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77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x

11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年级

课题

诗海拾贝

课时

6-1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语文书第六单元“与诗歌同行”的第一个活动版块“诗海拾贝”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活动,可以学习如何理解,赏析诗歌。

同时更多地接触唐朝以前的诗歌。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本课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学习任务的基础之上,初步建立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并围绕着学习的内容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

可能学生对于计划的内容有所忘记,教师会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更好的进行本课综合性学习计划的制定,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成问题。

教学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

2.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3.初步建立学生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前检测

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课前积累

 

二、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引语: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3、教师提示:

4、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教师相机提示:

四、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五、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搜集准备

六、作业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组织学生背记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几首。

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

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

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学生独立背诵。

 

学生感受感受单元学习的特点。

 

学会回想曾经学习的过程,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准备一个笔记本)举行诗歌朗诵会。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5分钟

 

2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7分钟

 

1分钟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课后反思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月日

年级

课题

诗海拾贝

课时

6-2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语文书第六单元“与诗歌同行”的第一个活动版块“诗海拾贝”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的活动,可以学习如何理解,赏析诗歌。

同时更多地接触唐朝以前的诗歌。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培养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

小黑板

预习指导

课前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方法:

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

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作简单讲解:

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交流。

 

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学生讲解诗歌的大致意思。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总结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独立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1分钟

 

6分钟

 

5分钟

 

5分钟

 

6分钟

 

8分钟

 

1分钟

 

5分钟

 

2分钟

 

1分钟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课后反思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月日

年级

课题

诗海拾贝

课时

6-3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语文书第六单元“与诗歌同行”的第一个活动版块“诗海拾贝”的第三课时,是关于宋词与元曲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活动,可以学习如何理解,赏析词曲。

同时更多地接触宋词与元曲。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宋词元曲的魅力,热爱祖国的文化。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预习指导

课前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诗歌

三、读中悟意

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

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

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

同“现”。

听取:

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

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

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

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

雁影掠过。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五、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歌。

2、收集整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

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也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有秋景的清萧,却没有悲凉的情绪。

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

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

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

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

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

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

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

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1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宋词元曲

课后反思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月日

年级

课题

诗海拾贝

课时

6-4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语文书第六单元“与诗歌同行”的第一个活动版块“诗海拾贝”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的活动,可以学习如何理解,赏析诗歌。

同时更多地接触唐朝以前的诗歌。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

预习指导

课前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六、拓展延伸

背诵这两首诗。

 

整理其他内容的诗歌。

 

师相机指导。

①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

(自然景物)。

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小组内讨论交流。

班上交流

 

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班上交流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

 

 

2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0分中

 

10分钟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天上的街市

白桦

课后反思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月日

年级

课题

诗海拾贝

课时

6-5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是第六单元第一模块的第五课时,是个综合汇报展示的活动,对第一个活动来说,具有总结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整理与欣赏

教学难点

整理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复习回顾“诗海

拾贝”中的6首诗歌。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

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

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

外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

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

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师生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

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

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5分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板书设计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内容题材形式体裁国家和作者创作方法时间

课后反思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月日

年级

课题

与诗同行

课时

6-1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与诗同行”的第一课时,是这个活动环节的第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激励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进行得更踏实,更有积极性,所以这节课不能随意就过去了,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的概念总是停留在古诗的层面上,对现代诗歌总是忽视,要注意让学生从更广泛的方面来选择。

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朗读的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可以让学生多练一练。

出示小诗让学生欣赏,激起创作欲望。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朗诵的技能,提高朗诵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教学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教具准备

乐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准备

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

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

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二、练习

 

三、朗诵

 

四、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

 

五、总结评价

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提议

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教师予以点评

 

主题:

遨游诗海时间:

11.28

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共九组。

主持人:

张航宁闻婷

黑板布置:

第1、2组

资料保存:

第8小组

活动总结:

老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组织分工,

 

个人或是小组进行练习准备

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朗诵展示活动。

朗诵后,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这种基调或是使用这种配乐。

具体内容:

1乡愁2沁园春雪3将进酒4再别康桥5老师的眼睛6母亲,我的祖国7我的心

 

 

3分钟

 

3分钟

 

30分钟

 

4分钟

 

板书设计

 

诗歌朗诵会

 

课后反思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月日

年级

课题

与诗同行

课时

6-2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课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二个版块“与诗同行”的第二课时,在第一版块活动中,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诗歌的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活动课重点是让学生欣赏到诗歌的精妙之处,学习推荐诗歌。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所以本次活动需要两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八八二——爱国意识: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学习欣赏诗歌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1、要求每个人都要独立推荐一首诗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

 

三、作业

准备诗歌朗诵会的资料

 

提出要求:

1思考:

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

能交流一下吗?

 

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师生交流。

 

教师推荐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

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

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讨论:

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有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学生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深刻。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板书设计

与诗同行

课后反思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月日

年级

课题

与诗同行

课时

6-3

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课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二个版块“与诗同行”的第二课时,在第一版块活动中,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积累,对诗歌的常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活动课重点是让学生欣赏到诗歌的精妙之处,学习推荐诗歌。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所以本次活动需要两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八八二——爱国意识: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

预习指导

课前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课前积累

 

二、复习导入

教师导入

 

三、自读《致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