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149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6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南省洛阳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docx

《河南省洛阳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docx

河南省洛阳市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球筵羽筋,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楓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

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

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

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

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

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

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下列各项中,其情境不能体现原文所说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3分)

A.《一剪梅》中,独居的李淸照看到荷花渐渐凋谢,感觉竹席凉意袭人,于是强打精神驾舟出游,却无心赏景,只是遥望远空,期待鸿雁飞过。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接管草料场的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感觉身上寒冷,冬夜难挨,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C.《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辞官归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D.《长恨歌》中,唐明皇从蜀地回到长安,看到宫苑内荒草遍生,落叶满阶,夜晚萤火明灭,白露凝霜,曾经春宵苦短不早朝的他,彻夜无眠。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B.“峰恋如舉,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C.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但是时间久了,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天生固有的属性了。

D.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身也必须具有熊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饮冰室文集》中“同一月夜也……,”这段话,说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形态:

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人也会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上。

B.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无知觉无情感的,人却可以将自己的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成为艺术形象。

C.人与自然既存在异构关系,又存在同质关系,没有前者人与自然就不可区分,没有后者人与自然的联系将很难建立,人们就不会将情感投射到自然物上。

D.当人有了某种情感,他观察外部事物时又恰恰提取到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于是该事物就成为他表现自己某方面情感的特定载体。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

6题。

(12分)

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梁漱溟

  安福胡同,梁漱溟先生的摇篮。

  一生放言无忌的梁漱溟先生,生长在一个清朝末年的民主家庭。

父亲梁济对儿子完全是宽放的,从不干涉他的思想、行为。

“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是由于我少年时一些思想行径很合父意,很邀嘉赏而来。

例如我极关心国家大局,爱读《三名臣书牍》、《三星使书牍》等书籍,写日记,勉励自己。

在教育孩子这一点上,梁济很有些西方化味道,不让其读四书五经之类矽古书,在读过《三字经》后,便让他读传播世界新知识的《地球韵言》。

这在当时是一破例的事。

  彭翼仲先生办报,经营蚀本,债台高筑,几乎自缢。

父亲梁济慷慨解囊,拯救朋友于危难。

儿子梁漱溟年龄虽小,却能见其大者见出当时艰难情形和他们做事动机之纯洁伟大。

他们一心要开发民智,改良社会。

这是由积年对社会腐敗之不满,又加上庚子亲见全国上下愚蠢迷信不知世界大势,几乎招取亡国大祸所激动的。

”“大约从十岁开始,父亲和彭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祿的‘自了汉’生活。

  地安门中学,梁漱溟先生的母校。

  1906年夏天,13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

他在这里度过了美妙、充实的5年半的读书时光。

  韶华壮志,书生意气。

梁先生在国文课上,总喜欢做翻案文幸,不肯落入俗套。

一王姓老师年逾古稀,对其恼恨之余批语道:

“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但亦有一范姓老师对他赏识有加,曰:

“语不惊人死不休。

关于中学时期的自学,梁先生深有体味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受用。

”“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

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十七八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

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

”梁漱溟先生认为,“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

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

有智慧识见发出来,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软验,就是善学。

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倾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

向上心驱使我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

一是人生问题,二是社会问题(即中国问题)。

也许人们难以预料,为了研究、解答以上这两个问题,梁先生所用的自学资料,不是图书馆诸多名家的皇皇巨著,竟然是社会上热门的维新派报纸。

“无论在人生问题上或在中国问题上,我在当时已能取得住在北中国内地的人所能有的最好的自学资料。

我拥有梁任公先生主编的《新民丛报》《新小说》《国风报》和《民立报》等。

这都是当时内地一个寻常中学生所不能有的丰富资料。

  西海西沿2号,梁漱溪先生的旧居遗址。

  垂柳、碧波、山石、小桥,叠加成画,一片祥和。

秋天的阳光如同那成熟的智慧,并不刺人眼目,和煦、熨帖地照在身上,冷暖适中。

  正是在这里,父亲梁济于1918年投湖自尽前几天,曾问过只有25岁的儿子漱溪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先生回答父亲:

“我信任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父亲梁济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投积水潭自尽。

遗言国性不存,国将不国。

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嗓起新也。

”他更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国事大于家事、国家命运重于个人生命的人生道理。

  人们很难想象,袢然失去挚爱的父亲,梁漱溟先生是怎样平复内心伤痛的。

就在父亲沉湖一年之后,他开始写作为其奠定学者地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

如果说今曰中国不少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自信,持有自尊,倡导自强,那一点儿不奇怪。

但是,生逢乱世,饱经扰攘,在国家积弱、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下,却仍然坚信中华文化伟力无穷者,乃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是也!

  相关链接:

  梁漱溟(1893—1988),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造实践家,对推动乡村建设不遗余力。

梁漱溟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之称。

(维基百科)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漱溟的父亲在家庭教育方面,否定中国传统教育,践行西方教育方法,不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古书。

B.安福胡同、地安门中学、西海西沿2号,这一个个地方勾勒出梁漱溟先生的生命轨迹,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一代大师的成长。

C.梁漱漠先生的父亲梁济亲历清末.、民国时期的动荡,在60岁生日前写下《敬告世人书》后,带着对旧世界的眷恋和唤醒新世界的理想投积水潭自尽。

D.父亲梁济以身殉国,舍生取义,其言传身教使儿子懂得国家命运重于个人命运的道理,他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脊梁”。

5.梁漱滨先生的人生成长中,父亲对他有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

(4分)

6.梁漱滨先生能终成一代大师、“中国的脊梁”,与他自身的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

洗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

他已经将几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车再也动不了了。

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

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

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

”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

”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

”他说十块钱。

”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

”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

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

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

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

“你家住在静安寺?

”他说:

“是。

小伙子又问:

“你家有浴缸吗?

”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

便含含糊糊地说嗯。

”小伙子铗着问:

“你是在哪里上班?

”“机关。

”“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

”小伙子再问。

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

“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

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

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

他很渴,可是心想:

如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

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

,,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

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

“看情况而定。

”那人接着问:

“你家的浴缸大还是小?

”他不得已地说:

“很小。

”“怎样小?

”“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蜂着腿。

”“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是的。

”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

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

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

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

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

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

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

”小伙子告诉他。

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

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

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

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

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

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

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

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

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

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

”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热水揉,还是冷水澡?

”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永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

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

”他心皇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

洗就洗吧,然而 

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

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

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

“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

”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那人坐了一会几,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C.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E.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8.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请概括说明。

(4分)

9.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迸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

“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

“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上书举季弟纹自代,时议不以为私。

转右补阙,而纹代为监察御史。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

“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

始于蔡急而魏应也,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此非它,速于扑灭也。

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锒邪?

”时帝业已讨镇,不从。

终之,蔡平,镇乃服。

初,讨蔡,以韩弘为都统,又诏乌重胤、李光颜合兵以进。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锐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亦不从。

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左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

复奏率、虽品不同,皆是谏官。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

“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

“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

”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诞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不涉旬,出贯之为湖南观察使。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

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

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补阙、拾遗,唐代谏官名。

武则天垂拱元年置补阐;拾遗,分属门下省、中书省,同掌讽谏、荐举。

补阙位从七品上,拾遗位从八品上。

C.工商指手工业者和商人,为巩固统治,中国历代政权多采取抑制工商业者的政策,工商业者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

“尚书右仆射”是韦贯之死后皇帝赐赠的官职,“贞”是韦贯之死后被赠的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贯之耿直正派,不阿权贵。

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

韦贯之却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贲之洞察形势,料事如神。

讨伐吴元济之时,他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宪宗都没采纳。

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C.韦贯之秉持公心,坚持原则。

曾上书推荐弟弟韦缠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时人并不认为他偏私,宋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反对,致使杜从郁被降职为秘书丞。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

皇帝宠臣张宿出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

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

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4.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题“小孤山”,既交代了作诗的地点,也显示诗人是面对小孤山,触景生情,有感而作。

B.首联欲扬先抑,从“海门关’’的称谓和“海眼”的巨大可怖写起,衬托下文对小孤山的赞扬。

C.诗人视小孤山为天地间的砥柱、战场上的猛士,寄寓了自己要力挽狂澜、坚决抗敌的心志。

 

D.尾联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中表现的命途多舛仍心怀天下的情怀异曲同工。

E.全诗押平声韵,韵字的开口度大,利于表现慷慨昂扬之情,与诗歌的思想内容契合一致。

15.请简要分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小题1分)

(1)杜甫《蜀相》中“  ,     ”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鞠躬尽瘁的精神。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一句突出表现了李白保持自薄、桀鸯不驯的性格。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   ,     ”两句,痛切地慨叹,人们不能够吸取历史教训,致使悲剧不断重演。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结合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悼念亡隹的悲痛,于叙事中见呜咽梗塞之情,长歌当哭,动人哀感。

②《项羽本纪》中垓下之战一节末路英雄項羽或是鸿叱咤,或是喑呜叱咤,或是仰天悲叹,无不真切生动,合乎他的性格与为人。

③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晋代士大支的.言谈轶事,精练含蓄,突永传神,是中国笔记小说的今作俑者,对后代笔记和小品文影响很大。

④庄子用寓言故事来形象地说理,后世的读者从中见仁见智,如《庖丁解牛》,本是为了说明养生之道,后世读者却引申出为人处世创业的诸多道理。

⑤阅读长篇的散文,先通过快读获得整体印象是必要的,若自始至终死抠字句务求甚解,则容易陷入目无全牛、死于言下的境地。

⑥近代以来,文化启蒙运动逐渐高涨,在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等一代代启蒙思想家、文学家的影响下,人们对封建伦理文化反人性反自由一面的认识越来越豁然开朗。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欣赏《长恨歌》这样的长篇诗歌,要充分认识到其思想意旨的丰富性和情感表现的艺术性,因为这正是其超出一般作品之上和耐人寻味的地方。

B.陶渊明的田园诗,只要在农村生活劳动过的人,无论什么时候读来都是亲切的。

王维的山水诗,喜欢游山玩水、热爱大自然的人,读后也无不觉得历历在目,有身临其境之感。

C.有些诗词整篇基调一致,意境浑成优美,很难指出其何句最美,何字最妙;而有一些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则全靠结尾处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

D.人生跨越安史之乱的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苦难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① 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用不

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 ②  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③ ,④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⑤ 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⑥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①②③④⑤⑥

A而且但是/虽然是因为所以

B但因为然而即便尽管因此.

C可只要但是即使/总之

D但/然而纵使因为因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年味越来越淡,过年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的感受。

其实,①,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

对此,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改善、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过于“物化”。

须知,②,当灵魂越来越无所依附,节味就会越来越淡,节日就会式微。

然而越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③,而且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

21.请描述下面的中国民间剪纸画,并说明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0月26日中午。

北京朝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