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90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高二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部分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B)

A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

B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进行科技研究的活动及其产品

2、下列属于文化形式的有(B)

①思想②理论③信仰④法律⑤文学⑥政治  

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  

3“一本好书往往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说明了文化是一种( D  )  

A社会物质力量  B社会教育力量   C社会道德力量    D社会精神力量   

4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  )  

A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  

B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决定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C社会生产方式不受文化的影响

D文化影响社会生产方式,但影响不大

5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C)

①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这启示我们(B)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7近几年,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有的企业甚至早早与职校签订培养协议。

这体现了(C)  

A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B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就业的增加  

C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D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8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A)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9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厉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D)  

①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说:

“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

”这表明(D)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B全部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1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B)  

A文化创造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C人民群众D社会的发展  

12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到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这说明了(C)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念不同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交往行为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  

13、英国的李先生向英国人介绍自己的姓名时,称“中信·李”。

这是因为英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的。

这一现象说明,不同文化影响人们(D)  

A实践活动的差异B人生观的差异C价值观的差异D思维方式的差异  

14、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说明了( D  )   

A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5、物细无声”体现了( A )  

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的世界观的影响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16、席勒说: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这告诉我们(C)

A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应主动感悟优秀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D应以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17、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说明( C)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具有强制性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18、文化对人的影响有(C)

①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9、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C)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肯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

20、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A)

A潜移默化的特点B深远持久的特点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D差异性的特点

21、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盛装,手捧“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

这说明(B)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22、“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

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②    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23、英国诗人雪莱说:

“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这主要说明(D)  

A文化能决定人生B文化是由人创造的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4、“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我的中国心》的这句歌词表明(A)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而持久的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C文化需要不断创新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5、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

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Ⅱ部分主观题(50分)  

26如何认识文化对人的影响?

(10分)

答:

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⑵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⑶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7顾炎武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文须有益于天下”。

为什么?

“文可以变风俗”也。

所用,顾老先生特别告诫说,文章千古事,下笔须谨慎,要“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要“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顾老先生为什么强调“文须有益于天下”。

(10分)  

答:

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同。

强调“文须有益于天下”,是因为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⑵文化的影响作用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因此,要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必须强调“文须有益于天下”。

  

28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0分)

答:

⑴文化有先进、优秀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

先进、优秀的文化能够培养人们的健全人格,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消磨人的意志,毒害人的心灵,使人失去积极进取的动力,对人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⑵辩题笼统地认为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不科学的。

  

29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能塑造人生。

(10分)

答:

⑴辩题正确地看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确实能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⑵文化的作用还表现为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⑷辩题看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却忽视了文化对社会及其他方面的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30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自然就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0分)

答:

⑴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

  

⑵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人们生活的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⑶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只有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能既使人获得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又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最终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可见,辩题认为较高文化素养“自然就能形成”的观点是错误的。

  

   

2009年必修三第二单元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过年的风俗有所不同,这是因为(   )

A.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B.民族历史文化的不同 

C.民族文化充满了生机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近些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模式通过电视剧向世人展现得十分完美。

无论是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

由此可以看出民族文化与世界的关系是(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是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 

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具有世界的意义

C.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

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中,“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

那么,“美人之美”的含义是(   )

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各民族的所有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D.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4.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应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表明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       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

5.著名意大利歌剧《图兰朵》来源于中国古代爱情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中国公主图兰朵和外国王子卡拉夫动人的爱情故事。

1993年,歌剧《图兰朵》被改编成京剧《杜兰朵》并在意大利演出,效果极好。

1998年,由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和中国电影导演张艺谋合作的歌剧《图兰朵》在紫禁城太庙演出。

奥地利于2003年7月24日发行了一枚京剧《杜兰朵》邮票。

歌剧《图兰朵》和京剧《杜兰朵》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②人类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活动③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④文艺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中国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生生不息地走到现代社会,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

它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

中华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其间所积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方式、行为都值得我们去发掘、继承和弘扬。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文化的传承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B.传统文化是稳定的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D.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7.集艺术家和科学家于一身的达·芬奇曾说过:

“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达·芬奇的观点表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是(   )

A.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                B.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科技是艺术创新的动力                D.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8.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议论。

正是由于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才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升华。

这表明(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不同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来源于不同思想的相互激荡

9.王夫之说: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艺术创作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   

D.艺术创作必须是“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10.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全球化与道德重建》一书中认为,当今世界,和平的危险在于:

西方强迫其他大陆的民族和文化接受西方关于文明、民主和人权的理想和观念。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东西方文化争夺在世界上的优先地位,相反地,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模式彼此间的和睦相处。

由此可见(    

A.文化冲突是破坏世界和平的根源

B.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可以实现东方文化的创新

C.东西方文化的竞争可以实现世界和平与进步

D.各国文化之间的宽容关系到世界和平

(二)多项选择

1.被评为世界“口头遗产”的纳西古乐曾是唐朝的宫廷音乐。

近些年来,丽江纳西古乐演奏团先后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演出,大获成功,引起轰动。

人们惊闻中国边陲保存着古典音乐的“活化石”,纷纷到丽江寻访,称赞纳西古乐是“修身明性”“延年益寿”的雪山神曲。

纳西古乐的演出成功说明(   )

A.文化遗产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B.民族文化不仅属于各自的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文化遗产有着广阔的市场,不需要保护

2.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是侨居性的移民。

华侨在海外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海外诸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这表明(   )

A.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3.“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

”这就是比尔·盖茨对理想中的“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

这种描述表明(   )  

  A.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快速 

  B.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C.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D.网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4.“2007中韩交流年”活动包括政治、经贸、文教、科技、体育等各领域的数十个项目。

“中韩交流年”的宣传口号为“友好交流,共创未来”。

交流年活动中的韩国精粹文艺演出,将韩国的话剧、舞蹈等介绍给中国观众,使人们对韩国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架起了两国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有(   )               

A.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B.人类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活动  

C.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D.文艺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5.文化大师张岱年说:

“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是(   )     

A.传统文化就是指优秀的民族文化  

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民族兴旺发达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

   6.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

A.批判地继承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的音乐,须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

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下列对侗族大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B.来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实践  

C.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D.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8.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当时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控制中国的殖民文化;又有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封建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腐朽文化。

那时,这两种文化结成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与帝国主义文化、封建文化性质根本不同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

这表明(   )

A.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B.新旧文化的斗争,深刻影响着文化的进步 

C.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D.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9.下列对教育方式的变革与文化传承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教育方式的变革将改变其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等特定功能的具体方式

B.教育方式的变革只会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作用 

C.教育方式的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其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D.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0.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化创新要求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B.文化创新要求去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C.文化创新要求不断改变我们的传统文化  

D.文化创新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三)非选择题

1.简答:

如何从文化多样性角度看待“文化遗产”?

 

2.辨析:

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是依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3.材料解析题

“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

而今,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

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4.案例分析题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图形部分,非常像中文的“之”字。

“之”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

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会徽上的一点,使用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红”,寓意太阳,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中间部分使用深蓝色,寓意蓝天,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的理念;最底部用绿色,寓意大地,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三种颜色的三个笔划综合起来,构成一个运动的人形,即“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将中国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奥精神,且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1)通过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蕴涵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2)结合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分析文化创新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B4.B5.B6.A7.B8.B9.C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C3.ABD4.ACD5.BCD6.ACD7.ABCD8.ABC9.AD10.ABD

(三)非选择题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此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关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

文化创新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但是,归根结底,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文化创新的动力。

3.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和谐社会的理念,既体现了传统的“和”文化,又被赋予了时代内涵。

因此,这一治国方略必将促进社会的巨大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

“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4.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会徽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将中国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