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76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2017年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

期中综合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将“581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

A.隋朝的建立    B.杨坚掌握北周大权  C.陈朝的灭亡   D.隋朝的统一

2.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3.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引用此话的根本目

的是(  )

A.为了阐明君民关系B.为了阐明水与舟的关系

C.为了说明民贵君轻D.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4.每个历史盛世的出现都有其共同的历史原因。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

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选贤用能 ③虚心纳谏 ④注重改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来源:

学|科|网]

5.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

与图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朝代的是(  )

A.杜甫 白居易B.屈原 苏轼C.颜真卿 李清照 D.吴道子 辛弃疾

6.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

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三征辽东

7.“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

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巾起义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安史之乱

8.(2016·广东东莞捷胜中学期中)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

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

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

9.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它们分别是(  )

A.辽、西夏、清B.大理、金、元C.金、西夏、元D.辽、西夏、金

10.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位市民,你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使用景德镇的瓷器B.用“交子”购物

C.到瓦舍中看戏D.练习八股文的写作

11.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

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

12.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

以下名词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澶渊之盟、宣政院B.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西域都护、中书省D.大都、玄奘西行

13.一位法国学者说: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名词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

A.交子B.瓦子C.夜市D.岁币

14.(2016·安徽名校期末)小王同学想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通过网络他找到以下四个与宋词相关的网页,你认为访问哪个网页可以找到

最多的豪放派的作品(  )

A.“柳永”词爱好者网页B.“东坡”词爱好者网页

C.“李清照”词爱好者网页D.“婉约词”爱好者网页

1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的广泛应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5分,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共55分)

16.中

国古代史上,秦朝、隋朝既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有扼腕痛惜的结局,历史让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

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隋炀帝继位后,……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原因。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方面列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成就。

(2分)

 

(2)材料二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

功绩。

请从经济方面举一例说明诗人的观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5分)

 

(3)依据材料三,请概括出秦朝、隋朝二世而亡的相同原因。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秦、隋兴亡的认识。

(4分)

 

17.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

(5分)

图A:

是反映________(朝代)修建的运河,________(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

是根据唐朝高僧________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南亚历史的参考书。

图C:

是________的塑像,他是________(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刘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完善了什么

制度?

(2分)

 

材料二 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鼎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

“鼎盛时期”又指什么?

(4分)

 

(3)许杰同学搜集了一份报道,如下:

《杜甫很忙,正在QQ空间写诗》。

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

(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来源:

学#科#网]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来源:

学科网]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语曰:

“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4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2分)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

(1分)何时完成的?

(1分)

 

(3)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分)

 

19.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

……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

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

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

二 柳子厚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

 

(2)材料二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2分)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制度是如何克服分封制弊端的?

(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

(2分)元朝还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地方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

(2分)

 

期中

综合检测卷

1.A 2.B 3.D 4.B 5.A 6.B 7.D 8.B 9.D

10.D 11.B 12.B 13.D 14.B 15.B 16.

(1)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统一文字。

(2)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

化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3)统治残暴或实行暴政。

(4)统治者应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国家统一,实行制度创新,发展经济和文化;爱惜民力,轻徭薄赋,施行仁政。

(言之有理即给分,两个层面各2分,共4分) 17.

(1)图A:

隋朝;隋炀帝。

图B:

玄奘。

图C:

岳飞;南宋。

(2)①科举制度;②唐玄宗、开元盛世。

(3)如:

包容有尺度,娱乐有底线,世界文化名人值得世界的尊重和礼遇。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8.

(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

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2)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南宋时完成。

(3)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南方农业生产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4)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符合题意即可) 19.

(1)特点: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诸侯

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

(2)制度:

郡县制。

克服弊端:

地方官员不得世袭;不占有土地、人民;不掌握军权。

(任写一点得1分) (

3)创举:

开创省制(设立行省);宣政院。

(4)目的:

维护统治。

(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期末综合检测卷(A)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陕西模拟)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

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2.“水国

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

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 ②给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颁奖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下列哪一个朝代以博大的胸怀,造就了盛世繁荣景象(  )

A.秦朝B.西汉C.隋朝D.唐朝

5.“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

6.“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

7.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

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上述材料说明(  )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D.灌溉技

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8.下图所示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其设置于(  )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9.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局,该布局的出现应该不晚于(  )

A.汉朝B.隋朝C.宋朝D.明朝

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下列属于宋朝发明的是(  )

①雕版印刷术 ②火药 ③活字印刷术 ④交子

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②③

1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D.东厂的设置

12.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

A.中国古代改革家B.对外友好交往

C.抗击外来侵略D.发展民族经济

13.(2016·湖南娄底)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

A.伊犁将军B.盛京将军C.驻藏大臣D.乌里雅苏台将军

14.(2016·四川绵阳)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写道: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B.中国经济领先于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15.“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吗(  )

A.雍正年间B.康熙年间C.乾隆年间D.道光年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12分,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7分,共55分)

16.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

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

(2分)

 

材料二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4分)

 

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

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

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4分)

 

17.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识读材料,结合所学,梳理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4分)

唐朝

图一

鉴真东渡日本

图二

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①________

②______

图三

郑和下西洋

图四

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③________

清朝

图五

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④________

(2)郑和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2分)你是怎样看待这次远洋航行的?

(4分)

 

(3)从以上探究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4分)

 

18.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

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

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fǔ)望之继世。

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

(2分)创立标志是什么?

(2分)

 

(2)材料一中“科第之设”制度

的特点是什么?

(2分)

 

(3)结合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4分)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

影响。

(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同时带去

许多工艺品、谷物种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

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下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

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哪一制度?

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4分)

 

(3)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他是谁?

康熙帝赐予他什么封号?

(4分)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2分)

期末综合检测卷(A)

1.B 2.C 3.B 4.D 5.A 6.D 7.C 8.B 9.C

10.C 11.A 12.C 13.A 14.C 15.D 16.

(1)表现:

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边疆巩固。

(答出其中3点即可)原因:

完善科举制度;任用贤才,重视吏治。

(2)丰富的物质生活(或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繁荣);发达的科技(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开阔的对外视野(或海外贸易发展)等。

(答出其中3点、言之有理即可) (3)措施:

设行政机构;驻军;开放海禁。

作用:

人口增加;耕地扩大;百姓安居乐业。

(答出其中2点即可)

17.

(1)①玄奘西行;

②明朝;③戚继光抗击倭寇;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2)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应该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对外来侵略要坚决抗击,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等。

(言之有理即可) 18.

(1)科举制度。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2)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以才能为选官标准) (3)科举制度是一

种新的选官制度。

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转变为以考试为主。

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4)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进步。

(言之有理即可) 19.

(1)唐朝。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行省制度。

宣政院。

(3)班禅。

班禅额尔德尼。

驻藏大臣。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古代统治者重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期末综合检测卷(B)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湖南长沙)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采邑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一统

3.时光悠悠,千年转瞬即逝。

一朝而亡的武周显得那么短暂,但武则天这

个名字却从未被人淡忘过,关于她历史地位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

我们肯定她的原因是(  )

A.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

础  B.爱惜人才

C.促进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4.“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

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史称“开元盛世”的时代,他府中的摆设不可能有(  )

①美丽精致的唐三彩 ②晋商朋友送给他的青花瓷 ③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图》 ④文学价值极高的《红楼梦》

A.①②

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盛唐时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诗人。

他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

他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6.“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7.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8.后人称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她”是(  )

A.武则天B.白居易C.李清照D.王安石

9.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经改

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这里所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

A.火药B.指南针C.印刷术D.造纸术

10.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他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乱了,请你帮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11.戚继光赋诗明志:

“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诗中的“危”指(  )

A.东北遭到俄国入侵B.台湾被荷兰强占

C.新疆大、小和卓叛乱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12.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是(  )

A.宣政院、伊犁将军B.澎湖巡检司、乌里雅苏台将军

C.宣政院、驻藏大臣D.澎湖巡检司、驻藏大臣

13.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想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D.

闭关锁国

14.清

旧例:

“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

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

”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  )

A.友好邦交B.鼓励贸易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15.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

第七十

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