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57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docx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

《经济学通论》教学大纲(32学时)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经济学通论

课程编号

B0200140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ofEconomics

课程类型

全校通识

总学时

32

课内学时

32

课外学时

0

实验学时

0

学分

2

先修课程

适用对象

非财经类专业

开课

学院

经济学院

课程负责人

廖涵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本课程是针对经济学专业之外的学生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需要,用具有一般知识背景就能理解和接受的普通方式,提供一个经济学知识体系。

并在介绍市场均衡、市场结构、经济增长与波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经济学最基本的知识要素的同时,介绍经济学特定的思维方式、工具体系。

在此基础之上,本课程试图超越封闭的经济学视角,站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开放性角度,关照法学、管理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着力阐述经济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的融通性与共通性。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学通识,培养学生在相关知识领域通权变达、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是,为了将我校学科交叉的成果落实到人才培养上,将通识教育的理论落实到教学之中。

(二)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能达到以下要求:

1.在知识掌握之上,学生应熟知有关市场均衡、市场结构、经济增长与波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经济学基本理论。

2.在能力培养之上,学生应能够使用适当的经济理论分析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

3.在素质提升之上,学生应能够熟悉经济理论的精髓和局限性。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

课时合计

讲课

实验

实践

32

1

第一章

3

3

2

第二章

3

3

3

第三章

3

3

4

第四章

2

2

5

第五章

2

2

6

第六章

2

2

7

第七章

3

3

8

第八章

2

2

9

第九章

3

3

10

第十章

2

2

11

第十一章

3

3

12

第十二章

2

2

13

第十三章

2

2

14

第十四章

2

选学

0

15

第十五章

2

选学

0

16

第十六章

2

选学

0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需求及需求规律;

2.了解并掌握供给及供给规律;

3.理解市场经济中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变其化;

4.掌握需求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5.掌握供给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6.理解供求弹性在现实中的应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价格如何配置资源

1.市场

2.需求

3.供给

4.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第二节供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2.供给的价格弹性

本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需求(供给)及需求(供给)规律;2.均衡价格的形成。

教学难点:

供求弹性在现实中的应用。

本章参考文献:

1.赵凌云主编:

《经济学通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西方经济学》编写组:

《西方经济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本章思考题: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D=14-3P

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弹性。

参考答案:

Q=14-3PQ=2+6P→PE=4/3QE=10

2.假设某城市间乘坐往返火车的短期需求弹性为0.62,长期需求弹性为1.59。

目前每天的乘客人数为10万人,现在假设车票价格提高10%。

(1)预测在1个月内火车乘客的数量变化,以及5年内的变化。

(2)在1个月内,总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5年内又将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

(1)提高票价,需求量会减少,减少幅度=价格增加的幅度×需求价格弹性

1个月内:

乘客减少幅度=10%×0.62=6.2%

减少的具体乘客量=10万×6.2%=6200人

5年内:

乘客减少幅度=10%×1.59=15.9%

减少的具体乘客量=10万×15.9%=15900人

(2)总收益与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与生产者选择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消费者行为及其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2.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与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

3.掌握消费者选择的原则;

4.理解生产成本的概念、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5.了解短期生产的关系;

6.掌握生产者选择的原则;

7.理解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以及市场短期供给曲线和市场长期供给曲线。

本章主要内容:

消费者选择

1.效用理论与消费者需求

2.消费者行为

第二节生产者选择

1.生产成本

2.短期生产

3.长期生产成本

4.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5.利润最大化与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本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消费者均衡;2.生产成本;3.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2.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

本章参考文献:

1.赵凌云主编:

《经济学通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西方经济学》编写组:

《西方经济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本章思考题:

1.计算题

(1)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增加是因为(B)。

A.价格的变化引起购买力的下降

B.这种商品相对于其它商品价格下降

C.现在消费者可花费的钱多了

D.这种商品相对于其它商品价格上升

(2)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C)。

A.平均产量B.边际成本

C.边际产量D.平均成本

(3)竞争市场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将以(C)为目标来设定产量。

A.价格超过边际成本

B.边际成本大于价格

C.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D.总成本等于总收益

Ø2.计算题

已知某企业的单一可变投入(X)与产出(Q)的关系如下:

Q=1000X+1000X2-2X3

当X分别为200、300、400单位时,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各为多少?

它们分别属于哪那一个生产阶段?

该函数的三个生产阶段分界点的产出量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

AP=121000,121000,81000;

MP=161000,6100,-159000

所处阶段:

ⅠⅡⅢ

第三章市场结构与定价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垄断产生的原因及垄断厂商的定价行为;

2.理解价格歧视;

3.了解寡头产生的原因及寡头厂商的行为,理解寡头数量对市场定价的影响;

4.了解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及垄断竞争厂商的行为;

5.理解广告的作用及对其的争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市场的结构类型

1.分类标准

2.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垄断和价格歧视

1.垄断产生的原因

2.垄断厂商的定价

3.垄断者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4.价格歧视

第三节寡头

1.寡头市场的特征

2.双头寡头的行为

第四节垄断竞争

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2.垄断竞争厂商的定价

3.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本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垄断产生的原因;2.寡头产生的原因;3.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垄断厂商的定价行为;2.价格歧视。

本章参考文献:

1.赵凌云主编:

《经济学通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西方经济学》编写组:

《西方经济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本章思考题:

1.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C)。

A.同质的;

B.有差异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又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2.当一个行业由自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业时,则(B)。

A.垄断市场的价格等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B.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C.垄断市场的价格小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D.垄断价格具有任意性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条件下(A)。

A.超额利润为0

B.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C.上述说法全都准确

D.只有A和C正确

第四章市场与福利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福利和帕累托效率的含义,掌握对完全竞争、垄断等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分析;掌握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估方法,并了解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和形式。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市场结构与效率

1.福利

2.经济效率

3.完全竞争和效率

4.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5.垄断的代价

第二节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1.政府政策与市场效率

2.政府管制与市场效率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

对完全竞争、垄断等市场结构以及政府政策的经济效率分析;本章的难点亦为:

对完全竞争、垄断等市场结构以及政府政策的经济效率分析,尤其是如何计算市场对变动的经济状况或政府政策做出的反应,以及运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评估由此导致的社会福利的损益。

本章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上册)》第八章,《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2.《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第9章,平狄克、鲁宾费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本章思考题:

1.市场结构有哪些类型?

试说明各市场结构的特点。

2.无谓损失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税收通常导致无谓损失?

第五章外部性与公共政策

本章教学目的:

在本章中,我们将分析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外部性和公共产品是市场失灵的重要来源,引起了严重的公共政策问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区分正、负外部性,掌握外部性导致市场无效率的机制,以及解决外部性的私人和公共对策;定义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特征,掌握公共品市场的供给机制及无效率的原因,并了解公共选择规则。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外部性与市场效率

1.外部性

2.外部性与市场效率

第二节效率改进与公共政策

1.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2.解决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第三节公共产品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2.公共产品的最优数量

3.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搭便车问题

4.公共选择规则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

外部性和公共品的市场效率。

本章的难点为:

公共选择规则,尤其是各项规则的具体实施手段及优缺点。

本章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上册)》第八章,《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2.《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10-11章,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第18章,平狄克、鲁宾费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本章思考题:

1.用供求图解释生产中负外部性的影响。

2.列出不用政府干预也可以解决外部性的一些方法。

3.为什么对一种公共物品的市场自由进入会产生无效率的结果?

第六章劳动力市场经济学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需机制;掌握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度量方法,了解贫困的定义和减贫的政策;理解工会、歧视和移民等如何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产出和收入。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产要素市场

1.劳动市场的均衡

2.其它生产要素:

土地和资本

第二节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1.收入平等的衡量

2.收入再分配与贫困

第三节劳动力市场问题

1.工会主义

2.歧视

3.移民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

生产要素市场的供需机制。

本章的难点为:

向后弯折的劳动供给曲线,尤其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量影响的机制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上册)》第六、八章,《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2.《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18-20章,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第14章,平狄克、鲁宾费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本章思考题:

1.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通常向后弯折。

2.如何衡量我们社会中收入不平等的程度?

3.用供求图解释工会是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和衡量方法,并了解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指标;了解总需求的构成,以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机制;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形成机理,并掌握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经济波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衡量

1.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2.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3.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指标

4.国民收入恒等式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决定

1.总需求的构成

2.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

3.总需求的变动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

3.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与经济波动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

GDP的衡量,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经济波动。

本章的难点亦为:

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经济波动,尤其是结合短期、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状,分析从短期到长期均衡的演变过程。

本章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九、十二章,《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2.《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23,33章,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宏观经济学》(第九版)第2,3,10章,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本章思考题:

1.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它是经济福利良好的衡量指标吗?

2.运用图示分别说明总需求、总供给的移动如何引起经济的繁荣和衰退。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波动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经济增长的测定方法,学会分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及作用机制;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类型,理解乘数—加速数模型,并了解不同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经济增长的测定

3.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4.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5.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

6.技术进步、创新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的含义和分类

2.经济周期的类型

3.经济周期的成因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

技术进步的类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本章的难点为:

乘数—加速模型。

本章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三、十四章,《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2.《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25章,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本章思考题:

1.说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有哪些?

3.乘数—加速模型是如何解释经济周期的?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各自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度量方法,了解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掌握菲利普斯曲线,并理解不同学派对短期、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所持的不同观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失业的基本理论

1.失业的其本概念

2.失业的原因分析

3.失业的成本

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

1.通货膨胀的描述

2.通货膨胀的分类

3.通货膨胀的原因

4.通货膨胀的效应

5.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三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失业

1.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2.通货紧缩与失业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

菲利普斯曲线。

本章的难点为:

菲利普斯曲线,尤其是短期、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需求拉动型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各自的形成机制。

本章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三章,《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2.《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24,28,35章,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宏观经济学》(第九版)第5,7,14章,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本章思考题:

1.描述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差别。

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什么?

列举它与GDP平减指数不同的三个方面。

3.解释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别。

4.为什么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短期的权衡取舍关系?

第十章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货币的概念与用途,了解货币的产生与演变,了解货币制度的概念与我国的货币制度,理解并掌握货币的时间价值;掌握储蓄与边际储蓄倾向的概念,掌握投资、投资的边际效率与资本的边际效率的概念,掌握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及其衡量,掌握金融组织体系的构成与效率,理解并掌握货币创造的机制。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2.货币的含义

3.货币形式的演变

4.货币制度与我国的货币制度

5.货币的时间价值

第二节储蓄、投资与金融组织

1.储蓄与储蓄倾向

2.投资及其边际效率

3.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4.金融机构与组织——连接储蓄与投资的桥梁

5.银行与货币供给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

货币的三种职能;储蓄与投资的含义及关系。

本章的难点为:

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投资与投资函数,尤其是投资、资本边际效率的分析及应用。

本章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六章,《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2.《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26,29章,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宏观经济学》(第九版)第4,17,20章,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

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何重要作用?

2.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

3.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关系如何?

投资行为目标的双重性体现在哪里?

第十一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的简史;掌握主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理解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理解并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理解并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与时滞,理解并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

3.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工具

2.自动稳定器——自动性财政政策

3.功能财政——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第三节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含义

2.货币政策的工具

3.货币政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4.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

3.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

4.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本章的难点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尤其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的政策效应。

本章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六章,《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2.《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34章,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宏观经济学》(第九版)第18章,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本章思考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这些目标之间有什么矛盾?

应该如何协调?

2.财政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在不同时期该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它们分别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4.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常常需要搭配起来使用?

简要说明不同的搭配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和适用的不同的经济环境。

第十二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各种贸易理论尤其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理解各种贸易政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掌握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等在国际之间的流动及其经济效应,掌握对外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兴起的原因及其作用;掌握汇率及其标价法,掌握汇率制度及其形式。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

1.比较优势原理

2.产业内贸易

3.贸易政策

第二节要素的国际流动

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2.资本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3.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第三节汇率和汇率制度

1.外汇和汇率

2.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3.汇率制度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

汇率及其标价法;固定、浮动汇率制度。

本章的难点为:

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国际之间的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本章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五章,《西方经济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

2.《经济学原理》(第七版)第3,31章,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宏观经济学》(第九版)第6章,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本章思考题:

1.解释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有什么不同。

对贸易而言,是绝对优势重要还是比较优势重要?

2.试结合图形分析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3.说明为什么两国通货之前的名义汇率应该等于其相对价格。

第十三章新制度经济学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清楚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假定,了解制度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制度变迁与创新以及有关制度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企业理论的研究内容,知道现代企业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看法的差异,同时了解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

2.制度的构成与制度功能

3.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4.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交易费用理论

1.交易费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原因

2.交易费用的测量

3.科斯革命

第三节产权理论

1.产权:

定义、形式与功能

2.产权的特征

3.三个层次的产权模型

4.诺思悖论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为:

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章的难点为:

交易费用的测量。

本章参考文献:

1.《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

2.《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本章思考题:

1.试举例说明制度差异带来的经济绩效的差异。

2.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测量交易费用?

3.产权有哪些功能和特征?

第十四章法经济学

本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