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96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ocx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家园合作,对3~6岁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宝山区盘古幼儿园李京媛

(课题组成员金燕张洁陆苇陆善湘徐敏)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博士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

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

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华南师范大学的王学风先生认为: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的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2)生命现象主要包括:

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运动等。

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

但从重视生命教育的角度看,生命应当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一是生命的不可逆性;二是生命的不可再性;三是生命的不可换性;生命为个体所私有,相互不得交换,彼此不可替代。

四是生命的不可创性;由上述生命的四个特点来看,通过生命教育,提高人们的生命意识是多么的重要。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3)在我国家庭和学校教育中,还比较淡薄,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急视孩子生存需求,对孩子溺爱保护有加,造成幼儿生存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多是被动依赖成人解决问题。

因此,“家园合作”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是新时期新的科学理念的进一步渗透,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性教育机制的形成,也使家庭、社区、幼儿园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促使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儿童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教育子女的主要场所,有着漫长的历史。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成为育人的的阵地,家庭的教育功能即有所缓解。

然而,孩子们仍然从父母及家人那里学习价值观、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态度。

在幼儿生命教育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

一般来说,孩子对生命的最初认识是从家庭中获得的。

因此,家长有义务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珍爱生命。

家园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教育得到巩固和完善。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其进行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是各不相同的。

对于3-6岁幼儿来说,因此对3-6岁孩子进行生命教育,通过家园合作,帮助孩子确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三者的和谐关系;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我园将开展课题真实地体现了新《纲要》的人文精神教育根本目标,重视对幼儿生命的人文关怀,对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给予积极支持性的引导教育,让孩子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人生毅力,拥有人类最丰富的同情心、爱心,从而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

(二)研究依据

(1)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

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然而,传统幼儿教育对幼儿生命的保护尚处于消极状态,偏重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对幼儿生命状态的积极关注和对幼儿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往往忽略幼儿生命个体对积极生存,安全自护知识的需求,未能将幼儿生命教育提高到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层面上来认识,并且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

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2)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项目”旨在通过全世界各国的努力,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人口教育联系起来,动员广大青少年和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孩子和谐生活及学习环境的创设,我们认为生命教育的认识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和谐环境中,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小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心理,让孩子“情绪控制、自我感知、自我激励、认知他人、人际交往”等能力得到加强,让孩子主动进取、自主探究、协作建构的精神得到增强,学生认知的能力、内化的能力、构建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使孩子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氛围的形成,促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健全的成长。

(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

在各类教育中,幼儿园的教育更加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提高保教质量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4)大自然、人文心理的生命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2008年5月20日,是一个让众多人难以忘怀的日子。

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使超过6.7万人的生命被废墟吞噬,在悲痛之余,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来没有像那天这样受到举国关注。

灾难之后,生命意识正获得前所未有的觉醒。

对于我们的民族来说,生命意识已经觉醒,故生命教育不应停留于珍惜生命的启发层面。

重要的是,要告诉我们的孩子,当灾难到来的那一瞬间,他们应该怎么办。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创造了师生无一伤亡的奇迹,答案之一是他们4年来坚持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习。

地震发生后,2000多学生撤离逃生仅用了一分半钟。

想想我们自己在5月12日震感中的表现,我们这些成年人显然缺乏孩子们这份镇定与纪律。

或者说,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仅仅是缺乏训练。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比起那些遇难者,只是幸运,只是劫后余生。

活着的我们,需要和孩子们一起接受生命教育。

寒冬腊月的晚上十二点钟,深夜的街上一片寂静,只有马路上偶尔驶过的车辆声和烧烤摊上飘出的香味证明还有一些夜行人未归。

孩子一觉从梦中醒来,直嚷着肚子饿,非要妈妈给她买烧烤吃。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平时孩子很乖巧,都是一觉睡到天亮,从不晚上睡醒后吃东西。

妈妈就哄着孩子睡,可孩子无论如何也不睡。

妈妈没办法,只好披衣起床下楼给孩子买烧烤。

孩子的爸爸出差在外,家里就母女俩,天寒地冻的夜晚为了怕孩子跟着出去着凉,妈妈嘱咐孩子在被窝里好好躺着,临出门还特意把门反锁上。

没想到妈妈刚一出门,孩子就起床搬了一个凳子站在阳台上看妈妈回来没有,惨剧就在那一瞬间发生了。

妈妈还没走到楼下,就听见烧烤摊的人在惊叫:

谁家的孩子…… 

又如:

有一位家长反映,我家小女儿今年刚刚5岁,却时常冒出一些古怪的想法。

一次她对我说:

“妈妈,我不想长大。

”我听后感到很吃惊,因为我小时候天天盼着长大,长大后就可以不受大人的约束,就有更多的自由。

看着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我疑惑地问:

“为什么?

”稚嫩的声音答道:

“因为人长大了会死的。

”她的回答更让我吃惊:

没想到她小小的脑袋瓜里会思考“生、死”的问题。

而且还挺惧怕死亡。

 幼儿的生命是稚嫩的,它需要成人的关心与呵护;幼儿的生命是有规律的。

它需要成人的理解与尊重;幼儿的生命又是孕育着潜能和希望的。

它需要成人的养护和激发。

让幼儿的生命以更加自然的方式成长。

让他们通过学前教育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三)国内外现状分析:

最早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

他早于1968年,即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

他还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生命教育一经提出之后,很快就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地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

目前国内外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从对生命教育理念的理解来看,我国大陆学者立足于生命观对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目的及课堂教学作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偏重于某一侧面的理性思辨;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针对人类生态环境恶化和青少年自杀、他杀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从西方研究来看,多跟死亡教育和宗教等联系在一起。

后来,生命教育在全球逐渐推广,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

澳洲建立“生命教育中心”,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和艾滋病防治等。

日本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在新《教学大纲》中明确将生命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和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

我国台湾地区也设立“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

但无论是欧美、我国港台地区还是大陆地区的认识,他们都有一个出发点,即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独特的生命,并使自己的生命与宇宙和自然和谐的发展。

家长是成功的配合因素。

一种教育的成功,仅有优秀的教师是不可能的,还必须依靠家长的配合。

据调查,我国大多数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也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的孩子尤其处于家长被动保护之中,缺乏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与人相处及与环境相处的基本技能。

生命教育离不开家园合作。

在幼儿生命教育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

孩子对生命的最初认识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因此,家长有义务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珍爱生命。

家园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教育得到巩固和完善。

从教育机构看,上海的中小学已经着手生命教育,但在幼儿园却很少有这样的课程教育。

尤其在家园合作方面,对3-6岁的生命教育少而又少。

鉴于以上诸多因素,在教育改革中,通过家园合作,探索家园合作对不同年龄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

提炼有效的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指导策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家园合作对不同年龄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

(2)提炼有效的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指导策略,验证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2、研究内容

(1)对目标体系的研究

(2)对生命教育活动内容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

为了尝试幼儿进行有关珍爱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并且使这一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首先对家长对于生命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等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从而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安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2)行动研究法

家园共同学习找寻相关的资料,通过实践者行动过程的共同参与,结成一体,共同进行理论学习,选定主题内容、学习方法,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方案中评价或有新的发现。

(3)实践反思法

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家园合作对不同年龄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

(4)经验总结法

提炼总结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指导策略,验证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二)研究对象:

本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共180名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2008年9月至2008年11月

(1)组织研究人员,明确研究任务,掌握研究方案。

(2)建立情报组。

(3)制定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

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

(1)对幼儿对于生命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等与方面的认知情况以及家长对于孩子此方面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

(08.12-09.1)

(2)探索家园合作对不同年龄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09.2-09.8)

(3)探索家园合作对不同年龄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研究方法和实施途径(09.9-10.2)

(4)提炼有效的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指导策略。

(10.3-10.6)

五、主要研究成果:

(一)前期调查分析

调查一:

父母祖辈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幼儿根本意识不到周围的危险,缺乏根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将消极的保护转变为积极的保护即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中对幼儿的“保护和保养”的观念。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过分消极的保护只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只有积极的保护——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求助保护的意识和方法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

我们幼儿园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从安全目标着手,让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判断、回避危险,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调查二:

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不够,缺乏对孩子防范于未然的意识教育

 将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防范意外伤害是孩子们主要的受伤原因,但所谓意外,却是可以防的意外的发生并不完全是偶然的,只有极少数“意外”是真正的意外,而绝大多数所谓“意外”,都可以找出直接或间接的原因。

换句话说,只要注意防范,有风险意识,大多数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而应该让孩子们主动地获得防范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时地提醒孩子一些方法。

例如:

在上下楼梯处有行走标志,让孩子懂得走楼梯时要靠右走,避免冲撞和跌跤;搬小椅子时椅子的四条腿应朝下,以避免撞疼别人;筷子不能拿在手上随意舞动,以免刺伤身体;饭在嘴里时不讲话,避免食物进入气管;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尽可能地引导幼儿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由此,孩子也就能积极主动参与自我保护的活动了。

如:

我们设计“小小安全检查员”活动,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

“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盥洗室、活动室、午睡室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黄旗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

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他们的主动防范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调查(三):

空洞的说教,对孩子的具体体验缺乏

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就停留在语言上,对孩子的亲身体验却不怎么重视。

禁止孩子使用剪刀,怕自己孩子被欺负,就不让孩子去小花园和同伴玩等等。

国外有关研究指出:

孩子们活动得越多,就对自己的把握越大,也就越安全。

因此,创设真实的场景,引发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积累相关的安全保护体验与经验,从而获得自我保护的能力。

我园开展特色情景摸拟活动:

“阳台上的故事”、“冬天的故事”、“陌生人的故事”、“超市里走失了”等等,让孩子们去体验危险、学习紧急避险,懂得求救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亲身经历了出鼻血后的止血处理,玩沙时眼睛里不慎进了沙子的紧急处理,跌倒后皮肤出血的处理,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知道家庭中的水电煤表的位置等等。

同时我们也关注社会媒体的报道,将幼儿耳闻目睹的火灾事故作为安全教育的生动素材,积极开展消防演练。

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手捂着湿毛巾,在短时间内从教学楼就近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次序井然地撤离。

这些直观又形象的具体体验,让孩子们积累了相关经验,从中获得处理危险的知识。

(二)对目标体系和对生命教育活动内容的研究

对目标体系的研究

小班:

家庭中:

1、知道自己是哪里来的,让幼儿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及性别。

2、教育幼儿不能离开父母,在每次外出进行安全教育,预防走失。

3、对幼儿进行安全提示,不拿细小的物品来幼儿园,以防异物进入耳、鼻、口等造成意外。

4、严格执行幼儿园的接送制度,没接送卡者不能进班,教育幼儿放学后必须离园。

5、知道各个特殊电话的使用。

幼儿园:

1、能对生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引发幼儿珍爱生命。

2、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和五官的功能,学习避免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危险因素。

中班:

家庭中:

1、家庭中饲养小动物,感知生命的可贵。

2、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家庭友好小组”,互动交往,体会高兴与伤心的不同心情,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增强与人友好交往的意识。

3、带领孩子认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简单的交通规则。

4、家庭模拟活动:

陌生人敲门或打电话了怎么办?

5、家庭中学习碰到紧急伤害事故时的处理,如开水烫伤。

幼儿园:

1、在关心、照料、热爱动植物这些“小生命”的基础上,引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绪,初步形成富有责任感的生活态度,体验共同活动的乐趣,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产生战胜困难、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进一步深化珍爱生命的意义。

2、了解人的身体和年龄的变化,对疾病能配合预防和治疗,对危险的标志与信号能及时作出反应。

能根据天气及身体运动状况,主动喝水,及时擦汗脱掉衣服。

3、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大班:

家庭中: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主要功能及保护方法。

感知生命的可贵。

2、回家注意安全,走在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应注意的安全及防范方法。

教幼儿迷路后采取的办法。

3、社会小实践,知道紧急安全通道,进行各种演习,如消防演习;地震演习;超市等大型商场观看安全通道。

4、安全的家庭氛围创设。

如窗下不放桌椅等家具;危险物品的规范摆放。

如不乱碰易燃易爆的物品,不将洗涤用品和化妆品误入口中。

5、家庭安全教育周。

了解家庭中水电煤气的总开关;不做危险的事情,如玩火、玩电、爬高。

6、初步了解预防常见传染病的一般知识,

7、体会高兴与伤心的不同心情,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小朋友之间发生的不友好现象来进行突破。

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懂得要关心他人,与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

明白当自己开心和不开心时,都能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的感受。

幼儿园:

1、进一步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2、了解身体器官以及自身生长的需要,对环境、气候有初步适应能力。

学习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知道一些预防常见病的知识。

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3、身心的和谐发展。

对生命教育活动内容的研究

1、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活动内容的研究。

●发现生命活动进行教育。

生命的种种现象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他们自己在经历着生命的过程,同时他们也目睹着周围生活中的种种生命现象的发生。

但“生命”是什么?

孩子对生命的认识知多少?

为什么要关爱生命?

人的生老病死,植物的开花结果,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可能向幼儿介绍很多抽象的生命知识,但是完全可以在各种具体的主题活动内容中渗透发现生命。

学习珍爱动植物进行教育,在家园互动中,了解自己从哪里的秘密,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简单的安全知识。

2、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活动内容的研究。

●了解马路上的各种安全标志以及各种紧急伤害事故的处理。

幼儿都有触入大自然的向往,有参与行动的渴望。

通过让幼儿“认养”小树、花圃、草地等感受生命生长的奥妙;通过收养小动物感受生命的脆弱与珍贵等。

所以,在家园共育中,饲养小动物等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可贵,从而引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绪,进一步深化珍爱生命的意义。

在家庭中,学会紧急伤害事故时的处理。

●培养良好的个性。

家园共育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

由于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因此,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

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帮助家长克服溺爱孩子的心理,尤其是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更应该保持家庭成员教育孩子的一致性的态度;

(2)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

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培养,不强迫孩子去做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事情,重视对孩子进行能力培养,引导孩子参加社会活动;

(3)真诚的向家长提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刊,指导家长在孩子面前如何以身作则,如何摆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和检查孩子言行方面的作用;

(4)建立《家园练习册》,在家园双方互相反馈孩子“表现”的过程中,加强对幼儿家、幼儿园一致性培养的作用,达到家园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5)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帮助家长不断端正教育孩子的态度,在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家园一致的良好培养。

(6)经常性的电话联系,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让家长们运用自如。

它方便了家长的时间,减少了家长的负担,满足了家长的心愿。

使电话联系成为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

通过上述的做法,幼儿的良好个性不断地被培养出来。

家长们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了教育孩子的水平,显示出了家园共同教育幼儿的力量......例如:

有个别家长特别娇惯自己的孩子。

由于家长的过分照顾,使孩子自我意识低下,不知道吃鸡蛋还要剥蛋壳,不知道吃香蕉还需要剥皮,一点自理能力也没有。

自从我们与家长建立了家园互动合作以来,这位家长提高了教育孩子的意识,端正了教育孩子的态度,开始理性的让孩子动手做事了。

在家园双方的共同培养下,孩子学会了自己吃饭,学会了自己上厕所,学会了和小朋友一起玩儿,身体也健康起来......

●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

带领孩子认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简单的交通规则。

并进行模拟活动:

陌生人敲门或打电话了怎么办?

学习碰到紧急伤害事故时的处理,如开水烫伤,出鼻血了该如何处理等等。

3、家园合作,对大班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活动内容的研究。

●身心发展和谐协调

现在许多人只讲生理卫生、注意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卫生、不讲心理健康。

孩子的自闭症,攻击性行为等这些不协调的身心状况,必然要对生命造成危害。

所以有必要家园合作,对孩子进行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我们深知问题表现在儿童身上,根子在家庭。

因此,我们依托社区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导水平。

(1)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

(2)开展亲子活动。

有亲子远足,亲子秋游,亲子运动会等

(3)家庭友好小组周日串门子活动。

(4)开展“社会模拟活动”,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解决独生子女的任性、自我封闭、不和群的问题。

●自我保护能力教育

大自然的灾害。

一般地说,大自然的灾害是人类对它的破坏所造成的,如水灾、瘟疫等便是。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天灾的肆虐是对人的惩罚、是对人的生命的报复。

如果开展保护自然环境的生命教育,就可以减少这种报复和惩罚。

人祸对生命的剥夺。

就对生命的最大威胁来说,除天灾外,便是人祸。

幼儿年龄小,是非分辨能力差。

他们往往经不起外界的诱惑。

对幼儿来说,跟陌生人走,被拐卖等等时而发生。

如果倡导尊重生命的生命教育,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种威胁和剥夺。

事故对生命的伤害。

在很大程度上,事故也是人祸。

如煤矿、交通等各种事故对生命安全伤害极大。

据报载,全世界因事故每天平均要死亡5000人。

如果实施热爱生命的生命教育,可能对控制事故是有好处的。

通过家庭与幼儿园共育让幼儿对人生安全知识的交流、训练,让幼儿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