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669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南茶陵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考科语文试题含答案

茶陵三中2019年下期高二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

姓名:

班级:

考室:

座位号

(时量:

150分钟,分值:

150分,出卷:

高二语文组,审卷:

高二语文组)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深入国学,“认识自己”

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国拥有悠久灿烂、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作为华夏子孙,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奔流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于我们的骨髓之中。

我们中国人,小至黎民百姓的日常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价值追求,大到国家的治国安邦策略,外交军事战略的选择、制定,等等,都或多或少打着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今天的我们,对于和自我生命已经紧密融于一体的传统思想文化,从感情到意识层面都需增强。

这就要求人们塌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了解,真实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意蕴并从中受益。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兼容并包,对于世界多元文化保持开明开放的心态,似滔滔江河不弃涓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一点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强劲生命力和巨大社会整合作用的明证。

看待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既要看到其超越时空价值的精华内容,也要看到其中不合时宜、僵化落后的部分。

事实上,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不断突破时代局限、不断汇集涓流而滚滚向前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认识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古希腊神庙上的箴言,揭示了我们寻找所有人生问题答案的途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只要足够真诚勇敢,当经历过重重风雨磨难之后,痛定思痛,一定会反观自身,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和出路。

马克思曾经说“反思”,也就是反身而思,这是一道“普照的光”,它是把人类从混沌中超拔出来的巨大力量。

在今天的中国,人们的物质文化日渐发达,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日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反思”,需要“认识你自己”,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智慧,从中西思想文化融合中发掘力量,从而建设出属于时代精华的有着高远意境和价值追求的中华新文化。

今天,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增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开展,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中国,他们在关注中国、惊叹于中国奇迹的同时,也一定会对参与孕育中国奇迹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生兴趣。

而我们作为中国人,为了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更应该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蕴藏在我们日常饮食起居之中同时又超乎其外的传统文化的内核系统,即文化价值观念系统。

历史走到今天,多年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果,使我们对很多问题都看得比较清楚了,对于东方和西方思想文化的优缺点和未来世界文化发展走向,有了新的理解,也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更有自信,这种自信不是说我们老祖宗的一切都好,而是说它们可以成为我们新的思想文化建设的起点。

借此以往,因枝以振叶,沿波以讨源,必能深入国学堂奥,获取真知灼见,锻造无量智慧。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他国,原因就在于中国拥有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兼容并包,还始终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B.传统思想文化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治国政策都打着中国传统思想的烙印,只是国人不自觉。

C.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强劲的生命力和巨大社会整合作用。

D.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多年,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传统思想文化,把它们变成我们新思想文化建设的起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增强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了解,真实体会到其内在价值意蕴。

B.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仍有僵化落后的部分,所以它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不断突破时代局限的动态发展过程中。

C.在认识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即使会经历种种磨难,但只要我们足够真诚勇敢,就一定会寻找到力量和出路。

D.为了顺应我国国力发展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更应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文化价值观念系统。

3、下列对原文观点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划线的句子包含了三层意思,准确全面地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和论证内容,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入手,提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既有的优越性也有落后的部分,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具有思辨性。

C.作者认为,“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的箴言可以解决所有的人生问题,并可以运用在对待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态度上。

D.文章先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时代的要求”两方面分析了“认识自己”的必要性,并且指出了其可行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县城的大街小巷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

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

风依然是寒冷的。

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

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

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

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

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

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莱。

莱分甲、乙、丙三等。

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莱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

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

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

主食也分三等:

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压压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

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

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

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

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在整个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一个县的县立高中,就算是本县的最高学府吧,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给学生们盖一座餐厅。

天好天坏,大家都是露天就餐。

好在这些青年都来自山乡圪,谁没在野山野地里吃过饭呢?

今天可不行。

所有打了饭菜的人,都用草帽或胳膊肘护着碗,趔趔趄趄穿过烂泥塘般的院坝,跑回自己的宿舍去了。

不大一会儿工夫,饭场上就稀稀落落的没有几个人了。

现在,只有高一

(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

这是一位矮矮胖胖的女生,她面前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筐里也只剩了四个焦黑的高粱面馍。

她在等待最后一个姗姗来迟者。

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

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

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

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

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

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

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

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

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

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

他扭头瞧了瞧:

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

他很快蹲下来,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

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

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掺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他突然停止了咀嚼,然后看着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

是的,她也来了。

他望着她离去的、穿破衣裳的背影。

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

这并不是约定的,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

他蹲在房檐下,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在心里猜测:

她之所以也常常最后来取饭,原因大概和他一样。

但他对她的一切毫无所知。

因为班上一天点一次名,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

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立高中学生将学校食堂的主食按颜色戏称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虽处在极端艰苦贫穷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乐观。

B.通过将大多数贫困学生与吃甲菜、戴手表的“洋人”学生进行对比,蕴含着对“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的极少数学生的批评。

C.孙少平是特定年代农村青年的典型,他连五分钱的菜都吃不起,处境已非“贫困”所能形容,但他并未消沉,敏感而自尊的内心正是向上人生的一种表现。

    

D.小说语言整体朴实厚重,文中“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烂泥塘般的院坝”“山乡圪”等陕北方言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5.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6.作为一部在中国当代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

请结合节选文本展开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国家旅游局自2015年启动并强力推动的厕所革命,按照《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经过各地的扎实努力,已经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基本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 理有效、实用免费”的目标。

截至2017年10月底,国家旅游局共牵头完成新建改建厕所6.8万座,超过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19.3%。

厕所革命不但唤起了全社会对厕所建设的高度关注,显著提升了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厕所的数量和质量,也推动了更多社会厕所资源对外开放,创新了以商养厕等厕所管理模式,带动了生态环保厕所等技术创新,尤其是全方位提升了游客和居民文明如厕的意识。

为进一步提升厕所质量、管理服务、科技应用、如厕文明,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

该计划提出,从2018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其中新建4.7万座以上,改扩建1.7万座以上;未来将按照“全域发展、质量提升、深化改革、创新突破”的基本思路,重点开展涉及厕所革命建设、厕所革命管理服务、厕所革命科技、厕所革命文明的四大提升行动;此外,国家旅游局将采取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资金支持、强化考核督导、强化宣传引导等四大保障措施,推进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

(摘编自国家旅游局网《“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发布》)

材料二:

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一项权威报告指出,即便是最为普通但能保障基本卫生的厕所,目前全世界仍然有13%(约9.46亿)的人口用不上,而这一比例在1990年是24%(约13亿)。

     (摘编自财新网《世界厕所日:

还有9亿人没厕所用》)

材料三:

美国纽约大概是世界上最难找到公厕的大都市之一了。

为了满足如厕需求,近日美国一家厕纸公司提供一项“网约移动公厕”服务。

只要登录预约网站填写预约信息,不一会儿,一辆豪华的房车公厕就会开到你附近的街道上。

为什么市政府不多建点公厕。

原来纽约治安太差了。

2015年,纽约警察就在公厕抓获了17744名违法犯罪的人。

加上许多厕所需要付费,所以人们还是习惯去商场、咖啡店排队等免费厕所。

没有经济效益当然没有公司愿意来建新公厕,政府也没动力推进。

(摘编自豆豆网《全球锋报》)

7.下列对中国厕所革命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厕所革命虽然是从旅游厕所建设抓起的,却唤起了全社会对厕所建设的高度关注。

B.厕所革命自启动以来历时三年,已全面并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基本实现预定目标。

C.国家旅游局在完成三年计划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新三年计划,重点开展四大提升行动。

D.新三年计划不同于过去的是增加了组织保障、资金支持、考核督导和宣传引导等措施。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无厕人口数量从1990年的约13亿下降到2015年的约9.46亿,下降幅度达11%,说明厕所建设在这20多年中已有明显进步。

B.1990年到2015年,欠发达国家无厕人口的比例下降幅度较大,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厕所建设方面基本没有进展。

C.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解决人们如厕难的问题上大有可为,网约移动公厕将成为今后城市公厕的主要形式。

D.治安状况差和没有经济效益是一些公司没有动力推进纽约市公厕建设的两个重要原因,纽约也因此成为公厕问题严重的城市。

9.你认为厕所革命的意义在哪里?

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

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

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

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

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

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

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

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

“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

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

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

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

秩满,召还,拜引进史。

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承矩曰:

“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

”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

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三年卒,年六十一。

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

“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

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

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承矩作战勇敢。

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

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

为了增加水田,增收农业收成,他建议掘开河道;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何承矩熟习政务。

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时,他母亲去世,在丧守期未满时又让他应召赴任,表明了对他的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二)古诗鉴赏(本题共两小题,9分)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再泛吴江①

[宋]王禹偁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②精灵还笑我,绿袍③依旧惹埃尘。

(注)①诗人之前由于直言进谏,屡受贬谪。

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

吴江流经长洲县。

②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

后知司马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鲈鱼脍,遂辞官归吴。

③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以叙事发端,从首联“住江滨”“重到”等词可见诗人是一位难与世俗相融的高雅之士。

B.诗歌用词凝练,一个“病”字,语带双关,既可指自己身体上的病痛,也包含精神思想上之“病”。

C.颈联巧用拟人手法,将人望月、山,化为月、山随人,把客观的山、月写得极富人情味。

D.诗歌紧扣“吴江”展开,以写景见长,融景物描写、叙事、抒情为一炉,全诗浑然一体,情味悠长。

15.该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概括分析。

(6分)

 

(三)16.古代诗文默写(6分)

1.《逍遥游》中用“     ,   。

”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三、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9分)

2019年4月11日上午,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400余名重要政要嘉宾、知名音乐企业代表和音乐艺术人士_________,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在成都正式开幕。

“音域会”创始人沙恩·夏皮罗直言,“成都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令人_________,相信这届大会将是最棒的!

”如此表达绝不是_________,而是对成都由衷的赞美和期许。

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本次大会共有33家来自海内外的政府、团体及企业就10个合作事项达成共识,共33家单位完成诸如葫芦童声音乐基地、星球音乐嘉年华、“星立方”文创园、“古蜀熊猫”音乐产品授权框架协议等项目签约,_________“音城会”影响巨大、成果斐然。

值得一提的是,(       )。

成都旨在通过“音城会”与全球78座音乐城市建立连接,并将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音乐资源与本土旅游文化进行嫁接,从而促进音乐与旅游产业紧密融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济济一堂     目瞪口呆     耸人听闻     可见

B.群贤毕集     瞠目结舌     骇人听闻     因此

C.济济一堂     瞠目结舌     耸人听闻     可见

D.群贤毕集     目瞪口呆     骇人听闻     因此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B.此次大会以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C.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的议题展开讨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D.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的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此次“音城会”不仅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也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

B.此次“音城会”不仅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也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C.此次“音城会”与其说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不如说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

D.此次“音城会”与其说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不如说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20.2016年11月30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③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④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⑤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5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1.根据意思,写出表示各种“快”的成语。

(6分)

(1)看书快——()

(2)走路快——()(3)吃饭快——()

(4)办事快——()(5)变化快——()(6)水流快——()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8年3月17日早间,安徽安庆师范大学校园内出现流浪狗咬伤11名学生,19日校方回应:

伤人的“疯狗”也于当天被击毙。

听到“狗狗”被击毙的消息,有那么一群所谓的爱狗人士站出来歇斯底里地要维护狗的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