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68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毛邓三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重点.docx

《毛邓三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重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邓三重点.docx

毛邓三重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内涵:

即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中

意义:

1、指导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提供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3、倡导和体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毛泽东思想:

1945年七大确立

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基础:

中共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理论精髓: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

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财富

三、邓小平理论:

1997年十五大确立

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基础: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

理论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意义:

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2、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十六大确立

背景: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基础: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现实依据:

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

地位: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五、科学发展观:

2007年十七大确立

背景:

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现实基础: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重要借鉴: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

1、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要全面的看问题、要发展的看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

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要重视理论指导实践、也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指导作用。

要做到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

3、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求我们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4、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与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内在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

二、重要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与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3、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4、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理论形成

   背景:

1、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2、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总结:

国共合作实践→统战理论、建立巩固农村根据地实践→革命道路理论、革命战争实践→人民军队理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党建理论

二、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总路线:

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动力:

工人阶级(领导者)、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同盟军)和民族资产阶级(可争取对象)

      革命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手中。

      性质与前途: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前途:

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2、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及产阶级的垄断段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特色内容)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居于领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民族的: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科学的:

反对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

                大众的:

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文化创作源泉

三、道路和基本经验

   1、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依据: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革命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2)、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反革命势力占据中心城市→只能以农村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内容: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

      意义:

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标准

   2、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

两个联盟(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与其他劳动者;工人阶级与非劳动人民)

                

(2)、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的特点与优点,统一战线的中心

                (3)、党的建设:

统一与掌握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

   3、意义:

(1)、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在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基本统一

 (3)、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提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

   1、过渡时期总路线:

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一化三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并举的路线)

      可能性:

(1)、已有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完成,农民有合作互助的要求

              (3)、出现了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有利的国际形势

二、历史经验和道路

   1、历史道路:

农业、手工业: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3)、正确分析农村阶级和阶层情况,指定合理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资本主义工商业:

(1)、和平赎买

                   

(2)、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2、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标志:

1956三大改造完成

2、表现:

(1)经济领域标志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建立起来

(2)政治领域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3)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社会矛盾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换为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意义:

(1)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4)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一、中特理论的初步探索:

   理论成果:

195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95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提出: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

   2、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科学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3)、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还要解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的问题。

  4、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实践意义

           (3)、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即是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

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

   1、发展才是硬道理:

(1)、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

                      (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此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发展程度)

   2、基本特征:

(1)、从不发达状态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从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从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由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由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由地区经济文化不平衡通过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重要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而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其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方面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二、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2、树立长期性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从根本上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以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根本任务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政治力保证问题;“坚持改革开放”指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方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基本纲领:

(1)、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四有公民”,发展“三个面向”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总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关系:

  最高纲领指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指党在每个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的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于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

  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必须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毫不动摇的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致力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四、初级阶段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内容:

(1)、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2)、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意义:

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美好前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根本性的变革

   2、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

   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改革开放中的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内容: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依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要求

        2、社会主义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三、全面改革

   内容:

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标准: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改革: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发展:

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解决矛盾问题

   稳定:

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结合点

四、对外开放

   背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通过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2、“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求:

(1)、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2)、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格局: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全方位:

不论对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内陆省区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对外开放的格局

         宽领域:

立足于我国国情,把对外开放拓展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领域

   新阶段:

1、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外贸规模扩大、外贸结构转变、外资结构优化

   开放型经济: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制度特征: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市场经济一般特征

             辩证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抽象讲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1、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1)、公有制经济形式: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主体地位:

1、就全国而言,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应努力寻找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原因: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它们既要鼓励和支持,也要进行引导,一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