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677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平面构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面构成教案.docx

《平面构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构成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面构成教案.docx

平面构成教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念及特性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的概念: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一词的出现及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引进,的确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里程碑。

平面构成是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已为当今社会各个艺术、设计门类所应用,平面构成与其他应用设计的学科一样,都是为了完善与创造更赋予现代感的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

平面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带来新鲜的观念要素,并且它已成功应用于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不能不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必经的途径。

平面构成探讨的是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

其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浙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空间与矛盾空间、分割、肌理及错视等等。

    二、平面构成的由来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始于一九一九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府,其后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装潢、室内设计、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形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组织形、创造形的能力。

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规律的发展。

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

如立体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他们都主张放弃传统的写实,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到后来的德国包毫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等领域。

    三、平面构成的分类

依照其目的可以分为:

1、目的构成——A以美术设计为主,以外形视觉表面装饰为目的的设计。

B以结构设计为主,着重内部功能结构的设计

2、纯粹构成——用抽象形象或具象进行造型活动,是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形式。

    四、平面构成的特点

1、不仅可以再现平面设计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在平面上再现立体形态的视觉效果。

2、视觉效果简洁、奇妙、离奇、浪漫、变化丰富。

心里情感表达准确。

 

五、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

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

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

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

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六、平面构成中的主要美学原理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它的含义就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观念。

它与其他绘画作品的不同点:

一般绘画作品是以具体的形象来打动人,给人以具象的审美享受。

而平面构成则从具体形象中抽取了事物的精粹再重新组合构成,以形式为主要表现对象来感染欣赏主体,给人以抽象的审美享受。

平面构成与一般绘画的不同之处决定了其艺术功能,它是以形式美为主要表现方式给人以审美享受的。

艺术的美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方面。

内容美表现了道德、情操之美,生活的真善美和自然的生命之美,这些美感打动人们思想感情深处。

形式美则主要触及人们的感受器官和一部分心理反应,它是以内容为物质基础的,例如:

帆船的桅杆、工厂的烟囱、高楼大厦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上升、高耸等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地平线、平原、大海等,因而产生开阔、平静、徐缓等形式感。

平面构成以形式美为主要表现方式并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从自然形态中有意识地提炼加工,突出对象形式中美的本质特征,将它概括、单纯、使形态比生活本身更强烈、更鲜明。

何为形式美?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从美学观念中提出:

“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

一个美的事物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美必须具有特定的感性形式,并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它们。

”这一美的形式、美的本质一直为美学家、艺术家所信奉、追随。

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

当你接触任何一件事物判断它的存在价值时,合乎逻辑的内容和美的形式必然同时迎面而来,向你询问,是否合乎你的理想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审美追求,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造型设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却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法则,它们是:

和谐、节奏、对比、均衡等;还有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教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分割比率”。

黄金分割比率:

简单地说就是3∶2。

准确数字1∶0.618的比例形式,人们一致公认最美的分割比率。

著名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各部分的比例就是黄金分割比率。

我们可以说,对比与统一的规则加上对称与平衡的原理,就共同形成了平面构成的美学基础。

的确,对称与平衡可以看作一切美学原理的基础,其它的原理都可以看成是这一基本原理的派生。

这一讲我们主要讲对称与平衡原理,以及比较重要的由此而派出出来的韵律与节奏、渐变与突变原理。

1、对称与平衡

对称与平衡之所以被称为最基本的美学原理,是因为它发源本心,符合我们最为朴素也最为古典的审美规范,最能使观看者的心理得到慰藉,感到舒适与安全,就好象我们党中央常常说的那句话:

“稳定是压到一切的基础”,有了对称与平衡,美丽的基础就有了。

其它的美学原理,都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变异和衍生。

什么是对称呢?

这很好理解,就是以中心点或者中心线,在点的四周或者线的两边,出现相等、相同或者相似的画面内容(如下图所示)。

我们回想一下中国古典的建筑,那些壮丽的宫殿、恢宏的庙宇,无一不是严格对称的典范,而这一建筑方式所透露出来的威严气势、壮重的氛围、严谨的风格,都是别的建筑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其实不独中国,欧洲的古典建筑一样有这样的风格,比如哥特式教堂,严格到门窗都要遵守对称的法则。

(如下图所示)

对称的设计是非常常见的,但并不是说只要对称就完全一样,对称有绝对对称与相对对称。

绝对对称是完全一样,古典的对称方式大凡如此(如下图所示)。

绝对对称的方式看起来非常匀称,自然也会觉得漂亮。

    

而相对对称则可以允许有更多的变化,如:

a、等形不等量(例图)

b、等量不等形(例图)

这些设计在严谨的风格中求得了变化,更符合现代人灵活的审美观点。

什么是平衡呢?

我们在画画时,有时候会说,这里太空了,那里太重,整个画面不稳,其实,我们就是在寻求一种平衡。

平衡是通过各种元素的摆放、组合,使画面通过我们的眼睛,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物理的平衡(比如空间、重心、力量等),平衡与对称不同,对称是通过形式上的相等、相同与相似给人以“严谨、庄重”的感受,而平衡则是通过适当的组合使画面呈现“稳”的感受。

平衡的应用相对于对称来说更显得没有规律可循,它更注重一种心理上的感受,你要把构成图案的各个元素看成是一些物理上的对象,想象一下它们各自代表的力量,然后在图案上找到一个重心(可以不在中心,甚至于允许有多个重心),看它们是不是稳当了。

这样,就可以寻求到一种平衡。

(如下图中的重心)

与对比统一法则相应的,平衡也是平面构成中的基本要求,它好比是设计汽车,虽然你可以把车弄得怪模怪样,但四个轮子平衡对称的基本规则是不能变的,你如果一边大一边小,那再靓的外表,也没有人敢开了。

2、韵律与节奏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

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生的运动感。

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律动的变化就产生韵律。

韵律是诗歌中常用的名词。

原是指诗歌中的声韵和律动,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的组合,匀称间歇或停顿。

在诗歌中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韵同调的音可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及节奏感,在构成中韵律常伴与节奏同时出现。

通过有规则的重复变化。

比、等比处理使之产生音乐诗歌般的旋律感,运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诱惑力。

与上面对称、平衡的原理相双,韵律与节奏更富有浪漫色彩。

在学这一原理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美学原理进行融会贯通,因为韵律与节奏,本来就是音乐的词汇。

其实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一不蕴含着美的因素,而这些美的因素其本质都是相同的。

我们可以把一幅美丽的风景看成油画,为什么就不能把一幅美丽的油画看成是动人的音乐呢?

    

在平面构成中的韵律与节奏,与音乐中的韵律与节奏,其美学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同样,音乐的韵律与节奏是在不断的重复(节拍)以及重复中的变化(调子)给人以美的感受的。

同样,平面设计的韵律与节奏也建立在重复的基础之上。

节奏可以看成是音乐的拍子,也就是一种重复。

复重的对象给人以一种合乎秩序的合谐统一的感受。

而在这一节奏中所产生的韵律变化,则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同音乐中的调子)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打开MediaPlayer,它可以把音乐显示成图案,这些图案,就是节奏与韵律的体现。

    

你们可以看到,节奏不仅仅可以在排列中出现,也可以在辐射中出现。

而那些音调,也就是韵律,可以看成是其它元素适当的摆放,这些摆放如同音符,强烈的音乐,给我们冲击感,舒绘的音乐,给我们以慰藉感。

    

现代设计也充分的利用了这样的美学原理,使作品呈现出了音乐般的感受。

(如下图的例子)

3、渐变与突变

渐变与突变也是在重复中产生的,它与前面的韵律、节奏差不多,可以看成是同一个美学原理不同的理解角度。

节奏强调的是重复中的相同,而渐变与突变强调的是重复中的变化。

渐变是指各元素在设计中所呈现出来的形状、色彩、体积的逐渐变化。

形状变化通常有趣,可以通过这样的变化将我们的设计意图贯彻进去。

体积变化通常可以呈现出空间感、景深感,而且也能够突出最终变大的对象。

色彩变化最具有美感,它包括明度变化、纯度变化、色相变化等三种形式(以后在色彩美学中会再提及),渐变的色彩让人感觉很舒缓,很放松。

渐变的色彩也让我感觉到丰富、能够避免冲突。

突变是指在重复和同类的元素中,突然出现一样异类,或者出现很大变化,这些很大的变化和异类,与其它重复和同类的内容形成了对比(你看,又有对比的原则了),其目的是:

1、通常会很有趣;2、使人把目光集中到这个突变的因素上(如下图所示)。

比如我们在看到一个人的头发不顺时,都有忍不住想一把把它按下去的冲动,这种突变容易被关注,我们在设计广告时,就可以把要强调的对象设计成突变元素(如下图所示)。

这些美的原则在传统的优秀艺术作品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

例如: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材(岭南版)的艺术作品:

《捣练图》(唐·张萱)、《永乐宫壁画》(元代)的墨线轻重徐疾,刚柔并重,多样变化而又统一,一种和谐的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神奈川冲浪图》(日·葛饰北斋)层层的浪花和依浪峰而起伏的舟船形成优美的节奏、轻重缓急产生丰富的动感。

《星·月·夜》(荷兰·梵高)通过强对比色彩紫--黄、蓝--橙,打动人的视觉效果,表达思想感受。

在工艺图案中,不乏对称的形式,至于黄金分割比率的运用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

门、窗的比例,书本、桌子长宽比例多是3∶2的程度等等,例子不胜枚举。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材料与用具

 一、材料与用具:

多采用墨汁和各种绘图用具,白色卡纸和有色卡纸皆可。

准备一只美工笔。

 二、应用领域

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是其他设计的辅助手段。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形象

    一、形象的分类:

形-->概念的形(抽象)

   -->现象的形(具象)-->自然形(有机形、无机形)

             -->人为形(有机形、无机形)

    二、形象的元素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

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形象的组成元素即视觉的元素,即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

    三、形象的空间

平面上的空间是人把对可挂你生活中所存在的空间感受通过形象转化到平面上,美一种空间形式都有特定语言,是人的只觉的表达。

分为:

平面空间、立体空间、矛盾空间、幻想空间,多视点空间。

四、正与负的形象

图与底存在一种对比、衬托之中产生出来的关系。

自然界中蓝天白云、红花绿叶都反映了一种对比与衬托之间的关系。

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时是反转的关系。

图与底在设计中的运用:

1、色彩明度较高的有图的感觉。

  

2、凹凸变化中的凸的形象有正图感。

3、面积大小的比较中,小的有图感。

4、在空间被包围的形状有图感。

5、在静与动的这两种,动态的具有图感。

6、在抽象的与具象的之间,具象的有图感。

7、在几何图案中,图底可根据对比关系而定,对比越大越容易区别图与底。

图与底的反转现象:

有时候图与底的特征十分相似,不容易区别,这就是图底的翻转现象。

  第二节 平面形象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心理学家认为,艺术家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始终体验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美感。

平面构成以其特有的视觉形态和构成方式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视觉美感。

其形态的抽象性特征和产生不同视觉引导作用的构成形式,组成严谨而赋有节奏律动之感的画面,营造一种秩序之美,理性之美,抽象之美。

如平面构成中的重复、近似构成形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秩序,而渐变、发射、对比、空间等构成形式则常表现出一种炫目的视幻美感。

平面构成的创作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的是一种理性的情感体验。

点、线、面综合构成:

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形态,这种最基本的形态的相互结合与作用形成了点线面的多种表现形式。

点、线、面的表现力极强,既可以表现抽象,也可以表现具象,是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

    一、点的定义、特点与性质、错觉及情感表达

1、点的定义:

几何学上的定义:

点只有位置,而不具有大小的面积,是零次元的最小空间单位。

所以点是以知觉判断而得知;例如:

点在线的交叉处,点在线的两端。

造型学上的观点而言:

必须要以视觉表现为前提,因此点是一种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

点并无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只要与周围其他造型要素共同比较时,具有凝聚视觉的作用,都可以称为点,即点的判断完全取决与它所存在的空间相互关系上面。

2、点的特性

点:

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多点可以创造生动感。

在于通过视线的引力而导致心理效应

1、单一点造成视线集中

  

2、距离相近的两点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线条引力

  

3、并存的三点,容易感觉到围成的虚面。

  

4、点并不一定是具体的黑点,也可以虚点存在

  

5、点作线状排列,会形成虚线

  

6、点的集合可以构成虚面

  

3、点的构成方法

主要构成要素在于点的大小及点的圆心间隔两者给予完全相同,有计划性的规则或完全不规则的变化与组合,产生点的连接,不连接,重叠等不同的构成效果

等间隔、规律间隔、不规律间隔、点的线化、点的面化。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二、线的定义、特点与性质、错觉及情感表达

线:

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这点在平面设计中应用很广,尤为重要。

画面的工整感、速度感也是由线形来实现的,优雅的线型多为曲线。

1.线的视觉特性:

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

(图1)

曲线优雅、动感,(图2)曲折线不安定,(图3)粗线稳重踏实,前进感。

(图4)细线锐利、速度、柔弱感。

2.线的构成方法:

几何线形工整、古板、冷淡;自由线形自由、个性分明。

(图5、6)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三、面的定义、特点与性质、错觉及情感表达

面:

面可以给点和线一个容纳的空间,单点、单线永远形成不了面。

面的分类:

积极的面:

点、线移动、放大产生的面。

消极的面:

点、线密集,环绕产生的面。

也可以分为几何形面和非几何形面。

面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1)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徒手画的面

(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四、体的定义、特点与性质、错觉及情感表达

体的几何定义:

将面转折围合即成为体,但平面的体是无实际重量感的。

体的形状:

一切正式的物体形象都能在平面三得以表现。

利用透视和正投影的方法,均能使立体的宽度、长度、深度及实际形状和组合等各个方面得以展示。

体的特点:

1、实体

 

2、虚体

 

3、留出的体

 

体的错觉:

体是完全依赖点、线、面等元素来表达的形象。

是幻觉而不是真实的存在。

平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在不同条件的对比作用下,能形成不同体积感的错觉现象。

1、明暗不同:

大小会有不相同的感觉。

2、边线不同:

重量会有不相同的感觉

 

3、背景不同:

体积会有不相同的感觉

 

4、表现不同:

质感会有不相同的感觉

    五、点、线、面、体的情感的综合练习(多媒体图例讲解)

第三节 基本形

    一、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

就是用点、线、面基本元素构成设计形态的基本单位形象。

设计即是以某种形象为基本形,经不同的组合方法形成各种表现形式。

    二、基本形的分类:

1、次基本形:

即组成一个基本形的几个更小的基本形态。

如:

一棵大树上的一片树叶。

2、基本形:

基本单位形。

如一棵大树上的一枝树叶。

3、超基本形:

即一个大单位的基本形。

如:

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三、基本形的产生:

形象的相遇:

两种以上的形相遇,可产生八种形式。

    1:

分离,面与面之间互补接触,始终保持若干距离。

    2:

接触,面与面在互相靠近的情况下,边缘发生接触。

    3:

覆叠,面与面靠近时,由接触更近一步,成为覆叠,有前后之分。

    4:

差叠,面与面交叠部分产生出一个新的形象,其他不交叠的部分消失不见。

    5:

透叠,面与免交叠时,交叠部分产生透明感觉,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显。

    6:

联合,面与面互相交叠而无前后之分,可以联合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形象。

    7:

减缺,面与面覆叠时,在前面的形象并不画出来,只出现后面的减缺形象。

    8:

重合,(重叠)面与面完全重叠,成为一个独立的形象。

四、基本形的组合:

1、对称:

a、相对b、相背c、均衡

2、平衡

3:

回旋:

4、旋转:

5、错位:

6、扩大:

7、放射:

8、平移:

9、超基本形的组合

 

   

第四节 肌理

    一、概念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

我们通过视觉来感受物体表面的质地,因而,视觉肌理成为设计作品。

肌理构成:

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面之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

此种构成多利用照相制版技术,也可用描绘、喷洒、熏炙、擦刮、拼贴、渍染、印拓等等多种手段求得。

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蜡色法 撕贴法压印法 干笔法 木纹法 叶脉法 拓印法 盐与水色法

 

二、肌理的创造方法:

1.笔触的变化:

利用笔触的粗、细、硬、软、重以及笔触的不同排列,而描绘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2.印拓:

用油墨或涂料雕刻及自然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然后印在图面上,便会形成古朴的拓印肌理。

3.喷绘:

用喷笔或用金属网与牙刷,把溶解的颜料刷下去后,色料如雾状的喷在纸上。

4.染:

具有吸水力强的表面,可用液体颜料进行渲染、侵染、颜料会在表面自然散开,产生自然优美的肌理效果。

5.纸张:

各种不同的纸张,由于加工的材料不同,本身在粗细、纹理、结构上不同,或人为的折皱,揉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

   三、表现方法:

 视觉肌理创造方法:

 1,笔触的变化

 2,印拓

 3,喷绘

 4,印染

 5,刻刮

 6,纸张加工

 7,渗开或枯笔技法

 8,纹理涂擦技法

 9,大理石纹表现技法

 10,蜡之排水性技法

   四、肌理的情感特征

木纹:

纯朴、自然、亲切

金属:

辉煌、冷漠、遥远

细腻:

温柔、恬静、平和

 

  五、肌理的设计练习

 

  六、肌理构成在平面设计上的应用(结合图例讲解)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骨骼

骨格网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彼此的关系。

有时,骨格也成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

骨格分为:

1.规律性骨格:

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有规律的数字关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

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

2.非规律性骨格:

非规律性骨格一般没有严谨的骨格线,构成方式比较自由。

3.作用性骨格:

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成各自单位的界线,骨格给形象准确的空间,基本形在骨格单位内可自由改变位置、方向、正负,甚至越出骨格线。

4.非作用性骨格:

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非作用性骨格线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组织,但不会影响它们的形状,也不会将空间分割为相对独立的骨格单位。

5.重复性骨格:

是指骨格线分割的空间单位在形状、大小上完全相同,它是最有规律性的骨格,基本形按骨格连续性的排列。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

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