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6471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左图为某地貌景观图。

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右图的演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景观的地质构造是

A.地堑B.地垒C.断层D.褶皱

2.教师演示了

A.板块挤压碰撞B.岩块断裂上升

C.岩层水平挤压D.外力侵蚀搬运

庐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读上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①B.②C.③D.④

4.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国土资源部在广西西北部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处世界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

在20平方千米范围内已发现有天坑28个。

在全世界13个超大型天坑中,分布在乐业的就有7个,其代表是大石围,如图所示。

大石围底部发现有两条宽7~13米的地下暗河,是广西目前流量最大、流程最远的地下暗河之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乐业天坑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沉积B.流水溶蚀

C.火山喷发D.断裂下陷

6.下图中各地貌形态与乐业天坑成因一致的是

A.

B.

C.

D.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关联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

A.整体性特征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到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8.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低山匠陵地形,落差大

②红壤贫瘠,河流含沙量大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密集,下渗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下图为“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序号与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有

A.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④——热带雨林带

C.⑤——亚寒带针叶林带D.⑦——温带草原带

10.下列自然带的更替主要由水分差异引起的有

A.①→②→③B.③→⑦→⑧

C.④→⑤→⑥D.①→④→⑤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在1950~2005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亚洲B.大洋洲C.非洲D.欧洲

12.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

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

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潜在支持比”指-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比率。

下图为“我国人口潜在支持比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信息反映了未来我国()。

A.老龄人口比重下降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青壮年劳动力过剩D.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14.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此项政策可能导致()。

A.人口死亡率上升B.人口容量增加

C.潜在支持比下降D.人口增长加快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下列小题。

15.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1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

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

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A.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B.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C.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18.TOD开发模式可以

A.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B.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C.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D.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城区范围内各功能区所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图中①—④功能区中,表示住宅区是( )

A.①B.②C.③D.④

20.②功能区面积比例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A.通达度差B.劳动力不足C.资源不足D.地价昂贵

下图为“某都市圈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21.图示都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上海B.南京C.淮安D.扬州

22.关于该都市圈的正确叙述有

①南京的服务范围包括都市圈中其他城市的服务范围;②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相距越近;③滁州比南京的服务种类多、级别低;④淮安距南京较远,等级也比镇江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4.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下图是“北京城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集中②工业发达③汽车数量多 ④建筑物密集⑤植被覆盖率高

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26.图示现象会引起

A.城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B.城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

C.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D.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

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7.关于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单产下降B.有机茶种植面积最大

C.市场适应性增强D.农产品商品率降低

28.图中反映该地发展花卉种植的最有利区位因素是

A.灌溉便利B.地价便宜

C.交通便捷D.土壤肥沃

近年来,多肉植物凭借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奇特、憨厚可爱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量节节攀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影响多肉植物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B.气温C.市场D.土壤

30.进口外国的多肉植物,要特别关注

A.品种的稀缺性B.价格的合理性

C.个体的观赏性D.肉汁的含毒性

二、判断题

31.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________

32.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沟。

________

33.在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

34.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________

35.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________

36.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7.城市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主要受收入高低的影响。

________

38.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较低,增长速度快。

39.商业区集聚成团状,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

________

40.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________

三、综合题

4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处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__。

(2)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其中易发生透水事故(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的地区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丙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则⑤地极易受地震诱发的_________自然灾害影响。

(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②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4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许多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

材料二人口增长模式图

(1)材料一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增长模式中的______(填类型),对应的是材料二中_______(填字母),模式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

(2)“留守小孩”、“留守家庭”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未富先老”说明了_________;这种现象会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预示着我国城市工作将迎来重大变化。

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材料二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地区差异示意图。

(1)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__,我省城市化水平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

(2)与苏北地区相比,目前苏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用地紧张,____,________等。

(3)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一般措施有建设新城、卫星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4.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B处宜发展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____。

②C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既靠近__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__,能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

(2)如果在D处发展种植业,应改造___________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扩大______________,也有利于____________。

(3)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___条件,推广____________生产,生产反季节蔬菜。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为褶皱中的向斜构造,没有断裂面,不是断层,地堑和地垒分别属于断层中相对下降和上升的岩块,故选D。

2.根据图示,教师演示的是岩层受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无断裂面,与板块运动无关,更不是外力侵蚀搬运形成的。

故选C。

【点睛】

高中常考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

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

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等。

3.C

4.A

【分析】

试题分析:

3.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丙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向上升,故判断为地垒;丁处受断层作用,岩层向下滑,判断为地堑。

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丙处是上升岩块。

选C项。

4.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甲是背斜构造。

故选A。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与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在地质实践中的应用,难度一般。

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的变形或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地质构造形成的常见的地貌判断即可。

5.B

6.C

【分析】

试题考查外力作用

5.广西喀斯特地貌发育,乐业天坑形成的地质作用是流水溶蚀,B正确。

故选B。

6.图中C是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与乐业天坑成因一致,C正确。

图中A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B是火山喷出,D是断层形成的。

故选C。

7.A

8.B

【解析】

【分析】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7.各要素之间是双向箭头,体现出各要素之间应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A正确。

故选A。

8.水能资源丰富具备两个条件:

落差大、水量大。

落差大与起伏地形有关,①正确,水量大与降水量大有关,③正确,所以B正确。

故选B。

 

9.D

10.B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9.图中②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错。

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错。

⑤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

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D正确。

10.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和④→⑤南北更替,是热量差异引起的,A、C、D错。

③→⑦→⑧东西更替,是水分差异引起的,B正确。

11.C

12.C

【分析】

试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1.从图中看,在1950~2005年间非洲人口增长约4倍,人口增长最多,亚洲人口增长不到3倍,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C正确。

12.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A错。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问题,B错。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C正确。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的过渡阶段,D错。

故选C。

13.B

14.D

【解析】

13.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A项、B项、C项,“潜在支持比”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比率,读图可知,未来我国一段时间内,“潜在支持比”持续下降,说明我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青壮年劳动力比重下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故B项正确,A项、C项均错误。

D项,读图可知,青壮年比重下降,人口出生率降低,教育资源的压力降低。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本题考查二孩政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D项,全面二孩政策可导致人口出生率增加,人口增长加快。

故D项正确。

A项,人口死亡率指单位时间内,死亡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放宽二孩政策后,死亡率可能会下降。

故A项错误。

B项,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和资源、科技、地区开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等要素呈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故其不受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故B项错误。

C项,新增加人口短时间内不能转化为劳动力,对“潜在支持比”影响不大。

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D

16.C

【分析】

试题分析:

15.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故选D。

16.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

故选C。

考点:

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

17.A

18.D

【分析】

试题考查城市功能区

17.图中A占地面积最大,为居住区。

B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为核心商业区。

C为办公区,A正确。

18.由材料“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可知,TOD开发模式居住区距离工作区和文化区都较近,可以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D正确。

对土地利用密度和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从图和材料中读不出来,A、C错。

从图中看,该模式下依然有公交,不可能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B错。

故选D。

19.A

20.D

【分析】

考查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19.读图可知,图中①占地面积比例最大,城市占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所以①是住宅区,A对。

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所以工业区面积占第二位,②是工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会不断繁荣,占地面积增大,④是商业区;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行政及绿化区面积在2010年间有所减小,③是行政及绿化区。

BCD错误。

故选A。

20.由上题分析可知,②是工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中心城区地价上涨,工业区在主城区的区位条件因地价及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外迁,工业区面积不断减少,D正确。

故选D。

【点睛】

主要功能区

位置

特点

中心商务区

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建筑密集,高楼林立,早晚人口流动量和人口昼夜差异大

商业区

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两侧

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住宅区

城市中分布最普遍,面积最大

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工业区

现在多分布在城市外围

保护城区环境,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地价低。

 

21.B

22.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城市空间等级体系。

21.读图可知,图中的城市中,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等级最高,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相距越远,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较低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南京在本城市圈中的级别最高,南京的服务范围包括都市圈中其他城市的服务范围,①正确;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相距越近,②正确;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故南京的服务种类比滁州多,③错误;淮安与镇江的等级高低与距南京的远近无关,④错误。

故选A。

 

23.C

24.C

【分析】

试题考查城市化进程

23.从图中看英国城市化水平始终高于美国,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在1890到1950年之间低于美国,A错。

美国2000年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80%,英国于1960年达到80%,美国晚于英国,B错。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正确。

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错。

故选C。

24.从图中看,中国2000年到2030年间,城市化水平急剧升高,城市化水平速度快,城市用地紧张,土地价格普遍上涨,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C正确,D错。

英国的第一、二产业比重从图中读不出来。

美国从2000年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没有大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可能好转。

故选C。

25.D

26.C

【分析】

试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

25.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汽车数量多,排放的人为热多,①②③正确。

建筑物密集,通风不畅,热量不宜散发,④正确。

城市植被覆盖率没有郊区高,且植被有调节气温的功能,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⑤错。

①②③④正确,选D。

26.图示城市中心气温高于郊区,城区空气上升,降水增加,A、B错。

城市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区,高空空气由城流向郊区,C正确,D错。

故选C。

【点睛】

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27.C

28.C

【分析】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7.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传统的以种植水稻为主变为多种经济作物并重,产品种类多,商品率提高,市场适应性增强,C正确。

故选C。

28.花卉种植对保鲜要求较高,需要便利的交通,而图中的花卉区临近公路,交通便利,C正确。

故选C。

 

29.C

30.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9.从题干上“近年来,多肉植物凭借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奇特、憨厚可爱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反映出影响多肉植物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答案选C。

30.进口外国的多肉植物,要特别关注肉汁的含毒性。

关键词是“特别关注”和“进口”。

答案选D。

考点:

农业区位分析。

31.错误

【分析】

试题考查褶皱山

【详解】

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32.错误

【分析】

试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详解】

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张裂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海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发生相向运动。

33.正确

【解析】

【分析】

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

【详解】

在山地地区,修路的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有利于降低线路坡度,工程的难度。

而且有利于提高交通安全保障。

故说法正确。

34.错误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5.正确

【分析】

试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

【详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6.A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详解】

经济因素往往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是造成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7.正确

【分析】

试题考查城市功能区

【详解】

高级住宅区价格高,低级住宅区价格低,城市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主要受收入高低的影响。

38.错误

【解析】

【分析】

考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详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般较低,增长速度较快,但有少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如沙特阿拉伯等,故本题叙述错误。

39.错误

【分析】

试题考查城市功能区

【详解】

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住宅区。

40.正确

【分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详解】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发展变化较快。

41.冲积扇流水堆积甲向斜地貌,地下水易在此汇集海啸气候变干整体

【分析】

试题考查地质构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

(1)图中③处地貌呈扇形,位于山前,为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2)图中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

(3)从图中看⑤地位于沿海地区,地震易诱发海啸。

(4)森林有调节气候的功能,对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