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53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4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试题

第四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知识脉络

【阶段特征】隋唐时期(581~907年)是南北朝分裂局面结束后国家再次实现统一,出现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局面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进一步发展,向世界展示出“繁荣”与“开放”“昂扬向上”的特点。

考点突破

 隋朝的兴亡(识记)

建立

公元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统治

隋文帝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使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隋炀帝

605年起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创立科举制度

灭亡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运用)

贞观之治

概况

627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

唐太宗在位期间(627~649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建立祖

表现

政治上

①加强中央权力,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③他还下令“合并州县”,割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唐太宗

经济上

①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文化教育上

完善科举制度,重视文化教育

评价

太宗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他造

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其各种制度、用人政策、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方针和开明的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到唐玄宗统治时期,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女皇武则天(识记)

 

称帝

690年武则天废中宗,自己做皇帝,改国号为周

评价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她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首创殿试和武举(3)在她当权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

,武则天

 开元盛世(识记)

局面的形成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表现

(1)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全国耕地和人口大大超过前代

(2)手工业:

丝织业有显著发展,北方善织绢,南方盛产棉和布。

棉纺织业在一些地方发展起来。

陶瓷业有很大发展。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3)唐都长安,建筑宏伟,布局严整,商业繁荣,人口达百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识记)

创立

(1)隋文帝改革官吏选拔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

(2)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完善

(1)唐太宗时期,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人数、增加考试科目(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2)武则天时期,首创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

僵化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内,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废除

1905年,清朝废除在我国存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影响

(1)科举制打破门第的限制,改善用人制度,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也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2)促进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3)至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的方法,使许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科举制度成为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与之有关的诗句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异同比较】比较汉唐盛世时代

出现时间

治世称谓

主要内容

启示

西汉

文景之治

奖励农耕,关心农桑,提倡节俭。

重视“以德化民”。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出现在大一统社会安定时期;统治

东汉

光武中兴

调整统治政策,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唐朝

贞观之治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徭役;注重节俭,合并州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易错易混】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是隋唐时期的,康乾盛世则是清朝时期的。

 唐朝的民族关系(识记)

民族政策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新疆

的管辖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与吐蕃

的交往

吐蕃

概况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首领称赞普。

7世纪前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交往

史实

(1)文成公主入藏: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密切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金城公主入藏: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3)唐穆宗时,唐与吐蕃正式结盟,在拉萨的大昭寺设立了唐蕃会盟碑

文成公主入藏

与回纥

的关系,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

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

与靺鞨

的关系,靺鞨族生活在我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起政权。

后来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

与南诏

的关系,隋唐之际,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

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边的南诏统一了六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唐朝的对外交往(理解)

遣唐使

概况

概况

(1)遣唐使是指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到中国进行交流的使团

(2)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影响

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

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日本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鉴真东渡

概况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与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鉴真坐像

贡献

除讲授佛经外,还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

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

鉴真东渡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西行

概况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学习佛法,最终成为佛学大师

(2)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著有《大唐西域记》

玄奘

意义

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唐朝对外交往

频繁的原因

(1)唐代国家

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

(2)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

(3)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精讲精练

 隋朝的兴亡

                      

【例1】(2017东营中考)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

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

“此项工程”是(  )

A.都江堰B.灵渠C.赵州桥D.大运河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

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例2】(2017怀化中考)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

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知识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得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2.(2017广东中考)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C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女皇武则天

                      

【例3】(2016泉州中考)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

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他研究的人物是(  )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评价。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选C。

【答案】C,3.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帝王是( C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开元盛世

                      

【例4】“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

云。

”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发展B.吏治清明C.人才济济D.生活奢侈

【解析】本题以“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为切入点,考查唐玄宗时期的情况。

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经济发展。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

使开元

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答案】A,4.《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材料中的“物”是( B )

A.耧车     B.筒车

C.水排D.曲辕犁

 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例5】(2017龙东中考)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D.唐玄宗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科举制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

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B,5.(2017庆阳中考)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这一制度创立于( B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唐朝的民族关系

                      

【例6】(2016西宁中考)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逻些(终点)⇦玉树⇦赤岭(日月山)⇦鄯城(西宁)⇦甘肃⇦长安(起点)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

【解析】注意抓住路线图中关键信息“逻些”“长安”,结合所学可知,长安为唐都城,逻些是当时吐蕃的都城,

因此,可推断该路线图应是反映了唐朝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即文成公主进藏。

故选C。

【答案】C,6.“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C )

A.回纥     B.南诏

C.吐蕃D.靺鞨

 唐朝的对外交往

                      

【例7】(2017东营中考)如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7.(2016西宁模拟)“繁荣与开放”是唐朝的社会特征。

以下史实能够说明唐朝“开放”的是( C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日本 ③玄奘西游天竺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

实战演练

                 

1.(2017苏州二模)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 D )

A.有利于寒门子弟入朝为官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2.(2017徐州模拟)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C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3.(2017南京中考)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

”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C )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4.(2017耒阳二模)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D )

A.分裂走向统一B.文明曙光初现

C.政权分立与融合D.繁荣与开放

5.(2017牡丹江中考)他统治时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他是( B )

A.汉武帝B.唐太宗C.

宋太祖D.明太祖

6.(2017海南中考)“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D )

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

7.(2017揭西模拟)为“唐

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 )

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吕 D.一行

8.(2017绥化中考)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D )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9.(2017孝感中考)小王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有文字

如图所示,可推知他关注的是哪个地方的历史( D )

A.新疆B.云南C.台湾D.西藏

10.(2017成都中考)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C )

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

11.(2017苏州中考)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

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

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答:

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诗史”。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答:

社会现实:

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

印证:

“小邑犹藏万家室”。

 

(3)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答:

趋势:

连续增长(上升)。

原因:

“贞观之治”(奠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继续发展);“开元盛世”(全盛)。

12.(2017聊城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答:

材料一:

门第(或出身)。

材料二:

才能(或学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答:

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3.(2017潍坊中考)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

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

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答: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答:

特点:

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

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原因:

地理环境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答:

乐舞发达。

原因:

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