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494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docx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

201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考点解读与能力训练(课程标准实验版)

宁夏固原二中杨佰智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十五.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点十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十七.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考点十八.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考点解读】

      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把握递进的三个观念。

第一,自然条件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人类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从事活动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制约作用。

例如,耕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较为湿润的或有足够灌溉水源的平原地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种植的农作物、生产方式、作物熟制等也不同。

第二,人类可以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类可以并且必需对不利于活动的一些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例如,坡地不适宜耕作,改造成梯田就可以耕作了。

但是要注意,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是有限度的,例如,较陡的山坡也不适宜建梯田。

第三,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条件的利用程度在不断加深、利用范围在不断扩展。

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活动也是多方面的,在自然条件中选择地表形态为案例,并规定学习其对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应通过举实际的事例说明,而不要求做纯理论的阐述。

       人类根据一定的自然条件,形成比较稳定的活动方式。

但是,自然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长期微弱变化的积累,使得自然条件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从而对人类已经形成的稳定的活动方式产生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为近些年来地理学家研究的前沿领域。

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最好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给出气候变化资料,以使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全面的认识。

同时,还应给出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关资料,以供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全球气候变化狭义地理解成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针对近些年气温增高而提的,并且强调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则是就地理环境的演变而言的。

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看待全球变暖的原因,即目前的全球变暖现象,本身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正常体现,当然,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变暖的趋势起了加剧的作用。

       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不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但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物质财富,又使自然资源具有社会属性。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属于历史范畴,表现为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历史阶段)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要素成为自然资源,对同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深化。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应注意渗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由于学习自然灾害的目的是更为有效地防灾、减灾,所以,除要求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外,还要求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起到诱发、加剧的作用。

所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有利于人类采取合理的活动,其本身就是防灾的重要措施。

此外,对于自然灾害及其危害,需要加以科学的认识:

如果不考虑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只是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

只因为这些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才称为灾害。

进一步,同等级的自然灾害,在人口稠密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就大;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就小。

因此,在经济、技术力量有限的条件下,一般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防灾、减灾更为重视。

(一)掌握分析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思路

1.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的影响

(1)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山区地形崎岖,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人口稀少,因此聚落规模小,且聚落多位于自然条件较好的河谷低地,因此聚落分散;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自然条件优越,人们的生产、生活便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2)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①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我国交通线路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②在我国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

2.自然资源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社会阶段

自然资源依赖程度

较强

减弱

起主要作用的资源

气候、水、土地、生物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自然资源

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

矿产资源对资源型产业和工业的布局有着决定性作用。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弱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气候变暖,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袭击,一些物种将由于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生产率降低.甚至灭绝。

有利的一面,植物光合作用将会增强,一些植物的生产率也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2.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原因:

气温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

造成的后果:

对世界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3.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

北半球高纬度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

此外,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

全球气候变暖,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如蚊子)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三)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1.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

2.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

3.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

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

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考题例析】

【例题】

(2007江苏地理卷)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项选择题)

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被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2008年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完成3~5题

3.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4.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B.冬季、夏季C.冬季、春季D.夏季、秋季

5.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示意图,可以发现由于有大堤的保护,耕地不会被海水淹没。

而港口将被淹没在海水下面,也就谈不上“有利于港口设施的建设”。

由于海水倒灌,使得土壤盐碱化现象加剧。

全球变暖是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而使得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大气温度上升。

2.砍伐森林和燃烧矿物燃料是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3.按照能量的形成和来源,将能源分为三大类:

①来自于太阳辐射,②来自于地球内部,③来自于天体引力,风能属于来自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按照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风能的特点是干净、可再生、能源巨大,建成后收益大,但风能分散、不稳定,建设风能发电站投资大,技术要求高。

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

4.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多大风,东部沿海地区则是夏季多大风。

5.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风能比较贫乏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盆地地形,四周有天山、昆仑山、喀拉昆仑山等。

【答案】1.AB2.BC3.A4.B5.C

【例题】(2008·宁夏文综)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

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答案】

(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

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2)东北方向:

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

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例题】(2007·上海地理)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填图并回答问题。

(1)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

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灾害)侵袭。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

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波。

【答案】

(1)印度洋太平洋海啸

(2)

(3)横

【例题】(2008·海南地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完成

(1)~

(2)题。

(1)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A.钢铁B.机电C.纺织D.电子

(2)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

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煤市场B.碳市场C.石油市场D.天然气市场

【答案】

(1)A

(2)B

【能力训练】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

读图1,回答1~3题。

图11860-2000年全球气温变化趋势

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

平均值的是

A.1880~1900年

B.1900~1940年

C.1940~1980年

D.1980~2000年

2.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空洞”,使紫外线增加

C.毁林,以及矿物能源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量增多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加D.高纬地区降水少更加干旱

4.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形态多呈

A.点状B.团聚型C.条带状 D.放射式

5.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教广的是

A.干旱与地震B.台风与滑坡C.洪涝与干旱D.泥石流与寒潮

图2

读“我国某地降水(实线)与蒸发(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图2)。

完成6~7题。

6.该地为我国的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D.南部沿海地区

7.乙时期内,在我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①华北地区——暴雨②北方地区——寒潮

③东南沿海地区——台风④黄河中、下游地区——干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B.寒潮C.洪涝D.地震

9.我国北方多煤,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体现了自然资源的

A.整体性B.多用性C.社会性D.地域性

10.下列物质和能源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煤炭、铁矿B.核电、沙漠C.化肥、森林D.机械、太阳能

11.我国的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主要考虑到了

A.土壤及气候的影响B.水源及地形的影响

C.水源及土壤的影响D.地形及气候的影响

12.下列地理现象体现关联性的是

A.全球变暖-沙尘暴-地震B.火山喷发-台风-干旱

C.寒潮-酸雨-臭氧层空洞D.台风-洪涝灾害-水土流失

1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A.冬春多,北部少B.夏秋多,南部少C.冬春少,西部少D.夏秋少,东部少

1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无规律可循B.水热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矿产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15.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①范围会越来越广②方式会越来越多③依赖性会越来越强④利用率会越来越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图3是非洲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16~18题。

图3

16.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在

A.0~500米B.500米左右

C.500~1000米D.2000米以上地区

17.该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矿产丰富B.交通便利

C.宗教圣地D.气候适宜

18.图中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尼罗河下游B.刚果河流域C.撒哈拉沙漠D.地中海沿岸

19.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

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

这一事实说明

A.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

B.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D.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地球之肺”

图4

图4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20~22小题。

20.下列省区中不与该省相邻的是

A.河北省B.陕西省C.山东省D.河南省

21.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殖,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A.发展电力工业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D.发展冶金工业

22.“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23.我国南方许多城市,最初都是沿江沿河逐步发展起来的。

其有利条件是:

①便利的水运②丰富的水能③充足的水源④秀美的水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图5

读中国雨带的季节推移图(图5),回答24~25题。

24.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图中①、②、③时,分别是

A.4~5月,6~7月,7~8月前后

B.5~6月,7~8月,8~9月前后

C.3~4月,5~6月,7~8月前后

D.9~10月,8~9月,7~8月前后

25.如果,雨带长期停留在②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

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读兰州市略图(图6),分析回答26~28题。

图6

26.从地形上说,兰州位于我国地势的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一、二阶梯过渡地带

27.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

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最主

要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28.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兰州属于

A.两条大河的交汇处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

C.河流水运的起点D.内河航线的终点

29.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

A.地形、气候B.人口、资源C.工农业发展水平D.科学技术

图7

30.要在图7中甲、乙两县城之间修一条公路,

从自然、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四个

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

 

材料二:

石油占国家经济份额表

国家

美国

西欧

埃及

伊朗

俄罗斯

份额

10%

8%

25%

42%

55%

国家

委内瑞拉

阿联酋

伊拉克

科威特

沙特阿拉伯

份额

68%

85%

96%

99%

99%

材料三:

中国石油供需演变和未来状况

 

(1)从材料一可知:

全球能源消费中,从1950年——2050年是占市场份额较高的百年;据图回答,未来百年作为世界主导能源的是年代(填能源类型)。

(2)我国在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5年石油的进口量约为。

(3)从材料三可知在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石油生产增产(大、小),消费需求增长,(快、慢)我国石油资源储量(多、少),对国际市场依赖(强、弱)。

3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近5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与中国气温变化曲线的变化大体。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能代表近现代气候气温变化特点的是。

(3)雪线的高低,除受气温影响外,还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多项选择)

A、降水量的影响B、纬度影响C、山坡朝向的影响D、人类活动的影响

(4)l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趋势。

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原因。

请从人为角度,试举几例(至少三点)。

(5)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3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是长江水位的调节器,承担着蓄洪、防洪、抗旱任务,保障长江中下游沿岸人民的生活安全。

……围湖造田所形成的堤垸经济模式使洞庭湖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和淡水鱼基地。

材料二:

近百年来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迁表

年份

1825年

l949年

l985年

面积

6000km2

4800km2

2690km2

容积

360亿m3

293亿m3

274亿m3

缩减量

1240km2/(124年)

2110km2/(36年)

缩减速度

9.7km2/年

58.6km2/年

(1)数据显示,近百年来洞庭湖的面积及容积的缩减量日益,缩减速度逐渐。

(2)试分析上述变化形成自然及人为原因,并指出它对长江防洪的不利影响。

(3)解决上述问题要“山、江、湖”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有:

上游:

;湖区:

34.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设计修建从B村到A村公路

的①和②两个线路方案中,较

为合理,理由是。

(2)修建从B村到D村的公路不走直

线,而绕道C村的主要原因是

(3)因发展需要,该地拟建一人工运河

以沟通Ⅰ、Ⅱ两条河流。

请在图中画出

运河开凿的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3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

淮河流域图(图13)

图13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和。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

②地形:

③水系:

(3)沟通我国南北方的内河运输干线A是。

这条

水运干线随着我国工程东线的实施,将发挥新的

作用。

参考答案

1~5DCBBC6~10CDBDA11~15BDCBB16~20CDBCA

21~25CDBAC25~30BDBAC

31.

(1)液体燃料气体燃料

(2)19941亿吨(3)小快少强32.

(1)一致

(2)④

(3)ABCD

(4)上升燃烧矿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氟氯昂等制冷物质的使用产生氟氯烃等温室气体。

(5)资源条件发生变化;加剧自然灾害;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对主要生产领域的影响和给滨海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

33.

(1)增大加快(上升、提高)

(2)原因:

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影响:

湖泊的调蓄功能下降,增加长江抗洪的压力

(3)植树造林退耕还湖

34.

(1)②地势平坦,工程量小、建设成本低。

(2)方便C村居民出行,增加线路货、客流量,提高经济效益

(3)画图(1分)在该位置开凿,运河的里程短,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35.

(1)小麦水稻

(2)①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②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③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

(3)(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