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563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验室2014年12月3日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

年级/专业/班

计科122

姓名

庞彬

学号

1206100022

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实验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三:

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器捕捉和分析协议数据包

指导老师

刘淼

一、实验目的

1、熟悉ethereal的使用

2、验证各种协议数据包格式

3、学会捕捉并分析各种数据包。

二、实验环境

能够连通网络的WindowXP电脑一台。

三、实验内容

1、捕捉ping过程中的ICMP报文,分析结果各参数的意义。

2、捕捉tracert过程中的ICMP报文,分析跟踪的路由器IP是哪个接口的。

3、捕捉整个FTP工作工程的协议包。

对协议包进行分析说明,依据不同阶段的协议分析,画出FTP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a.地址解析ARP协议执行过程

b.FTP控制连接建立过程

c.FTP用户登录身份验证过程

d.FTP数据连接建立过程

e.FTP数据传输过程

f.FTP连接释放过程(包括数据连接和控制连接)

四、实验步骤、记录和结果

1、捕捉ping过程中的ICMP报文,分析结果各参数的意义。

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捕捉tracert过程中的ICMP报文,分析跟踪的路由器IP是哪个接口的。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3、捕捉整个FTP工作工程的协议包。

对协议包进行分析说明,依据不同阶段的协议分析,画出FTP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下面小题的实验结果如图4-图6所示。

a.地址解析ARP协议执行过程

b.FTP控制连接建立过程

c.FTP用户登录身份验证过程

d.FTP数据连接建立过程

e.FTP数据传输过程

f.FTP连接释放过程(包括数据连接和控制连接)

图3

图4

图5

图6

五、实验分析

第一题:

从抓包数据可分析到以下内容。

第一个包:

IP包:

到达时间:

2013-11-2514:

27:

39

帧编号:

27

包长度:

74byte

源MAC:

00:

21:

86:

4f:

bb:

16

目的MAC:

00:

0c:

db:

d0:

08:

60

源IP:

172.22.71.120

目的IP:

202.192.18.12

ICMP包:

报文类型为:

8,即回送(echo)请求。

第二个包:

IP包:

到达时间:

2013-11-2514:

27:

39

帧编号:

28

包长度:

74byte

源MAC:

00:

0c:

db:

do:

08:

60

目的MAC:

00:

21:

86:

4f:

bb:

16

源IP:

202.192.18.12

目的IP:

172.22.71.120

ICMP包:

报文类型为:

0,即回答。

其他6个包跟前两个包类似。

第二题:

从抓包数据可分析到以下内容。

从图2可知,由本机到广州大学的服务器只相差一跳,前面的几个包可以看出本机的网关向本机发送应答,并没有收到回应信息,应答超时。

且出现故障的包的报文类型均为0,即应答包出问题。

然后是10.253.0.121到本机发送应答,依然超时,报文类型仍为0。

最后8个包连接成功,与前面题目分析类似。

第三题:

从图3可知,FTP服务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①当FTP客户端发出请求时,系统将动态分配一个端口(如1032)。

②若FTP服务器在端口21侦听到该请求,则在FTP客户端的端口1032和FTP服务器的端口21之间建立起一个FTP会话连接。

③当需要传输数据时,FTP客户端再动态打开一个连接到FTP服务器的端口20的第2个端口(如1033),这样就可在这两个端口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

当数据传输完毕后,这两个端口会自动关闭。

④当FTP客户端断开与FTP服务器的连接时,客户端上动态分配的端口将自动释放掉。

a.由图7可知,发送的第一个ARP包的源地址为192.168.0.101(00:

26:

5e:

ea:

36:

64),目的地址为192.168.0.1(b8:

a3:

86:

aa9:

30:

c4),在这里,主机向局域网进行广播,等待无线路由器(网关)192.168.0.1的回应。

图7

由图8可知,发送的第二个ARP包的目的地址为192.168.0.101(00:

26:

5e:

ea:

36:

64),源地址为192.168.0.1(b8:

a3:

86:

aa9:

30:

c4),无线路由器(网关)192.168.0.1对主机进行回应。

图8

b.第一个包为FTP建立的过程,由图9可知,该包是从58.61.157.148发送到192.168.0.101的,tcp源端口为21,目的端口为1697,从FTP协议上看,FTP服务已经准备就绪。

图9

c.要理解FTP的身份验证过程,可以观察第2到第4个包,特别从第4个包(如图10所示)中可以看出建立FTP时候的用户名和密码。

图10

d.要理解FTP数据连接和建立的过程,可以观察第5和第6个包,特别从第6个包(如图11所示)中可以看出远程FTP服务器当前目录结构。

第7-第18个包主要是用于确认FTP是否已经建立连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连接。

如第17个包中(如图12所示),我们可以知道FTP的连接模式是采用被动连接进行的。

图11

图12

e.从第19个包开始,到倒数第3个包,我们进行了对FTP文件的传输。

由图13可以看出,数据传输链接建立。

在图14中可以看到,我们做了下载根目录下的index.php这个文件的操作。

数据传输完成后,关闭数据链接(如图15所示)。

图13

 

图14

图15

f.最后的两个包展示了FTP关闭的过程(如图16所示)。

图16

六、实验总结

①掌握了抓包工具的使用。

②利用该抓包工具分析了不同协议的包结构以及其特点。

③熟悉了ftp服务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端口打,断口侦听,建立连接等等。

④这些抓包工具以及常见的服务协议等等,都是一些强大的抓包软件,如charles,霍活狐内核抓包工具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对这些地了解就很有必要。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