,并用创新的思路在保存其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它,使它与中国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毋庸置疑,发现与创新在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出第三个分论点并论证)

  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民族长远的发展,都离不开发现与创新。

我们从道尔顿、安腾百福和乔利的身上看到了发现与创新的巨大力量,更应该使自己也拥有这样的能力。

让我们学会发现与创新,充实自己,奉献社会,复兴民族。

(呼应上文,提出号召)

  【简析】本文采用总分总形式结构全文,是一篇典型的并列式议论文。

同时,分层论述的三个分论点又有递进意味。

这样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有力。

  【实战训练】

  1.请以“坚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思路点拨]“坚守”意即坚定的守卫。

它与“坚持”意思有别。

“坚守”之“守”,强调“不使被攻破”;“坚持”之“持”,突出“使继续下去”。

它与“守望”的内涵也不同。

“坚守”之“坚”,是一种意志;“守望”之“望”,含一种期待。

故三者大相径庭,审题时切不可将它们混为一谈。

  “坚守”是一宽泛的字眼,从语法上看可以添加宾语,可以补写出许多现实具体的内容。

本次作文留给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现实意义,可多侧面多角度立意。

因此,本次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贵在做到:

进行联想,添加因素,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佳作示例】坚守自我

  蔚蓝的天空,白云依旧;狂怒的海浪,礁石依旧;纷扰的人群,我心依旧。

或许经历了太多的苦难,面对远方,我们开始选择沉默;也许有太多刻骨铭心的挫折,我们曾经的梦想似乎已成了空中楼阁;抑或是这世间繁华太多,我们曾经坚定的心也不再永恒。

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面对这物欲横流的人世,有一种行为叫做坚守,坚守自我。

它是人生的意志和智慧所在,是人立于天地之间最后一份责任所在。

  坚守自我是对人生理想追求不止的彰显。

它于对自我生命的信任,对人生旅途的泰然。

曾经听到过一句令人心灵为之一颤的话:

“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

”全世界的污油也不能玷污我们心中那片纯洁的伊甸园。

在纷乱和世俗中,坚守注定着孤独,这种孤独的心境无需与人共享,只能独自品味,独自诠释,独自坚守。

喜欢苏东坡,因为那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放达与洒脱,因为他“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超然旷达,因为他“唯愿孩儿愚且鲁”的愤世嫉俗,正是因为这些,他才会如此顽强地生活和写作,他的人性光辉也因此熠熠耀眼。

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一生中,他坚守了自己,他的人生也在坚守中升华。

坚守自我,其实就是守住那些不能放弃的追求,守住对人生价值的认可,而守住自我正是积极人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信念。

  坚守自我是一种透彻人生的智慧。

在人生的荣誉和光环之下,我们需要坚守自我。

如果说成功之前的坚守是意志的体现的话,那么成功之后的坚守则是智慧的象征。

翻开厚重的中国历史,有多少始俭终奢的例子,晋武帝、李自成、洪秀全,还有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

当然还有最令人叹惋的唐玄宗,初期他励精图治,求贤若渴,创造了令后人无限神往的“开元盛世”,然而后期他的骄奢淫逸,宠幸杨贵妃,沉溺于声色,最终又让那个时代的辉煌永远只是回忆,个人的悲剧成了民族的悲剧,个人的错误成了时代的悲哀。

魏征曾曰: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正是说的这样的道理。

他们的事实无一不验证着一个朴实的真理:

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需要一份人生的智慧,唯其如此,才能使自己无愧于生命。

  坚守自我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有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在那个知青普遍下乡的年代,他也被命运之车送到了东北蛮荒之带,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许多人都选择了偷、抢。

唯有他,坚守着道德的底线,坚守着做人的基本原则,在冬天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他独自啃着草根,饮着冰雪。

最后,当他终于得以归来的时候,有人问他为什么独自忍受,他说:

“我没有忘记,我与他们不同,我是一个读过书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并非仅仅是外在的才华,而是那种内敛的气质素养和人格,能够坚守自我确实是种难得的人生境界,它能超脱于世俗,傲然于天地之间。

喜欢读庄子,尤其是他那执著的坚守,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甘愿“曳尾于涂中”,为的是守护心灵的纯净。

这也许是他为什么比普通人领悟得更多、更深的原因吧。

  坚守自我,守住我们心中的天堂,人生因坚守而闪亮异常!

  【简评】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坚守自我是对人生理想追求不止的彰显”“坚守自我是一种透彻人生的智慧”“坚守自我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构成了典型的并列式议论文,结构清晰,论证严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史铁生的《病隙碎笔》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是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

现在动不了了,才感觉只要健健康康、活蹦乱跳地活着,是多么幸福!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起大落的人生毕竟不常见,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生命里更多的是安静和平淡。

小幸福贯穿着我们的一生,但也因其小,我们常常忽略掉它。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写一篇议论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限制类事理类材料作文题。

其审题要津是准确把握材料所阐述的道理。

  第一段引用史铁生的一段话,共三个分句,表达的感悟都是类似的,阐述的道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生病时才知道健康时那种平淡的生活多么幸福。

第二段是针对第一段材料的议论和提示,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材料主旨。

这个提示语的关键句是:

“小幸福贯穿着我们的一生,但也因其小,我们常常忽略掉它。

”综合两段材料的意思,可以确定这篇作文的立意:

“不可忽略小幸福”,或者“珍惜身边的小幸福”。

  审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抓住“小”字,只是以“幸福”为话题泛泛而谈,范围过宽;其次是偏题,侧重点偏移,例如谈大与小的关系,论述“勿以善小而不为”,或者谈“珍惜”,论述要珍惜现在的拥有等。

  【佳作示例】不要忽视小幸福

  出门在外,才知道妈妈的唠叨是那么的动听;事业受挫,才知道长辈的教导是那么的顺耳;友情破裂,才知道朋友的双手是那么的温暖。

我总是在拥有的时候忽略它们,在失去之后方觉它们的美好。

这些小幸福同样不被大多数人记住,因为它很小,只是小小的唠叨,小小的教导,小小的不值得一提的双手?

?

虽然它们只是人生中的小幸福,但我们又为何为它们的失去而流泪呢?

因为它们毕竟也是幸福,所有的幸福都是珍贵的,当一个人的生活常态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强烈感受到原来小幸福的弥足珍贵,正如史铁生所言。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忽略现在拥有的小幸福。

  不要忽略小幸福,珍惜爱的细节。

以前看过一位高考学子的满分作文,她在文中写了父亲这样一个细节:

“在高考备考期间她常常忙得很晚才睡,父亲怕她晚上孤独,往往睡在对面的书房里,每天都在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