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27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6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

地理学科试题

第I卷(选择题4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山地山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m,M1与M2的海拔均为3500m。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地与乙地的高差可能是

A.90mB.100m

C.200mD.280m

2.该山地的基带可能是

A.云杉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山地荒漠草原带

D.高山草甸带

【答案】1.C2.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异形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高差的计算。

【1题详解】

M1海拔为3500m,全图等高距为100m,且甲位于M1与山峰之间,则M1与甲之间的等高线海拔应为3600m。

又因甲比山峰海拔低,则可判断甲地海拔范围为3600m<甲<3652m。

M2海拔为3500m,乙右侧等高线距离山峰更远海拔应为3400m,则乙地海拔范围为3400m<乙<3500m。

对甲乙两地海拔范围进行交叉相减即3652-3400,3600-3500。

最终得到两地高差应大于100m小于252m,综合判断C正确。

【2题详解】

根据题干得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其基带应为温带荒漠带,B正确。

【点睛】本题应注意不要被上升的山脊线所迷惑,其并不代表地势升高,而应分清等高线的分布位置进而判断各等高线的数值进行计算。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

我国松花江沿岸能看到规模大、时间久的雾凇奇观。

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3.根据图示信息,雾凇集中出现的河段位于

A.永吉至吉林段B.松花湖至吉林段

C.松花湖沿岸河段D.蛟河至松花湖段

4.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是

A.3月~5月B.7月~9月

C.10月~12月D.12月~次年2月

5.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A.晴朗大风的白天

B.晴朗微风的夜晚

C.风雨交加的夜晚

D.细雨蒙蒙的白天

【答案】3.B4.D5.B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可知,松花湖至吉林段有水电站分布,说明该河段落差较大,河水流速快不易结冰,且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晴朗的夜间,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在树枝上凝结成雾凇,故B项正确;其它河段河水被冰层覆盖,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故A、C、D项错误。

故选择B。

【4题详解】

雾凇形成需要满足气温低、水汽充足两个条件;3月~5月气温逐渐回暖,形成雾凇的气温条件较差,故A项错误;7月~9月,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不会出现雾凇天气,故B项错误;12月~次年2月,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故D项正确,10月~12月属于初冬季节,虽然可能出现雾凇但不如深冬季节频繁,C项错误。

故选择D。

【5题详解】

风力大水汽不易集中,导致该区域空气中水汽不足难以形成雾凇,A错误。

风雨交加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成雾凇,C错误。

细雨蒙蒙的白天昼夜温差小,气温不符合雾凇形成条件,D错误。

晴朗微风的夜晚因大气较为稀薄,逆辐射弱地面附近较为寒冷且水汽集中有利于雾凇的形成,B正确。

中华哲水蚤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浮游动物,其生存繁殖受水温影响显著(一般要求水温低于27℃),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水域。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受季风海流作用中华哲水蚤每年2月出现在南海水域,9月份便消失。

左图是南海北部海域海流分布示意图,右图是海南岛东侧海域夏季表层水温随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夏季海南岛东侧近岸海域水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距离陆地较近B.太阳辐射较弱

C.上升海流较强D.陆地径流较多

7.夏季,海南岛东部海域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变化及分布规律是

A.数量减少,集中于近海B.数量减少,集中于远海

C.数量增多,集中于近海D.数量增多,集中于远海

8.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

主要原因是

A.水蚤因营养物匮乏而消亡B.水蚤随季风海流向北迁徙

C.夏季因鱼类大量捕食而绝迹D.度夏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

【答案】6.C7.A8.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水温变化的因素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及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6题详解】

夏季海南岛东侧近岸海域水温偏低,主要是受西南季风影响,导致离岸风,海水上泛,C对。

距离陆地近的地区大陆性特征明显,受大陆的影响,气温较高,A错。

太阳辐射没有近岸和远岸的区别,B错。

陆地径流一般会使得水温升高,D错。

故选C。

【7题详解】

由于中华哲水蚤适宜生活的温度在27°以下,夏季随着水温升高,不适宜其生存,所以夏季数量减少,同时,由于近岸地区水温较远海低,更加适合其生存,所以集中在近海地区,故选A。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华哲水蚤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水域,南海海域纬度低,夏季水温高,所以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是由于夏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故选D。

【点睛】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时,洋流发生改变,对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气候都有影响,包括对我国。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

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大致以地貌区为界,上游流经风沙区,下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无定河上游地区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下游地区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南部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小型水库。

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9.无定河流经风沙区的河段,与丘陵沟壑区河段相比

A.含沙量大,水量大B.含沙量大,水量小

C.含沙量小,水量大D.含沙量小,水量小

10.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

A.大气降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

11.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用是

A.防洪B.拦蓄泥沙C.灌溉D.发电

【答案】9.D10.C11.B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看无定河流经风沙区河段,为河流的上游,支流少,水量小,含沙量小,D正确。

【10题详解】

从图中看无定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降水少,没有高大的山脉和湖泊,因此不可能是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和湖泊水,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C正确。

【11题详解】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建小型水库的作用是拦蓄泥沙,B正确。

【点睛】

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A固沟工程、B护坡工程、C保塬工程

农业技术措施

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等

生物措施

不适宜耕种的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

有条件的地区:

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某年城区地价等值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2.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A.①B.②C.③D.④

13.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人口迁入

B.逆城市化发展

C.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D.高附加值产业集聚

【答案】12.A13.D

【解析】

12题详解】

中心商务区往往位于城市中心且地租最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其应位于①,选择A。

【13题详解】

④处靠近奥体新区和创意软件园,证明该地区近年正在快速发展中。

软件为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高,所以低价涨幅较大,D正确。

垛田是由当地农民每年春季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堆积而成的、高出水面1米乃至数米的台状高地(如下图)。

图中甲地是我国著名的垛田镇。

完成下列小题。

14.与当地水田农业相比,发展垛田农业的优势是

A.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高B.陆路交通便利,耕作方便

C.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D.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15.甲地区农民选择春季清淤堆田

自然原因是

A.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B.伏旱天气,晴朗天气较多

C.梅雨季节,河道淤积严重D.台风多发,清淤利于抗洪

【答案】14.C15.A

【解析】

【14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垛田被水域划分成一块一块的,A错。

当地水域面积大,交通运输工具为小船,水运便利,B错。

读文字材料可知,垛田为“高出水面1米乃至数米的台状高地”,故C对。

因是与当地水田农业相比,故热量、生长期相同,D错。

【15题详解】

甲地区春季还未受到锋面雨带影响,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利于清淤,选A。

伏旱多为7月、梅雨多为6月、台风多为夏秋季节,故B、C、D错误。

华为作为中国出货量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厂商,近几年一直将其旗舰级智能手机的首发选择在海外市场。

华为手机属于华为消费者业务,是华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

华为消费者业务在中国、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及印度等地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初期选择巴西、印度等欠发达地区,并没有优先选择发达地区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地区( )

A.优惠政策较少B.技术水平较高

C.远离原料产地D.电信设施完善

17.近年来,华为多个型号的手机总是选择在欧洲首发,然后在国内发行,原因最可能是( )

①全球化战略,欧洲发布有助于品牌建设   

②开拓国际市场

③研发中心在欧洲             

④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18.华为在多国设立研发中心,其中在时尚之都——巴黎的研发中心最可能是( )

A.美学研究中心B.小型化、质量控制研究中心

C.软件、大数据研发中心D.操作系统、芯片研发中心

【答案】16.B17.B18.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6题详解】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初期选择巴西、印度等欠发达地区,因为欠发达地区技术水平较低,华为的竞争力较强,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竞争激烈,华为没有优势,B正确。

【17题详解】

从材料中看,华为手机要进军高端手机市场,与苹果和三星一决高下,由此可见,华为选择在国外首发主要考虑的是市场因素,全球化战略,欧洲发布有助于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①②对;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是为了占领市场,不是华为手机选择在欧洲首发的原因,③项错误;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并无太大关系,④项错误。

B正确。

【18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华为在巴黎设立研发中心,能够充分发挥巴黎作为时尚之都的区位优势,A正确。

质量、技术和大数据不是巴黎的优势。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届时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为全线路段的重点配套工程,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下图所示),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9.关于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的主要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桥隧连接B.养护救援C.旅游服务D.江海联运

20.大桥全路段呈S型曲线,下列哪项不是其主要的作用

A.缓解司机驾驶疲劳B.减少桥墩阻水率

C.提升建筑美观度D.节省建设成本

【答案】19.D20.D

【解析】

【分析】

考查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

【19题详解】

港珠澳大桥是桥隧结合的方式,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

海底隧道通过两个人工岛实现了与两侧主体桥梁的连接和转换。

东岛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且开放游客观景揽胜功能。

西岛的功能则以桥梁的养护服务及办公为主。

因此D错误,不是江海联运,而是实现桥隧联运。

ABC正确。

选D。

【20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可以减少桥墩阻水率,减轻水流对于桥墩的冲蚀力度,呈现出S型曲线而非直线,在一条直线上开车司机经常会因为周围相同的驾驶环境,产生视觉疲劳和精神懈怠,通过弯曲的路线,能引导驾驶人员的视线,这会让司机注意力更加集中,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有利于缓解司机驾驶疲劳,从整体来说,S型设计也提升了建筑美观度,ABC正确,并没有节省建设成本,最主要是安全以及结合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进行的设计,建设成本反而并不低,D错误,选D。

【点睛】港珠澳大桥是桥隧结合的方式,人工岛屿起到了中转以及服务等功能。

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

上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

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

2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23.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

【答案】21.C22.A23.B

【解析】

【21题详解】

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1000-2000米之间,属于高原地形,气温较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C对,A错。

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植被,B错。

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D错。

【22题详解】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A对。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

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错。

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

【23题详解】

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B对。

不能使京津地区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

涵养水源,是水源林主要作用,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主要功能,C错。

减缓变暖趋势是全球性作用,不是对京津地区主要作用,D错。

点睛:

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属于高原地形,气温较低,适合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

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减轻风沙危害。

安徽省颍上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4.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甲),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B.充分利用废弃物

C.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D.E为建材工业,F为电力工业

25.图乙是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方式可以

A.抬高水位,缓解雨季洪涝B.浪费水资源

C.提高树木的存活率D.浪费土地资源

【答案】24.D25.C

【解析】

【24题详解】

该产业链主要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A、B、C三项均对,但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三项都不能选择。

煤炭资源主要开发电能,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故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D项符合题干要求。

【25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深挖高筑”是将低洼地

积水抽干,并进行开挖,不断加深,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用于筑高周边地势,并在洼地边緣地带种植树木,加强绿化,通过对洼地的开挖可以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问题,同时也储备了一部分水资源,可以节约水资源;挖出的泥土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成活率,C项正确。

26.世界三大热带雨林流域国家首脑会议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召开,会议旨在建立热带雨林流域国家间合作框架,实现热带雨林的可持续管理。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详解】保护性开发是指在不破坏区域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保护,同时促进区域特色景观的发展,实现被开发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协调发展。

其中,保护是核心,开发为外在表现。

雨林观光和生态旅游都体现了它的生态价值,又体现了经济价值,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在开发的同时注意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因此都属于保护性开发,①②③正确,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但是不能以采伐亚马孙雨林为代价,因此④错误。

选B。

【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对当地的影响是

A.就业压力减轻B.产品滞销扩大

C.产业结构升级D.环境污染加重

28.我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合理“药方”是

A.加大产业的技术投入

B.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

C.依托著名的国际品牌

D.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

【答案】27.C28.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我国产业转移及其影响问题。

【27题详解】

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会使得就业机会减少,A错误;产业调整,适应市场,有利于产品销售不会导致产品滞销扩大,B错误;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正确;新兴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小,D错误。

故选C。

【28题详解】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但是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A正确,C错误;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是传统产业发展模式,B错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后需要少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不需要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D错误。

故选A。

【点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⑤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甲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9.目前中国企业前往甲国投资,下列领域中最适合的是

A.现代物流

B.生物制药

C.汽车制造

D.电器装配

30.图中油气管道的修建()

A.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

B.增加了中国西南天然气出口通道

C.深受寒潮影响,施工困难

D.有利于甲国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答案】29.D30.A

【解析】

【分析】

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

【29题详解】

甲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根据区域定位可知,该国家是缅甸,经济不发达,现代物流需求较低,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发展现代物流、生物制造以及汽车制造等产业,缅甸劳动力数量充足,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电器装配等低素质劳动力的产业,ABC错误,选D。

【30题详解】

油气管道的修建拓宽了能源运输通道,减少海上运输的不稳定性,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A正确,该通道主要是中国西南天然气进口通道,而不是出口通道,B错误,位于热带地区,不受寒潮影响,天气燥热,地形复杂,施工困难,C错误。

能源资源并非来自缅甸地区,只是进行输送,因此D错误。

【点睛】该通道拓宽了中国能源运输进口的渠道,保障了能源的安全,但并不是输送缅甸的石油。

 

第Ⅱ卷(综合题5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省武威市玉米种植区(包括金昌市、永昌县的朱王堡镇和水源镇)是我国西北优质玉米育种制种基地之一,这里占据着甘肃省玉米育种制种种植面积的1/4~1/3,总产量占到甘肃全省的1/3,2006年以来武威市各级党委、政府就提出“种子工程”建设规划并加大投资和支持力度,加大对“种民”种植技术、经营技术的培训力度。

“种民”的素质大幅提高,该工程已成为武威市育种制种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下图为“甘肃省武威市育种制种区分布示意图”。

(1)分析武威市气候对发展玉米育种业

有利影响。

(2)请从位置和水源两个方面,说明武威市玉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3)有人提出武威市应尽快扩大玉米育种业种植规模,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海拔高,气温低,玉米生长周期长,利于增加产量;气候干旱,气温低,病虫害少,利于种子储存;光照强,干燥多风,利于自然晾晒。

(2)良好的南北天然隔离条件(或南有祁连山作屏障,北有巴丹吉林沙漠起阻隔),南北过往病虫害干扰少;清洁的祁连山高山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水源无污染。

(3)赞同。

理由:

我国是玉米种植大国,玉米种子市场需求量大;玉米种子经济价值高;育种技术成熟;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加工、物流、包装、仓储等相关产业发展。

不赞同。

理由:

该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扩大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增加农业用水量,使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加剧;过度灌溉,会造成土壤盐碱化等。

【解析】

【分析】

考察了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措施。

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并学会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考查学生提取有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详解】

(1)考察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光照、热量、降水,生长期、昼夜温差、病虫害等方面。

该地区位于河西走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较干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