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675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docx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之欧阳化创编

如何有效控制农村农业合作社的人力成本

时间:

2021.02.06

创作:

欧阳化

——以南华县沙桥镇沙桥村委会力耕农业合作社为例

摘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业专业合作社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做出来重要的贡献。

但是很多合作社在控制人力成本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所以,有效控制合作社的人力成本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人力成本

1、绪论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流通领域撮合成交或直接组织农产品交易,迎合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的发展需求,在厂商和农民,城市和农村之间筑起金色的经济桥梁。

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而在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人力成本的控制却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之所以要进行人力成本的控制和降低人力成本,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人力资源的效率,在相同的人数、相同的人力成本的前提下,把产出扩大。

2、沙桥镇力耕公司农业合作社现状。

力耕公司从2013年10月份开始筹建,2014年4月份注册成立,是集标准化农业基地建设、蔬菜种苗培育、蔬菜种植及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企业。

公司座落在沙桥镇沙桥村委会鹅毛树村,并于当地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成立了农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社订单生产模式,与当地农户进行合作,合作社总占地500多亩,共计投资625万,有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8人,长期雇用当地农民工47人,并在必要时雇佣当地村民为临时工。

但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没有能够有效地控制好人力资源成本。

就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挖掘员工的潜力,并有效控制企业的人力成本是合作社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公司在人力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人力成本主要包括薪酬和人事费用。

关于薪酬的定义和解释可以做以下描述:

一个雇主对雇员完成或将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货币结算支付给他的报酬。

力耕农业合作社存在以下几个人力成本的问题。

3.1、人才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流失严重。

农业合作社虽然具备一定的人才资源,但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依然比较缺乏,这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有很大一部分员工是当地村民,而当地村民的学历都普遍较低,导致合作社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不到10%,而90%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都是管理人员,其结构极为不合理。

在合作社成立一年多以来,就出现了不少人才流失的现象,流失的主体大多为合作社的关键性人才,主要以刚接手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为主,他们刚步入社会,继续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加之对“上山下乡”情怀充满好奇和热情,就“义无反顾”投身到高原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农业合作社建设当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有的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有的虽然没有找到工作有厌恶了农村相对落后的生活环境,就选择了离开。

在高频率的引进与流失中,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合作社发展极为不利。

3.2、人力资源投资不足,缺少规范的培训体系。

农业合作社虽然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不断投入资金,积极创造机会,以考察学习、远程教育、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了培训,但是由于合作社受到规模和实力的限制,尤其是资金实力相对薄弱,无法和大企业的优厚待遇相比,导致在对人才的吸引上远远不及大企业。

再者,由于员工本身学历较低的客观原因,增大了合作社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的难度。

3.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合作社的薪酬体系,特别是和当员工(村民)的薪酬体系,在建立之初就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影响,所以没有能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不能按照科学的理论分析工具来分析员工的不同需求,更无法设计出针对不同需求员工的不同激励措施,激励措施单一,缺乏文化精神激励机制,不科学、激励措施不到位、缺乏适应个体需求,使员工特别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个性需求很难被满足,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

3.4、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

合作社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由于政策压力等原因,更看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战略设计,忽视了人力资源的规划,对合作社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合作社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欠缺考虑,直到人力资源阻碍合作社发展时,才进行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等,对合作社的发展极为不利。

3.5、人员招聘选拔不科学。

合作社由于刚刚建立不久,在人才招聘和选拨的过程中“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人是凭靠“走后门”而不是实力进入合作社并占据管理层位置,这使得一部分在普通岗位上的优秀员工难以发挥才能不容易晋升,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没有规范的招聘规程,出现“现招现用”的情况,特别是受到当地政府或者村委会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得不招”的工作人员,也出现了很多员工的能力和其岗位不相符合的现象。

3.6、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

人力资源是合作社组织生存发展的命脉,合作社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作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却没有能够得到合作社的重视。

由于对人力成本控制不够重视,导致对于员工的培训开发和人才选拔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阻碍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4、解决问题的对策。

4.1、正向控制:

4.1.1、优化组织架构设计。

人力资源效率的提升和人力成本的降低,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做一点事情就能起到很好效果的,人力成本的降低要从系统和架构上去思考,减人首先是减岗位,要减岗位首先是减不必要的职能,减掉不必要的流程和部门,而不能把人力成本的降低仅仅看作是某个人的工资减少。

组织架构上的改革可以使人力资本一下子降低很多,效果非常明显。

合作社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的,所以,合作社的很多多余的部门就不需要存在,这些多余的部门以减少,岗位和人员也随之减少,自然也就降低了人力成本。

4.1.2、流程重组与优化。

缩短流程,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流程优化的方法,是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人力成本的降低方法,是治本之策。

合作社主要以发展高原农业为主,就是种植高原特色蔬菜为主,根据合作社的生产对象和产出目标,就不需要更多的流程,公司制定战略,合作社组织生产蔬菜,农户按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蔬菜,就可以化复杂为简约,缩短了生产的流程。

4.1.3、减少间接成本和无效的人力成本。

合作社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哪些人员在什么情况下会制造无效成本。

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要把若干个无效人力成本的基准建立起来,如副总级、总监级、经理级,一直到工人,层层都要建立。

每一个人力资源负责人都要去做减少间接成本和无效成本的工作。

现在合作社里有一批员工是靠走后门、或者靠关系进来的,进来以后还被放在了不合理的岗位,这样就造成了很多无效的成本,而合作社应该严格人才的选拨和聘用制度,禁止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人力成本。

4.2、反向控制:

4.2.1、提高员工素质,工作质量上升一个台阶。

附加值高的产品或者服务一定是通过高质量的工作来取得的,而决定工作高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人的素质,因此正确的顺序是从提升员工素质进而提升工作质量,再到提升附加值。

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和合作社全力合作,积极争取更多的机会,投入耕作的资金,针对当地种植户,进行包括各类蔬菜种植管理、设施农业、科学技术及先进农业装备的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经营能力,培育出有技术、会管理,懂市场、擅经营的新型农民,支撑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来提高合作社高员工的自身素质,从而提升工作质量,提升附加值。

4.2.2、提升组织与个人绩效。

合作社绩效包括公司绩效、合作社绩效、员工个人绩效、农户绩效等,把这些绩效提高了,人力成本就降低了。

所以要将与人力成本有关的绩效指标列为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考核指标,通过各项“人均”数据来催促管理者注意减人增效或增人增效,通过提升人均产出或降低人均浪费来降低人力成本。

4.2.3、人员组合。

要注重人员的组合,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个人不同的特点,把不同的员工放在不同的位置,把不同的员工组合成一个团队,这样每个人的特长才能得到全面的发挥,一个团队也才能够形成最强的力量。

4.2.4、产品升级和服务。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蔬菜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标准化种植和订单化生产。

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企业化管理,带动调整农业结构,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提高经济收益,形成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从而有效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从来一个方面保证了产品质量,提升了服务质量。

4.3、比较法

4.3.1、可以业务外包的工种尽量外包。

在产区田间地埂修路、建设生产生活用房等一些公司和合作社难以完成,或者外包更加经济实惠、性价比高的项目,就应该外包。

4.3.2、设备投资与人力比较。

现代农业更加注重机械化,合作社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机械化的应用,合作社所在的沙桥村委会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不能全部都应用机械化,但是应该大部分还是属于坝子地形,所以重复考虑购买机械设备,采用机械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控制人力成本。

4.3.3产品设计与工艺改进。

公司要保证基地种植产品的品质和效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优质蔬菜品种,提升蔬菜种植科技含量,推行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

因地制宜,在现有的从昆明晨农集团、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浙江勿忘农集团引进并成功种植西兰花、西生菜、意大利生菜、黄白、娃娃菜、广东菜心、番茄等十几个优质外销蔬菜品种外,应该加强寻求合作,大胆的“走出去、引进来”。

4.3.4吸纳员工资金

应该鼓励组织员工去合买合作社需要从外面租赁的机器设备,然后返祖给合作社和农户,吸纳员工闲散资金进行集中投资,让员工分享投资收益,这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同时,因为员工有了其他收益,对年度调薪的期望也就没那么高了。

而且,从公司来说,也比对外租用机器更加合算。

参考文献

[1]李自良.《云南发展:

潮涌第三波》.半月谈,2015.1

[2]李自良.《多功能开发,多业态创新》.半月谈,2015.1

[3]程极明.《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经济日报,1994

[4]欧阳宗丽,陈会广,单丁洁.《合作社促进建议书》.江苏农村经济,2008

[5]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6.1

时间:

2021.02.06

创作:

欧阳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