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576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x

精品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入学摸底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瞥见(piē)孪生(luán)狡黠(xiá)广袤无垠(mào)

B、挪动(nā)笃信(dǔ)崩殂(zú)惟妙惟肖(xiào)

C、干涸(há)讪笑(shàn)阴霾(mái)稳操胜券(quàn)

D、迁徙(xǐ)浸泡(jìn)始龀(chǎn)辙乱旗靡(mí)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左右逢源漠不关心肆无忌惮强聒不舍

B、翻天覆地脍炙人口世外桃源提心吊胆

C、侧隐之心戒骄戒燥无与伦比谈笑风声

D、袖手旁观销声匿迹苦心孤诣断壁残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B、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就很难达到较高水平。

D、面对各路强手,17岁小将龙清泉初生牛犊不怕虎,顽强拼搏,勇夺奥运举重金牌。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就选自此书。

B、《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戴望舒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一首诗。

D、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6、下列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端午节到了,小明到刚岀嫁的姑姑家接她回家过节,但又不知她家具体住在什么地方,于是见人就问:

“喂,我姑姑家住在哪里?

B、母亲拖看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鞋也没脱就往沙发一躺,女儿见状,很快端来热水,说:

“妈妈,您累坏了,洗洗脚,去休息吧!

C、同学们都在认真做作业,而小雷却无精打彩地趴看,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提醒他该做作业了,他不耐烦地说:

“我做不做作业关你什么事?

你管得着吗?

D、芳芳家住二楼,楼上的住户水笼头坏了,水流下来淋湿了芳芳堆在阳台上的蜂窝煤,她气冲冲地跑上去说:

“哼!

真没素质,淋坏了人家的煤巴也不管!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

(1)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3)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5月12日汶汉川大地震,毀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

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8)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9)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0)龚自珍《己亥杂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8‐11题。

(17分)

烘焙心情

尤今(新加坡)

①隔壁住了一户爱尔兰籍的夫妻,一住13年。

两年前移居澳洲,临走之际,我“敝自珍”地在家做了几道菜,为他们践行。

②酒酣耳热之际,夫妻俩忽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

“这番远去,最怀念你家两样东西,我们担心,少了它们,可能短期内睡不着觉。

③受宠若惊,忙问是啥。

④双眸笑意闪烁的珍妮慢条斯理地说道:

“约翰很习惯在你电脑打印机发岀的那种富有节奏的声音里入睡;我呢,常常在蛋糕飘出的香味里进入梦乡。

”顿了顿,又说,“不过,有时,也挺懊恼的,夜半被那诱人的香味侵袭,醒来之后,只闻其香,不见其形,怔怔仲仲,数多少绵羊去你家把蛋糕衔过来哪!

⑤听懂了话中之话,哈哈大笑之余。

从善如流。

次日,立刻将家中24针的打印机换成作无声的激计机;但是,夜半烘焙蛋糕的老习惯却改不掉,老实说,也不想改。

⑥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

⑦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

坐立难安之际,索性撇下多如蝼蚁的琐事,一头钻进厨房,专心致志地烘蛋糕。

烘出一个好蛋糕,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的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

个性全无的面糊,白着一张令人生厌的面孔,静静地等待热气的蹂躪。

随看面糊的膨胀,那种让人口舌生津的香气,像泛滥的洪水,在夜半无人私语时,放肆地流满了天和地。

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被扎了一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

烘好后,橘子蛋糕澄亮如金,香兰蛋糕翠绿似玉,香蕉蜀翩触口满月,乳蛋糕貌似丝绸。

凌晨时分,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的我,好似州个苦尽甘来、事业有成的富翁,大口大口地吃着时,觉得这样实实在在的人生真是快乐,刚才究竟为了什么事烦恼,竟不复记忆了。

⑧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她们脸上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

⑨吃过蛋糕后,有人戏谑地劝我改行,哇,想到日后我家门口或将有人排起长龙抢购每天新鲜出炉而“限量供应”的蛋糕,顿觉前景灿烂,兀自微笑。

注:

焙(城)用微火烘(药材、烟叶、茶叶等)

8、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中一的“话中之话”指的是什么?

(4分)

9、指出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

(2)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

10、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4分)

11、联系全文,谈谈“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5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7‐21题。

(16分)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

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

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

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

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

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

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

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

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

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

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

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

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

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2.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分)

13.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3分)

15.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

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4分)

16.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分)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

(3)必先苦其心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分)

19、唐代名臣魏征认为:

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2分)

20、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

 

(3)诗歌鉴赏。

(6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1、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2分)

22、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

国富民殷,社会和谐。

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三、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10分)

23、读材料后答题(2分)

贵州某地区发现的大量出土文物充分印证了夜郎文化与文明。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

“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今天家喻户晓的一个成语。

请问该成语是什么?

24、不管是玉树地震,还是西南旱灾都不同程度地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向灾区的同龄人表示慰问或鼓励。

(3分)

25、生活中字据是必不可少的应用文。

请按借据格式在下面框内写出你向好友刘xx所借人民币47960元的借据(条)。

(5分)

(注:

落款不能写考生真实姓名)

四、作文(60分)

26.请结合材料和你对“礼”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

——诺·文·皮尔【德】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荀子【中国】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8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高一语文入学测试参考答案

1.A.B答案中挪(nuó)、C答案中涸(hé),D答案中龀(chèn)

2.C.恻隐之心

3.C.初生牛犊不怕虎:

犊:

小牛。

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不足,长:

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

怎么。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4.B.《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

5.A.B答案缺主语,C答案搭配不当,D答案语序不当

6.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

怎么。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7.7、

(1)天时不如地利

(2)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3)古道西风瘦马

8.(4)江山代有才人出(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安得广厦千万间(7)烽火连三月(8)柳暗花明又一村(9)择其善者而从之(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8、答:

话中之话,指的是邻居认为“我的打印机影响了人家的休息”,我的烘焙也干扰了人家的生活。

10.9、答:

发霉指心情郁闷、忧伤时;发亮指心情舒畅、高兴时。

11.10、答:

此句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

三个比喻连用,形象的表明了烘焙蛋糕的过程需要细心、耐心和技术。

读来活泼有趣,耐人寻味。

12.11、答:

在文中的含义是,烘焙出好吃的蛋糕,是需要好的心情去做才行。

这句话在全文既有线索的作用,也是文章借以表达的一个中心意思所在。

13.12.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遇难所“保护蝴蝶。

(意思对即可)

14.13.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意思相近即可)

15.14.议论,作用:

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16.15.“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

(意思相近即可)事例:

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17.示例:

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

(意思相近即可)

18.17、

(1)于:

(2)衡:

同“横”,梗塞、不顺(3)使:

使……受苦

19.18、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20.1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1.20、示例:

我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今天人们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

因为任何一个人奋斗的过程中,都会犯错。

聪明的人会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进而获得成功;愚蠢的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或者是不以为然,那他依然会在前一块石头上摔跤,终将一事无成。

22.21、答:

分别从视角和听觉角度写的。

23.22、示例: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

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

24.

(1)夜郎自大

(2)对狂妄地自高自大者

25.示例:

朋友们,地震给人们带去了伤害,但我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玉树,坚强!

26.

借条

今借到朋友刘××人民币肆仟柒佰玖拾陆元整。

借款人:

某某

2018年7月5日星期四

 

27.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