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15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docx

江苏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

 

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

 

2008-11-28发布2009-1-1实施

 

省水利厅发布

 

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

 

主编单位:

省水利厅工管处

批准部门:

省水利厅

施行日期:

2009年1月1日

 

省水利厅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省水利厅文件

水管〔2008〕199号

 

关于印发《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市水利(务)局:

为加强和规我省水库管理,确保水库安全完整,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库效益,结合我省水库工程管理实际,我厅组织编制了《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实施过程中如遇有问题请及时函告省水利厅工管处。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

水利 工程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省经贸委、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旅游局、省电力公司

 

前 言

本办法依据省水库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编写要求执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

《省水库技术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容:

——水库工程的巡视检查

——水库工程的监测;

——水库工程的养护;

——水库工程的修理;

——水库调度运用;

——白蚁及其他动物危害的防治;

——安全管理;

——技术档案管理。

批准部门:

省水利厅

解释单位:

省水利厅工管处

主持单位:

省水利厅工管处

主编单位:

省水利厅工管处

审   定:

长生

审   查:

在洲朱德伦 黄章羽

主要起草人:

吕金宝郭宁福寿腾亚元朱家年王儒波傅力生龚国兴江河

 

目次

 

1总则

1.0.1根据《中华人民国水法》、《中华人民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水利行业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1.0.2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大、中、小型水库。

1.0.3水库管理单位应按本办法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管理实施细则,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大型水库报省水利厅批准,中小型水库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批准,其中中型水库技术管理实施细则报省水利厅备案,且每5~10年进行修订。

1.0.4水库技术管理的主要容包括:

1制订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2掌握水情、雨情、工情,做好工程调度运用工作。

3制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4加强工程巡视检查和安全监测,及时分析,随时掌握工程运行状态。

5做好工程养护修理,消除工程缺陷和隐患,确保工程安全、完整。

6坚持依法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7做好工程技术档案的归档与管理工作。

8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

9建立业务培训制度,提高职工技术管理水平。

1.0.5水库管理单位应组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水库管理有关规、标准,熟悉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情况,掌握控制运用、检查监测、养护修理等技术,做好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1.0.6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技术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2检查监测和养护修理制度。

3工程调度运用制度。

4请示报告和工作总结制度。

5各类设备操作规程和检修制度。

6物资和器材使用管理制度。

7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8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9职工教育和培训制度。

10目标考核与奖惩制度。

1.0.7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和《水库工程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认真开展目标管理考核工作。

1.0.8本办法主要引用标准:

1《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SD266-88)。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SL60-94)。

3《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210-98)。

4《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

5《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1.0.9水库技术管理除应执行本办法外,尚应执行国家与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巡视检查

2.1一般规定

2.1.1新建、续建、改建工程从施工期开始,都应进行巡视检查。

2.1.2巡视检查分为日常巡视检查、年度巡视检查和特别巡视检查三类。

1日常巡视检查:

管理单位应根据水库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巡视检查制度,具体规定检查的时间、部位、容和要求,并确定日常的巡回检查路线和检查顺序,由技术人员负责进行。

日常巡视检查的次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期,宜每周两次,但每月不少于四次;

2)初蓄水期或水位上升期,宜每天或每两天一次,但每周不少于两次,具体次数视水位上升或下降速度而定;

3)运行期,宜每周一次,或每月不少于两次,汛期、高水位及出现影响工程安全运行情况时,应增加次数,每天至少一次。

2年度巡视检查:

每年汛前、汛后、用水期前后、有蚁害地区的白蚁活动高峰期和冰冻较严重时,应按规定的检查项目和容,由管理单位负责人组织对水库工程进行全面或专门的检查,一般每年不少于二至三次。

3特别巡视检查:

当水库遭遇到暴雨、大洪水、有感地震、强热带风暴,以及库水位骤升骤降或持续高水位等情况,发生比较严重的破坏现象或出现危险迹象时,应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特别检查,必要时应组织专人对可能出现险情的部位进行连续监视。

当水库放空时应进行全面巡视检查。

2.1.3各级水库主管部门应组织对水库安全运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一般每年不少于一至二次。

2.2检查项目和容

2.2.1坝体:

1坝顶有无裂缝、异常变形、积水或植物滋生等;防浪墙有无开裂、挤碎、架空、错断、倾斜等。

2迎水坡护坡有无裂缝、剥(脱)落、滑动、隆起、塌坑或植物滋生等;近坝水面有无变浑或旋涡等异常现象。

3背水坡及坝趾有无裂缝、剥(脱)落、滑动、隆起、塌坑、雨淋沟、散浸、积雪不均匀融化、渗水、流土、管涌等;排水系统是否通畅;草皮护坡植被是否完好;有无兽洞、蚁迹等;反滤排水设施是否正常。

2.2.2坝基和坝区:

1坝基基础排水设施的渗水水量、颜色、气味及浑浊度、酸碱度、温度有无变化。

2坝端与岸坡连接处有无裂缝、错动、渗水等;坝端岸坡有无裂缝、滑动、崩塌、溶蚀、塌坑、异常渗水及兽洞、蚁迹等;护坡有无隆起、塌陷等;绕坝渗水是否正常。

3坝趾近区有无阴湿、渗水、管涌、流土或隆起等;排水设施是否完好。

4有条件时应检查上游铺盖有无裂缝、塌坑。

2.2.3输、泄水洞(管):

1引水段有无堵塞、淤积、崩塌。

2进水塔(或竖井)有无裂缝、渗水、空蚀、混凝土碳化等。

3洞(管)身有无裂缝、空蚀、渗水、混凝土碳化等;伸缩缝、沉陷缝、排水孔是否正常。

4出口段放水期水流形态是否正常;停水期是否渗漏。

5消能工有无冲刷损坏或砂石、杂物堆积等。

6工作桥、交通桥是否有不均匀沉陷、裂缝、断裂等。

2.2.4泄洪闸(道):

l进水段(引渠)有无坍塌、崩岸、淤堵或其他阻水障碍;流态是否正常。

2堰顶或闸室、闸墩、胸墙、边墙、溢流面、底板有无裂缝、渗水、剥落、碳化、露筋、磨损、空蚀等;伸缩缝、沉陷缝、排水孔是否完好。

3消能工及工作桥、交通桥参照2.2.3中第5、6款。

4溢洪河道河床有无冲刷、淤积、采砂、行洪障碍等;河道护坡是否完好。

2.2.5闸门及启闭机:

1闸门有无表面涂层剥落,门体有无变形、锈蚀、焊缝开裂或螺栓、铆钉松动;支承行走机构是否运转灵活;止水装置是否完好等。

2启闭机是否运转灵活、制动准确可靠,有无腐蚀和异常声响;钢丝绳有无断丝、磨损、锈蚀、接头松动、变形;零部件有无缺损、裂纹、磨损及螺杆有无弯曲变形;油路是否通畅,油量、油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

3机电设备、线路是否正常,接头是否牢固,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可靠,指示仪表是否指示正确,接地是否可靠,绝缘电阻值是否符合规定,备用电源是否完好;自动监控系统是否正常、可靠,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启闭机房是否完好等。

2.2.6库区:

1有无爆破、打井、采石(矿)、采砂、取土、修坟、埋设管道(线)等活动。

2有无兴建房屋、码头、毁坏林木等违章行为。

3有无排放有毒物质或污染物等行为。

4有无非法取水的行为。

2.2.7观测、照明、通讯、安全防护、防雷设施及警示标志、防汛道路等是否完好。

2.3检查方法和要求

2.3.1检查方法:

1常规方法:

用眼看、耳听、手摸、鼻嗅、脚踩等直观方法,或辅以锤钎、钢卷尺、放大镜、石蕊试纸等简单工具对工程表面和异常部位进行检查。

2特殊方法:

采用开挖探坑(槽)、探井、钻孔取样、孔电视、向孔注水试验、投放化学试剂,潜水员探摸、水下电视、水下摄影、录像等方法,对工程部、水下部位或坝基进行检查。

2.3.2检查工作要求:

1及时发现不正常迹象,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工程安全。

2日常巡视检查应由熟悉水库工程情况的管理人员参加,人员应相对稳定,检查时应带好必要的辅助工具、照相设备和记录笔、簿。

3年度巡视检查和特别巡视检查,应制定详细检查计划并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安排好水情调度,为检查输水、泄水建筑物或水下检查创造条件;

2)做好检查所需电力安排,为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动力和照明;

3)排干检查部位的积水,清除堆积物;

4)安装好被检查部位的临时通道,便于检查人员行动;

5)采取安全防措施,确保工程、设备及人身安全;

6)准备好工具、设备、车辆或船只,以及量测、记录、绘草图、照相、录像等器具。

2.4检查记录和报告

2.4.1记录和整理:

1每次巡视检查均应按附表A作出记录。

对已发现的异常情况,除详细记述时间、部位、险情和绘出草图外,必要时应测图、摄影或录像。

2现场记录应及时整理,并将每次巡视检查结果与以往巡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有问题或异常现象,应及时复查。

2.4.2报告和存档:

1日常巡视检查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上报主管部门。

2年度巡视检查和特别巡视检查结束后,应提出检查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设计、施工、运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处理方案,上报主管部门。

3各种巡视检查的记录、图件和报告等均应整理归档。

3工程监测

3.1一般规定

3.1.1工程监测采用的平面坐标及水准高程,应与设计、施工和运行诸阶段的控制网坐标系统相一致。

有条件的工程应与国家网建立联系。

3.1.2保持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按照规定的项目、测次和时间,在现场进行观测。

要求做到“四随”(随观测、随记录、随计算、随校核)、“四无”(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合精度、无违时)、“四固定”(人员固定、设备固定、测次固定、时间固定),以提高观测精度和效率。

3.1.3工程监测项目及测次应按附录B表B-1、B-2执行。

异常或险情状态下,应根据工程实际状况和安全论证需要提出专门部署和要求。

3.2变形监测

3.2.1变形监测项目主要有表面变形、裂缝及伸缩缝观测。

3.2.2表面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观测一般共用一个观测点,竖向和水平位移观测应配合进行。

3.2.3观测基点应设置在稳定区域,每隔3~5年校测一次;测点应与坝体或岸坡牢固结合;基点和测点应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3.2.4变形观测的正负号规定:

1水平位移:

向下游为正,向左岸为正;反之为负。

2竖向位移:

向下为正,向上为负。

3裂缝和伸缩缝三向位移:

对开合,开为正,闭合为负;对沉陷,同竖向位移;对滑移,向坡下为正,向左岸为正,反之为负。

3.2.5表面变形观测包括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水平位移包括垂直坝轴线的横向水平位移和平行于坝轴线的纵向水平位移。

3.2.6观测断面选择和测点布置:

1观测横断面一般不少于3个,通常选在最大坝高或原河床处、合龙段、地形突变处、地质条件复杂处,坝埋管及运行有异常反应处。

2观测纵断面一般不少于4个,通常在坝顶的上、下游两侧布设1~2个;在上游坝坡正常蓄水位以上可视需要设临时测点;下游坝坡半坝高以上1~3个,半坝高以下1~2个(含坡脚一个)。

对建在软基上的坝,应在下游坝趾外侧增设1~2个。

3测点的间距:

坝长小于300m时,宜取20~50m;坝长大于300m时,宜取50~100m。

4视准线应旁离障碍物1.0m以上。

3.2.7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种基点均应布设在两岸岩石或坚实土基上,便于起(引)测,避免自然和人为影响。

2起测基点可在每一纵排测点两端的岸坡上各布设一个,其高程宜与测点高程相近。

3采用视准线法进行横向水平位移观测的工作基点,应在两岸每一纵排测点的延长线上各布设一个;当坝轴线为折线或坝长超过500m时,可在坝身每一纵排测点中增设工作基点(可用测点代替),工作基点的距离保持在250m左右;当坝长超过1000m时,一般可用三角网法观测增设工作基点的水平位移,有条件的,宜用倒垂线法。

4水准基点一般在坝体下游0.5~3km处布设2~3个。

5采用视准线法观测的校核基点,应在两岸同排工作基点延长线上各设1~2个。

3.2.8观测设施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点和基点的结构应坚固可靠,且不易变形。

2测点可采用柱式或墩式。

兼作竖向位移和横向水平位移观测的测点,其立柱应高出地面0.6~1.0m,立柱顶部应设有强制对中底盘,其对中误差均应小于0.2mm。

3在土基上的起测基点,可采用墩式混凝土结构。

在岩基上的起测基点,可凿坑就地浇注混凝土。

在坚硬基岩埋深大于5~20m情况下,可采用深埋双金属管作为起测基点。

4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一般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立柱高度以司镜者操作方便为准,但应大于1.2m。

立柱顶部强制对中底盘的对中误差应小于0.1mm。

5水平位移观测的觇标,可采用觇标杆、觇牌或电光灯标。

6测点和土基上基点的底座埋入土层的深度不小于0.5m,并采取防护措施。

埋设时,应保持立柱铅直,仪器基座水平。

各测点强制对中底盘中心位于视准线上,其偏差不得大于10mm,底盘倾斜度不得大于4′。

3.2.9观测方法和要求:

1表面竖向位移观测,一般用水准法。

采用水准仪观测时,可参照国家三等水准测量(GB12898—91)方法进行,但闭合误差不得大于±1.4

mm(N为测站数)。

2横向水平位移观测,一般用视准线法。

采用视准线观测时,可用经纬仪或视准线仪。

当视准线长度大于500m时,应采用J1级经纬仪。

视准线的观测方法,可选用活动觇标法,宜在视准线两端各设固定测站,观测其靠近的位移测点的偏离值。

3纵向水平位移观测,一般用铟钢尺,也可用普通钢尺加修正系数,其误差不得大于0.2mm。

有条件时可用光电测距仪测量。

3.2.10裂缝及伸缩缝监测:

1坝体表面裂缝的缝宽大于5mm的,缝长大于5m的,缝深大于2m的纵、横向缝以及输(泄)水建筑物的裂缝、伸缩缝都应进行监测。

2观测方法和要求

1)坝体表面裂缝,可采用皮尺、钢尺及简易测点等简单工具。

对2m以的浅缝,可用坑槽探法检查裂缝深度、宽度及产状等;

2)坝体表面裂缝的长度和可见深度的测量,应精确到1cm;裂缝宽度宜采用在缝两边设置简易测点来确定,应精确到0.2mm;对深层裂缝,宜采用探坑或竖井检查,并测定裂缝走向,应精确到0.5度;

3)对输(泄)水建筑物重要位置的裂缝及伸缩缝,可在裂缝两侧的浆砌块石、混凝土表面各埋设1~2个金属标志。

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标志两点间的宽度变化值,精度可量至0.1mm;采用金属丝或超声波探伤仪测定裂缝深度,精度可量至1cm;

4)裂缝发生初期,宜每天观测一次;当裂缝发展缓慢后,可适当减少测次。

在气温和上、下游水位变化较大或裂缝有显著发展时,均应增加测次。

3.3渗流监测

3.3.1渗流监测项目主要有坝体渗流压力、坝基渗流压力、绕坝渗流及渗流量等观测。

3.3.2凡不宜在工程竣工后补设的仪器、设施,均应在工程施工期适时安排。

当运用期补设测压管或开挖集渗沟时,应确保渗流安全。

3.3.3坝体渗流压力观测,包括观测断面上的压力分布和浸润线位置的确定。

1观测横断面的选择与测点布置:

1)观测横断面宜选在最大坝高处、原河床段、合龙段、地形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一般不少于3个,并尽量与变形观测断面相结合;

2)根据坝型结构、断面大小和渗流场特征,应设3~5条观测铅直线。

一般位置是:

上游坝肩、下游排水体前缘各1条,其间部位至少1条;

3)测点布设:

横断面中部每条铅直线上可只设1个观测点,高程应在预计最低浸润线以下;渗流进、出口段及浸润线变幅较大处,应根据预计浸润线的最大变幅,沿不同高程布设测点,每条直线上的测点数不少于2~3个。

2观测仪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作用水头小于20m、渗透系数大于或等于10-4cm/s的土中、渗压力变幅小的部位、监视防渗体裂缝等,宜采用测压管,其埋设安装及灵敏度检验方法应按附录C执行;

2)作用水头大于20m、渗透系数小于10-4cm/s的土中、观测不稳定渗流过程以及不适宜埋设测压管的部位,宜采用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其量程应与测点实有压力相适应;

3观测方法和要求:

1)测压管水位的观测,宜采用电测水位计。

有条件的可采用示数水位计、遥测水位计或自记水位计等。

测压管水位两次测读误差应不大于2cm;电测水位计的测绳长度标记,应每隔1~3个月用钢尺校正一次;测压管的管口高程,在施工期和初蓄期应每隔1~3个月校测一次,在运行期至少每年校测一次;

2)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的压力观测,应采用频率接收仪。

两次测读误差应不大于1Hz,测值物理量用测压管水位来表示。

3.3.4坝基渗流压力观测,包括坝基天然岩石层、人工防渗和排水设施等关键部位渗流压力分布情况的观测。

1观测横断面的选择与测点布置:

1)观测横断面数一般不少于3个,并宜顺流线方向布置或与坝体渗流压力观测断面相重合;

2)测点布设:

每个断面上的测点不少于3个。

均质透水坝基,渗流出口侧必设一个测点;有铺盖的,应在铺盖末端底部设1测点,其余部位适当插补。

层状透水坝基,一般在强透水层的中下游段和渗流出口附近布置。

岩石坝基有贯穿上下游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带时,应沿其走向在与坝体的接触面、截渗墙的上下游侧或深层所需监视的部位布置。

2观测仪器的选用同3.3.3第2款。

但当接触面处的测点选用测压管时,其透水段和回填反滤料的长度宜小于0.5m。

3观测方法和要求同3.3.3第3款。

3.3.5绕坝渗流观测,包括两岸坝端及部分山体、坝体与岸坡或与混凝土建筑物接触面,以及防渗齿墙或灌浆帷幕与坝体或两岸接合部等关键部位。

1观测断面的选择与测点布置:

1)坝体两端的绕坝观测宜沿流线方向或渗流较集中的透水层(带)设2~3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上设3~4条观测铅直线(含渗流出口);

2)坝体与建筑物接合部的绕坝渗流观测,应在接触轮廓线的控制处设置观测铅直线,沿接触面不同高程布设观测点;

3)岸坡防渗齿槽和灌浆帷幕的上、下游侧各设一个观测点。

2观测仪器的选用及观测方法和要求同3.3.3第2、3款。

3.3.6渗流量观测,包括渗漏水的流量及其水质观测。

水质观测中包括渗漏水的温度、透明度观测和化学成分分析。

1观测系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渗流量观测系统应根据坝型和坝基地质条件、渗漏水的出流和汇集条件以及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等分段布置。

所有集水和量水设施均应避免客水干扰;

2)当下游有渗漏水出逸时,应在下游坝址附近设导渗沟,在导渗沟出口设置量水设施测其出逸流量;

3)当透水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于地面时,可在坝下游河床中顺水流方向设两根测压管,间距约20~30m,通过观测地下水坡降计算渗流量;

4)渗漏水的温度观测以及用于透明度观测和化学分析水样的采集均应在相对固定的渗流出口处进行。

2渗流量的测量可采用下列方法:

1)当渗流量小于1L/s时,宜采用容积法;

2)当渗流量在1~300L/s时,宜采用量水堰法,量水堰及其安装应按附录D执行;

3)当渗流量大于300L/s时或受落差限制不能设置量水堰时,应将渗漏水引入排水沟中采用测流速法。

3观测方法及要求:

1)渗流量及渗水温度、透明度的观测次数与渗流压力观测相同。

化学成分分析次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量水堰堰口高程及水尺、测针零点应定期校测,每年至少一次;

3)用容积法时,充水时间不少于10秒。

二次测量的流量误差不应大于均值的5%;

4)用量水堰观测渗流量时,水尺的水位读数应精确到1mm,测针的水位读数应精确到0.1mm,堰上水头两次观测值之差不大于1mm;

5)测流速法的流速测量,可采用流速仪法。

两次流量测值之差不大于均值的10%;

6)观测渗流量时,应测记相应渗漏水的温度、透明度和气温。

温度应精确到0.1℃,透明度观测的两次测值之差不大于1cm。

出现浑水时,应测出相应的含沙量;

7)渗水化学成分分析可按水质分析要求进行,并同时取水库水样做相同项目的对比分析。

3.4水文、气象监测

3.4.1水文、气象监测项目有水位、降水量、气温、流量观测。

3.4.2水位观测:

1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库水位观测点应设置在水面平稳、受风浪和泄流影响较小、便于安装设备和观测的地点或永久性建筑物上;

2)输、泄水建筑物上游水位观测点应在建筑物堰前布设;

3)下游水位观测点应布置在水流平顺、受泄流影响较小、便于安装设备和观测的地点或与测流断面统一布置。

2观测设备:

一般设置水尺或自记水位计。

有条件时,可设遥测水位计或自动测报水位计。

观测设备延伸测读高程应低于库死水位、高于校核洪水位。

水尺零点高程每年应校测一次,有变化时应及时校测。

水位计每年汛前应检验。

3观测要求:

每天观测一次,汛期还应根据需要调整测次,开闸泄水前后应各增加观测一次。

观测精度应达到1cm。

3.4.3降水量观测:

1测点布置:

视水库集水面积确定,一般每20~50平方公里设置一个观测点,或根据洪水预报需要布设。

2观测设备:

一般采用雨量器。

有条件时,可用自记雨量计、遥测雨量计或自动测报雨量计。

3观测方法和要求:

定时观测以8时为日分界,从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雨量为本日的日降雨量;分段观测从8时开始,每隔一定时段(如12、6、4、3、2或1小时)观测一次;遇大暴雨时应增加测次。

观测精度应达到1mm。

3.4.4气温观测:

1坝区至少应设置一个气温测点。

2观测设备设在专用的百页箱,设直读式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计或自计温度计。

3.4.5出、入库流量观测:

1测点布置:

出库流量应在溢泄道、泄洪闸下游、灌溉涵洞出口处的平直段布设观测点;入库流量应在主要汇水河道的入口处附近设置观测点;

2观测设备:

一般采用流速仪,有条件的可采用ADCP(超声波)测速仪。

3.5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

3.5.1资料整编包括平时资料整理和定期资料编印:

1平时资料整理重点是查证原始观测数据的正确性,计算观测物理量,填写观测数据记录表格,点绘观测物理量过程线,考察观测物理量的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变化异常值。

2在平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观测统计,填制统计表格,绘制各种观测变化的分布相关图表,并编写编印说明书。

编印时段,在施工期和初蓄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在运行期,每年应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编与分析。

3整编成果应项目齐全、考证清楚、数据可靠、图表完整、规格统一、说明完备。

3.5.2在整个观测过程中,应及时对各种观测数据进行检验和处理,并结合巡视检查资料进行复核分析。

有条件的应利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工程安全性态作出评价。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