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564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山县地质描述.docx

通山县地质描述

6.3.4安置点地质综述

6.3.4.1区域地质环境

(1)气象水文

24个居民点评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

按地形和气温变化的特点,全县大致分为:

中部丘陵平贩温暖湿润区、南北低山丘陵温和阴湿区,南部中低山温凉多雨多雾区。

由于雨热同季,时空分布不匀,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山区多于丘陵平畈区,水旱灾时有发生。

规划安置点未设气象站,其气象资料可借用通山气象站资料。

经统计,全年平均日照数1845小时,平均日照率42%。

全年平均气温16.3℃,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20℃(1969年2月1日,九宫山铜鼓凸),月平均气温为4.7℃;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0.5℃(1978年7月9日,通羊镇),月平均气温达27.8℃,全年无霜期在226-248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1577.4毫米,春夏两季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2-75%,全年暴雨多集中在4-9月份,尤以6-7月次数最多,常常造成洪涝灾害。

通山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县境内山溪、河流呈树枝状分布,地表水系发育,河道总长800余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00余米。

主要河系5条(燕厦河、横石河、厦铺河、通羊河、黄沙河),流域面积2517平方公里,富水河是通山水系之主流,境内各水系最终均汇入富水河,然后自西向东流入富水水库,经富水水库溢洪注入长江。

境内有大型水库1座(富水水库),中型水库3座(石门、雨山、石门塘),小

(一)型水库14座,小

(二)型水库61座,总库容0.995亿立方米(不含富水水库)。

塘堰2810处,其中1万立方米以上大塘205处。

富水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有灌溉、养殖、围垦、灭螺、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

水库工程1966年建成。

枢纽工程位于阳新县境内,由大坝、溢洪道、发电输水管、电站和总干渠组成。

富水水库总库容16.65亿方,最高洪水位62.03米,水位波动约10米,库区跨通山、阳新两县,相应水域面积74.5平方公里,其中通山县占96.5%。

截流来水面积2450平方公里,为省管第二大水库。

(2)区域地质

1、区域地质环境

通山县地貌为低山丘陵区。

境南幕阜山脉绵亘约150公里,为鄂赣界山,平均海拔800米,千米以上山峰10余座,最高点是太阳山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7米。

大幕山横卧于北,平均海拔750米,最高点954.1米。

县域中部丘陵、盆地交错分布。

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78.6%。

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缓降,最低点在境东富水水库库底,海拔20.13米。

总体而言,本区现代构造运动呈现缓慢下降的性质,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带,场区内无大的活动性断裂带通过。

2、区域构造及地震

据区域资料:

通山县位于扬子褶皱台边缘,雪峰台隆起的北缘,是一个构造交接之地,褶皱、断裂等构造在区内比较发育。

从元古代至新生代,经受了多次的构造运动。

根据各构造运动时期及其构造变动特点,即可把本区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即:

前震旦系地层组成的幕阜山复式背斜;震旦系—中三叠系组成的通山复式向斜、大磨山复式背斜及大冶复式向斜;上白垩系—第三系地层组成的红色构造盆地幕阜山复式背斜为槽型的紧密线状褶皱,以不对称背、向斜为特征。

XX大磨山复式背斜等为准地台型紧密线状褶皱,向斜较开阔,背斜较紧密,红色构造盆地褶皱较轻微。

区内断裂比较发育,可分三组:

近东西向的走向断裂,伴随着印支-燕山盖层旋回褶皱运动早期的褶

皱而发生;北东向断裂,破坏干扰了印支期的褶皱和断裂;北西向断裂,发生在前两组断裂过后,规模较小。

评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长江中下游区域性东西隆起带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之鄂城-大幕山次级隆起亚带的反接复合部位。

本评估区位于通山向斜北侧,坑口背斜南翼。

新构造运动以差异升降运动为主,总体趋势是以地壳抬升为主,近期相对稳定,地表剥蚀堆积作用基本达到平衡。

从地貌形态和多层溶洞分布标高分析,该处经历了多次升降旋回,通山溶洞中地下河床沉积物分布特点以及溶洞变迁痕迹也显示本处地壳多次抬升,流水继续向下侵蚀。

区内未见明显的断裂、褶皱构造,地质构造简单。

历史上1993年7月25日XX市发生4.1级地震,2005年11月26日受XX省XX地震的影响,地震波及XX市全境,震感较强,各类建筑物及室内物品等均有明显晃动现象。

但对评估区基本上没有造成危险,基本不构成地震危害。

根据国家地震局2001年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属无震中分布,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0.35S。

区域上新构造活动表现为升降运动方式,具由强变弱的特点,反映区内地壳活动自晚第三纪以来向着趋于稳定的发展阶段。

区内近期以来,无震中分布,地表水系广布的特征,均说明本区地壳运动发展趋于稳定状态。

6.3.4.2地形地貌

(1)九宫山镇富有新村、大畈镇大坑新村安置点

区域地处幕阜山脉,属低~XX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建设场地所在位置为横石河、富水河一级阶地,在区域地貌上属剥蚀低丘岗地地貌,地形有一定起伏。

评估区及周边富有新村地区地面标高58.24-84.41m,相对高差26.17m。

大坑新村地区地面标高70.61-93.39m,相对高差22.78m。

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较少,生态环境保持完好。

(2)大畈镇官塘新区、白泥新村、通羊镇衢谭新村、慈口乡中间屋新村、璠西新村、慈口新区、燕厦乡湖畔新村、毛竹坑等八个安置点

区域地处幕阜山脉,属低~XX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安置点在地貌上属河流一级阶地后缘与构造剥蚀低丘交接部位,地形起伏较大。

评估区及周边地区地面标高相对高差较大,人类工程活动较少,生态环境保持完好。

(3)其它14个安置点

区域地处幕阜山脉,属低~XX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安置点在地貌上属剥蚀残丘岗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残丘丘顶一般呈浑圆状,坡角一般小于30度,主要以果园种植为主,评估区及周边地区地面标高地面标高地面标高55.11-96.58m,相对高差41.47m。

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较少,生态环境保持完好。

6.3.4.3地层岩性

(1)大畈镇官塘新区、慈口乡中间屋新村、璠西新村、燕厦乡湖畔新村4个安置点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及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内地层由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及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生物屑灰岩(O1h)地层组成。

各地层单位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

褐红色含砾粉质粘土,稍湿,硬塑、粘土夹砾石成份多为灰岩,呈棱角-次棱角状,厚度2-15m。

2.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生物屑灰岩(O1h):

灰色,微风化,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坚硬,溶蚀裂隙不甚发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

(2)大畈镇白泥新村、慈口乡慈口新区2个安置点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及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内地层由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及奥陶系下统大湾组泥质瘤状灰岩(O1d)地层组成。

各地层单位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

褐红色含砾粉质粘土,稍湿,硬塑,砾石成份多为灰岩,呈棱角-次棱角状,厚度0-5m。

2.奥陶系下统大湾组泥质瘤状灰岩(O1d):

紫红色,中风化,泥质瘤状结构,中厚层块状构造,岩石坚硬,溶蚀裂隙不甚发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

(3)慈口乡大竹新村、老屋新村、石印新村、茶园新村、通羊镇港口北、港口南、衢谭新村、厦铺镇厦铺新村等8个安置点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及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内地层由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及志留系中统坟头组(S2f)粉砂质页岩地层组成。

各地层岩性特征叙述如下:

1、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

灰黄色粉质粘土、粘土夹砾石,厚度1-3m。

2、志留系中统坟头组(S2f)粉砂质页岩:

黄绿色,强风化,裂隙发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溥层状构造。

(4)洪港镇毛田河新区、洪港新村、九宫山镇富有新村、大畈镇杉木园新村4个安置点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及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内地层由第四系冲洪积层及志留系中统(S2f)粉砂质页岩地层组成。

各地层岩性特征叙述如下:

1、第四系冲洪积层(Qapl):

灰褐色淤泥质粘土、砂砾石,厚度2-15m。

2、志留系中统坟头组(S2f)粉砂质页岩:

黄绿色,强风化,裂隙发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溥层状构造。

(5)燕厦乡北冲村石木地、毛竹坑、燕厦新村、大畈镇大坑新村、南林桥镇石垅新区、通羊镇移民新区6个安置点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及区域地质资料,评估区内地层由第四系冲洪积层及白垩-第三系(K-R)紫红色粉砂岩、砾岩地层组成。

各地层单位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冲洪积层(Qapl):

灰黄色粉质粘土、粘土夹砾石,厚度0.5-6m。

2、白垩-第三系(K-R)砾岩:

紫红色,粉砂结构、砾质结构,块状构造,中风化,岩石较坚硬,裂隙较发育,主要成份为碳酸盐岩。

6.3.4.4水文地质

通山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县境内山溪、河流呈树枝状分布,富水河是通山水系之主流,境内各水系最终均汇入富水河。

然后自西向东流入富水水库。

经富水水库溢洪注入长江。

于富水河畔中段,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大气降水以临时坡面迳流或渗水方式运移,一部分汇入富水水库,另一部分垂直入渗,形成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溶裂隙水。

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均随季节变化明显,水量、水位在枯、丰水期的差值较大,这种动态特征,特别是富水水库水位的变化对滑坡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了有利的水文地质条件。

但评估区特别是房屋建设区位于富水水库水位线之上,一般高差都超过30m左右,故富水水库及地下水变化对评估区的影响小。

总体而言,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地下水位和地表水位随季节变化比较大,对评估区建设造成影响的较小。

6.3.4.5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评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

安置点地形总体起伏较大,但岩层较稳定,裂隙弱发育,未发现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痕迹。

目前整体上处于自然稳定状态,历史上未发生过重大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区内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但不足以造成地质灾害,对于平地稀少的山区县来说,本区建设安置点是适宜的。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质灾害弱发育,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6.3.4.6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1)分区标准

根据《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X》(CJJ57-94)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将规划区进行建筑适宜程度分区。

(2)场地评价

评估区内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目前无地质灾害发生,现状处于稳定状态,工程建设开工后,其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的可能性较小,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也较小,整体危害程度较轻,且防治工程简单,易于处理。

因此,按照上述分区原则,将评估区建设场地适宜性级别确定为适宜。

6.3.4.7基础型式及持力层选择

拟建安置点主要为低层民用建筑,建筑荷载不大,对地基要求不高,场地内覆盖层厚度小于2m,建议建筑物基础型式采用浅基础(条形基础)。

场地内覆盖层分布不均,下伏基岩面起伏不定,若地基不均一,易造成不均匀沉陷变形,而场地覆盖层厚度小,易于清除。

因此,建议选用基岩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6.3.4.8工程地质基本结论及建议

(1)工程地质基本结论

1、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但建设项目为新建村庄,属于较重要大建设项目,24个安置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

2、目前为止,评估区未发生地质灾害,不良地质作用弱,岩土体处于自然稳定状态,地质灾害不发育。

3、该项目在工程建设中对周围地质环境做了一定的改造,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工程建成后,潜在的工程问题是由于边坡失稳后引起的掉块、崩塌、滑坡、泥石流;富余土石方不合理堆放引起水土流失、泥石流;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墙体开裂等地质灾害,只要做好正确有效的防止工作,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危险性低。

4、综合考虑评估区环境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程度,并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将整个拟建区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区。

5、该项目在施工中及建设完成后采取恰当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可消除或减轻不利因素,排除隐患,避免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故拟建场地及周围地质环境基本适宜于项目建设。

(2)工程地质建议

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是确保评估区内各工程设施不受地质灾害的威胁,避免人员生命财产损失,确保建设工程正常运行,从而促进当地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建设工程的安全,在工程建设中和工程建成后,需做必要的防治工作。

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工程建设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2、建议建设单位结合当地地质灾害防治经验,有效做好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

3、场地平整填方地段严格按照相关规X施工,分层碾压夯实,并经填土检验,确定其工程特性指标,防止填土不实引起不均匀沉降。

4、工程建设前,场地内应通盘做好防排水工程,确保地表水顺畅外排。

5、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御、监测体系,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便于及时采取措施。

6、尽量避免或减少场地及周边振动荷载对场地影响。

7、场地基础施工应选择少雨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