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24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docx

近五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

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

(2016·北京卷)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2016·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7、8题。

7.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

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5·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30分)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图3为图1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1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材料二 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

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

(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12分)

 

(2)简析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

(8分)

 

(3)简述丙地栽培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

(10分)

 

(2015·北京卷)36.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1)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0分)

 

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

(2)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

(8分)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3)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

(8分)

 

(2015·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

下图示意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2014·浙江卷)6.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人均GDP与全

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

平(%)

人口对水资

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2014·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3分)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    、    。

(填写序号)(3分)

①国际金融②机械制造③服装制造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5分)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

(3分)

(2014·课标Ⅱ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8分)

 

(2013·北京卷)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 (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3·浙江卷)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2、3题。

2.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

A.①B.②C.③D.④

3.“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2013·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24、25题。

2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5.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2013·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18~20题。

18.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甲B.乙

C.丙D.丁

19.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照B.水分

C.坡度D.温度

20.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2013·上海卷)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2000年

2008年

2009年

农业人口(万人)

25.40

12.50

11.70

耕地(万公顷)

28.59

20.50

20.23

农业产值(亿元)

216.50

280.35

283.15

种植业(亿元)

61.84

106.07

114.29

牧业(亿元)

80.75

63.50

60.04

渔业(亿元)

36.53

55.23

51.39

农业服务业(亿元)

8.20

8.49

29.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0.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  )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3·江苏卷)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

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16.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2013·天津卷)1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1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        。

你是依据图1中哪些信息判断的?

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

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2013·安徽卷)35.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提示:

可用示意图表达)

 

(2013·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         ,主要体现在        。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2013·四川卷)13.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013·上海卷)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40.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41.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

 

42.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

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

 

(2013·上海卷)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问题。

44.据图1,概述N市1996~2010年制造业空间变化的特点。

 

45.据图2,读出16~48km范围内三类企业数量的分布比例完成下表,并根据表中两个范围的数据归纳N市三类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技术密集型企业(%)

资本密集型企业(%)

资源密集型企业(%)

0~16km

70

50

38

16~48km

46.分析2010年0~16km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

 

47.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原理,评价N市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合理性。

 

(2013·浙江卷)37.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材料一 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

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 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

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      、     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      、      、      。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3)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专题14区域经济发展

(2016·北京卷)

36.解析:

(1)题,首先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

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可以从纬度、坡向等方面回答。

(2)题,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回答。

灌区水利工程的功能,可以从抗旱、蓄洪、排涝等方面回答。

第(3)题,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地质、河流等方面回答。

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扩大对外联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等方面回答。

第(4)题,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可以从原料、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

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2016·浙江卷)

36.解析:

根据图1可知,甲地处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属于高寒农牧业分布区,农作物以耐寒的青稞(小麦)为主,丁地处印度的恒河平原,属于水稻种植地区。

两地均分布于河流沿岸谷地,因此具有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图2中,两地降水均集中于夏季,甲地年降水量少,晴天多,海拔高,日照充足,丁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因此光照充足和雨热同期也是两地农业的共同优势。

从图2分析,甲海拔高,形成高原山地气候,年均温较低但气温日较差大,由于南部山地与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年降水量较少,因此甲地农业发展具有热量缺乏、降水较少的不利条件和气温日较差大的优势。

丁地纬度低、海拔低,地处平原,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比甲地优越。

答案:

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

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

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015·浙江卷)

7.图中甲地位于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由林地变为湿地,海拔较低;丙地位于乙地的河流上游段,地势较高,开发条件好;乙地地势低平,沼泽中水体较多,开发难度大;丁地位于河流上游,为林地主要分布区,地势较高,开发耕地会加剧水土流失。

选B。

8.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会导致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

保护湿地,不能增加耕地面积;耕作制度是由热量条件决定的。

选B。

(2015·浙江卷)

36.解析:

(1)题,描述水位特征要先整体后局部,整体看水位较高,变化和缓,局部看高水位和低水位出现的季节,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联系降水量的大小和上游沼泽分布即可说明原因,注意甲地海拔较低,水流流速较慢。

(2)题,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结合乙地气候资料和图中乙河发源地即可分析。

第(3)题,栽培辐射松主要从气候、地形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图中丙地位于40°S以南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发展纸浆出口主要考虑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从水源、交通分析丙地的区位条件。

答案:

(1)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

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

(2015·北京卷)

36.解析:

(1)题,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从经贸、基础设施、区域分工协作、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

(2)题,考查气候条件,在图中可读出崇礼积雪日数多和风速小的气候条件,同时根据所学可以分析出崇礼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等条件。

第(3)题,为了改善环境质量,能源消费调整的整体原则是减少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的比例,增加新能源或者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沼气)的使用比例。

能源结构调整的地理条件主要从张家口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角度阐述。

答案:

(1)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

(2)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米/秒以下。

(3)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较丰富,开发生物能。

(2015·海南卷)

22.解析:

图像判断时第一步要根据图例弄清两曲线所代表的内容,判读曲线的变化时要按照时间顺序先整体后微观;分析原因要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分析粮食产量减少,同时结合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导致供需扩大进行分析。

答案:

基本特征:

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3分)

原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4分)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3分)

(2014·浙江卷)

6.表中信息显示,四个省份中浙江省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科技水平较发达,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但人均耕地最少,故A、C项错误;河南省水资源压力最大,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故B项错误;黑龙江省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小,城市化水平较高,适宜发展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故D项正确。

(2014·江苏卷)

28.解析:

(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长三角和大西洋沿岸两大城市群,人口密度都比较大,城市化水平为68%和90%,城市化水平都很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城市群分布区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

(2)题,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在区域中,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为了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应重点发展如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高级的服务产业,提升本地产业品位,加强本区域对外联系。

第(3)题,由图2可知,苏州和嘉兴两市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苏州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嘉兴;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看,两地发展机遇相同,造成两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两城市产业基础不同,两城市产业发展政策有所差异,交通条件(通达性)的差异。

第(4)题,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应注意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