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891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docx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材

安徽茶叶栽培主推技术及良种资源

(茶叶专业组)

一、安徽茶树种质资源及安徽茶区主要种植的茶树品种

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皖南黄山和皖西大别山地区,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茶省,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地方种26个。

(一)、安徽省国家级茶树良种

国家级品种是指经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鉴)定的品种。

目前,安徽茶区已选育出的国家级茶树良种有:

舒茶早、凫早2号、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黄山种、祁门种、皖农95、皖农111、杨树林783。

(二)、安徽省省级茶树良种

省级茶树良种是指经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鉴)定的品种。

目前,安徽茶区已选育出的省级茶树良种有:

农抗早、石佛翠、石佛香、波毫、茗洲12号、杨树林781、黄山早芽、黄山春韵、黄山一秀、天都茶、仙寓早、黄荆茶、柿大茶、松萝种、青阳天云茶、霍山金鸡种、宣城尖叶种、涌溪柳叶种。

(三)、安徽省地方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也称农家品种,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对当地条件具有最广泛的适应能力,并适制某种茶类。

地方品种在我国茶叶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一些无性繁殖系品种外,常常是一个较混杂的群体。

目前,安徽茶区拥有的地方种质资源主要有:

杨树林种、歙县滴水香茶、歙县竹铺大叶种、茗州种、九华大椭圆叶、贵池枝条茶、东至槠树茶、泾县汀溪早芽、宁国黄花山大叶种、宁国猪耳朵种、绩溪金山种、桐城龙眠中叶种、太湖南阳河中叶种、岳西石佛中叶种、岳西乐道中叶种、宿松罗仙茶、金寨青山种、金寨前畈种、霍山漫水河种、霍山棋江种、六安东石笋种、六安双峰种、舒城九•一六种、庐江二姑尖种。

(四)、安徽茶区引进的外地种质资源

随着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普及和推广,近年来,安徽茶区已从周边产茶省相继引进了一些茶树良种,这些良种主要有:

白叶一号、平阳特早、福鼎大白茶、龙井43、龙井长叶、乌牛早、白毫早、福云6号、翠峰、浙农113、迎霜、菊花春、劲峰、浙农139、薮北种等。

(五)、茶树良种引种中应注意的问题

茶树品种是构成茶叶自然品质的重要因素,品种的特性决定了茶类的适制性和品质特点,品种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种农业技术措施所不能替代的。

因此,分阶段推广与更新茶树品种,是我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获得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

茶树良种的选择,要根据实际生产的茶类,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确定主要栽培品种及搭配品种,合理利用不同良种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不同茶树良种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同时,良种必须与良法相结合,即采用与该良种相配套的栽培、管理、加工等技术,保证所选茶树良种的品种特性与品质特点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出来。

选择良种必须坚持先试种的原则,避免盲目引种或大面积引种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此外,在引进种苗时,要做好检疫与处理工作,防止外来病虫传播与危害。

  

适制扁形名优绿茶的品种,一般要求发芽期较早,育芽能力较强,发芽整齐,芽长于叶,芽大小中等或相对较小,叶背茸毛中等或少。

适制针形名优绿茶的品种,一般要求发芽期较早,发芽整齐,密度高,芽粗状、百芽重较大、叶背茸毛多。

适制曲毫形茶、毛峰类名优绿茶品种,一般要求发芽期较早,育芽能力较强,发芽整齐,密度高,芽大小中等或相对较小,叶背茸毛多。

在绿茶生产中,还应注意合理配置早、中、晚生品种。

一般特早生品种应占50%以上,早生和中生品种40%,晚生品种10%左右。

在北部茶区及高山茶区,为减轻寒冻害的影响,应种植抗寒性强的品种。

对于红茶生产来说,应选择适宜加工红茶的品种,一般要求具有芽叶粗壮,茶多酚含量高,酚/氨比大等特点。

二、茶树良种扦插繁殖技术

茶树繁殖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有性繁殖其后代个体间性状不一,不利于茶园的管理和茶叶采制,无性繁殖其后代具有与母树相同的性状,是目前茶树繁殖的重要途径,其中短穗扦插育苗技术具有母穗用量省、成活率高、繁殖系数大等特点,是广泛使用的无性繁殖方式。

(一)、采穗园的管理

母树以4-8年生为最佳供穗期,扦插后发芽率和生根力均较高。

采穗园的管理水平要比采叶园高,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项:

1、修剪:

修剪是采穗园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修剪的时期决定于扦插的时间,一般夏插宜在早春(2-3月份)离地面40-50cm处深剪;秋冬扦插宜在春茶采摘后及时修剪,以留养枝梢供扦插用。

2、施肥:

对母穗园要特别加强肥培管理,防止母树早衰,施肥水平略高于一般采叶园。

在修剪前和剪枝后都要追施一次氮肥,每亩年施纯氮40-50kg,并配合施磷钾肥,促使新梢强健。

剪取插穗后为恢复母树长势,入冬前需重施基肥,一般每亩施饼肥250-400kg。

3、及时打顶:

插穗的成熟度与插后的成苗率关系密切。

成熟的枝条标志着生长停止,驻芽形成,枝条从下而上逐渐变成红棕色,呈木质化或半木质化。

如果预计到扦插时插枝顶端尚未形成驻芽,就应在剪穗前10-15天进行打顶,人为地迫使枝梢停止生长,促进成熟。

插穗的生产指标以红棕色为好,绿色硬枝亦可。

此外,视新梢多数腋芽是否饱满,也是判断插穗是否可以扦插的另一重要依据,这类枝条有利发根成苗。

(二)、苗圃地的选择与整理

1、苗圃地选择:

扦插苗圃宜建在地面平坦、向阳,地下水位低,土壤pH在4.5-5.5,土层结构良好,土壤以红、黄壤的沙壤土、壤土或轻粘壤土为好。

2、整地做畦:

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进行全面深耕约25-30cm,拣净石子、树根、草根等杂物,第二次在作苗床前深耕约15-20cm,尽量将土整细。

通常每块苗圃的四周要建立排灌水沟,沟深25-30cm,宽约40cm。

苗床面宽100-120cm,长度以地形而定,以15-20m为宜,苗床的高度10-15cm,畦与畦之间的操作沟宽40cm,畦向以东西向为宜。

苗床应根据土壤肥沃情况酌量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均匀撒施腐熟的饼肥或鸡粪400-500kg、过磷酸钙或复合肥20kg,并与土壤耙匀,20天后方可扦插。

3、心土扦插繁殖的畦面整理:

选择土层深厚的酸性红、黄壤生荒地或疏林地,铲除表土,取表土层以下腐殖质含量很少的心土,用孔径1cm的筛子过筛,铺放在畦面上,略加压实,厚度要超过3cm。

这样插穗插入土中部分刚好在心土中,可以防止插穗剪口腐烂,促进早日发根,而且可减少畦面上杂草滋生。

4、无心土扦插繁殖的畦面整理:

采用上述畦面铺心土的短穗扦插方式,工作量大,投入成本高。

近年来,很多茶区采用无心土扦插技术,不铺心土扦插成活率、茶苗出圃率与铺心土大致相同,但可节约成本和减少取土对环境的破坏。

不铺心土扦插同一块地不能重茬,重茬育苗成活率降低80%。

首先用3%地虫威颗粒剂,1-1.5kg/亩,拌土撒施,可有效而快速杀死土壤害虫。

然后将畦面稍压平,每亩施用70-100ml50%乙草胺乳油,对水40-60kg,均匀喷施,可抑制杂草生长。

在扦插前10天用石硫合剂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喷雾,防治穗条病害。

(三)、剪穗与扦插

1、剪枝:

新梢逐渐硬化且新茎的三分之一已变褐色时为剪取插穗适当时期,剪穗前先进行病虫防治,保证无病虫携入苗圃。

采剪枝条最好在早上进行,易于保持新鲜状态。

剪下的枝条要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最好当天剪穗当天扦插,第二天扦插也可。

2、剪穗:

1个标准的插穗:

茎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大叶品种长度为3.5-5.0cm,中小叶品种长度为2.5-3.5cm,具有一片完整叶片和健壮饱满腋芽(一芽一叶一寸长)。

没有腋芽,或腋芽有病虫害,或人为损伤者不能使用。

插穗的上下剪口要求平滑,不能出现腋芽受伤或插穗撕裂等现象。

上剪口要与叶片伸展方向平行成斜面,以防渍水腐烂,留桩以3-5mm为宜,过短易损伤腋芽,过长则又会延迟发芽,节间太短的,可把两节剪成一个插穗,并剪去下端的叶片和腋芽。

下剪口与上剪口要平行倾斜,以增大插穗与土壤的接触面,便于发根生长。

3、扦插:

扦插可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江南茶区春插在3-4月,江北茶区常在4月间开始。

夏插在6-7月,秋插在9-10月间。

在实践中,一般选择秋季进行,即从9月开始到10月份这段时间内进行,这个时期既是插穗质量最好的时期,也有利于插穗伤口愈合从而成活率高。

茶树品种不同,扦插后生根快慢不同,有些茶树品种生根慢,秋季扦插后不易越冬,需提前在8月底前扦插。

扦插时苗床土壤以湿润而不粘手为宜,按株行距要求把插穗直插或稍斜插入苗床中,插穗的4/5插入地下(至叶柄基部),芽和叶柄要露出地面,避免叶片贴土,叶片朝向应视扦插当季风向而定,必须顺风,从叶基到叶尖吹过,否则,母叶易受风吹而脱落,影响成活。

边插边将土壤稍加压实,使插穗与土壤接触紧密,有利于发根。

扦插密度:

中小叶品种应大些,一般行距为8-10cm,株距1.5-2.0cm左右,每亩扦插20-25万株;大叶品种扦插密度可小些,一般行距10-12cm,株距2.5-3.5cm,每亩扦插13-16万株。

4、浇水、消毒:

扦插完毕后将水浇足浇透,待叶面水稍干后用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5、搭棚:

遮阳棚分为高棚(120-180cm)、中棚(70cm左右)和低棚(40-50cm)几种类型,常用的是竹弓弧形低棚,高棚便于操作管理,在高温天气苗床温度要比低棚低4℃,可节省通风管理费用。

用薄膜和遮阳网双层覆盖,要求铺平避免网上积水,遮阳网控制光照,前期以遮去日光度的60%左右为宜,随着生根成苗,透光度要逐步增加,塑料薄膜控制温度。

(四)、苗圃管理

茶树插穗发根慢,在适宜环境下要30天左右才会发根,完成第一轮根系要60天左右。

用植物生长素处理,可提高生根能力。

1、浇水:

在未发根前,保持土壤及空气湿润极为重要。

但是土壤水分过多,又影响土壤通气性,不利于插穗发根长苗。

一般晴天早晚各浇一次,阴天一天一次,雨天不浇,大雨久雨还要注意排水。

发根以后,可一天浇一次,或隔数日沟灌一次,灌到畦高的四分之三,约经3-4小时,即可排水。

2、苗圃通风管理:

气温较高时棚内温度可高达42℃,须及时通风,防止插穗叶片产生灼伤,晴天午间要细致观察,温度达28℃以上时,应及时掀开薄膜两端通风散热,下午降温后应及时盖膜保湿保温。

3、插穗抗寒性管理:

为了增强插穗的抗寒性,减少杂草,可采用苗床铺草越冬技术。

将稻草用10%的石灰水中浸泡5min,捞出晒干,冬至前后把稻草铺于苗床畦面,以盖满畦面看不见扦插叶片为宜,每亩用稻草200kg,2月上旬气温稳定在0℃以上时,及时把稻草撤除。

4、追肥:

第二年4-5月插穗已初步形成根系,应开始追肥,一般在4月底开始第一次追肥,以速效肥料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为主,前期施肥应量少还要尽量稀释,做到勤施薄施,随着苗木的逐渐长大而加大施肥量,且注意N、P、K配合施用,比例以3:

1:

1为宜。

茶苗长到一定高度后,为了节约劳动力,就可于阴天撒施肥料,然后再喷透水。

5、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苗床上的杂草应及时拔掉,拔草时要避免影响插穗(茶苗),尽量做到拔早、拔少、拔小。

扦插苗圃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诱发炭疽病等病害,由于插穗长出的苗嫩度较高而容易被虫害袭击,因此要及时观察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做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6、茶苗出圃:

长势较好的茶苗,一般在第二年的9-10月就能达到20cm高、5mm粗的出圃要求,此时的茶苗即可出圃供田间栽植。

出圃起苗时如土壤干燥,起苗前应浇水,以便起苗时少伤根多带土,提高栽植成活率。

三、无性系良种茶园新建与培育技术

(一)、新茶园的开垦和种植

1、园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排蓄性能良好,PH值在4.5-6.0的平地或缓坡地为主。

2、茶园开垦: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生荒坡地:

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一般需50cm,全面深翻,并清除障碍层。

深耕后不要马上碎土,以利蓄水和风化。

初垦完成后即可进行复垦,复垦深度为30cm左右。

复垦时需打碎土块,拣净草根,平整地面,为栽植苗木做好准备。

初垦一年四季可进行,其中以夏、冬为好。

熟地:

一般只进行复垦,如先期作物就是茶树,老茶园由于长期连作,有害病原体与土壤某些微生物增加,特别是侵染根和茎的病菌,如棉腐菌、镰刀菌和根结线虫病等,要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

平地及缓坡地的开垦:

平地及15°以内的缓坡地茶园,根据道路、水沟等可分段进行,并要沿等高线横向开垦,以使坡面相对一致。

陡坡梯级:

坡度在15°-25°之间,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窄幅梯田)。

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隔离带。

对土壤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还草。

3、施肥改土:

种植前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干草1000kg,猪牛栏肥1.5-2t,混配磷钾肥30-50kg(磷肥应提前一个月与有机肥混合堆沤)拌匀后作基肥(或亩施菜籽饼100-150kg),开沟深施。

一般开宽度40cm,深度50cm左右的槽体,槽底铺草后覆土;距离地面20-25cm深度时,施猪牛栏肥或饼肥,施肥后经过1-2个月的腐解,待土壤下沉后方可栽植。

茶苗不可直接与底肥接触,应相距5cm以上,即施肥至离地面20cm左右,再用表土回填,上面15cm左右土层为茶苗栽培层。

4、种植密度:

总结各地经验,栽植方式以双行双株条植为好,其成园较快,投产早。

即大行距1.5m,小行距33cm,丛距25-33cm,每丛种2株茶苗,双行的茶丛按等腰三角形交错排列,每亩用苗约4000-6000株。

5、移栽时间:

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仍然旺盛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移栽容易成活。

一般茶苗移栽适期为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和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

6、茶苗移栽:

采用一年生健壮茶苗,禁用2年以上茶苗和有严重病害的茶苗,苗高应达到20cm以上,基茎粗0.5cm以上带土移栽,出圃的茶苗应立即定植,否则应进行假植。

定植时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为适度,再用手将茶苗向上轻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后适当加点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再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

移栽定植后要及时定剪,留高15cm左右,这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7、补植茶苗:

茶苗定植后第二年,由于各种原因成活率未达到80%的必须进行补植。

(二)、无性系良种茶园幼龄期管理

良种茶园的幼龄期管理是培养丰产树型、快速成园投产的关键。

1、勤除杂草,抗旱保苗:

幼龄茶园行间空隙大,容易生长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要注意及时清除杂草,除草要做到锄小削早,不让杂草长大漫延,影响茶苗生长。

幼龄茶园不能用草甘膦除草,以免影响茶苗健康生长。

无性系茶苗由于没有主根,根系分布较浅,它的弱点就是抗旱能力差,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容易死苗。

定植第一年的伏旱时期尤其要加强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茶行间全面铺草(如稻草、玉米杆等),有条件的地方要注意做好干旱时期的灌水,保持土壤墒情。

2、合理培肥:

幼龄茶树在施肥上要少量多次、薄肥勤施,并适当地提高磷、钾肥的施用比例。

氮、磷(P2O5)、钾(K2O)的比例应为2:

1:

1至1:

1:

1。

对1-2龄茶园,全年每亩施饼肥100kg或1000kg的厩肥或堆肥,加5-10kg尿素、20-30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和5-10kg硫酸钾;3-4龄茶园全年每亩施饼肥100-200kg或1500kg的厩肥或堆肥,加尿素10-20kg、30-40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和10-15kg硫酸钾。

有机肥和磷、钾肥作基肥于秋季施入,氮肥按40:

40:

20的比例分别在3月上旬、5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施入。

由于幼龄茶树需要进行定型修剪,修剪后待新梢萌发时应及时进行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3、定型修剪:

通过及时修剪,解除茶苗顶端生长优势,刺激腋芽萌发,促进侧枝生长,达到增加分枝,培养骨架,塑造树型。

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高度为离地15cm左右剪去主杆枝;第二次在栽后的第二年进行,高度为离地30cm左右剪去树冠上部的全部枝梢;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进行,高度为离地45-50cm剪去树冠上部的全部枝梢;三足龄以后开始按成龄园进行轮回式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4、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减少农药污染,确保幼龄茶园快速成园投产。

5、合理采摘:

良种茶园幼龄期要按照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养结合的原则,采用打顶留侧,打高留低,采中留边的方法,促进分枝,培养树冠。

四、高产优质茶园的栽培技术

(一)、茶树树冠管理技术

1、茶树高产树冠结构

合理修剪是促进茶叶高产优质、稳产的一项基础措施。

通过人为剪除部分枝条,改变茶树生长分枝习性,促进营养生长,塑造理想树型,可延长经济年龄。

茶树高产对树冠的结构要求是:

(1)分枝结构合理:

分枝层次多而清楚,骨干枝粗壮而分布均匀,采摘面生产枝健壮而茂密。

(2)树冠高度适中:

树冠宜控制在70-80cm的高度,使之既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又便于修剪、采摘和管理作业。

(3)树冠广阔,覆盖度大:

高幅比达到1:

1.5-2.0,树冠间距20-30cm,树冠有效覆盖度达到90%的水平。

(4)有适当的叶层厚度和叶面积指数:

一般中小叶种冠面10-15cm的叶层,大叶种20-25cm,叶面积指数应以4-5为优。

2、茶树修剪技术

成龄茶树的修剪分为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4种方式。

(1)轻修剪技术

为培养和维持茶树树冠面整齐、平整,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便于采摘、管理,使发芽基础一致,刺激腋芽生长,以及冻害和病、虫为害的减灾恢复等,均采用轻修剪。

根据修剪程度可分为修平和修面。

①修平:

将茶树冠面上突出的部分枝叶剪去,整平树冠面,修剪程度较浅。

②修面:

剪去生长年度内部分枝叶,程度稍重,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10cm。

次数和深度应根据树势进行,年年剪或隔年剪。

生产上应用较多的轻修剪时期有春茶萌动前、春茶结束后和秋茶结束后进行。

(2)深修剪技术

茶树经多次采摘和轻修剪后,形成浓密细小的结节枝,俗称“鸡爪枝”,这种枝条养分运输不畅,发出的新梢瘦小,对夹叶多,产量和品质下降,必须采取深修剪去除鸡爪枝,改造树冠采面生产枝,恢复树势。

剪去冠面上部10-15cm枝条(树冠面绿叶层的1/2-1/3),剪除“鸡爪枝”为原则,春茶后进行,大体上每隔5年左右进行一次。

深修剪对当年产量有一定影响。

(3)重修剪技术

茶树经多年采摘和轻、深修剪,上部枝条生活力降低,芽叶瘦小、对夹叶增多,轮次间歇期延长,产量和品质下降。

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的生育能力、树冠上有一定绿叶层的茶树,或因常年缺少管理,生长势尚强,但树冠较高。

这2种情况需采用重修剪改造树冠。

剪去树高的1/2或略多,留下离地面高度40cm的主要骨干枝。

春茶后进行,剪后2-3个月,在剪口上提高5cm进行1次定型修剪,秋末进行1次轻修剪,第2年可正常采茶。

重修剪周期约10年。

(4)台刈技术

树势十分衰老,骨干枝上地衣苔藓多,芽叶稀少,枝干灰白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产量很低。

春茶前离地面5-10cm处剪去,台刈是彻底改造树冠的方法,选用锋利的弯刀斜劈或手锯锯割,或用圆盘式台刈机切割,切口平滑、不撕裂茎秆。

台刈后茶树会抽发大量新梢,为培养骨干枝,最好进行疏枝,留下5-8根粗壮枝条,第2年春茶前或春茶后离地30-35cm进行定型修剪,以后打顶轻采,第3年离地45-50cm再定型修剪1次,春茶打顶采,夏秋留叶采,第4年起轻修剪,开始正常采摘,

台刈后骨干枝培育较为困难,产量恢复缓慢。

因此,对骨干枝粗壮、生育能力较强的茶树,不要轻易台刈,宜采用重修剪改造茶树。

对十分衰老的有性系茶树,采用换种改植的方法发展无性系良种则有更好效果。

要防止对并不衰老的茶树进行台刈,甚至“三年二头刈”,长出的新梢虽然较粗壮,但芽叶数量少,产量极低。

茶树经多次台刈后,发出的新梢越来越细,产量品质不断降低,而且树冠矮小,茶园裸露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5)修剪后的管理技术

肥水管理技术:

“无肥不改树”。

剪前要深施较多的有机肥和磷肥,剪后待新梢萌发时,及时追施催芽肥。

采、养相结合技术:

定型修剪茶树,要多留少采,做到以养为主,实行打顶轻采。

深修剪的成龄茶树,需经一季到两季留养,再进行打顶轻采,逐步投产。

重修剪、台刈更新后茶树,一般要经2-3年的打顶和留叶采摘后,才正式投采。

病虫防治技术:

及时观察并防治为害嫩梢新叶的茶蚜、小绿叶蝉、茶尺蠖、茶细蛾、茶卷叶蛾、茶梢蛾、芽枯病等,对于衰老茶树更新复壮时刈割下来的枝叶,及时清出园外处理,并对树桩及茶丛周围的地面进行一次彻底喷药,消灭病虫。

(二)、茶园施肥技术

1、施肥原则

(1)氮肥为主,氮肥与磷、钾肥和其他元素肥料相结合

茶树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具有不可替代性,茶树施肥需要满足:

①提供茶树所必须的营养元素;②解决N、P、K之间的平衡和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

茶树是采叶作物,对氮的需求量最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施氮量越多越好,肥料施用上存在“报酬递减”现象,当氮肥施用超量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坏,茶叶产量不再增加,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将会失调,其它元素成为新的限制因子,甚至出现不同的缺素症。

当磷、钾肥施量太多,则可能导致茶树生殖生长旺盛而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N:

P:

K合理施用比例是:

幼年期以2:

1:

1;采摘期以4-2:

1:

1-2(根据土壤中磷、钾含量决定)。

普通常规投产茶园年施用尿素每亩30-60kg。

施用的商品肥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防止施肥污染,做到安全施肥;农家有机肥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2)重视基肥,与追肥相结合

有机肥养分完全、比例协调,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但有效养分含量低,释放缓慢,不能适应茶树生长季节对肥料需要量大、吸收快的要求。

所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分期追肥。

(3)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茶树植株分析:

茶树是否缺乏营养,可以通过分析植株养分元素浓度获知,必须明确取样部位和取样时期,茶树生理年龄(第1叶、第2叶…嫩茎)不同和不同时期(春、夏、秋)养分浓度有很大差异。

茶园土壤分析:

所取土壤样品能否代表茶园实际情况?

在施肥沟或避开施肥沟取土均不能获得有代表性的土壤。

常用的取样方法:

根据茶园地形地貌特点、土壤类型、茶树生长状况和施肥历史,决定样品数量,每个土壤样品由10个以上取样点所得土壤组成混合样。

以产定氮法:

根据各地经验和实验结果,每生产100kg干茶需施纯氮12-15kg,N:

P:

K最佳配比为4-2:

1:

1-2,根据土壤P、K测试结果,对比例进行调整,其它营养元素如硫、镁和微量元素,根据分析结果,缺乏时适量施用。

2、施肥方法和时期

茶园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二种类型,方法主要有穴施、沟施和根外追肥。

无论是穴施还是沟施,必须做到施肥后及时盖土。

(1)基肥

以缓效性有机肥(饼肥、堆肥和厩肥)为主,并与速效肥料混配使用,为茶树在秋、冬季提供养分。

施肥时间:

宜早不宜迟,10月上、中旬施。

太迟则缩短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时间,使越冬期内根系的养分贮量减少。

施肥位置:

条栽茶园要条施,丛栽茶园要按丛环施,幼龄茶园要按苗穴施。

茶行两边应交替进行。

1-2年生茶树:

基肥施用部位在距根颈10-15cm、深10-15cm的土层。

3-4年生茶树:

基肥施用部位在距根颈20-25cm、深20-30cm的土层。

成龄茶园:

沿树冠边缘垂直下端位置开沟,深20-30cm的土层。

坡地或窄幅梯级茶园:

要施在茶行或茶丛的上坡位置和梯级内侧方位,以减少肥料的流失。

肥料用量:

一般每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100-300kg或农家有机肥1000-2000kg。

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复合肥25kg,硫酸钾15kg)。

(2)追肥

追肥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在春、夏、秋三季结合耕锄进行。

施肥方法及时期

春茶追肥(催芽肥):

春季茶树生长旺盛,春茶在全年茶叶产量中所占比重大,对春季名优茶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