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638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6年初三一模试卷

化学2016.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两部分,38道小题,满分8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答题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Cl35.5O16Na23S32Zn65Cu64Fe56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锌

B.铜

C.铁

D.银

3.右图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能表示铝元素含量的是

A.1

B.2

C.3

D.4

4.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5.下列仪器或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玻璃烧杯

B.试管夹

C.橡胶塞

D.蒸发皿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乐

B.食醋

C.牛奶

D.蒸馏水

7.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质量增大

B.间隔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8.钾肥能增强农作物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

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A.KCl

B.Na2SO4

C.NH4HCO3

D.Ca(H2PO4)2

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移开蒸发皿

D.读出液体的体积

10.下列做法不会增加PM2.5的是

A.焚烧秸秆

B.植树造林

C.燃放鞭炮

D.排放烟尘

1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12.下列方法不能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C.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3.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4.下图是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D.等质量的甲烷比等质量丙烷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高

15.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

B.还原性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C.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做干燥剂

16.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丙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2:

3:

8

C.一定浓度的丙溶液可作消毒剂

D.该反应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

1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18.下列四个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

C

证明NaOH溶液变质

取样、滴加盐酸、将生成气体通入石灰水

D

探究Mg、Ag、Cu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19.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们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

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1Si+O2

SiO2

2SiO2+Na2CO3

Na2SiO3+CO2↑

3SiO2+2C

Si+2CO↑

4Si+2NaOH+H2O=Na2SiO3+2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属于置换反应

B.上述反应中生成了三种可燃性气体

C.硅不属于金属材料

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0.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铝

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0分)

【生活现象解释】

下图是中国铁路发展史。

 

21.(2分)

(1)高铁列车上提供的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

(2)饼干中常加入碳酸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2.(2分)高铁列车的车体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铝合金。

(1)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金属铝,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3.(3分)修建铁路需要大量钢铁。

(1)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雨后的铁轨表面易产生锈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盐酸除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分))以煤炭燃烧为动力的乐山嘉阳小火车,是目前仍在运行的蒸汽机车之一,被称为工业文明的活化石。

(1)采煤时,煤矿矿井必须通风并严禁烟火,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蒸汽机车被电力机车淘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任举一点)。

25.(2分)高铁列车车厢是密闭的空间,提供清洁空气。

保持车厢卫生非常重要。

(1)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消毒剂,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剂含有过氧化钠(Na2O2),它可以使车厢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6.(2分)醋酸纤维素是制乒乓球的新材料,化学式为(C12H16O8)n。

醋酸纤维素由______3种元素组成,C12H16O8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

27.(4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_。

(2)硬水的危害很大,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

(3)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

A.使用节水型马桶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4)下列各组白色固体能用水区分的是_________。

A.纯喊、烧碱B.生石灰、熟石灰

C.淀粉、白糖D.氯化钠、硝酸铵

28.(3分)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

(1)“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活性炭和水,用稀硫酸检验其是否有效时,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炉灶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该清洁剂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为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制作时应在发酵变酸的面团中加入纯碱或小苏打,产生相同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

29.(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豆腐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钙、磷、铁)、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健脾、润燥、除湿等功效,因其营养价值极高,而素有“东方奶酪“之称。

制作腐乳的工艺流程是:

豆腐切块→长出毛霉→加盐腌制,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加卤汤装瓶,形成独特风味→密封腌制发酵。

腐乳发酵分为前酵与后酵。

前酵是培菌累积酶系的过程,一般为36~48h。

后酵是酶系作用于腐乳坯体的过裎,耗时较长,一般为3至6个月。

因菌种、配料、腌制时间和后熟时间等的不同,腐乳按色泽风味分为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臭腐乳”)、酱腐乳等。

红腐乳的红色主要是红曲菌产生的红色色素;白腐乳的乳黄色是黄酮类物质,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产生;青腐乳的淡青色是氨基酸分解生成的硫与金属离子结合产生的。

腐乳发酵过程中食盐含量对化学组分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腐乳中食盐和嘌呤含量普遍较高,高血压、心血管病、痛风、肾病患者及消化道溃疡患者,宜少吃或不吃,以免加重病情。

臭腐乳发酵后,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另外,臭腐乳豆腐坯中的蛋白质会氧化产生含硫的化合物,如果吃太多的臭腐乳,影响身体健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腐乳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乳被称为“东方奶酷”,是因为_________

(2)下列制作腐乳的工艺流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

A.豆腐切块B.长出毛霉C.加汤装瓶D.密封发酵

(3)臭腐乳中的含硫化合物是由_________转化生成的。

(4)腐乳制作过程中,不应该加入过多的食盐,其理由是_________。

(5)下列关于腐乳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_

A.腐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B.腐乳发酵过程中,pH逐渐减小

C.高血压、心血管病人应少吃或不吃腐乳

D.白腐乳的颜色,是通过氧化反应形成的

【生产实际分析】

30.(3分)21世纪是钛的世纪,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工艺流程如下:

(1)该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高温

反应Ⅱ可获得海绵钛,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Ti+2MgCl2,该反应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

(2)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的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

31.(3分)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和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工艺流程如下:

(1)Na2SO4制备装置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

(2)Na2SO4制备装置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

(3)乙烯制备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32.(5分)下列是初中常见物质,由下表中元素组成。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H

C

O

Cl

Na

Fe

(1)A溶于水形成黄色溶液,其化学式为。

(2)B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是化学实验室的常用燃料,写出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C和D是常用的灭火剂,D与E反应能生成C,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时,打开止水夹,丙中水流入丁中,乙中有气泡冒出。

若甲中盛有溶液F,乙中盛有含酚酞的E溶液,实验时观察到乙中溶液变为无色,则溶液F为。

充分反应后乙中溶质的可能组成为。

【基本实验】

33.(4分)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B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

(3)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_________(填“a”或“b”端)。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若从固液残留物中得到CaCl2固体,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34.(3分)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B红磷燃烧后,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原气体体积的1/5,其原因可能是

(3)实验C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35.(3分)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

若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操作Ⅱ加入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__

①氧化钙②干冰③冰块④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原理分析】

36.(4分)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装置已省略)。

资料:

Na2CO3溶液可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1)关闭K2,打开K1和分液漏斗玻璃塞、活塞,向B中加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当B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K1,打开K2。

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充分反应后,C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的原因是_________。

【科学探究】

37.(6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加到5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现象:

实验序号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第1~6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变成黑色

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提出问题】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

【查阅资料】

I.氢氧化铜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分解生成氧化铜。

II.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假设】

I.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分解反应。

II.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亮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为猜想Ⅰ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

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1号试管中现象为_________。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铜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丙同学推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8.(4分)右图是某胃药的标签。

取10粒该药品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加入11.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称得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64.3g。

(药品中的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计算:

(1) 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

(2) 该药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3) 完全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